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大豆小区产量及其相关性状QTL间的上位性和环境互作效应
《植物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晋豆23栽培大豆(Glycine max)为母本、灰布支黑豆(ZDD2315,半野生大豆)为父本衍生出447个RIL群体,通过构建SSR遗传图谱及利用混合线性模型分析方法,对2年大豆小区产量及主要植物学性状进行QTL定位,并作加性效应、加性×加性上位互作效应及环境互作效应分析。结果显示,共检测到12个与小区产量、单株粒重、单株茎重、单株粒茎比、有效分枝、主茎节数、株高和结荚高度相关的QTL,分别位于A1、A2、H_1、I、J_2和M连锁群上。其中小区产量、株高、单株粒重、有效分枝和主茎节数均表现为遗传正效应,即增加其性状的等位基因来源于母本晋豆23。同时,检测到11对影响小区产量、单株粒重、单株茎重、株高和结荚高度的加性×加性上位互作效应及环境互作效应的QTL,发现22个QTL与环境存在互作。实验结果表明,上位效应和QE互作效应对大豆小区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影响很大。进行大豆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时,既要考虑效应起主要作用的QTL,又要注重上位性QTL,这样有利于性状的稳定表达和遗传。
关键词: 大豆 小区产量 植物学性状 QTL与环境互作效应 上位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栽培模式与施肥方式对土壤微生物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建立科学的栽培模式和施肥方式,提高土壤生物肥力和实现土壤可持续利用。本研究采用常规裸地栽培玉米和地膜覆盖栽培玉米2种模式下的不同的施肥方式,测定多个微生物指标,土壤的养分和理化特性指标。结果表明:1)栽培模式对土壤温度和含水量的影响,在不同时期,两者的差异性不同;2)各种微生物指标影响系数的绝对值从大到小为:细菌、固氮菌,防线菌和真菌。土壤理化特性及养分指标影响系数的绝对值从大到小为:有机质、土壤pH、碱解N、全N、全P、速效K、速效P、土壤含水分量和土壤温度。不同模式下两指标变量组之间有极其显著的相关系数-0.932 1;3)不同栽培模式对不同施肥处理的重要性影响不大。只要含N,是否含P、K对微生物的影响不明显。复合施肥对土壤理化特性及养分有重要影响.由此可以得出:不同的栽培模式仅在苗期前期和成熟后期,对土壤温度和含水量的影响存在差异,并且不同栽培模式对不同施肥处理的重要性及各指标无显著影响。各种微生物和各个土壤理化特性及养分指标间存在复杂的关系。
关键词: 玉米 栽培模式 施肥方式 土壤微生物 土壤肥力 相关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春玉米区域专用肥研制及其应用效果
《中国农学通报 》 2014 CSCD
摘要:为实现玉米进一步增产和农田养分的高效利用,以山西晋中市为研究区域,制定春玉米专用肥配方并进行春玉米专用肥肥效试验。基于测土配方施肥项目,采用氮肥总量控制,分期调控及磷钾肥恒量监控技术制定了区域春玉米专用肥配方,平川区与土石山区专用肥配方(N-P2O5-K2O)分别为16-19-10,20-12-8。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平川区、土石山区专用肥处理与农户习惯施肥相比增产显著,产量达到12742.3 kg/hm2、10958.8 kg/hm2,分别提高16.02%、10.01%。专用肥处理还提高了春玉米穗粒数、百粒重及收获指数,降低了秃尖长度。且专用肥处理氮肥效率明显提高,平川区、土石山区专用肥处理氮肥利用率分别为30.23%、28.85%,高于农户习惯15.72%、11.70%;氮肥农学利用率均显著高于农户习惯;氮肥偏生产力53.09 kg/kg、43.09 kg/kg比农户习惯提高了45.02%、30.58%。综合分析春玉米专用肥处理可作为当地春玉米施肥管理的有效措施之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薄膜包装结合乙烯吸收剂对山楂果实生理和果肉褐变的影响
《食品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用2种不同薄膜包装及其结合乙烯吸收剂的处理方法,对"敞口"山楂果实进行低温贮藏实验,测定不同处理包装内乙烯含量的变化以及山楂果实生理和品质的相关指标,并测定了山楂果肉褐变相关的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活性和酚类物质含量。结果表明:在(0±0.5)℃条件下,山楂果实表现出跃变型果实特征,30μm厚聚氯乙烯薄膜包装有利于保持山楂果肉硬度,减缓了可滴定酸(titratable acid,TA)和VC含量的下降,但加速了贮藏后期丙二醛(malondiadehyde,MDA)含量上升和果肉褐变;15μm厚高渗出CO2保鲜袋对山楂果实果肉硬度、TA和VC含量变化影响不明显,但抑制贮藏后期果实的乙烯释放和MDA含量上升,降低了果实褐变率;乙烯吸收剂的使用有利于包装内乙烯含量的降低,有效减缓了果肉硬度、果实中TA和VC含量的下降,减缓了MDA含量的上升,维持了山楂果实较低而平稳的生理代谢水平,较好地抑制了PPO活性和酚类物质含量的波动,明显降低果实褐变程度,显著提高了山楂果实的贮藏品质。综合分析,15μm高渗出CO2保鲜袋结合乙烯吸收剂的处理对山楂果实低温((0±0.5)℃)贮藏效果最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日光温室秋冬茬番茄果实发育期的适宜夜温
《应用生态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秋冬季节夜温对设施栽培中果实发育期番茄的影响,在昼温相同情况下,利用自制的自然光照生长室,设定自然夜温(CK)、14、16、18℃4个夜温处理,相应的实测值分别为13.1、13.4、14.7、16.3℃,研究夜温控制对番茄植株的生理响应、光合作用、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CK番茄植株受到部分时段的低温胁迫,膜系统受到破坏,导致干物质积累最少,前期几乎没有产量(成熟果仅每株28 g).与CK相比,14℃夜温处理的单株干物质积累显著增加,前期产量为每株304 g,总产量(包括未成熟果)显著增加58%;18℃夜温处理的植株净光合率显著增加10.6%~12.5%,单株干物质积累显著增加26%,开花时间提前4~12 d,单株采收果实数为3.8个,单果质量显著增加42.7 g,前期产量为每株476 g,总产量增加101%;16℃处理的各项指标介于18℃和14℃处理之间.表明昼温22℃时,13.4℃是秋冬季节华北设施番茄生长的低夜温极限,理想夜温应控制在16.3℃以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转BADH基因玉米植株的获得及其耐盐性分析
《作物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超声波辅助花粉介导植物转基因方法,将甜菜碱醛脱氢酶(BADH)基因导入玉米自交系郑58,获得了耐盐性强的转基因玉米植株。经卡那霉素抗性初筛、PCR扩增、Southern blot分析,证明BADH基因已导入转化植株并整合到其基因组中。用不同浓度的Na Cl溶液对T2代转基因玉米植株与对照进行盐胁迫处理,结果表明,转BADH基因玉米植株表现出一定的抗逆性,生长状况明显优于对照;根据非转化苗对Na Cl的反应以及生长状况,确定250mmol L–1Na Cl溶液为玉米幼苗耐盐性筛选的适宜浓度;依据此临界浓度下形态指标和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结果,与对照相比,转基因植株的株高提高10.94%~25.70%,鲜重增加8.62%~18.20%,干重增加9.00%~18.18%,相对电导率降低37.21%~58.14%,叶绿素含量增加15.89%~90.6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提高64.92%~148.29%,丙二醛(MDA)含量减少26.97%~48.05%。综上所述,转入甜菜碱醛脱氢酶(BADH)基因提高了玉米的耐盐性。这是首例将BADH基因导入优良玉米自交系郑58的报道。超声波辅助花粉介导法是一种经济、高效、实用和无基因型依赖性的植物基因转化方法。
关键词: 玉米 BADH基因 转基因 耐盐性 形态指标 生理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高粱品系的淀粉糊化特征
《植物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仪(DSC)和淀粉快速黏度分析仪(RVA)测定了14个高粱(Sorghum bicolor)品系的直链淀粉含量和淀粉糊化特性参数,并分析了各特征参数的变化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高粱品系间直链淀粉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变幅为0.29%–29.45%;DSC分析所得糊化特性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直链淀粉含量低的高粱品系的起始温度(To)、峰值温度(Tp)、终止温度(Tc)和热焓变化(ΔH)都较高;而直链淀粉含量高的高粱品系的To、Tp、Tc和ΔH都相对较低。不同品系的RVA谱差异主要表现在各个黏滞性特征值上,直链淀粉含量低的高粱品系的RVA谱具有较高的峰值黏度和最高的消减值;而直链淀粉含量高的高粱品系具有较低的峰值黏度。相关分析表明,直链淀粉含量和膨胀势与其它特征值间的相关性均达显著水平;峰值黏度(PV)与最终黏度(FV)、回冷恢复值、糊化时间和糊化温度间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崩解值和消减值则呈极显著正相关。将直链淀粉含量的选择与RVA谱测定相结合,有助于提高选择的准确率,进而为高粱品质改良和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高粱 淀粉 糊化特性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仪 快速黏度分析仪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秋中晚熟大白菜新品种‘晋白菜7号’
《园艺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晋白菜7号’是由自交不亲和系‘2002-14-15’与‘2002-13-5-1’配制而成的秋中晚熟大白菜一代杂种,营养生长期85~90 d。株高65~70 cm,开展度60~65 cm,生长势强,叶球直筒舒心型。外叶深绿色,叶面较皱,叶帮浅绿色,叶脉不明显;叶球高65 cm左右,球横径14~16 cm;结球紧实,单球质量3.5~4.0 kg,净菜率高,净菜产量115.50~120.75 t·hm-2。抗大白菜病毒病、软腐病、霜霉病,适应性强,丰产、优质,纤维少、口感好,商品性好,耐贮藏,适宜在山西、河北、河南、天津、山东、辽宁、贵州等地秋季作为中晚熟大白菜种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