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6365条记录
碳酸盐碱度和pH值对凡纳滨对虾仔虾存活率的影响

生态学杂志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静态急性毒理学方法,探讨了碳酸盐碱度和pH值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仔虾存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值为7.5、8.0、8.5、9.0、9.5、10.0及10.5的试验组中,凡纳滨对虾仔虾存活率随着pH值的升高而下降,碳酸盐碱度在3mmol·L-1、pH值在9.0以上时,凡纳滨对虾仔虾的存活率受到影响显著;在碳酸盐碱度0~44.43mmol·L-1各试验组中,随着碳酸盐碱度升高,凡纳滨对虾仔虾的存活率下降,凡纳滨对虾仔虾对碳酸盐碱度的耐受性随着pH的升高明显下降;pH值为8.8时,碳酸盐碱度的48hLC50为36.81mmol·L-1,pH值为9.2时,碳酸盐碱度的48hLC50为33.05mmol·L-1,pH值为9.6时,碳酸盐碱度的48hLC50为5.55mmol·L-1;在本试验范围内,凡纳滨对虾对高碳酸盐碱度显示出较强的耐受性,是一种适宜移植到盐碱水域的养殖品种;碳酸盐碱度和pH对凡纳滨对虾的致毒作用是一个综合致毒效应,其中CO32-为主要致毒因子。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碳酸盐碱度 pH值 存活率 急性中毒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性类固醇激素及其受体在半滑舌鳎性腺分化发育过程中的表达与生理功能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首次用17β-雌二醇(E_2)及其受体(ERα)、睾酮受体(AR)的多克隆抗体在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G(u|¨)nther)性腺分化发育过程中进行免疫细胞化学定位研究。结果表明:在半滑舌鳎原始性腺中已有E_2、ERα和AR的分布和表达;卵原细胞、初级卵母细胞、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对E_2及ERα、AR抗体均呈现不同程度的阳性反应,在精细胞和精子中对E_2和ERα呈免疫阴性反应,而AR则一直保持较强表达,揭示了半滑舌鳎性腺中类固醇激素可能通过旁分泌调控机制刺激卵子和精子发育和成熟。性类固醇激素及其受体免疫阳性物定位在生殖细胞的胞质、胞膜和核膜等广泛部位并有表达,在性腺分化和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强度有所不同,表明其在性腺分化发育过程各阶段所起生理功能不同。这些结果为证明性类固醇激素及受体参与调节半滑舌鳎性腺分化发育提供了重要形态学新证据。

关键词: 半滑舌鳎 E_2 ER_α AR 免疫组织化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应用DGGE技术分析扇贝养殖海区真核浮游生物种群多样性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分析扇贝养殖海区真核浮游生物种类和丰度,本研究首先以实验室培养的9种饵料微藻总DNA为模板PCR扩增18S rDNA V1~V3区的高变区序列,筛选用于DGGE分析该扩增序列的变性剂浓度,结果表明,扩增序列长560 bp,DGGE分析可将不同藻种分离开。随后对青岛沙子口扇贝养殖海区9个月份真核浮游生物多样性进行了DGGE分析,结果从9个月份2 m深的海水中总共扩增出38条谱带,其中共有谱带3条,占总数的7.69%,不同月份的特征性谱带11个,占总谱带数的28.2%。不同月份水样中的谱带数显著不同,香农多样性指数为0.4632。相似性分析表明,2009年3和4月养殖海区真核微生物种类相似性最高,为89.7%。基于不同月份水样微生物种类多样性进行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008年5,6,8月和2009年1,2,3,4月分别聚为一支,显示取样时间相近的月份微生物种类相似度最高。

关键词: PCR-DGGE 18S rDNA序列 真核浮游生物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海水养殖环境中喹诺酮类药物残留

渔业科学进展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了一种养殖海水中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和恩诺沙星3种喹诺酮类抗生素残留量的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测定方法。水样经稀盐酸调pH后经HLB固相萃取柱富集、净化,用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和恩诺沙星检出限分别是2、1和1μg/L,定量限分别是6.6、3.3和3.3μg/L,添加浓度为10、20和50μg/L时,3种物质的回收率为71.9%~85.3%,批内变异系数≤10%,批间变异系数≤7%。利用该方法对黄海沿岸部分养殖场及近岸海水(北起36°40.303′N,121°8.939′E;南至35°39.36′N,119°52.433′E)进行分析,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恩诺沙星的检出质量浓度分别为6.20~982、55.2和11.6~55.4μg/L。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灵敏度高,重现性好,适用于养殖海水中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和恩诺沙星的检测。

关键词: 喹诺酮类抗生素 高效液相色谱 固相萃取 海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重金属镉锌联合胁迫下鲫鱼组织中金属硫蛋白的动态变化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鲫鱼(Carassius auratus)为试验材料,研究了重金属镉锌联合胁迫对鲫鱼肝脏和肾脏组织中金属硫蛋白(MT)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005、0.010、0.050、0.100、0.500 mg.L-1镉分别与1.0 mg.L-1锌联合胁迫下,鲫鱼肝脏和肾脏组织中MT含量的总体变化趋势较为一致,均为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MT含量在第12小时达到峰值,肝脏MT含量达(5.735±0.016)~(10.640±0.023)μg.g-1,肾脏MT含量达(8.346±0.014)~(12.990±0.031)μg.g-1。在试验的0—12 h内肝脏中MT增加速率为0.22~0.69μg.g-1.h-1,在试验的0—6 h内肾脏中MT增加速率为0.83~1.67μg.g-1.h-1。在0—12 h内鲫鱼肝脏和肾脏组织中MT增加量与镉含量呈正相关,表现出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表明水体中镉锌联合可诱导鲫鱼组织中MT的合成与表达,且诱导时间主要在0—12 h之内。研究表明,鲫鱼肝和肾组织中MT可作为评价外源重金属污染的指标。

关键词: 鲫鱼 组织 金属硫蛋白 联合胁迫 重金属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福寿螺线粒体DNA COⅠ基因序列测定及分类地位

动物学杂志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国内6个地区共29个福寿螺(Apple Snails)个体mtDNA COⅠ基因进行了扩增和序列分析,并结合GenBank中报道的福寿螺6个种Pomacea canaliculata、P.insularum、P.diffusa、P.haustrum、P.paludosa、P.camena和Pila属P.conica的同源序列,对国内入侵福寿螺的分类地位与分子系统发育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扩增的mtDNA COⅠ基因序列长度为619bp,序列间未见插入和缺失,其中核苷酸多态位点99个,简约信息位点80个;碱基A、T、C、G平均含量分别为23.6%、39.1%、16.6%和20.7%,A+T的含量(62.7%)明显高于C+G的含量(37.3%);6个地区的福寿螺共有13种单倍型,广州、钦州和吉安分别有3种单倍型,茂名、厦门和成都分别有2种单倍型,而广州、厦门和钦州3个地区之间共享一种单倍型。进一步的分子遗传距离分析表明,这6个地区福寿螺个体与P.diffusa、P.haustrum、P.paludosa和P.camena的遗传距离为0.114~0.191,而与P.insularum和P.canaliculata的同源性较高,其中单倍型1、2、3、7、8、10、11、12与P.canaliculata的遗传距离为0~0.074,单倍型4、5、6、9、13与P.insularum的遗传距离为0.011~0.063。构建的分子系统树显示7个分支,分别为Pomacea属6个种和Pila属P.conica,其中单倍型1、2、3、7、8、10、11、12与Pomacea canaliculata聚成一支,单倍型4、5、6、9、13与P.insularum聚成一支。序列同源性、遗传距离和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国内入侵福寿螺有P.canaliculata和P.insularum两个种,而且这两个种在入侵扩散过程中已相互混杂。本研究为今后开展福寿螺的资源调查、控制和管理等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福寿螺 mtDNA COⅠ 分类 进化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江口崇明水域鲻鱼耳石元素微化学分析

中国水产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电子显微探针元素分析技术,对长江口崇明水域鲻鱼(Mugil cephalus)的耳石进行了锶和钙沉积特征的初步研究。元素定量线分析和面分布分析结果均直观而明显地表明,长江口鲻鱼存在着多样化的洄游活动。其孵化和早期发育需要盐度适中的生境,而在随后的继续生长和发育阶段,鲻鱼可以灵活地利用长江口淡水、河口半咸水和海水环境,个体之间洄游的"履历"差异很大,反映出了鲻鱼生活史过程中较为复杂的生存策略。本研究旨在探讨鲻鱼的生存环境背景,为今后开展人工养殖提供基础生物学资料。

关键词: 耳石 鲻鱼 电子显微探针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褐牙鲆肌肉营养成分与品质评价

营养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褐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Temminck et Schlegel),也称橄榄牙鲆,属鲽形目、鲆科、牙鲆属,主要分布于朝鲜半岛、日本、俄国远东沿岸海区和中国的黄渤海、东海及南海[1]。具有

关键词: 褐牙鲆 肌肉 营养成分 品质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广义可加模型的时空和环境因子对东南太平洋智利竹筴鱼渔场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2001—2007年我国渔船在东南太平洋海域的智利竹筴鱼生产统计数据、时空因子以及海表温度、叶绿素浓度、海表温度梯度等环境数据,利用广义可加模型(GAM)分析了智利竹筴鱼资源变动情况及其与时空和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GAM模型对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atch per unit effort,CPUE)总偏差解释率为31.47%;竹筴鱼生产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主要集中在第17~41周,其中第25~31周的CPUE较高;东南太平洋智利竹筴鱼作业渔场集中在78°—98°W,30°—43.5°S之间,适宜海表温度为12℃~18℃,14℃~16℃最适宜,适宜叶绿素浓度在0.09~0.18mg·m-3,海表温度梯度在0.3℃~1.9℃.逐步建模法结果表明,影响竹筴鱼资源丰度的因子按重要性从大到小依次为周次、年份、海表温度、经度、纬度、叶绿素浓度和海表温度梯度.

关键词: 智利竹筴鱼 时空因子 环境因子 广义可加模型 东南太平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洋山深水港工程对附近海域浮游动物多样性的影响

生态学杂志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2001、2003—2007年5月和8月在杭州湾附近水域(30°32′N—30°50′N、121°53′E—122°17′E)2个季节12个航次的海洋调查资料,研究了洋山岛附近水域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变化、多样性以及工程对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2003—2007年5月种类数变化不明显,8月种类数高峰期出现在2003年,随后逐年下降,糠虾类总体呈上升的趋势,毛颚动物变化不大,2003年受暖流影响,出现多种外海种和热带种;2003—2007年春季Shannon-Wiener物种多样性指数(H′)变化不明显,夏季逐年降低,丰富度(d)下降,均匀度(J′)下降;夏季不同年间的变化主要是个别年份出现了较多的外海种所致,可能与外海暖水势力变化有关;洋山工程对海域浮游动物的多样性变化影响不显著,洋山岛附近海域浮游动物种类组成的变化受外海暖流影响较明显,与洋山工程的开展及进程的关系不明显。

关键词: 杭州湾 洋山深水港工程 浮游动物 种类组成 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