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5348条记录
亚热带山地草甸土性态的变异及其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地位

土壤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我国亚热带地区山地草甸土性态的变化和成土特点,从福建、浙江、江西、安徽、湖南和贵州等省采集了20个代表性山地草甸土剖面,详细观察了土壤剖面形态特征,分析了土壤颗粒组成、有机质、阳离子交换量(CEC)、酸度、氧化铁形态和黏土矿物类型等指标,并从诊断分类的角度探讨了它们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地位。结果表明:这一地区的山地草甸土表层有机质积累均非常明显,颜色普遍呈黑色和深褐色,土壤酸化明显,土壤氧化铁游离度多在40%以下,土壤CEC较高。但研究也发现,不同样点之间土壤的土体厚度、剖面构型、黏化状况、有机质垂直分布、氧化铁含量、矿物类型及其诊断层和诊断特性均有较大的差异。土体构型大致有Ah-C、Ah-Bw-C、Ah-Bt-C和Ah-G-C等4类。根据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的诊断标准,可把研究的20个剖面归并为均腐土、潜育土、淋溶土、雏形土和新成土等5个土纲,下续分为6个亚纲、10个土类和15个亚类。研究认为,在地理发生分类中笼统地把这些土壤归为一个土类存在边界不明确等问题。

关键词: 山地草甸土 发生学性状 成土过程 诊断分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转Cry1Ah基因抗虫玉米对无脊椎动物多样性影响研究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转基因玉米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本研究以转基因抗虫玉米(HGK60)(Bt Cry1Ah)及对照常规玉米(郑58)为研究对象,采用五点取样法、直接观察法、陷阱调查法进行转基因抗虫玉米田间昆虫群落、线虫群落调查和田间虫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亲本郑58相比,HGK60对田间昆虫的数量和群落结构没有显著影响(P>0.05)。转基因玉米HGK60与对应的非转基因对照郑58相比,对钻蛀类害虫具有明显抗性。HGK60对土壤中线虫群落结构无显著影响(P>0.05)。研究表明转基因抗虫玉米HGK60的种植对虫害具有抗性作用,对田间昆虫和线虫无显著影响。

关键词: 转基因玉米 昆虫群落 线虫 生物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桑黄水煎液对D-半乳糖衰老模型小鼠的抗氧化作用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观察桑黄水煎液对D-半乳糖诱导小鼠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①ICR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桑黄水煎液低、中、高剂量(2,6,12 g·kg?1)组,连续给药15 d。②ICR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维生素E组(50 mg·kg?1),桑黄水煎液低、中、高剂量(2,6,12 g·kg?1)组,小鼠颈背部皮下注射D-半乳糖(120 mg·kg?1)造成亚急性衰老模型,按分组连续给药42d。比色法测定小鼠肝脏及血清中丙二醛(MDA)含量和抗氧化酶活力,如超氧化合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过氧化酶(POD)等。Western blot检测肝脏中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和血红素氧合酶1(HO-1)的表达。结果桑黄水煎液对正常小鼠和D-半乳糖诱导小鼠体质量及脏器指数均无明显影响。桑黄水煎液可显著提高正常小鼠肝脏中T-AOC和SOD酶活力(P<0.01,P<0.05)。各剂量桑黄水煎液可显著提高衰老模型小鼠血清中T-AOC,降低MDA含量(P<0.01,P<0.05),同时中剂量增强肝脏中SOD(P<0.05)和POD酶活力(P<0.01),中、高剂量均上调肝脏中Nrf2和HO-1蛋白表达水平(P<0.01)。结论桑黄水煎液具有提高正常小鼠抗氧化能力和改善D-半乳糖致小鼠氧化损伤作用,此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Nrf2/HO-1途径增加体内抗氧化酶的活性,减少过氧化脂质的生成,进而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

关键词: 桑黄 抗氧化 D-半乳糖 氧化损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秸秆还田对稻田氮循环微生物及功能基因影响研究进展

浙江农业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土壤微生物对土壤变化的反应极为敏感,秸秆还田对土壤微生物产生的影响对维持稻田系统氮素循环极其重要。秸秆还田通过对土壤微生态环境的改变影响氮素在土壤中的生物化学转化过程,进而影响水稻生产的氮素管理策略。在查阅近年来发表的相关研究论文基础上,对秸秆还田下水稻土壤氮素转化过程中相关功能微生物的作用以及关键功能基因驱动机制等研究进行综述,以期厘清秸秆还田后稻田生态系统中微生物介导的氮素循环转化机制,为稻田科学施用氮肥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秸秆还田 稻田 氮循环 土壤微生物 功能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伊犁鹅生产性能、孵化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伊犁鹅生产性能、孵化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探索伊犁鹅产蛋期饲粮粗蛋白质需要量。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选取体重相近、健康状况良好、处于产蛋期的3岁伊犁鹅20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公母比例1∶4)。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粗蛋白质水平为11.20%,试验组饲喂粗蛋白质水平分别为13.86%、15.20%、16.48%的试验饲粮,其余营养水平基本一致。饲养试验预试期7 d,正试期63 d。结果表明:1)产蛋期伊犁鹅的平均日采食量、平均蛋重及合格蛋率在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13.86%、15.20%及16.48%粗蛋白质组显著或极显著改善了伊犁鹅的产蛋率、日产蛋量及料蛋比(P<0.05或P<0.01)。2)与对照组相比,15.20%及16.48%粗蛋白质组显著或极显著提高了伊犁鹅种蛋的受精率及受精蛋孵化率(P<0.05或P<0.01)。各组间伊犁鹅的健雏率无显著差异(P>0.05)。3)与对照组相比,13.86%粗蛋白质组血清谷草转氨酶及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 15.20%粗蛋白质组的血清总蛋白、球蛋白含量和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及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 16.48%粗蛋白质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尿酸含量及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当饲粮粗蛋白质水平为15.20%时,产蛋期伊犁鹅可获得最佳的生产性能、孵化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

关键词: 粗蛋白质 伊犁鹅 生产性能 孵化性能 血清生化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素水平对三叶青生长和茎叶化学成分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中国中药杂志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该文研究了氮素不同水平对三叶青生长和其茎叶化学成分(多糖、总黄酮、总酚)含量和抗氧化活性(ABTS和FRAP)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氮素对三叶青大部分生物学性状具有促进作用,氮素水平过高对三叶青的生长不利。随着氮素水平的降低,三叶青茎叶中多糖的含量无明显变化,而总黄酮、总酚含量和抗氧化活性均呈稳定上升趋势。抗氧化活性与总黄酮、总酚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三叶青种植应避免过量施用氮肥。

关键词: 药用植物 三叶青 氮肥 总酚 黄酮 抗氧化能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冻液冻结乌鳢块冻藏过程中品质变化

食品科学 2019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不冻液冻结对乌鳢块冻藏过程中冰晶及品质的影响,采用不同冻结温度(-20、-30、-40℃)的不冻液和空气冻结乌鳢块,以冰晶大小、盐溶性蛋白含量、pH值、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含量、硫代巴比妥酸(thiobarbituricacid,TBA)值和持水性等为指标,考察了乌鳢块冻藏(-18℃)过程中的品质变化。结果表明:采用-20、-30、-40℃不冻液冻结的乌鳢块通过最大冰晶生成带的时间分别为310、226 s和125 s,生成冰晶的面积分别为308.8、142.4μm~2和86.5μm~2,分别显著短于和小于空气冻结方式下乌鳢块通过最大冰晶生成带的时间(3 412 s)和生成冰晶的面积(939.6μm~2)(P<0.05)。另外,在-18℃冻藏过程中,经不冻液冻结的乌鳢块的盐溶性蛋白含量均明显高于空气冻结组,而形成冰晶大小、pH值、TBA值、TVB-N含量、汁液流失率和蒸煮损失率均明显低于空气冻结组,其中-40℃不冻液冻结后的乌鳢块在冻藏过程中品质变化最小。综合以上结果,不冻液冻结比空气冻结能够更好地保持冻藏过程中乌鳢块的品质,且不冻液的冻结温度越低,冻结速率越高,形成冰晶越小,越有利于鱼肉品质的保持。

关键词: 乌鳢块 不冻液冻结 空气冻结 冰晶 冻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南方土壤中白色土层的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浙江农业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具有"漂白层"土壤的分布规律、准确识别"漂白层",为土壤调查制图提供依据,从中国南方地区的浙江、福建和贵州等省采集了25个含白色土层的土壤剖面,分析这一地区土壤中白色土层的特征及其与地形、成土母质等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国南方地区白色土层在质地、游离氧化铁和有机质含量等性状上有较大的变化。根据土壤颜色与游离氧化铁的剖面分布特征,可把研究的25个剖面中白色土层分为受母质影响的白色土层、受复合成土过程作用的白色土层和离铁作用形成的白色土层等3类。受母质影响的白色土层并非离铁作用的结果,其成因与母质中游离氧化铁含量较低或叠加母质有关;受复合成土过程作用的白色土层,其颜色与游离氧化铁存在不一致现象,白色土层是前期离铁作用的结果,而后期氧化铁在结构面上的淀积掩盖了漂白层的离铁特征;离铁作用形成的白色土层是真正用于土壤类别鉴定的"漂白层",其游离氧化铁含量明显低于其上覆或下伏土壤,以河谷平原、丘陵山地缓坡及山丘凹垅中的分布最为集中,其微地形表现为地表倾斜、低凹,易接受附近高处的水流,但地表一般不会积水,具有土内侧向排水的特点。为了区别于受母质影响的白色土层,建议在"漂白层"的鉴定标准中增加游离氧化铁含量与其上覆或下伏土壤的比较,建议标准为"漂白层的游离氧化铁含量为其上覆或下伏土壤的75%以下"。

关键词: 白色土层 漂白层 成土母质 地形 游离氧化铁 离铁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粒径腐殖酸颗粒对土壤有效态镉的影响

浙江农业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腐殖酸对土壤有效态镉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利用不同研磨条件下获得的腐殖酸的可溶成分与残渣成分,以吸附试验、电镜扫描、红外光谱分析等手段开展其对土壤Cd吸附,以及土壤pH、有机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腐殖酸和滤渣对Cd的吸附曲线可用朗缪尔(Langmuir)吸附模型拟合。相对于腐殖酸,腐殖酸滤渣显著(P<0.05)降低了土壤pH和有效态Cd含量,而相应的腐殖酸溶液活化了土壤Cd。研磨处理后,腐殖酸残渣的比表面积和羧基基团含量增加,而腐殖酸溶液中酚羟基基团含量增加。经研磨处理,减小腐殖酸粒径,可提高腐殖酸溶解率,从而可分别强化腐殖酸可溶性组分和残渣组分对土壤Cd的活化和钝化作用。

关键词: 腐殖酸 溶解液 滤渣 可溶性有机质 有效态镉 基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鸢尾联合固定化菌剂净化河道水体的微生态过程

浙江农业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以鸢尾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与固定化净水菌剂共同作用处理河道污水过程中水体微生物群落的变化过程,探索植物-微生物的相互作用和耦合效应。实验用水为河道污水,设置鸢尾、鸢尾+固定化净水菌、固定化净水菌和空白对照4个实验组,通过控制流速,在实验装置内进行动态模拟实验。结果显示,相较于进水,各个实验组出水中氨氮呈下降趋势,并在6 d后保持稳定,总氮去除效率较低。水体总有机碳同样呈下降趋势,并在3 d后保持稳定,但化学需氧量去除效率较低。水体细菌多样性丰富,涵盖10个门67个属,细菌群落呈动态变化过程,鸢尾和固定化净水菌均对其产生影响。氨氧化功能微生物主要集中在变形菌门,已知分类的种属相对丰度较低。反硝化功能微生物集中在变形菌门的6个属,群落存在动态变化过程。结果表明,鸢尾与固定化净水菌在水体净化过程中具有显著作用,对水体细菌群落变化产生影响,并存在着一定的协同作用,其中,固定化净水菌的作用强于鸢尾。

关键词: 水体污染 固定化菌剂 高通量测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