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宁夏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3285条记录
羊奇异变形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动物医学进展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为查明宁夏地区某羊场羔羊腹泻的发病原因并选择敏感药物用于治疗,从患病羔羊粪便中分离出4株细菌,进行形态特征、培养特性、16S rRNA测序、VITEK微生物鉴定系统鉴定、致病性试验及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为奇异变形杆菌。动物试验表明,4株奇异变形杆菌对小鼠具有很强的致病性。药敏试验表明,4株奇异变形杆菌对氨基糖甙类抗生素(阿米卡星、卡那霉素、链霉素)、氟苯尼考及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敏感,而对大环内酯类(红霉素和克林霉素)、复方新诺明、恩诺沙星全部耐药。对青霉素类(哌拉西林、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喹诺酮类(环丙沙星、氧氟沙星、诺氟沙星)、四环素、万古霉素、庆大霉素呈现不同程度的耐药。结果表明,该4株奇异变形杆菌具有较强的致病力和多重耐药性,可能是此次羔羊腹泻的致病菌,治疗首选氨基糖甙类、氟苯尼考及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关键词: 羔羊腹泻 奇异变形杆菌 分离鉴定 药敏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低压输水玉米不同灌溉方式耗水规律及水效益分析

节水灌溉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探明不同灌水方式对玉米耗水及效益的影响,利用土壤墒情自动监测系统和TDR水分速测仪联合对玉米地埋式滴灌(W1)、膜下滴灌(W2)、覆膜沟灌(W3)和大田畦灌(W4)条件下的玉米土壤水分动态进行观测和监测,运用水量平衡原理进行玉米耗水规律分析计算。试验表明:不同处理全生育期总耗水量差异显著,依次为W4>W3>W2>W1,W1耗水量最小为356.23 mm,W4耗水量最大为573.21 mm,W4比W1大37.9%,产量和总干物质累计量与耗水量表现出相同的规律,但耗水指数、水生产效益和水经济效益却表现出完全相反的规律,比如水生产效益,W1水生产效益4.14 kg/m3,分别比W2、W3、W4大3.38%、6.76%、11.35%。因此在干旱地区推广节水灌溉,并且实行少量多次的灌溉制度更有利于提高灌溉效益。

关键词: 节水灌溉 玉米 耗水规律 水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瓜主蔓和果实生长发育数学模型的研究

北方园艺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以‘Sugarlee’西瓜为试材,通过观测不同发育时期主蔓长度、果实纵径、果实横径和果实质量的变化过程,研究了西瓜主蔓和果实的生长变化规律,并建立了西瓜主蔓和果实的生长发育数学模型,为西瓜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西瓜主蔓的生长主要分为2个时期,一个是快速生长期,一个是缓慢生长期;果实纵径、果实横径和果实质量的增长主要分为5个时期,且表现出慢-快-慢-快-慢的生长节奏;西瓜果实质量的增加量在花后12d和22d有2个明显的高峰。西瓜开花后天数与西瓜主蔓、果径和果实质量的回归方程,并对各指标进行相关分析。回归方程相关系数较高,拟合优度较好,置信度达到99.99%。

关键词: 西瓜 主蔓 生长发育 数学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果色枸杞鲜果品质性状分析及综合评价

中国农业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果色枸杞鲜果品质性状指标间的相互关系,构建枸杞鲜果品质性状的综合评价体系,为合理评价与挖掘利用鲜食枸杞种质资源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32份枸杞鲜果为材料,测定枸杞鲜果产量性状、风味性状和功能活性等24项品质指标,利用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筛选枸杞鲜果品质评价指标;运用层次分析确立评价指标的权重,采用数据标准化处理,建立不同果色枸杞鲜果品质综合评价体系。【结果】不同果色枸杞鲜果品质性状变异丰富,变异系数为14.3%—113.4%,其中苹果酸变异系数最大,蔗糖、黄酮次之,横径、总糖较小;通过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从24项指标中筛选出纵径、横径、果糖、葡萄糖、草酸、酒石酸、黄酮、多糖等8项指标作为枸杞鲜果品质评价代表性指标;综合考虑8项指标对枸杞鲜果品质的影响程度,构建层次结构模型,优化出8项指标的权重系数分别为17.74%、17.74%、10.75%、10.75%、5.38%、5.38%、10.75%、21.51%;根据数据标准化处理公式,计算出供试材料的综合评价值,不同果色枸杞鲜果综合品质存在较大差异,主要表现为红色果>紫色果>黄色果>暗红色果>黑色果。【结论】不同果色枸杞鲜果品质可用果实纵径、横径、果糖、葡萄糖、草酸、酒石酸、黄酮和多糖等8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红色鲜果综合品质表现较优,黑色鲜果综合品质表现较差。影响枸杞鲜果品质评价的关键因子依次为产量因子、功效因子和风味因子。

关键词: 枸杞 果实品质 因子分析 层次分析 综合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用脱硫石膏对苜蓿营养器官离子分布及抗逆性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针对碱化土壤施用脱硫石膏对苜蓿耐盐生理特征的影响,从植物体内离子分布规律入手,采用大田和盆栽相结合的方法,开展苜蓿根系和叶片钠(Na)、钾(K)、钙(Ca)离子分布规律与其耐盐性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施用脱硫石膏后,显著减少了苜蓿对Na+的吸收,减轻或消除了离子毒害;促进了苜蓿对Ca2+、K+等营养元素的吸收,改善了养分亏缺的状况;苜蓿的抗逆能力得到提高,出苗率、产量均大幅上升,显著促进了苜蓿的生长发育,施脱石膏施用量为15.0 t/hm2时,效果最佳。

关键词: 脱硫石膏 苜蓿 离子分布 抗逆性 盐碱地改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皂化对枸杞类胡萝卜素组成的影响

食品工业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类胡萝卜素是枸杞中最重要的功效成分之一,在枸杞中大多以酯化的形式存在,其中80%以上都是玉米黄素双棕榈酸酯。以宁杞1号为例,用超声波辅助溶剂法提取枸杞类胡萝卜素,经过皂化处理后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分析,研究不同皂化条件对枸杞类胡萝卜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将所提取的类胡萝卜素经过皂化,玉米黄素双棕榈酸酯会部分转化成玉米黄素,但是皂化会破坏枸杞类胡萝卜素,使其总含量降低,因此皂化不适合用于枸杞类胡萝卜素样品。

关键词: 枸杞 玉米黄素双棕榈酸酯 皂化 HPLC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滴灌施肥对加工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灌溉排水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寻求滴灌施肥条件下连作加工番茄持续优质高产平衡施肥方案,以番茄为材料,采用"3414"优化试验方法,分析了滴灌平衡施肥对加工番茄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滴灌施肥条件下,增施氮、磷、钾肥和配施微肥明显促进番茄生长发育;增磷和配施微肥显著提高产投比,实现增收;增氮、增钾的增产效果不显著,但减氮、减钾显著降低了产量;增钾、配施微肥显著提高加工番茄品质,尤其在提高番茄糖酸比,降低硝酸盐量积累,促进可溶性固形物的形成及改良色差等方面成效显著。滴灌施肥条件下,增施磷、钾肥,配施微肥对连作加工番茄具有显著的增产提质作用。

关键词: 施肥 加工番茄 连作 滴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新型化学杂交剂的筛选及其诱导败育后小麦的农艺性状

麦类作物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拓展小麦化控两系途径的药剂种类,降低小麦杂交种制种成本,利用西农1376(浅蜡质材料)和矮抗58(厚蜡质材料)研究了23种化学药剂诱导小麦雄性不育的效果以及对植株表型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各药剂诱导小麦花粉败育效果差异较大,Feek’s 8.5时期,XN-1药剂可诱导西农1376和矮抗58植株群体雄性不育率达98%以上,且植株表型及雌蕊发育正常,仅株高降低约5cm,饱和授粉后结实率正常,并能获得正常杂交种子。在银川和西宁对新筛选的小麦化学杂交剂XN-1的药效研究表明,XN-1可诱导春小麦品种银川P、银川Q和西宁P、西宁Q产生98%以上的雄性不育率,除株高降低约5~10cm外,其他株型指标不受影响。表明XN-1具有优良小麦化学杂交剂的特点和大面积应用于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研究的潜力。

关键词: 小麦 化学杂交剂 雄性不育 不育率 农艺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宁夏部分地区腹泻羔羊源大肠埃希菌的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

动物医学进展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掌握宁夏地区羔羊腹泻源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采集腹泻羔羊肛拭子90份,开展大肠埃希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分离到78株大肠埃希菌,对头孢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氟苯尼考、青霉素类、四环素等抗菌药物有较高的敏感性,对万古霉素、复方新诺明、克林霉素耐药(耐药率78.21%~94.87%)。结果表明,宁夏地区羔羊腹泻源大肠埃希菌对抗菌药物保持较高的敏感率,耐药现象并不严重。

关键词: 羔羊 腹泻 大肠埃希菌 药敏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物炭施用对稻田氮磷肥流失的影响

中国农业气象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宁夏引黄灌区稻田过量施肥导致土壤养分利用效率低的问题,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在优化施氮条件下(240kg·hm~(-2)),设4个生物炭水平(0、4500、9000、13500kg·hm~(-2)),研究施用外源生物炭对稻田氮磷流失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炭对稻田田面水氮素动态产生影响,表现为田面水中全氮、硝态氮含量随生物炭用量的增加而降低,铵态氮表现则相反;全氮和铵态氮的最大峰值出现在第1次追施氮肥后的第2天,最大值为34.86、8.28mg·L~(-1);硝态氮最大峰值3.31mg·L~(-1)出现在第2次追施氮肥后的第2天。随后均迅速下降,全氮含量在施氮肥后10d回到第1次追氮前的含量水平,并趋于稳定,铵态氮和硝态氮则在7d后。生物炭对田面水全磷未产生显著影响,全磷含量在第1次施氮肥后3d达到峰值,为3.69mg·L~(-1),之后迅速下降,6~7d后降至追氮前的含量水平,并趋于稳定。生物炭处理显著降低了稻田全氮流失量8.03%~13.36%,高量炭处理(13500kg·hm~(-2))显著提高了土壤全氮和有机质含量,提高幅度分别为41.2%和27.5%(P<0.05)。说明生物炭对稻田磷流失、土壤全磷和速效磷含量无显著影响,对降低稻田氮素淋失表现出积极效果。

关键词: 生物炭 稻田田面水 氮素 磷素 土壤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