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ABA、PP_(333)和GA对美国红叶樱花苗木生长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以二年生美国红叶樱花为材料,通过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生长调节剂脱落酸(ABA)、多效唑(PP_(333))、脱落酸+多效唑(ABA+PP_(333))、赤霉素(GA)、CK(0 mg/L),对比分析它们对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用GA喷施叶面的苗木各项生长指标均高于其他处理,以GA 200 mg/L进行叶面喷施效果最佳,随着浓度的增大,效果反而减弱,这个浓度可有效促进苗木生长,增强木质化程度,提高抗性;PP_(333)或其复配剂效果次之;而叶面喷施ABA对苗木生长起到明显的抑制作用,尤其是ABA 15 mg/L时各项生长指标均属最低。
关键词: ABA PP333 GA 美国红叶樱花 生长 木质化


不同枸杞枝条粉含量的栽培基质对黄瓜生长发育的影响
《福建农业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讨枸杞枝条粉作为栽培基质的可行性,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发酵好的枸杞枝条粉为主料,研究枸杞枝条粉与蛭石、草炭混配基质为栽培基质对黄瓜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枸杞枝条发酵粉∶草炭∶蛭石=5∶2∶3和6∶2∶2基质的干体积质量、总孔隙度、通气孔隙、持水孔隙、气水比与CK基质接近,且能显著提高黄瓜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光合效率、功能叶片PSII潜在活性及光能转化效率,与CK基质存在无显著差异;与CK相比,这2个处理黄瓜的长度、直径、单果质量及产量等也表现良好。枸杞枝条发酵粉∶草炭∶蛭石=5∶2∶3和枸杞枝条发酵粉∶草炭∶蛭石=6∶2∶2混配基质是黄瓜基质栽培的适宜配方。


平茬时期与留茬高度对宁夏荒漠草原柠条营养成分和再生的影响
《西北农业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宁夏荒漠草原的人工柠条林带为对象,研究不同月份平茬和留茬高度为0、5、10和15cm对柠条营养成分及再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各个生育期内,柠条蛋白质、粗脂肪、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和粗灰分质量分数呈现波动变化,其中粗蛋白质量分数变幅为11.19%~15.38%,6月最高。留茬高度对柠条当年再生速度、分枝数、地上生物量无显著影响;留茬0cm植株地径的日增量和冠幅最高,留茬15cm最低;返青率随着留茬高度的增加而降低。5、6月平茬柠条的再生速度、冠幅增量、地径增量和萌枝长增量显著好于其他月份平茬,返青率以5-7月平茬柠条较高。研究认为,从饲用营养成分和柠条再生考虑,宁夏荒漠草原柠条最佳平茬时期为6月,高度为齐地平茬。
关键词: 荒漠草原 柠条 留茬高度 平茬时期 再生性能 营养成分


枸杞根际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的高通量测序
《微生物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了解不同枸杞产区枸杞根际真菌多样性的差异,从枸杞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的角度试图解释宁夏枸杞优良品质与其土壤微生物菌群的联系。【方法】采用Mi Seq高通量测序方法,分别将我国4个不同地区枸杞根际土壤样品进行ITS区的高通量测序,并分析了物种组成和丰度、Alpha多样性、Beta多样性和菌群结构,测定不同产区枸杞主要有效成分,同时对枸杞品质和其土壤理化因子及枸杞根际真菌种群多样性的相关性做了分析。【结果】多糖含量和甜菜碱含量均是中宁枸杞高于兴仁和精河,格尔木含量最低;宁夏兴仁、宁夏中宁、新疆精河3个地区菌群结构类似,子囊菌门和结合菌门占总菌群的80%左右,而青海格尔木除了子囊菌门占58%外,壶菌门和新丽鞭毛菌门远远高于其他3个地区,比例占总菌群的近25%;4个地区枸杞根际土壤真菌菌群结构相似性依次为宁夏兴仁、新疆精河、宁夏中宁、青海格尔木。【结论】枸杞根际土壤样品真菌物种组成丰富,不同地区枸杞根际土壤真菌种群结构有一定差异;枸杞主要有效成分含量与枸杞根际土壤真菌种群结构具有一定相关性。
关键词: 枸杞 根际土壤 真菌群落多样性 高通量测序 CCA分析


宁夏草畜产业链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宁夏社会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CSSCI
摘要:在明确产业链概念的基础上,引入产业链分析框架,通过调研宁夏草畜产业链以及关键环节的发展水平、特征,并重点分析草畜产业链发展模式,认为宁夏草畜产业存在产业链发展层次低、增值能力低等问题。宁夏草畜全产业链优化发展的关键问题在于规范市场秩序,构建优质畜产品加工营销体系,推进草畜产业转型升级等。


鹰嘴豆种质资源多样性评价
《西北农业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151份鹰嘴豆种质资源为材料,采用主成分分析、相关分析及聚类分析方法,对151份材料5个表型性状和5个产量相关因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百粒质量,其次是粒型;性状变异系数最大的是株型,其次是单株粒数。主成分分析表明,主要信息集中在6个主成分,其累计贡献率达84.48%;10个性状两两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其中单株荚数与株高、粒色、株型及百粒质量4个性状间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51份材料在欧氏距离1.059 2处划分为4类,第1类百粒质量最大,即籽粒较大;第2类株高最高,产量居中;第3类各性状都相对居中;第4类株高最低,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最大。本研究结果将为育种人员选配杂交组合,亲本选配、杂种优势利用等提供亲缘关系远近数据支撑。


华北落叶松树干液流速率主要影响因子及关系的时间尺度变化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CSSCI
摘要:为探究树干液流速率Y(ml·cm~(-2)·min~(-1))与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随时间尺度(小时、日、月)的变化,在半干旱的宁夏六盘山叠叠沟小流域,于2014年生长季(5-10月)对华北落叶松树干液流速率及其环境影响因子进行同步监测。结果表明:1)树干液流速率在小时尺度上呈现"几"字变化特征,在日尺度上具有不规则波动现象,在月尺度上呈现整体先上升后下降的特征变化。2)树干液流速率在不同时间尺度上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发生变化,饱和水汽压差(VPD,k Pa)、空气相对湿度(RH,%)和太阳辐射强度(SR,w·m~(-2))对液流速率的影响在小时尺度上高于日尺度,土壤温度(Ts,℃)、空气温度(Ts,℃)和土壤含水量(SWC,%)对液流速率的影响在日尺度上高于小时尺度。3)回归分析表明,影响液流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具有时间尺度差异,饱和水汽压差是影响液流速率变化的最重要因素,月尺度上回归方程为:Y=-0.0350+0.0821×VPD;小时和日尺度上饱和水汽压差、土壤温度、太阳辐射强度和空气相对湿度对液流速率起关键作用,小时尺度方程为:Y=-0.0812+0.0612×VPD+0.0002×SR+0.0027×Ts+0.0004×RH;日尺度方程为Y=-0.0707+0.0524×VPD+0.0022×Ts+0.0002×SR+0.0005×RH。


华北驼绒藜和四翅滨藜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反应
《西北农业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引种小灌木在干旱胁迫下的生理光合特性,以1a生华北驼绒藜、四翅滨藜2种扦插苗为试验材料,研究土壤水分[土壤水分为田间持水量的85%~90%(CK)、65%~70%(T_1)、50%~55%(T_2)和35%~40%(T_3)]对2种灌木光合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水分胁迫程度的增加,2种灌木根冠比、电解质外渗率呈现CK
关键词: 华北驼绒藜 四翅滨藜 干旱胁迫 光合作用 叶绿素 生理特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