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宁夏典型土壤持水性能及收缩特征
《水土保持研究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明宁夏不同生态区域土壤在脱水过程中的收缩特性,选择六盘山(LP)、贺兰县(HL)、同心县(TX)和盐池县(YC)四地的土壤对其脱水过程中的土壤水分特征曲线进行测定,并对其比容积、容重等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V-G模型对4种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拟合均具有较高的精度,土壤有效收缩度相对大小依次为HL>TX>YC>LP,收缩最大的为黏土,在吸力值在400cm时HL有效收缩度为0.23。脱水过程中比容积曲线表现为LP曲线比较平缓,其余三种土壤跳跃性比较大。脱水后容重相对大小为LP>TX>YC>HL,这与土壤各颗粒级配组成密切相关。


宁夏外引水稻种质资源与选育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本文探讨了宁夏近几年引进筛选的水稻种质资源及当地选育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相似性,为拓展宁夏水稻遗传基础,丰富水稻遗传多样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分布于12条染色体上的24对SSR引物对宁夏引进筛选的水稻种质资源和当地自育品种(系)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相似性分析。【结果】参试170份材料中,共检测到112条等位基因,平均每条SSR标记有4.67条等位基因,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6079,变幅为0.2271~0.7986。将材料按地理来源划分,探讨其亲缘关系,不同地理来源品种间的相似系数介于0.4053~0.8620,平均系数为0.7109。其中东北地区和日本的品种相似系数最大为0.8620,而江苏和南方(以云南为主)的品种间相似系数最小为0.4053。本次所引进的材料与宁夏本区的材料遗传相似系数均较大,尤其东北3省的最大,达到0.8344。【结论】大多数引进资源与宁夏水稻品种的亲缘关系较近,说明宁夏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虽然有所增加,但遗传基础较为狭窄。在今后水稻种质资源创制利用中,要充分利用引进资源的遗传差异,加大亲本遗传距离,以丰富育成品种的遗传基础。


大豆转录因子基因GmNF-YCa可提高转基因拟南芥渗透胁迫的耐性
《作物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植物的核因子Y(NF-Y)是由3个亚基A、B和C组成,在响应非生物胁迫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以大豆铁丰8号为材料,建立大豆c DNA文库,以p GBKT7-Gm Di19-5为诱饵,通过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大豆c DNA文库,获得了大豆NF-Y转录因子家族亚基C的一个成员,命名为GmNF-YCa。该基因全长为864 bp,编码287个氨基酸,属于NF-YC亚家族。GmNF-YCa分子量为31.6 k D,等电点为5.07亲水性蛋白,具有一个跨膜结构域,无信号肽。序列分析表明,NF-YC亚家族具有很高的保守性。GmNF-YCa基因启动子含有ARE、Box4、GATA-motif、Box I、ACE、ABRE和CAT-Box等胁迫和光响应元件。组织特异性分析表明,GmNF-YCa基因在种子萌发期表达量最高。实时定量结果表明,GmNF-YCa受蔗糖和甘露醇的诱导上调表达。使用农杆菌介导法,将大豆GmNF-YCa基因导入拟南芥,并进行了功能分析。发芽率试验分析表明,GmNF-YCa的转基因提高了转基因拟南芥萌发期对渗透胁迫的耐性;改良了在蔗糖和甘露醇处理下转基因拟南芥的根系生长和侧根发育。


壳聚糖-山梨酸钾复合涂膜对鲜果枸杞保鲜品质的影响
《食品工业科技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不同壳聚糖复合液涂膜对枸杞鲜果保鲜效果的影响。设置不同浓度壳聚糖复合液处理枸杞鲜果,常温25℃下,每隔1 d测定枸杞鲜果的硬度、电导率、可溶性固形物、PPO酶活、POD酶活、V_C含量,筛选出最佳壳聚糖复合液。结果表明:1.0%壳聚糖与0.1%山梨酸钾混合,醋酸调节p H至4.0其保鲜效果最好,常温25℃下可贮藏7 d,保持果肉细胞膜通透性,维持果实硬度、电导率、可溶性固形物,V_C损失最小,延缓果实衰老,延长枸杞鲜果贮藏期。


基于WebGIS的宁夏土壤数据库设计与开发
《土壤通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利用互联网、数据库、GIS等技术手段加快土壤科学研究进展已经成为发展趋势。宁夏土壤科学在近70年的发展中取得了详实的基础数据和丰富的研究资料,但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宁夏土壤数据库尚未建立。本文在收集整理宁夏土壤资料的基础上,设计并开发了基于WebGIS的宁夏土壤数据库,数据库采用三层网络结构的B/S模型进行设计,分别为客户端浏览器、中间应用服务器和底层数据库服务器,其中客户端采用了基于Silverlight的富客户端技术,增强了数据库的访问和交互效果。运行试验结果显示,数据库界面友好、响应灵敏、操作便捷且稳定性高,可向农业管理部门、科研机构、基层农技部门等提供宁夏土壤数据资料的访问查询、统计计算、空间分析等功能,基本满足农业管理和技术推广服务的需求。


异色瓢虫成虫对枸杞木虱的捕食作用
《植物保护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测定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Pallas)成虫对枸杞木虱Paratrioza sinica Yang&Li的捕食作用,在室内测定了异色瓢虫成虫的捕食功能反应、种内干扰、自身密度干扰及捕食偏好性,并通过罩笼试验调查了异色瓢虫成虫对枸杞木虱的田间防控效果。结果表明,异色瓢虫成虫对枸杞木虱的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 Ⅱ型方程,对卵、1~2龄若虫、3~5龄若虫以及成虫的最大捕食量分别为111.5粒、511.6头、254.2头和113.6头。在异色瓢虫成虫生长周期30 d内能使枸杞木虱总虫口密度下降76.6%;对1~2龄枸杞木虱若虫的搜寻效率为1.01,处理时间为0.0020,均高于卵、3~5龄若虫与成虫;在150头/皿的猎物密度下,异色瓢虫成虫的最大捕食率达85.6%,益害比参考值为1∶150。异色瓢虫成虫对枸杞木虱的捕食作用受自身密度的影响显著大于种内干扰;在100头/皿混合猎物密度下,异色瓢虫成虫更偏好捕食木虱成虫,在300头/皿猎物密度下,异色瓢虫成虫更偏向于1~2龄若虫。研究表明,异色瓢虫成虫是具有控制潜力的捕食性天敌,人工释放异色瓢虫成虫可有效防控枸杞木虱。


宁夏水稻审定品种品质性状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种子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对宁夏审定的40份水稻品种品质性状进行分析,对参试材料进行优质分级,为宁夏水稻优质育种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供试品种品质性状总体较好,达到Ⅲ级以上100%标准的有4项,即透明度、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和碱消值,但不同品质性状间的变异系数有很大差异。在本研究中,垩白度和垩白粒率变异系数最大,碱消值、糙米率、精米率、直链淀粉含量变异系数较小。供试品种的优质达标率在糙米率和精米率上没有达到Ⅰ级的品种,但其余的7项品质指标均达到Ⅰ级米标准,并且从碱消值和垩白粒率来看,优质百分率能达到87.5%和62.5%。对供试的40份品种品质性状主成分分析得出,垩白因子、蒸煮因子、碱消值因子、加工因子的累计贡献率达82.54%,将4个主成分与品种理化指标分值进行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方程:Y=27.012 7+0.075 9 X1-0.488 7 X2+0.481 0 X3-2.2130X4。宁夏水稻品种可通过提高稻米糙米率、整精米率、碱消值、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透明度,实现品种品质的整体改善;而要提高优质品种等级则要侧重于垩白性状的改良,并实现品质性状间的均衡提升。


不同林龄刺槐叶功能性状差异及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
《应用生态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不同林龄刺槐群落叶功能性状差异及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进行研究,分析刺槐对黄土丘陵区土壤环境的适应策略.结果表明:随林龄的增大,刺槐比叶面积、叶面积、叶片含水量、叶全氮含量及叶有机碳含量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且在30年林龄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79.18 cm~2·g~(-1)、33 cm~2、0.09%、33.01g·kg~(-1)1、523.08g·kg~(-1).随林龄的增大,叶组织密度、叶全磷含量、叶厚度及气孔密度呈增大趋势,气孔长度及气孔宽度呈减小趋势.主成分分析表明,叶面积、比叶面积、叶全磷含量、叶片含水量、叶厚度及气孔密度均为刺槐叶功能性状随林龄变化的主要指标.各指标间呈一定的相关性,这表明刺槐能改变自身的形态结构,形成最佳功能组合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影响叶面积、叶片含水量、比叶面积及气孔长度的主要土壤因子是土壤全氮含量,影响气孔宽度、叶组织密度、叶厚度、叶全磷含量、叶全氮含量及气孔密度的主要土壤因子是土壤有机碳含量,这表明土壤全氮含量和有机碳含量是影响不同林龄刺槐叶功能性状的主要土壤因子.随林龄的增大,刺槐群落土壤养分得到改善,进而影响刺槐叶功能性状.不同林龄刺槐叶功能性状的差异反映出刺槐具有较强的叶片形态可塑性,有利于其适应黄土丘陵区的土壤环境.


栽培方式与施磷量对水稻养分累积、分配及磷素平衡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宁夏引黄灌区水稻磷肥施用不合理的问题,探索水稻增产与养分高效的磷肥供应与相应的栽培模式之间的关系,以指导该地区水稻生产。通过在宁夏引黄灌区进行的田间试验,研究插秧和直播两种栽培模式下不同供磷水平(P2O50、45、90、135、180 kg/hm2)对水稻产量、不同器官氮磷钾养分含量、累积量及其分配比例、水稻磷肥利用效率及磷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插秧栽培较直播栽培水稻实粒增产15.6%,瘪粒产量降低184.0%。两种栽培方式下,水稻产量随着施磷量增加而增加,插秧栽培增产幅度为64.6%~68.7%,直播栽培增产幅度为24.2%~42.6%。施磷量和水稻籽粒产量之间有极显著的二次曲线关系,插秧水稻最高产量施磷量为158.5 kg/hm2,最佳经济产量施磷量为146.7 kg/hm2,比直播处理降低11.42%、8.9%。与直播处理相比,插秧处理实粒、地上部的氮素累积量分别提高12.3%、12.01%,磷素累积量降低6.39%、2.61%,钾素累积量提高了11.67%、17.87%。直播处理100 kg籽粒氮磷钾消耗比例为1∶0.35∶0.6,插秧处理为1∶0.30∶0.64。插秧处理水稻磷肥利用效率、偏生产力、农学利用效率、生理利用效率较直播处理分别提高了17.4%、8.6%、38.4%、4.6%,两种栽培方式下,当施磷量超过135 kg/hm2后水稻磷素携出量开始下降,施磷处理磷肥表观平衡均表现为盈余。综合考虑提高水稻产量、效益、磷肥当季回收率及维持土壤磷素平衡等因素,在本试验条件下,插秧处理最佳施磷范围为P2O5146.7~158.5 kg/hm2,直播处理为P2O5159.8~176.6 kg/hm2较为适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