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固相萃取/~(18)O标记高氯酸根稀释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法测定茶叶中高氯酸盐
《分析科学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了一种分析茶叶中高氯酸盐含量的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样品采用50%甲醇溶液提取,C_(18)固相萃取柱净化,采用Phenomenex Luna Hillic色谱柱(100×2mm,3μm),流动相为5mmol/L乙酸铵水溶液(含0.2%甲酸)-甲醇,梯度洗脱,流速0.4mL/min。质谱采用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检测,采用~(18)O标记高氯酸根离子作为内标进行基质校正,内标法定量。结果显示:高氯酸盐在1.0~20.0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对绿茶、乌龙茶、红茶3种茶叶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102.5%~105.3%,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2%~2.8%,定量限(S/N>10)为0.02mg/kg,检出限(S/N=3)为0.006mg/kg。实际样品检测表明该方法稳定、准确、可靠,适合于茶叶中高氯酸盐的测定。
关键词: 茶叶 高氯酸盐 固相萃取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残留分析


水稻材料IR65482抗稻瘟病基因鉴定与定位
《分子植物育种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水稻材料IR65482对不同地区的稻瘟菌小种具有广谱抗性,已知其第6号染色体上具有一个抗稻瘟病病基因Pi40(t)。本研究应用极端分离混合池重测序策略,对IR65482抗稻瘟病基因进行鉴定,并在其第11号染色体上鉴定到另一个抗稻瘟病基因。进一步利用IR65482与日本晴配置的F2群体进行基因定位,将IR65482抗稻瘟病基因定位在水稻第11染色体末端InDel标记OSL3-2和OSL3-5之间约425 kb的区间。本研究结果对利用IR65482开展水稻抗稻瘟病育种具有指导意义,也为后续克隆IR65482的抗病基因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稻瘟病 抗性基因 遗传分析 BSA-Seq 基因定位


优质不育系泰丰A系列杂交组合的恢复系选育
《杂交水稻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泰丰A系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优质三系不育系,针对该不育系的特点,利用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的骨干恢复系作杂交亲本,通过籼粳交中间材料将粳稻亲缘渗入籼型恢复系中,选育出一批株叶形态好、茎秆粗壮的恢复系与泰丰A配组,配制出泰丰优2098、泰丰优656、泰优202、泰优2197、泰优676、泰优2328等6个杂交稻组合通过福建省或福州市、漳州市审定。介绍了福恢2098、福恢656、福恢202、福恢2197、福恢676、福恢2328等6个恢复系的选育经过。


豇豆疫霉LAMP检测方法的建立
《植物保护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以豇豆疫霉Phytophthora vignae Purss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序列为靶标片段,设计4条特异性引物,建立了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检测方法。特异性检测结果表明:8株不同地理来源的豇豆疫霉菌株LAMP检测均为阳性(绿色),扩增产物用2.0%琼脂糖凝胶电泳出现特有的梯形条带,而其他11种卵菌近缘种及12种常见病原真菌和细菌共42个菌株均未观察到这些现象。灵敏度分析显示:该方法检测灵敏度在DNA水平上可达到100fg/25μL。采用LAMP方法对福建建瓯和宁德采集的62份疑似豇豆疫病病株样本进行检测,并用组织分离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LAMP和组织分离方法的检出率分别为67.7%(42/62)和61.3%(38/62)。综合以上结果,LAMP方法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快速高效、操作简单的特点,适合基层部门用于田间豇豆疫霉快速检测。
关键词: 豇豆疫霉 内转录间隔区(ITS)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 分子检测


基于SRAP标记的甘薯遗传多样性与起源演化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包含甘薯近缘野生种、地方品种和育成品种的129份种质为供试材料,采用SRAP分子标记对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同时用MEGA软件结合DPS软件绘制甘薯及其近缘种进化树。结果表明:(1)基于SRAP标记的124份甘薯栽培种平均遗传距离为0.1848,5份野生种平均遗传距离为0.4822,野生种与栽培种之间的遗传距离平均为0.4135。(2)当遗传距离为0.31时,可以把近缘野生种和栽培品种完全区分开。124份栽培种可以在遗传距离为0.21处划分为8个类别。(3)在基于SRAP标记绘制的进化树上,129份甘薯及其近缘种种质按演化顺序分为3部分,分别为处于进化树最底端的由5个近缘野生种组成的第Ⅰ部分、处于进化树中部的由6个育成品种和1个地方品种组成的第Ⅱ部分,以及进化树上部由117份地方品种和育成品种组成的第Ⅲ部分。(4)从进化时间来看,近缘野生种平均进化时间最长,地方品种次之,育成品种最短,与理论预期一致,同时菲律宾引入的品种与我国福建地方品种进化时间一致,验证了甘薯经由菲律宾引入我国福建地区这一传播途径。SRAP标记可以有效的运用于甘薯遗传多样性及其起源与演化分析。


福建省烟粉虱种群消长动态及影响因素分析
《应用昆虫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了探究福建省烟粉虱Bemisiatabaci(Gennadius)种群消长动态及其影响因素,提高监测与防控水平。【方法】选择代表福建南北两地的漳州和建瓯蔬菜生产地开展露地和温室大棚烟粉虱种群数量的系统调查,并在室内测定了不同温度对烟粉虱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结果】漳州露地烟粉虱周年发生,种群季节性消长呈现两个高峰,即6月中下旬-7月上中旬的夏季高峰和11月上中旬的秋季高峰;建瓯大棚内烟粉虱亦周年发生,且与漳州露地种群消长动态基本同步;建瓯露地烟粉虱始见期为3月下旬,种群夏季高峰在7月中下旬,秋季高峰期在10月中下旬。烟粉虱卵、1龄若虫、2龄若虫、3龄若虫和4龄若虫+拟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3.77、14.98、9.60、7.97、12.56℃,有效积温分别为77.25、29.13、49.62、65.03和65.13日·度,结合2015-2017年气象资料,推算出烟粉虱在建瓯和漳州年发生代数分别为11-12代和13-14代。【结论】气温是影响烟粉虱种群消长的关键因子,21-27℃是B型烟粉虱发育的适宜温度,低于20℃和高于30℃均不利于烟粉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当旬平均气温稳定在20℃以上时种群数量快速上升,当旬平均气温持续保持在30℃以上时种群数量呈回落态势。


青枯雷尔氏菌胞外多糖合成缺失突变株构建及其生物学特性
《微生物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由青枯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引起的植物青枯病是一种毁灭性土传病害。胞外多糖(extracellular polysaccharides,EPS)是青枯雷尔氏菌关键的致病因子之一。通过构建胞外多糖缺失突变株,研究胞外多糖在青枯病致病中的作用。【方法】从青枯雷尔氏菌FJAT-91的基因组中克隆出胞外多糖合成结构基因epsD同源臂,克隆至自杀性质粒p K18mobsacB,再将庆大霉素抗性基因(Gm)插入同源臂中间,获得重组质粒p K18-epsD。将重组质粒转化至青枯雷尔氏菌FJAT-91感受态细胞中,通过同源重组敲除epsD基因,获得EPS合成缺失的突变株FJAT-91Δeps 。研究突变株与野生菌株在菌落形态、胞外多糖合成、运动能力、定殖能力的差异性。【结果】突变菌株FJAT-91ΔepsD与出发菌株FJAT-91相比:胞外多糖产量显著减少,生长较慢;泳动能力(swimming motility)和群集运动能力(swarming motility)显著降低;在番茄苗根部和茎部的定殖能力显著降低;弱化指数(AI)为0.905,鉴定为无致病力菌株。【结论】胞外多糖在青枯雷尔氏菌的致病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本课题研究成果为开发植物疫苗提供了优良的材料与研究基础。


鸭肠炎病毒疫苗株EvaGreen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的建立
《畜牧兽医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鸭肠炎病毒(duck enteritis virus,DEV)疫苗株自1960年以来一直被用于防控DEV感染,该疫苗安全稳定、生产技术成熟、可快速诱导机体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DEV的基因组庞大,复制非必需区多,可容纳多个外源基因的插入,被广泛用来作为基因工程载体来开发疫苗。当前,尚未见仅针对DEV疫苗株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相关研究报道。本研究通过分析DEV疫苗株和强毒株UL2基因特点,明确DEV疫苗株在UL2基因上存在528bp连续核苷酸缺失,设计针对该差异的实时荧光定量PCR引物,建立了EvaGreen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DEV疫苗株的方法。结果表明,建立的检测DEV疫苗株实时荧光定量检测方法,当UL2基因含量为5.25×101~5.25×106拷贝·μL~(-1)时有良好的线性扩增,其标准曲线方程Y轴截距为34.95,斜率为-3.218,扩增相关系数为0.999,扩增效率为100%;敏感性强,最低检测限为52.5拷贝·μL~(-1);特异性好,对DEV疫苗株扩增产物的熔解曲线分析,仅出现1个单特异峰值[Tm=(90.62±0.28)℃],无引物二聚体,对其他鸭源传染病病原(如鸭肠炎病毒强毒、番鸭细小病毒、鸭圆环病毒、番鸭源鹅细小病毒、新型基因重组型鸭细小病毒、鸭腺病毒A型、鸭源鹅多瘤病毒、鸭源大肠杆菌、鸭疫里默菌和鸭源禽多杀性巴氏杆菌)检测均为阴性;重复性好,组内变异系数和组间变异系数分别为0.55%~1.72%和0.92%~2.49%。本研究建立了DEV疫苗株实时荧光定量检测方法,为评价DEV活载体基因工程疫苗免疫防控机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 鸭肠炎病毒 疫苗株 UL2基因 EvaGreen 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


外源水杨酸对低温胁迫下马铃薯幼苗生理指标的影响
《分子植物育种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马铃薯郑薯5号(耐寒品种)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0.5 mmol/L水杨酸(SA)叶面喷施处理,通过低温胁迫(4℃14 h,2℃10 h)后,测定马铃薯叶片丙二醛(MDA)、可溶性糖(SS)、可溶性蛋白(SP)、脯氨酸(Pro)和叶绿素总含量,过氧化物歧化酶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研究外源SA对马铃薯叶片渗透调节能力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喷施SA后的马铃薯叶片MDA、SS、SP、Pro和叶绿素总含量显著提高,POD和SOD活性显著提高。因此叶面喷施外源SA能通过调控马铃薯的渗透调节和抗氧化能力来减轻细胞膜的损伤,抵制低温伤害,提高其耐寒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