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宁夏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3285条记录
小麦重组自交系(RILs)群体碳同位素分辨率的QTL分析

西北植物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知小麦水分利用效率(WUE)碳同位素分辨率(Δ)的遗传机理,以小麦重组自交系(RILs)群体为材料,在不同水分条件下研究Δ的遗传规律,并进行QTL定位。结果表明:(1)RILs群体的Δ值呈正态分布,Δ属于数量性状遗传。(2)共检测到11个主效QTL,主要位于2B、3B、7B、1D和3D染色体上,表型贡献率在10.83%~46.87%之间,有9个加性QTL(A-QTL)与环境发生互作,互作贡献率在1.02%~3.15%之间。(3)检测到5对影响Δ的上位QTL(AA-QTL),其中3对AA-QTL与环境发生互作,互作贡献率在0.86%~2.01%之间。(4)加性效应及贡献率大于上位性效应及贡献率,A-QTL与环境互作贡献率大于AA-QTL与环境互作贡献率,表明RILs群体中Δ遗传变异主要受加性效应影响,控制Δ的主效基因作用较大,受水分环境影响较小。

关键词: 小麦 碳同位素分辨率(Δ) QTL 上位效应 QTL与环境互作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01-2015年宁夏玉米病虫害发生特征与损失分析

环境昆虫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玉米病虫害是威胁玉米生产的最重要生物因素。基于宁夏植物保护统计数据、玉米种植面积及产量等数据,重点分析2001年至2015年间宁夏玉米病虫害发生特征与经济损失情况。结果表明:2001年到2015年,宁夏玉米病害、虫害年均发生面积分别为7.32万hm~2次和38.83万hm~2次,其年均防治面积分别为5.36万hm~2次和39.45万hm~2次;15年间宁夏玉米病虫害的发生面积、发生程度、防治面积和防治程度和挽回损失量均呈显著增加趋势。受病虫害影响,15年间宁夏玉米病害、虫害造成的玉米实际损失量年均分别为0.8万t与3.05万t,采取病害、虫害防治措施后,累计挽回损失量分别为1.94万t、16.82万t,玉米病虫害防治起到了减小损失的作用。从病虫害种类来看,玉米病害发生面积较大的为玉米大小斑病、玉米锈病、玉米瘤黑粉病、玉米茎基腐病、玉米丝黑穗病,玉米病毒病也有发生但面积不大;玉米虫害发生面积较大的为玉米蚜虫、玉米叶螨、玉米螟、粘虫、双斑萤叶甲和地下害虫蛴螬、地老虎、金针虫和蝼蛄,玉米蓟马和土蝗每年也有发生。因此,需要加强抗病虫品种的选育和筛选,使用水平抗性高的品种,注重不同垂直抗性品种的合理布局;根据不同病虫合理开展区域性病虫害综合预防、治理,提高防治效果,降低病虫害对玉米生产的影响。

关键词: 玉米 病害 虫害 发生面积 挽回损失量 实际损失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舍饲妊娠羊高血尿素症的诊治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舍饲妊娠羊高血尿素症是指全舍饲多胎品种绵羊因粗饲料摄入不足、长期采食高能量、高蛋白质饲料导致营养过剩、肥胖,以血清尿素(UREA)含量严重超标、血糖(GLU)和碱性磷酸酶(ALKP)等含量升高,肝脏、肾脏出血,最终以产死胎、流产、瘫痪、抽搐等神经症状为典型特征的营养代谢性疾病。该病多发于怀3羔及以上、分娩前2周以内的羊,区别于绵羊妊娠毒血症的低血糖[1]以及生产瘫痪的低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旱作盐碱农田洗盐措施效果评价

江苏农业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为研究旱作盐碱农田的有效洗盐方式,在旱作条件下设置排盐沟、深松耕等不同处理,开展农田快速淋盐试验。结果表明:(1)"灌水量2 700 m3/hm~2+排盐沟+深松耕"处理对040 cm表层土壤全盐淋洗效果最佳,增加灌水量反而会减弱其排盐作用;(2)2 700 m3/hm~2灌水量下,3个排盐处理能均等有效地降低土壤耕层040 cm中SO_4~(2-)、K~+、Na~+、Cl~-等盐离子含量,明显消除20100 cm Mg2+聚集;升高灌水量至5 100 m~3/hm~2,深松耕处理的排盐效果部分减弱,对照组80 cm Mg~(2+)聚集现象消失。"灌水定额2 700 m3/hm~2+排盐沟+深松耕"模式全盐和分盐的淋洗效果最佳,为盐碱地改良提供了技术参考。

关键词: 盐碱土 洗盐 深松耕 排盐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宁夏不同绵羊品种中绵羊肺炎支原体的调查

中国兽医杂志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解绵羊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ovipneumoniae)在不同品种绵羊中的感染情况,项目采集宁夏盐池、平罗两地的4个绵羊品种(滩羊、陶寒杂、杜寒杂和滩寒杂)的鼻拭子标本403份,提取DNA并用绵羊肺炎支原体特异性PCR进行检测,统计不同品种、年龄段绵羊体内绵羊肺炎支原体的检出情况。结果表明,滩羊、陶寒杂、杜寒杂和滩寒杂的绵羊肺炎支原体的检出率依次为52.0%、83.0%、75.5%和85.7%;滩羊在3月龄以下及8月龄以上的检出率最低,分别为24.2%和34.4%,3月龄至8月龄的检出率为94.3%;陶寒杂、滩寒杂在各年龄段的检出率均在74.0%以上;杜寒杂3月龄以下的检出率为56.3%,3月龄以上的检出率在82.0%以上。结果表明,宁夏地区规模化饲养的绵羊中,绵羊肺炎支原体广泛存在,较滩羊而言,其他杂交品种羊更易感染绵羊肺炎支原体。

关键词: 宁夏地区 滩羊 绵羊肺炎支原体 PC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施氮量条件下大豆品种接种根瘤菌筛选

江苏农业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以宁夏地区主推春大豆品种晋豆19和中黄30为材料,接种高效的根瘤菌,研究2个大豆品种在不同施氮量情况下接种根瘤菌对大豆根瘤干质量和根瘤数量以及大豆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显著影响大豆结瘤和大豆产量,不同处理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根瘤干质量和根瘤数量为逐渐增加的趋势,接种根瘤菌较不接种根瘤菌产量显著提高;是否接种根瘤菌与施氮量、施氮量与大豆品种及是否接种根瘤菌、施氮量与大豆品种间存在交互作用,对大豆产量均产生影响,差异达显著水平。研究确定的最佳组合为A4B2C2,即大豆品种为中黄30,在接种根瘤菌、施氮量为75 kg/hm2的前提下,产量最高,为5 533.028 kg/hm2,较不接种根瘤菌增产8.204%,较不施氮增产11.004%。

关键词: 大豆 根瘤 施氮量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秸秆还田条件下的黄灌区稻旱轮作土壤硝态氮淋失特征研究

生态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宁夏引黄灌区农田面源污染较为严重,区内大部分排水沟水质为劣Ⅴ类,其主要污染物硝态氮与铵态氮。设置常规施肥(CK)、常规施肥条件下施用4500kg/hm~2(T1,半量还田)和9000 kg/hm~2(T2,全量还田)秸秆3个处理。利用树脂芯法吸附10、20、30、60、90cm土层的硝态氮流失量。2009—2013年的试验结果表明:秸秆还田能够减少土壤30cm土层的硝态氮淋失。与对照硝态氮淋失量(15.76 kg/hm~2)相比,T1(13.76 kg/hm~2)与T2(13.74 kg/hm~2)均达到显著差异(P<0.05),淋失量分别减少12.71%和12.84%,T1与T2没有达到显著差异。秸秆还田对土壤硝态氮淋失的影响效应主要体现在30cm土层处,10、20、60与90cm土层处的处理与对照都没有达到显著差异。秸秆还田提高了30cm土层的土壤有机质与土壤总氮,与对照(13.78 g/kg)相比,T1与T2土壤有机质分别提高0.89 g/kg和1.24 g/kg;试验结束后,对照、T1和T2的总氮是达到0.64、0.66和0.69 g/kg,与对照相比,处理分别提高了2.76%和6.83%。秸秆还田有助于作物增产,T1与T2的水稻平均增产9.24%和10.37%,小麦增产10.11%和11.51%。

关键词: 秸秆还田 黄灌区 稻旱轮作 土壤硝态氮 淋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整枝方式对西瓜产量的影响

中国瓜菜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索‘西农8号’在宁夏灌区的最佳整枝方式,采用双蔓整枝、三蔓整枝、四蔓整枝和放任生长不整枝4种处理方式,对西瓜早期产量和总产量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双蔓整枝处理的早期产量最高,与三蔓整枝、四蔓整枝和放任生长处理有极显著差异。三蔓整枝处理的总产量最高,667 m2产量可以达到3 159.67 kg,与放任生长、双蔓整枝和四蔓整枝处理有极显著差异;放任生长的总产量极显著高于四蔓整枝和双蔓整枝;四蔓整枝和双蔓整枝的总产量之间差异不显著。在宁夏当地栽培条件下,三蔓整枝667 m2产量为3 159.67 kg,是宁夏灌区主栽品种‘西农8号’的最佳整枝方式。

关键词: 西瓜 ‘西农8号’ 整枝方式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苦豆子茎秆粉基质发酵中碳素及氮素的变化

西北农业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设净苦豆子茎秆粉(T1)、苦豆子茎粉+粗纤维降解菌(T2)、苦豆子茎秆粉+有机肥+粗纤维降解菌(T3)、苦豆子茎秆粉+尿素+粗纤维降解菌(T4)、苦豆子茎秆粉+有机肥+尿素+粗纤维降解菌(T5)5个处理,以T1处理为对照,研究苦豆子茎秆粉基质化发酵中碳素及氮素相关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T3和T5处理堆体升温速度显著快于T1,且保持较长时间的高温(>50℃,均达10d,>55℃,均达6d),缩短苦豆子茎秆堆体腐熟的时间至发酵结束时,较T1处理T5总有机碳和C/N分别降低12.20%、27.76%,T3处理和T5处理全氮质量分数分别增加19.24%和21.49%,NO_3~--N分别增加12.72%和13.60%,NH_4~+-N分别降低16.67%和21.26%,均显著高于T1及其他处理,且两处理间无显著差异,提高堆肥腐熟进程中的总氮质量分数,保证腐熟后的肥力。综合考虑,添加有机肥+尿素+接种微生物菌和添加有机肥+接种微生物堆体对苦豆子茎秆基质化促进效果较优。

关键词: 苦豆子茎秆 基质发酵 基质碳素 基质氮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密度、播种深度对宁夏引黄灌区早熟冬小麦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针对宁夏引黄灌区冬小麦经济效益低、熟期、越冬等因素制约冬小麦发展问题,为生产中合理密植、播种深度提供依据,通过早熟冬小麦种植密度、播种深度(简称播深)2项指标探讨越冬性、物质形成及产量表现。结果表明,密度对生育期影响不大,播深对生育期影响较大。密度D_4(750万株/hm~2)、播深H_3(7 cm)出苗率和成穗数最高,越冬率表现较好。株高随密度的增大而升高,随播深增加而降低;穗粒数、穗粒质量随密度增大呈现先下降后上升趋势,产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随播深增大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相关分析表明产量的增加与千粒质量最为密切。适宜的密度和播深促进干物质积累,密度过大、播种过深或过浅不利于干物质积累;低密度、浅播促进冬小麦生育前期叶绿素含量增加,高密度、深播促进生育后期叶绿素含量增加。由此得出,宁夏引黄灌区早熟冬小麦较合理的种植密度为750万株/hm~2,播种深度为7 cm。

关键词: 灌区 密度 播种深度 早熟冬小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