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8323条记录
氨氮胁迫下凡纳滨对虾对副溶血弧菌的易感性

渔业科学进展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养殖水体中总氨氮胁迫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急性肝胰腺坏死综合征(Acute Hepatopancreatic Necrosis Syndrome,AHPNS)"发生的影响,设置了1个对照组和4个不同质量浓度氨氮实验组:2.5、5.0、7.5、10.0 mg/L实验组,胁迫20 d后腹肌注射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进行感染。凡纳滨对虾感染后6–24 h,除对照组外,各实验组均出现死亡高峰。24 h后,5.0、7.5和10 mg/L实验组对虾累积死亡率均高于2.5 mg/L组,且在同一取样时间各实验组对虾累积死亡率随着氨氮浓度的升高而升高,48 h后各实验组对虾不再死亡,其累计死亡率分别为0、8%、12%、20%和36%。PO活性呈现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对照组、2.5和5.0 mg/L实验组PO活性差异性不显著(P>0.05),7.5和10 mg/L实验组除12 h外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SOD活性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7.5和10 mg/L实验组SOD活性在感染后除24 h外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2.5 mg/L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性不显著(P>0.05)。对照组和2.5 mg/L实验组对虾LSZ活性在各取样时间点差异性不显著(P>0.05),7.5和10 mg/L实验组对虾LSZ活性在3 h、6 h、24 h、48 h时间点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感染6 h后各实验组对虾肝胰腺中Lv LT m RNA表达量开始上升,24 h后开始下调,至72 h恢复至原水平。实验结果表明,氨氮胁迫能降低凡纳滨对虾的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影响对虾肝胰腺中Lv LT m RNA对病原刺激的应答反应,增加对副溶血弧菌的易感性,为预防凡纳滨对虾AHPNS的暴发,养殖水体中总氨氮浓度应控制在1.96 mg/L以下。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急性肝胰腺坏死综合征 总氨氮 副溶血弧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人工鱼礁附着生物在海洋牧场构建中的作用及研究现状

齐鲁渔业 2014

摘要: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资源匮乏,很多海洋资源也逐渐被人类消耗.而且,由于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人们生存的环境也受到一定威胁,其中海洋环境也受到了严重的污染.为了解决这种困境,各国都采取了一些措施,其中建设海洋牧场便是一个重要的方法.海洋牧场是在某一海域内,为了增加和恢复渔业资源而建设的人工渔场.它通过增殖放流和移植放流,将生物种苗经过中间育成或人工驯化后放流人海,利用海洋的自然资源和部分人工饵料的投入,采用鱼群控制技术和环境监控技术进行科学管理,改善海洋环境,增加渔业资源,提高渔获量.形象地说就是通过"底播增殖"手段,像在陆地放牧牛羊一样,让鱼、虾、贝、藻资源在自然海域里生长.

关键词: 海洋牧场 人工鱼礁 附着生物 海洋环境 资源匮乏 渔业资源 移植放流 增殖放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渔业管理中地方立法越位问题分析

中国水产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渔业法律体系是一个从中央到地方共同立法完成的法律体系。但在具体的立法实践中,由于地方立法机关对法律的理解和把握上出现偏差,加之上位法不能适应实际管理需要,导致地方立法存在越位问题。本文通过分析部分省人大常委会制定的渔业管理条例,指出地方渔业管理立法中的越位问题,分析了产生的原因和可能导致的后果,并就如何在以后的立法中避免相关问题提出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裂壶藻对刺参生长、免疫及消化酶的影响

渔业科学进展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初始平均体重为(12.5±2.0)g的刺参为研究对象,在室内玻璃钢桶内进行了56 d饲喂实验。以基础饲料为对照组(A),研究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5%(B)、1.25%(C)、2.0%(D)的裂壶藻对刺参生长、免疫及消化酶的影响。结果表明,C组、D组可显著提高刺参的特定生长率(SGR)(P<0.05)。C组和D组刺参体腔液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溶菌酶(LZM)、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吞噬活性、肠道淀粉酶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组的体腔液呼吸爆发活性和肠道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B组的AKP、LZM、肠道淀粉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饲料中添加裂壶藻各处理组刺参成活率均为100%。实验结果表明,1.25%-2.0%裂壶藻添加量可显著提高刺参的生长速度和免疫酶活性;饲料中添加1.25%裂壶藻能够显著增加刺参肠道的蛋白酶、淀粉酶的消化活性:裂壶藻有作为刺参营养添加剂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刺参 免疫力 裂壶藻 消化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天津市水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初探

天津水产 2014

摘要:从2003年探索建立食品安全综合监督体制开始,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改革已经走过近10年的探索历程。10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食品安全改革不断深化。《食品安全法》颁布实施,食品安全监管理念发生重大变化;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成立,食品安全高端协调机制建立;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建立,食品安全科学治理的基础加快形成;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广泛开展,全社会食品安全意识稳步提高。一、世界各国水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发展现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象山港南沙岛不同养殖模式沉积物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

渔业科学进展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构建16S rDNA克隆文库对象山港南沙岛不同养殖模式(贝类养殖、藻类养殖及网箱养殖)表层沉积物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共获取136个OUT。其中,贝类养殖区、藻类养殖区和网箱养殖区OTU分别为58、48和57个。各站位OTU分布差异明显,表现出高度的多样性。基于16S rDNA序列的生物多样性和丰富度分析表明,网箱养殖区丰富度指数ACE为739,香浓指数H?为3.8,均为最高值,丰富度指数Chao为245,略低于于贝类养殖区。贝类养殖区丰富度指数Chao为303,在各养殖区中最高。藻类养殖区丰富度指数ACE为174、Chao为89,香浓指数H?为3.6,均为最低值。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南沙岛各养殖区的优势种群均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但是藻类养殖区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其他养殖区域相比,16S rDNA克隆文库差异显著,其中根瘤菌属(Rhizobium)及其他光合细菌在藻类养殖区分布较多。网箱养殖区沉积物表层微生物群落中出现了与环境污染密切相关的菌群,如志贺氏菌属(Shigella)、埃希氏菌属(Escherichia)和ε-变形菌纲的微生物种群,揭示网箱养殖对底质沉积物环境的影响较大。

关键词: 网箱养殖 贝类养殖 藻类养殖 微生物群落结构 象山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生长性状的遗传参数估计

渔业科学进展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人工受精的方法获得红鳍东方鲀8个半同胞家系(16个全同胞家系),共测量了790尾红鳍东方鲀8个半同胞家系(16个全同胞家系)135日龄和200日龄的体质量和体长。将135日龄生长性状作为协变量构建3个动物模型,模型(1)包含加性遗传效应、母本遗传效应和全同胞效应;模型(2)包含加性遗传效应和母本遗传效应;模型(3)包含加性遗传效应和全同胞效应。利用DMU软件,采用平均信息约束极大似然法估计各模型中性状的方差组分,用似然比检验法进行不同模型的差异检验。选择最优模型估计红鳍东方鲀200日龄生长性状的遗传参数。结果表明,母本遗传效应对200日龄红鳍东方鲀生长性状无显著影响,确定模型(3)为最优模型。200日龄红鳍东方鲀,体质量和体长的遗传力分别为0.16和0.14,全同胞效应比率分别为0.12和0.13。研究表明,红鳍东方鲀生长性状具备一定的选择潜力,应用家系选育方法能够获得较好的遗传进展。

关键词: 红鳍东方鲀 全同胞家系 生长性状 遗传参数 最优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伯利亚鲟脂肪肝模型的建立

渔业科学进展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择规格相近[体重(8.41±0.82)g,体长(10.12±0.44)cm]的西伯利亚鲟鱼225尾,分为3组,每组3个平行,分别用8%(对照组)、12%(中脂组)、16%(高脂组)油脂含量的饲料投喂。养殖42 d后,测定体长、体重,尾静脉取血,解剖。通过生长指标、生理生化指标及肝脏组织切片观察等评价建模是否成功。结果表明,高脂组生长最快,终末体长、体重显著高于对照组和中脂组(P<0.05),肝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和中脂组(P<0.05),存活率与另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高脂组血清AST、ALT及TC、TG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肝脏TG显著高于中脂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肝脏呈暗红色,中脂组肝脏呈浅红色,高脂组呈暗白色,病理切片观察表明,高脂组部分肝细胞坏死,细胞破裂,脂肪颗粒融成一个大的脂肪滴,细胞呈现透明空泡化,细胞核破裂或溶解。通过肝指数、血清生化指标、肝脏TG、肝脏外观颜色及病理组织切片分析,高脂饲料组成功地建立了鲟鱼脂肪肝模型。

关键词: 鲟鱼 脂肪肝 高脂饲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浅谈我国海水贝类养殖生产区域划型工作概况及思考

科学种养 2014

摘要:目前,世界各国对海水贝类养殖生产区域划型工作非常重视,是各国加强贝类养殖生产区管理的主要手段。我国在海水贝类养殖生产区划型管理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自2007年起连续多年在辽宁等11个沿海贝类养殖主产地区组织实施了海水贝类养殖生产区划型工作,有效加强了贝类生产区域管理,保障了贝类产品消费安全,推动了贝类产品出口贸易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 浅谈 我国 海水贝类养殖 生产区域划型 工作概况 思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循环水养殖系统生物滤器负荷挂膜技术

渔业科学进展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循环水养殖系统启动运行前往往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生物膜预培养,使生物膜达到成熟稳定,从而保证系统的水质净化功能。本研究通过养殖试验,研究了生物滤器负荷挂膜的技术方法,以期实现生物膜的快速成熟和系统的快速启动。为此,构建了6组循环水系统组成的养殖车间,建成后立即投入试验生产。试验为期120 d,养殖种类为红鳍东方鲀,初始放养平均体重(632.5±2.26)g。期间,红鳍东方鲀平均增重29.91%,养殖成活率98.7%,养殖密度由(19.34±1.89)kg/m3增加到(32.17±3.40)kg/m3,投饵率由0.2%增加到0.5%–0.7%,每日换水量由50%逐渐减至10%。结果表明,在生物膜的生长期,通过对投饵量及新水补充量的有效调节,可以把养殖水体中的氨氮和亚硝氮浓度控制在安全范围以内,以保证养殖鱼类的生长。生物膜在50天左右达到完全成熟,此后便可依靠生物膜的净化作用将氨氮浓度控制在0.5?1.2 mg/L、亚硝氮浓度控制在0.2?0.5 mg/L、pH值控制在6.5–7.5、COD值低于4 mg/L、细菌总数控制在800–2100 cell/ml的安全范围内。利用生物滤器负荷挂膜技术,在合理调控水质指标的条件下,循环水养殖系统建成后可以立即投入生产,实现生物滤器挂膜与养殖生产的同步进行。

关键词: 循环水养殖系统 负荷挂膜 水质指标 红鳍东方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