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利用流动注射仪测定稻米直链淀粉含量的研究
《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 》 2004
摘要:利用流动注射分析仪,建立了测定稻米直链淀粉含量标准曲线,并进行分析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在检测波长720nm,参比波长880nm,注射比色时间20s,检测时间40s的实验条件下,测定稻米常量(100mg)和微量(10mg)样本直链淀粉含量时,用消解定容好的稻米淀粉分散液直接进行比色测定,所得到的测试数据准确,重现性好.表明流动注射仪用于检测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完全可行,且比常规的测试方法操作简便、速度快.
关键词: 流动注射仪(FIA) 直链淀粉含量(AC) 稻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香乌龙茶新品系品比试验报告
《广东茶业 》 2004
摘要:广东省是我国乌龙茶主产区之一,已有几百年的生产历史。由于乌龙茶的高花香自然品质,深受到消费者喜爱,广东茶叶市场销售量呈逐年上升趋势。据2002年统计,全省乌龙茶总产达1.57万吨,占全省茶叶总产的比例由1990年的23.4%,上升到37.1%。优质高香乌龙茶货紧价俏,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在乌龙茶品种的选育应用方面,我省岭头单丛等系列单丛茶在粤东茶区乌龙茶生产中起到良好的作用,但单丛茶品种在广东其他茶区特别是低海拔地区栽培和加工上则有一定的难度。为了选育适应乌龙茶新区易栽培加工,制优率高的乌龙茶新品种推广应用,从1993—1996年进行单株选拔,1998年开展首批新品系的品比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华南超级稻秧苗耐冷性研究初报
《广东农业科学 》 2004 CSCD
摘要:利用人工气候模拟低温胁迫生态条件,观察了现时华南地区生产上应用的两系超级杂交稻组合培杂67、粤杂122和三系超级杂交稻组合丰优428、泗优998,以及超级常规稻品种广超3号、胜泰1号的秧苗株高、主茎叶片数和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叶绿素a/b值的变化及秧苗受害情况。结果表明,培杂67和广超3号的苗期耐冷性较强,早季可适当早播而不发生烂秧死苗;泗优998耐冷性较弱,早季不宜早播。提出可用低温胁迫后秧苗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a+b)降解率高低和叶绿素a/b值高低来衡量水稻品种的耐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罗定市肉桂产业化经营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广东农业科学 》 2004 CSCD
摘要:阐述了罗定市肉桂产业的状况 ,对其产业化经营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较深刻的剖析 ,并针对其存在问题提出了肉桂产业化经营的发展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场恶臭的生物技术综合处理
《生态科学 》 2004 CSCD
摘要:集约化猪场恶臭的生物处理可以在饲养的营养技术、饲养过程和粪便处理阶段分别处理,试验表明使用含有微生物制剂等成分的除臭剂为饲料添加剂,可使猪舍氨气和硫化氢分别降低38.6%和20.6%,调节池中氨气和硫化氢分别降低14.7%和20.4%,臭气浓度降低43.8%。而在猪舍和饲养过程中使用恶臭吸附剂直接放置于猪场环境中,可降低猪舍中的氨气和硫化氢浓度29.5%和30.4%,降低调节池中的氨气和硫化氢30.2%和0%,降低臭气浓度31.9%。在猪场污水处理阶段使用雾化除臭处理设备,可以降低调节池、贮粪池和水力筛池的氨气浓度14.7%、24.6%和48.2%,分别降低硫化氢浓度18.1%、25.8%和13.0%,同时降低猪场臭气浓度82.6%。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颗粒体病毒在小菜蛾种群中的垂直传播方式的初步观察
《昆虫知识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室内观察了小菜蛾颗粒体病毒PlutellaxylostellaGranulosisVirus(RxGV)在小菜蛾种群水平上可能的垂直传播途径。结果表明 :(1 )上代小菜蛾Plutellaxylostella(L .)幼虫期饲毒不能将小菜蛾颗粒体病垂直传递到下代 ;(2 )取食病毒的雌蛾产的卵所孵化的幼虫中 ,没病毒感染出现 ,说明病毒不能经小菜蛾成虫体内传播到下一代。 (3 )用小菜蛾颗粒体病毒处理卵卡时 ,其初孵幼虫有少量被病毒感染死亡 ,浓度高时感染率也较高 ,但感染率均在 1 0 %以下 ,说明小菜蛾颗粒体病毒能经卵表垂直传递给下代 ,但传递效率不高。但当用病毒处理叶片上的卵时 ,初孵幼虫死亡率高达 77 73 % ,而且孵化出的幼虫大多数染病且死于 3龄以前 ,因此田间病毒的施用时间可提早到卵高峰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