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8323条记录
中华绒螯蟹幼蟹对饲料中磷的需要量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4

摘要:研究了饲料中不同磷水平对中华绒螯蟹幼蟹生长及体组成的影响,确定了幼蟹对磷的适宜需要量.以酪蛋白、鱼粉和晶体氨基酸为蛋白源,磷酸二氢钙为磷源,制成磷水平为0.41%、0.82%、1.21%、1.60%、1.99%和2.42%的6种试验饲料,饲喂初始体重为0.90±0.02g的中华绒螯蟹幼蟹8周.试验结果表明:饲料中不同磷水平对中华绒螯蟹幼蟹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影响显著,随着磷水平的增加,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当磷水平为1.60%时达最大值;试验各组间的成活率没有显著差异;全蟹灰分、总磷和肝脏中的磷含量与饲料磷水平呈正相关;以增重率为评价指标,经折线模型分析得出,中华绒螯蟹幼蟹对饲料中磷的最适需要量为1.48%.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生长 体组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都市农业的忧愁

新产经 2014

摘要:都市农业的发展正在走入误区,跳出来才能更好。近年来,城市周边的小农场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然而,不少去过的人发现,传统的种植与养殖早已不是这些小农场的常规业态。从人们熟悉的休闲采摘到被广大白领津津乐道的现实版"开心农场",更多的娱乐与休闲元素被融入其中。由于这些小农场地处城市周边,因此,往往被人们认为是都市农业的代表。可是,现实真的如此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城市内涝症结探讨及政策建议

中国防汛抗旱 2014

摘要:近几年,中国多个大城市因暴雨出现内涝。如何有效减少或根除城市内涝灾害,削除暴雨对城市运行的影响,是摆在城市管理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分析了内涝表象及深层原因,并从现状分析、规划设计、应急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 城市内涝 排水系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兴经济体:再次“被”金融危机?

世界知识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回顾全球金融危机历史,新兴经济体总与发达经济体"患难与共",但却不一定能分享危机过后发达经济体的复苏和繁荣,反而要承受资本跨国回流引发的新危机。近期,美国就业数据好转,美联储拉开数量宽松政策退出帷幕,全球流动性收紧预期不断升温,资本大规模撤出显现,部分新兴经济体金融市场大幅下滑。顿时,新兴经济体上空再次密集"被"金融危机的阴云。历史会否再次重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海大头鳕胚胎发育过程

海洋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驯化野生大头鳕(Gadus macrocephalus Tilesius)作为亲鱼,通过自然受精和人工授精两种方法获得受精卵,自然受精卵通过虹吸法收集。受精卵孵化条件为水温6~8℃,盐度32~33,pH7.8~8.2,微充气。在奥林巴斯SZ61解剖镜下对大头鳕的胚胎发育进行了观察,并使用CCD图像传感器拍照,描述了各发育时期的发育时序和形态特征。大头鳕受精卵为圆球形端黄卵,弱黏性,无油球,卵膜上具龟裂结构,卵子直径0.95~1.12mm,n=30,卵黄均匀透明。类似于大部分硬骨鱼类,其胚胎发育可分为胚盘形成期、卵裂期、桑椹期、囊胚期、原肠期、神经胚期、器官发生期、尾芽期、肌肉效应期。在水温6~8℃,盐度32~33的条件下,受精卵历时约336h完成胚胎发育过程,孵化出膜。在大头鳕胚胎发育过程中,具有4个不同于其他硬骨鱼类的地方:(1)发现早期分裂球具有不规则现象;(2)很多胚胎发育过程不出现柯氏囊,有柯氏囊的胚胎仅占10%左右,且出现晚,消失快;(3)胚胎孵化为仔鱼与发育进程关联性不大,孵化的仔鱼有3种主要形态;(4)胚胎各个时期都有较高死亡率,以原肠期最为严重。

关键词: 大头鳕(Gadus macrocephalus Tilesius) 胚胎发育 柯氏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克氏原螯虾繁殖行为生态学的实验研究

中国水产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初次性成熟、生殖季节、交配体制、交配行为、掘洞行为、护幼抚育行为等独特的生殖对策和行为特性展开研究。在克氏原螯虾主要繁殖季节进行野外自然采集成虾样本进行交配产卵等实验观察统计,每批次采集成虾样本为30尾以上,体质量在15~40 g。结果表明:1)克氏原鳌虾生长快速且性成熟早,当年个体经6~12个月即可达到性成熟。2)该虾属秋冬季产卵类型,但交配季节宽泛,繁殖期长,一年中大部分时间均有交配现象。7月份(1龄、2龄,体质量22.4 g±2.56 g)交配率为20%,产卵率为0;8月份(1龄、2龄,体质量26.7 g±2.98 g)交配率为45%,产卵率为5%;9月份(1龄、2龄,体质量29.3 g±3.11 g)交配率达到60%以上,产卵率为10%;10月份(1龄、2龄,体质量30.9 g±3.39 g)交配率为75%以上,产卵率为35%,表明在自然条件下克氏原螯虾交配季节主要集中在8?10月,产卵高峰期主要集中在10?12月。3)交配体制属于繁殖行为学中的乱交制,雌雄性比较为松散,存在普遍的重复交配现象。4)具有明显的穴居性,掘洞行为是克氏原螯虾一个显著突出的生态习性,繁殖季节掘洞强度显著增强,掘洞目的主要为雌虾产卵孵幼,其他季节的掘洞目的则是为躲避不良的生态环境,冬春季则几乎没有掘洞行为,即不同季节克氏原螯虾的掘洞有着不同的生态功能。克氏原螯虾繁殖行为生态学的研究可为其开展人工繁殖和生产养殖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交配行为 掘洞行为 繁殖行为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菱鲆选育家系抗鳗弧菌性能

中国水产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家系选育技术开展了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抗鳗弧菌病选育研究,从2010年构建的37个选育二代家系中选择成活率高的30个家系进行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感染实验,开展对鳗弧菌的抗病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家系间抗鳗弧菌感染能力存在着显著差异(P<0.05);30个家系中,鳗弧菌感染后,12个家系的存活率达到65%以上,其余家系的存活率则低于65%;通过bCOX回归分析,计算各家系的优势比,优势比最高的5个家系的存活率达到65%以上;对各家系的成活率、优势比和死亡历时差4项指标进行聚类分析,优势比最高且存活率达到65%以上的5个家系聚为一类。综合感染家系的高成活率、高优势比以及聚类分析的结果,选育出5个抗病力较强的优良家系。选育出的抗病力较强的家系可做为抗鳗弧菌选育的核心育种群体,为抗鳗弧菌病的传代选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大菱鲆 家系 选育 抗病力 优势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明对虾单个家系中与生长性状相关微卫星标记的初步筛选

中国水产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1个人工授精获得的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F2家系为材料,对其中80尾中国明对虾进行正态分布检验,选择19个稳定扩增的微卫星位点对每一个体进行扩增和基因分型,分析家系遗传信息。利用最小二乘法对微卫星位点与中国明对虾体长、全长、体质量性状进行关联性分析。采用SPSS 11.5软件作微卫星分子标记与经济性状的方差分析,考察各微卫星位点对体长、全长、体质量3个经济性状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中国明对虾体长、全长、体质量3个性状均呈正态分布(P>0.05);相关分析得到,19个微卫星位点中RS0683和FC019两个微卫星位点与体长、全长、体质量呈显著相关(P<0.05);同时对差异显著的位点进行不同基因型间经济性状的多重比较,RS0683标记座位AA基因型在体长、全长、体质量的表型效应上极显著高于AB、BB基因型(P<0.01),表明该标记位点基因型AA与3种经济性状正相关;FC019标记座位的AA基因型体长、全长、体质量显著低于AB、BC基因型(P<0.05),表明该标记位点基因型AA与3种经济性状呈负相关。

关键词: 中国明对虾 微卫星DNA标记 家系 生长性状 相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美白对虾两种养殖模式下的经济效益比较分析

中国渔业经济 2014

摘要:论文比较分析了南美白对虾高位池精养和土池生态养殖两种养殖模式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高位池精养模式的产量、产值、净利润在绝对值上分别比土池微生态养殖模式高306.44斤/亩、8860.29元/亩、2553.27元/亩,前者经济效益较高;两种养殖模式成本利润率分别为31.39%和26.02%,高位池精养模式提高经济效益主要依靠的是高成本投入,需提高成本利用效率。论文还对影响南美白对虾经济效益的原因进行分析,其中基础设施、总成本和人力成本、产品规格、养殖周期、技术支持和管理水平是造成经济效益差异的主要原因,从而进一步提出提高南美白对虾养殖经济效益的措施。

关键词: 南美白对虾 高位池精养 池塘微生态养殖 经济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红鳍东方鲀亲本群体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分析

水产学杂志 2014

摘要:从日本进口的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受精卵发育至性成熟的120尾亲鱼群体中,选择22个分布于每个连锁群的微卫星标记进行了遗传分析,以分析红鳍东方鲀亲本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并筛选出有效鉴定群体遗传特征的特异性微卫星标记。结果显示:等位基因数(Na)和有效等位基因数(Ae)的范围分别介于4.000~13.000和1.834~7.706之间。观测杂合度(Ho)、期望杂合度(He)和多态信息含量(PIC)的范围分别为0.173~0.977、0.456~0.872和0.427~0.857。Hardy-Weinberg遗传偏离指数(d)介于-0.746~0.344。群体内个体间的遗传距离在0.51~0.86之间,依据遗传距离的远近将全部个体分成4个群体,每个群体23~38个体。各项遗传参数表明:该实验群体具有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不同个体之间拥有相对较远的亲缘关系,可以根据个体间的遗传距离制定育种计划,建立家系进行选育研究。实验所选的22个微卫星标记具有高度多态性,可作为分析红鳍东方鲀群体遗传多样性的候选标记。

关键词: 红鳍东方鲀 亲本群体 微卫星标记 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