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石油烃对水产品质量安全影响及风险评估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 2014
摘要:随着工农业的迅猛发展,近海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特别是石油工业和海上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使得石油成为近海中最主要的污染物。石油烃主要是由碳和氢元素组成的烃类物质,包括烷烃、环烷烃、芳香烃三类。水域中石油类污染物通过呼吸和皮肤渗透容易在水生生物体中蓄积,不仅能使鱼、虾、贝类海产品变味,严重时能产生毒性效应,进而影响水产品的食用安全。本文从石油烃的特性、污染现状、国内外限量标准、石油烃污染的感官评定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进行了评价,以期为水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管提供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捕后处置对太平洋西北海域柔鱼品质的影响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捕捞后0、6、12 h原条入冻和去内脏后再入冻的太平洋西北海域柔鱼Ommastrephes bartramii为研究对象,测定了3个可食部(胴体、鳍和头足)的pH、挥发性盐基氮(TVB-N)、三甲胺(TMA)、甲醛和鲜度(K值),比较了捕后处置对柔鱼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钓捕后6 h入冻的原条柔鱼胴体的TVBN、TMA和甲醛含量已超过临界值,钓捕后12 h入冻的原条柔鱼胴体K值已超过60%,处于初期腐败状态;对于去内脏入冻的柔鱼,仅钓捕后12 h入冻样品胴体的TMA含量接近临界值,说明去内脏入冻的柔鱼比原条入冻柔鱼的新鲜度下降较为缓慢;柔鱼可在捕获后12 h内去内脏入冻,原条柔鱼入冻时间不宜超过6 h;同样前处理条件的柔鱼,各可食部中头足的鲜度最优,鳍次之,胴体最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庐山西海夏秋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分析
《水生态学杂志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解庐山西海生态系统结构,维护水库生态系统平衡,于2012年夏季(8月)和秋季(10月)在庐山西海均匀设置18个采样点,对浮游植物进行采样调查。结果表明,浮游植物共计8门、86种;其中,绿藻门种类最多,共43种,占总种类的59.43%;其次是硅藻门和蓝藻门,为17种和14种,分别占19.54%和16.09%。优势种共4门、14种,主要有莱哈衣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i)、黏四集藻(Palmellaceae mucosa)、类颤藻鱼腥藻(Anabaena oscillarioides)、卵形隐藻(Cryptomonas ovate)和尖尾蓝隐藻(Chroomonas acuta)。浮游植物密度为4.28×105~5.17×106个/L,平均为2.20×106个/L;生物量为1.24~7.01 mg/L,平均为2.90 mg/L;其中,夏季平均密度为3.15×106个/L,生物量平均为3.90 mg/L;而秋季平均密度为1.25×106个/L,生物量平均为1.89 mg/L。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2.84~4.45,Pielous均匀度指数为0.63~0.89,Margalef丰富度指数为1.46~3.69。庐山西海浮游植物的季节性变化明显,藻类种数、数量和生物量均表现为夏季高于秋季,生物多样性指数表现为秋季大于夏季;空间分布上,夏、秋季各采样点浮游植物的种类丰富程度、群体结构稳定程度及水质清洁程度总体较好,其中夏季过渡区较好,而秋季湖泊区较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背角无齿蚌幼蚌食物中的藻类组成
《中国水产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取不同生长阶段(1.5月龄,2.5月龄,6月龄)的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幼蚌,通过生物学解剖对其消化道内容物中的藻类组成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月龄幼蚌食物中藻类组成均以蓝藻、绿藻为主。随幼蚌个体发育,检出的藻种类数逐渐增多(1.5月龄仅11种,2.5月龄13种,6月龄37种)。在1.5月龄幼蚌食物中藻类主要优势种为微小色球藻(Chroococcus minutus)、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和微小四角藻(Tetra?dron minimum);2.5月龄幼蚌食物中藻类主要优势种为小球藻、微小四角藻和银灰平裂藻(Merismopedia glauca);6月龄幼蚌食物中藻类主要优势种为银灰平裂藻、小球藻和直径较大的四尾栅藻(Scenedesmus quadricanda)。微小四角藻在6月龄幼蚌消化道前后端的出现频率差异显著(P<0.05),反映出较高的利用强度。上述结果可为突破饵料"瓶颈",建成标准化养殖背角无齿蚌实验动物种群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可为研究其他淡水经济蚌类的饵料藻类,以促进其人工繁育及资源恢复提供借鉴和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3-氨基苯甲酸乙酯的电喷雾正离子质谱裂解规律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 2014
摘要:目的采用电喷雾电离串联质谱(ESI-MS/MS),对3-氨基苯甲酸乙酯在正离子模式下的裂解途径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通过ESI电离产生准分子离子[M+H]+,并对[M+H]+进行碰撞诱导解离(CID)获得3-氨基苯甲酸乙酯的二级质谱图。结果在CID模式下,3-氨基苯甲酸乙酯主要产生m/z 138、m/z 94和m/z 77三个碎片离子。通过解析3-氨基苯甲酸乙酯二级质谱图得到其裂解途径信息:3-氨基苯甲酸乙酯首先断裂苯环C1位支链上的乙氧基丢失一个乙烯生成特征碎片离子m/z 138,然后断裂苯环C1位支链上酯基丢失一个CO2生成特征碎片离子m/z 94,继续断裂C3位上C-N键丢失一个NH3并生成特征碎片离子m/z 77。结论 本研究所提出的3-氨基苯甲酸乙酯的电喷雾质谱裂解规律,为其在水产品体内代谢物质的鉴别提供参考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浅析基于Google Earth及Sketch Up科研机构基础设施演示系统的构建
《科技管理研究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为研究对象,在Google Earth系统中,对其所属的37块科研用地进行标定与勘界;加载46个主要科研基础设施(含2艘渔业资源调查船)的Sketch Up模型,由此构建一个较为完整的水科院科研机构基础设施演示系统。结果表明,通过对该演示系统的实际应用,管理者能够便捷、直观、全面地了解、掌握一个大型综合科研机构地理区位布局以及主要基础设施的基本情况,为开展科研条件和基建管理工作提供了较好的技术支撑。
关键词: Google Earth 演示系统 Sketch Up模型 基础设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球藻脱氮除磷及其生物量增殖潜力的研究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实验室条件下模拟养殖污水进行海水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栽培试验,探索小球藻对污水中氮、磷的去除效果及其生物量增殖的情况。结果表明:小球藻能有效去除污水中的NH+4-N和PO3-4-P;当NH+4-N浓度为2.0~6.0 mg/L时,去除率在90%以上,PO3-4-P浓度为0.590 mg/L时,去除率达94.6%;小球藻对NH+4-N和PO3-4-P的去除速率最大分别可达到2.657、0.445 mg/(L·d);当污水中NH+4-N浓度由0.8 mg/L升至10.0 mg/L时,培养72 h后小球藻细胞密度由1.33×107cells/mL增至2.61×107cells/mL;栽培期间,污水的pH为8.19~9.74,适合于小球藻生长。研究表明,利用养殖污水栽培小球藻,不仅可以有效地净化污水,还可以获得较大的藻细胞生物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天津大神堂牡蛎礁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水质分析
《渔业现代化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对天津大神堂牡蛎礁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进行水质环境分析,2012年4月、9月和2013年5月、9月分别对该特别保护区海域进行了4个航次的水质环境调查,并通过单项水质评价法、海水营养指数评价法、有机污染综合指数法等对该特别保护区海域的水质进行质量分析。调查数据表明,该保护区海水受无机氮污染严重,4个航次无机氮污染指数均大于1;海水营养指数分布范围为1.60~93.76,平均值为14.58,处于重度富营养状态;有机污染指数分布范围为0.96~6.58,平均值为2.76,处于3级轻度污染状态。结果表明,无机氮为该海域主要污染因子,富营养化及有机污染情况严重并呈增加趋势。目前保护区已经建立,但对于保护区的治理有待进一步开展,还需对该保护区进行长期的监测与科学研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背部肌肉注射含IGF2b基因慢病毒载体对鲤鱼生长的影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IGF2b基因对建鲤生长及体型的影响。【方法】用含有IGF2b基因的慢病毒载体注射建鲤背部肌肉组织,注射量分别为10,20和40μL/尾,阴性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处理,阳性对照组注射20μL/尾去离子水。在相同饲养条件下饲养满9个月后,分别测量建鲤的各项生长指标。【结果】注射IGF2b基因的建鲤体质量、体长、体高、体厚、尾长均显著大于阴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说明IGF2b基因在建鲤背部肌肉组织中过表达对鲤第2阶段生长同样具有促进作用,IGF2b基因在鲤背部肌肉组织中过表达对鲤的体型也有一定的作用。鲤的体长、体高、体厚的3D图也说明,随着IGF2b基因注射,鲤鱼倾向于具有更大的体长、体高、体厚的值。用多元逐步回归法做体质量的回归方程可知,鲤鱼的体质量与体长、体厚、尾长具有线性关系,利用体长、体厚、尾长这3个自变量进行聚类分析,即可准确得到鲤鱼5个注射组间的聚类关系:阴性对照组与阳性对照组共属一类,3个注射组同为一类,其中注射组中10μL注射组和20μL注射组为一类,40μL注射组为一类,IGF2b基因对鲤鱼体型的影响在注射量大于20μL/尾之后产生了转折,出现了负增长。【结论】IGF2b基因对鲤第2阶段生长同样具有促进作用,且对鲤鱼的体型有一定影响。
关键词: 建鲤 IGF2b基因 慢病毒载体 不同生长阶段 背部肌肉注射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物铁蛋白的铁氧化沉淀与还原释放机理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铁蛋白(ferritin)是一类铁贮存蛋白,普遍存在于动物、植物和细菌体内,具有调节铁代谢平衡和解除亚铁离子毒性的双重功效。而且植物铁蛋白所贮存的铁是豆科植物早期萌发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同时,植物铁蛋白也代表着21世纪新型的补铁功能因子,所以对其铁氧化沉淀和还原释放的研究在生理学和营养学上具有重要意义。与动物铁蛋白相比,植物铁蛋白在结构上具有明显不同的特点,如成熟的植物铁蛋白在N末端含有其特有的EP(extension peptide)肽段,植物铁蛋白只含有H亚基,即H-1和H-2亚基,特殊的结构导致植物铁蛋白具有不同的活性及功能。本文对植物铁蛋白的结构与功能、铁氧化沉淀机理和铁还原释放机理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旨在为今后植物铁蛋白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关键词: 植物铁蛋白 铁氧化沉淀 铁还原释放 EP肽段 H-1亚基 H-2亚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