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不同品种柑橘制汁适应性研究
《果树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了筛选出适合生产NFC果汁的柑橘品种,以浙江地区主栽的19个柑橘品种为原料,进行了各个品种的制汁适应性研究。【方法】采用常规方法分析了各个柑橘品种的出汁率、果肉率等品质特性,以及柑橘汁的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可溶性糖、总酚、总黄酮等营养理化指标,对比了不同品种柑橘之间的差异,然后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建立了柑橘品质评价体系,作为评价不同品种柑橘汁综合品质的依据。【结果】不同柑橘品种的品质存在显著差异‘,红美人‘’山下红‘’宫川‘’天草‘’尾张温州蜜柑’等品种出汁率高,具有较大的果汁加工潜力,但其总黄酮、总酚、维生素C这3项指标含量略低,因此口感有所欠缺。经由主成分分析,从9项原始指标提取出3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86.728%。以3个主成分及单个主成分所对应的特征值占所提取主成分总的特征值之和的比例作为权重,构建了柑橘综合品质评价模型,作为筛选适合制作柑橘汁的柑橘品种的方法。【结论】根据该评价模型计算浙江地区19个柑橘品种的综合得分,可将不同品种的柑橘分为三类。分值较高的是‘冰糖橙‘’纽荷尔脐橙‘’瓯柑’,分值较合适的是‘丽椪2号‘’山下红‘’满头红‘’鸡尾葡萄柚‘’中育橙’。通过该评价体系,可以较为便捷地选取出营养价值较高且风味口感较好的柑橘品种。同时考虑果肉率、出汁率等因素,可以提供直观的柑橘品质评价,为企业选取适合柑橘汁制备原料品种提供依据。
关键词: 柑橘 制汁 筛选 理化指标 主成分分析(PCA) 适应性 评价体系


双歧杆菌抗生素耐药性研究进展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 2019 CSCD
摘要:目前,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大量使用,耐药菌株急剧增多,加剧了耐药菌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威胁。有研究表明,益生菌自身含有的耐药基因或耐药质粒等可通过基因水平转移传递给人体肠道中的致病菌,导致耐药菌感染。随着双歧杆菌相关微生态制剂的广泛应用,通常以活菌形式进入人体的双歧杆菌,与肠道内原籍菌群混合生长,致使其携带的耐药性基因片段在肠道菌群中水平转移,从而导致某些致病菌具有耐药性。因此,研究双歧杆菌等益生菌的耐药性基因转移有着十分迫切的意义。本文总结了双歧杆菌的耐药性,分析了双歧杆菌的耐药机理,为进一步筛选安全的双歧杆菌菌株提供理论依据。


糖基化酰基血红蛋白与甜菜粉对中式香肠品质的影响
《中国食品学报 》 2019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糖基化酰基血红蛋白与甜菜粉复合添加于中式香肠中,确定最佳的甜菜粉和糖基化酰基血红蛋白浓度以替代或部分替代亚硝酸钠,为香肠加工降低亚硝酸盐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方法:将糖基化酰基血红蛋白(0.04%,0.06%,0.08%)复合甜菜粉(0.1%,0.3%,0.5%)添加于中式香肠中,测定各组香肠亚硝酸盐含量、色差值、亚硝基色素和总色素、TBARS值、pH值、酸度以及质构分析等指标对香肠品质的影响。结果:0.06%糖基化酰基血红蛋白和0.1%甜菜粉复合替代100 mg/kg亚硝酸钠添加于中式香肠,在亚硝酸盐残留量方面,复合粉亚硝酸盐残留量小于100 mg/kg亚硝酸钠组(P<0.05);在色泽和质构方面,与100 mg/kg亚硝酸钠组无显著差异(P>0.05);在TBARS值和酸度方面,亚硝酸钠组效果要优于复合粉。结论 :糖基化酰基血红蛋白和甜菜粉复合添加于中式香肠中,起到一定的发色和降低亚硝酸盐残留的作用,且不影响香肠的弹性和内聚性,可部分替代香肠加工中的亚硝酸盐。
关键词: 糖基化酰基血红蛋白 甜菜粉 亚硝酸盐 中式香肠 品质


离子色谱法同时测定植物生长调节剂中氯化胆碱、甲哌鎓及N-甲基哌啶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了一种离子色谱-抑制电导同时测定植物生长调节剂中主要活性成分氯化胆碱、甲哌鎓以及杂质N-甲基哌啶的快速检测方法.样品经稀释过膜后直接进样分析,采用阳离子交换色谱柱thermo scientific ionpac CG17 (50 mm*4 mm)+CS17 (250 mm*4 mm),以10 mmol·L-1甲烷磺酸溶液等度淋洗,可在10 min内完成以上目标分析物的检测,且常规阳离子(Li+、 Na+、 NH4+、 K+、 Mg2+和Ca2+)不会干扰对3种化合物的测定.在优化后的最佳色谱条件下,氯化胆碱的线性范围为0.1~500 mg·L-1,甲哌鎓的线性范围为0.5~500mg·L-1,N-甲基哌啶的线性范围为0.4~200 mg·L-1,3种化合物线性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9 4,线性关系良好.3种目标分析物的检出限(信噪比S/N=3)为28.0~112.5μg·L-1,定量限(信噪比S/N=10)为93.5~375.0μg·L-1,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RSD, n=6)均小于0.47%,表明方法具有较好的重现性.该检测方法简单方便,已成功应用于商品化植物生长调节剂中3种成分质量浓度的测定,实际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6.0%~103.6%.可应用于相关植物生长调节剂原料及成品的质量控制.
关键词: 氯化胆碱 甲哌鎓 N-甲基哌啶 离子色谱 植物生长调节剂


雷笋膳食纤维酶法改性及其理化性能和结构变化
《食品与发酵工业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雷笋膳食纤维为研究对象,经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改性处理,分析其理化性能和结构特征变化.持水力、持油力、膨胀力和吸附能力(亚硝酸盐和胆固醇)为膳食纤维(dietary fiber,DF)理化性能的考察指标,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衍射(XRD)检测膳食纤维的结构变化.结果表明,酶法改性后,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从(1.02±0.04) g/100 g DF增加至(6.80±0.15) g/100 g DF;DF的持水量,持油量和膨胀能力、吸附胆固醇和亚硝酸根离子能力均显著增加(P<0.05).改性DF的表面孔隙增加、比表面积增大,木质素和纤维素部分降解,结晶度降低.因此,使用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是一种优良的雷笋DF酶法改性方法,并为新的竹笋功能性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的研发提供基础.


黄肉猕猴桃新品种‘金喜’的选育
《果树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金喜’是以‘金桃’(武植81-1)为母本、中华猕猴桃雄性优株‘金雄1号’杂交选育出的黄肉猕猴桃新品种。果实圆柱形,果顶平或微凹,果皮黄褐色,果实端正均匀,平均单果质量88.5 g。果肉黄色,中心柱黄白色,所占的比例较小,肉质细嫩,风味浓,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后同)15.0%~21.7%,干物质含量18.7%~23.5%,总糖含量12.2%~13.5%,可滴定酸含量1.0%~1.2%,果实维生素C含量1 416 mg·kg~(-1)。果实较耐贮藏,常温下可贮1~2个月,低温下可贮4个月以上,软熟果货架期较长,常温下15~20 d,低温下1~2个月。果实生育期约150 d,在杭州地区4月下旬开花,10月上旬果实成熟。萌芽率72.7%,成枝率100%。在结果枝的1~8节着生花序5~8个,以单花和三花为主。坐果率95%以上,没有生理落果现象。嫁接苗第4年每666.7 m~2产量超过1 000 kg,丰产稳产。不易感抗溃疡病。适于浙江等生态类似区域栽培。


二化螟实时荧光定量PCR内参基因筛选和表达稳定性评价
《中国水稻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筛选特定试验条件下二化螟(Chilosuppressalis)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为二化螟基因表达研究奠定基础。【方法】根据二化螟转录组测序结果挑选出11个候选基因,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其在二化螟不同发育历期、不同组织、温度处理、杀虫剂处理、取食不同饲料、取食不同水稻、dsRNA处理和混合样品的表达量,利用RefFinder、BestKeeper、Ge Norm和NormFinder等软件和ΔC_t值对11个候选基因的稳定性进行评估。【结果】5种分析方法表明,在二化螟不同发育历期稳定性较高的内参基因是AK、RPL10和EF1,不同组织中稳定性较高的内参基因是EF1、TUB和ACTB,不同温度下较稳定的内参基因为TUB、RPL10和EF1,杀虫剂处理样品中较稳定的是TF4和ACTA,取食不同饲料较稳定的是TUB、TF4、EF1和RPL10,取食不同品种水稻较稳定的是TUB和EF1,dsRNA处理样品中较稳定的是TUB、AK、ACTB和EF1,混合样品中较稳定的是EF1、TUB和ACTB。【结论】为不同试验条件下选择合适的内参基因提供了参考,也有利于在二化螟基因表达研究中获得更加可靠准确的数据。


小麦黄花叶病毒P3蛋白致病功能域的鉴定和分析
《浙江农业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小麦黄花叶病毒(Wheat yellow mosaic virus,WYMV)隶属于马铃薯Y病毒科(Potyviridae)大麦黄花叶病毒属(Bymovirus),其基因组由两条正义单链RNA组成,共编码10个蛋白。先前的研究表明,马铃薯Y病毒组多种病毒编码的保守蛋白P3具有多种功能,在病毒复制、致病性、克服宿主抗性、细胞间移动等方面均具有重要作用,而P3在大麦黄花叶病毒属中是否有类似功能目前还未见报道。本研究利用烟草脆裂病毒(Tobacco rattle virus,TRV)介导的本氏烟基因沉默系统,明确了WYMV的P3碳端在本氏烟上具有致病功能域P3-C,但完整的P3则不具有致病能力。进一步移码突变研究表明,P3-C的致病性是由其编码的多肽引起的,而非病毒来源的小干扰RNA介导的宿主基因沉默。同时P3-C的两个跨膜结构域对致病性具有重要作用,单独表达任何一个跨膜结构域P3-C均不能在本氏烟上引起明显症状。


早熟鲜食大豆品种对比和分析评价
《分子植物育种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持续推进丽水市莲都区鲜食大豆产业发展,筛选出高产优质的早熟春大豆主推新品种,以5个早熟品种为试材,开展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参试的5个品种生育期(播种至采收日数)为82~86 d,‘浙鲜12’多粒荚比例为77.9%,比对照‘引豆9701’高30.3%;青荚持绿期为7~10 d,比对照长2~3 d;每667 m2鲜荚产量608.8 kg,比对照增产18.2%,达极显著水平;每667 m2鲜荚产值3 409.5元,比对照增效43.9%,达极显著水平。根据农艺性状、商品性、产量、产值等综合性状比较,‘浙鲜12’表现出产量高,品质优,商品性好等优良特性,可作为丽水市今后早熟春大豆生产的当家品种推广。


混菌发酵联合分段控温工艺提高柑橘皮渣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
《浙江农业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提高柑橘皮渣的利用率,以脐橙皮渣为原料,通过混菌发酵联合分段控温工艺生产高品质膳食纤维,即在脐橙皮渣固体发酵培养基中先接种植物乳杆菌,28℃发酵2 d后接种青霉菌,28℃继续发酵5 d后,加入1.5倍体积无菌水,45℃、100 r·min~(-1)放置24 h。发酵产物中可溶性膳食纤维(SDF)和总膳食纤维(TDF)分别达到42.0%和90.8%以上,SDF/TDF达到46.2%,比未发酵柑橘皮渣分别提高3.08倍、50.1%和1.72倍,SDF含量及SDF/TDF比单独青霉菌恒温(28℃)发酵产物中对应指标分别提高33.8%和30.1%。说明混菌发酵联合分段控温工艺可显著提高脐橙皮渣中SDF含量。该工艺对蜜柑和胡柚皮渣发酵生产高品质膳食纤维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