科研产出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一次性纸杯中全氟辛酸和全氟辛烷磺酸的迁移量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 2019
摘要:目的 建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一次性纸杯中全氟辛酸、全氟辛烷磺酸向食品模拟物中的迁移量.方法 待测样品经前处理后,通过C18色谱柱进行分离,以乙腈-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2 mL/min、柱温为30℃、进样量2μL,由三重四级杆质谱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 全氟辛酸和全氟辛烷磺酸在0.1~2.0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0.999;低、中、高3个添加水平的平均加标回收为81.27%~97.12%;相对标准偏差为2.9%~7.4%.应用建立的方法对一次性纸杯进行模拟迁移试验,初步得到了这2种物质在不同模拟状态下的迁移量.结论 该方法选择性强、灵敏性和准确度高, 适用于一次性纸杯中全氟辛酸和全氟辛烷磺酸的确证和定量分析.
关键词: 全氟辛酸 全氟辛烷磺酸 一次性纸杯 食物模拟物 方法学 迁移量 定量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猕猴桃货架期间品质动力学及寿命预测模型
《包装工程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研究货架期间猕猴桃的品质动力学变化特性与寿命。方法以"秦美"猕猴桃为实验材料,在温度为4,10,20℃下进行货架试验,测定猕猴桃质量损失率、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色值(C~*,L~*)的变化,利用Arrhenius方程建立相应品质指标的动力学模型,经恒等变形后得到货架寿命预测加权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低温可以明显延缓猕猴桃在货架期间品质的降低,其品质变化均符合零级动力学方程;通过对比货架温度和时间对各品质指标的影响可知,货架时间均大于货架温度;综合上述品质指标构建的货架寿命预测加权模型,其相对误差在±10%以内,精确度较高。结论在温度为4~20℃范围内,可依据加权模型对猕猴桃的货架寿命进行准确预测。
关键词: 猕猴桃 品质 模型 Arrhenius方程 寿命预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浓度1-MCP对柿果保鲜效果研究及灰色关联性分析
《保鲜与加工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以恭城月柿为试材,采用精准相温(-0.5±0.3)℃结合不同浓度(0(CK)、1、3、5μL/L)1-甲基环丙烯(1-MCP)的处理方式,探索1-MCP最佳处理浓度及对柿果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1-MCP处理均可保持柿果的感官品质、色泽及抗坏血酸(VC)含量,降低乙烯呼吸速率和丙二醛含量,从而达到延长贮藏期和维持柿果品质的目的,且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保鲜效果更加显著,但是对可滴定酸(TA)含量及呼吸强度并无显著影响。灰色关联分析可知,4个处理的关联度分别为0.566、0.885、0.654、0.722,按大小排序为1μL/L 1-MCP>5μL/L 1-MCP>3μL/L 1-MCP>CK,说明采用浓度为1μL/L 1-MCP处理柿果能够具有最佳贮藏效果,5μL/L 1-MCP次之,3μL/L 1-MCP效果较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贮藏温度对葡萄果胶含量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制冷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贮藏温度对葡萄果胶含量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本文对超冰温(-3℃及-2℃)、冰温(-1℃)及普通冷库(4℃)4种不同贮藏温度下葡萄的果胶物质含量和果胶酶活性进行测定并分析。研究发现:随着贮藏时间的增加,葡萄果实和果皮的原果胶含量均呈下降趋势,可溶性果胶呈上升趋势,-3℃超冰温条件下原果胶下降及可溶性果胶升高幅度最小,4℃时变化幅度最大。葡萄的硬度与原果胶间呈显著正相关,与可溶性果胶呈显著负相关。-3℃超冰温条件可以很好的抑制葡萄原果胶水解速率,防止果实变软;同时还能有效抑制葡萄中果胶酯酶的活性,最大限度的降低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对葡萄原果胶水解的促进作用,防止葡萄贮藏期出现腐烂变质,有利于进一步延缓其贮藏时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76%扑草净·乙草胺·噻吩磺隆乳油防除马铃薯田一年生杂草的效果及安全性
《天津农业科学 》 2019
摘要:为明确76%扑草净·乙草胺·噻吩磺隆乳油对马铃薯田一年生杂草的防效及对马铃薯的安全性,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方法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在低剂量1 140 g a.i.·hm-2下,药后20 d76%扑草净·乙草胺·噻吩磺隆乳油对一年生杂草的株总防效为89.16%;药后40 d对一年生杂草的株总防效为84.59%;药后55 d对一年生杂草鲜质量总防效为86.96%,较空白对照增产为19.51%.结果表明,76%扑草净·乙草胺·噻吩磺隆乳油对马铃薯田一年生杂草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对马铃薯安全,无药害发生,并具有一定的增产作用,是马铃薯田的一种较好的复配除草剂.
关键词: 76 扑草净·乙草胺·噻吩磺隆乳油 马铃薯 一年生杂草 防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追肥水平对设施番茄产量、品质、养分吸收和土壤养分变化的影响
《长江蔬菜 》 2019
摘要: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研究高磷钾土壤不同施肥水平对设施番茄产量、品质、养分吸收及土壤中养分变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随着氮、磷、钾施用量的增加,各处理番茄植株和果实中氮和钾的吸收量增加,叶、茎、果实中钾的吸收量明显高于氮、磷的吸收量;每1 hm2N、P2O5、K2O的追肥量为277.5、83.25、416.3 kg时,番茄产量较高,品质最好,且养分投入量低,土壤中盐分和养分累积相对较低,但磷、钾吸收量偏高,因此在该施肥方案基础上增施氮肥,降低磷、钾肥的施用量更利于番茄生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臭氧精准处理提高采后草莓抗氧化酶活性和酚类物质含量
《农业工程学报 》 2019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臭氧处理被认为是一种有效而无污染的贮藏保鲜方式,而臭氧的强氧化性也被认为对于采后果蔬的活性氧清除系统存在影响。该研究以天津市种植最广泛的"京桃香"草莓为试材,探讨了不同浓度的臭氧(0、2.144、6.432、10.72、15.008 mg/m~3)处理对草莓采后活性氧起抑制作用的非酶促、酶促清除系统的影响。总酚(total phenols,TPC)、总类黄酮(total flavonoids,TFC)和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ASA)为非酶促抗氧化关键代谢物指标,以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和抗坏血酸超氧化物酶(ascorbic acid superoxidase,APX)为关键酶活指标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整个贮藏期间,对于非酶促清除系统,采后草莓总酚类物质在2.144、6.432、15.008 mg/m~3的臭氧处理组具有一定的累积效果,但低于对照组的含量;黄酮类物质在2.144、15.008 mg/m~3处理组中的含量不断下降,而6.432mg/m~3处理组中的含量为先下降后上升,但3个处理组中的含量均低于对照组;ASA含量在对照组中的变化不大,但在2.144、6.432、15.008 mg/m~3处理组中不断减少,且15.008 mg/m~3的臭氧处理组的下降幅度最大。而相较于对照组和其他3个不同浓度的臭氧处理组,10.72 mg/m~3的O_3处理能够显著促进酚类化合物和抗坏血酸的生成,维持总黄酮含量在较高水平。对于酶促清除系统,高浓度的O_3处理能够快速诱导草莓果实POD活性的升高。但是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15.008mg/m~3处理组迅速出现降低的变化趋势。相较于对照组,2.144 mg/m~3浓度O_3处理组的酶活变化不大,但6.432 mg/m~3处理组却存在一定的抑制作用。10.72 mg/m~3的O_3处理能够显著提升SOD活性(P﹤0.05),使其最大值提前,能够提升APX活性,刺激POD酶活的活性提高,并推迟POD活性出现高峰的时间。总体来说,10.72 mg/m~3浓度的臭氧处理能够增强采后草莓氧化还原系统相关酶促反应酶活,促进非酶促反应抗氧化物质的生成,对于采后草莓的抗氧化物质积累具有积极作用,有利于提高草莓的食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