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5348条记录
通过式高效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猪肉、猪肝及其脂肪组织中21种三唑类杀菌剂

分析化学 2019 EI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了猪肉、猪肝及其脂肪组织中21种三唑类杀菌剂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检测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浓缩后加水混匀,经PRiME HLB柱净化,收集流出液,用UPLC-MS/MS法测定,基质标准曲线定量。21种三唑类杀菌剂在0.5~100μg/L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在3个添加浓度(2.0、5.0和10. 0μg/kg)下,各杀菌剂的回收率为69. 5%~109. 5%,相对标准偏差为0. 4%~10.8%。此方法前处理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精密度好,能较大程度除去基质干扰,可用于猪肉、猪肝及其脂肪组织中21种三唑类杀菌剂残留的测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猪肉 猪肝 猪脂肪 三唑类杀菌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响应曲面法优化秸秆腐熟剂的腐解条件

浙江农业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水稻秸秆为代表,研究了4种腐熟剂对秸秆腐解性能的影响.基于施用腐熟剂后的秸秆腐解率和碳氮比,选择其中1种腐解性能较好的腐熟剂,采用Box-Behnken设计对其秸秆腐解条件进行优化,主要考查腐熟剂用量、温度、含水量和外加氮源(浓缩沼液)量等4个因素.结果表明,腐解温度、含水量和腐熟剂用量对腐解率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最佳腐解条件是温度29.6℃,含水量90%,腐熟剂和浓缩沼液氮添加量分别为秸秆质量的2.0%和0.17%.数学模型分析预测得知,在该条件下腐熟剂添加后25 d水稻秸秆腐解率可达63.25%,与验证试验结果基本相符.

关键词: 水稻秸秆 腐熟剂 Box-Behnken设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次氯酸钠对肉鸡屠宰预冷清洗中沙门氏菌交叉污染的控制效果

食品工业科技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肉鸡屠宰预冷清洗环节添加次氯酸钠(NaClO)对沙门氏菌交叉污染的控制作用,模拟不同NaClO浓度(0~70 mg/L)和初始污染率(25%~100%)条件下3批次鸡肉预冷清洗过程,计算每批次鸡肉清洗后的沙门氏菌污染率及3批次鸡肉全部清洗后的总体污染率.结果显示,当预冷水中添加0,20,50和70 mg/L的NaClO时,3批次鸡肉全部清洗后沙门氏菌污染率分别为88.9%,38.9%,36.1%和36.1%,NaClO可有效控制交叉污染(p<0.05);NaClO浓度(50 mg/L时,清洗后的预冷水未有沙门氏菌检出,可减小交叉污染风险.色差分析未发现20~70 mg/L的NaClO清洗对鸡肉色泽的显著影响(p>0.05).本研究可用于肉鸡屠宰预冷清洗环节沙门氏菌污染率控制,为微生物定量风险评估提供重要信息.

关键词: 次氯酸钠 肉鸡 交叉污染 沙门氏菌 污染率 预冷清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双孢蘑菇担子与担孢子形态发育显微观测

园艺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光学显微镜、共聚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担子(basidia)、担孢子(basidiospores)在不同发育阶段的微观形态特征。担子呈近圆柱体紧密簇状生长,不同发育时期菌褶中不同类型担子的比例并非持续不变,且发育早期(孢子梗形成前)的担子顶部有膜状物(即担子顶膜,Apical Membrance of Basidia,AMB)。担子发育过程中两个细胞核在担子中部融合,融合的单细胞核向担子顶部迁移并发生减数分裂,最终在担子顶部形成4个单倍体核,第二次分裂有时存在不同步性,使担子头部出现3核现象,减数分裂后的4个单倍体核最终平均地移入担孢子中。担孢子壁为两层,担孢子内呈现大小不均的脂滴状物质。

关键词: 双孢蘑菇 形态观察 核相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水肌酸及其组合添加物对生长育肥猪胴体组成与肉质相关指标的营养调控研究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一水肌酸(CMH)及其组合添加物对生长育肥猪胴体组成、肉质性状及代谢分子指标的影响,为进一步完善CMH在肉质营养调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选择60~70 kg体重"杜×大×长"阉公猪100头,随机分为5组(每组2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分别饲喂基础饲粮(对照组)、CMH饲粮(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5 g/kg的CMH)、CMH+α-硫辛酸(ALA)饲粮(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5 g/kg的CMH和0.1 g/kg的ALA)、CMH+牛磺酸(Tau)饲粮(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5 g/kg的CMH和0.1 g/kg的Tau)和CMH+L-苹果酸(LMA)饲粮(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5 g/kg的CMH和0.5 g/kg的LMA),饲养50 d后统一屠宰,采集样品并测定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CMH及其不同组合添加物均显著降低生长育肥猪背膘厚度(P<0.05),有提高背最长肌水分和降低脂肪含量的趋势(P>0.05); CMH+ALA饲粮和CMH+LMA饲粮显著增加生长育肥猪眼肌面积(P<0.05); CMH饲粮和CMH+ALA饲粮显著降低生长育肥猪背最长肌滴水损失和压榨损失(P<0.05); CMH饲粮和CMH+Tau饲粮显著提高生长育肥猪背最长肌肉色亮度和黄度值以及蒸煮损失(P<0.05),显著降低肉色红度值(P<0.05); CM H饲粮、CM H+ALA饲粮和CM H+Tau饲粮显著提高生长育肥猪背最长肌琥珀酸脱氢酶和肌酸激酶活性、总抗氧化能力和肌酸储备量(P<0.05),显著降低背最长肌乳酸含量(P<0.05),并以CM H+ALA饲粮改变程度最大; CM H饲粮和CM H+ALA饲粮显著提高生长育肥猪背最长肌肌酸转运蛋白基因相对表达水平(P<0.05),后者改变大于前者且显著提高背最长肌肌红蛋白和肌球蛋白重链Ⅱa基因相对表达水平(P<0.05)。综合上述结果可知,饲粮添加CMH、CM H+ALA或Tau或LM A均能够降低生长育肥猪背膘厚度,其中CM H+ALA组合添加综合表现出更好的胴体和肉质改善作用,比单独添加CMH进一步提高了肌酸转运储备、氧化代谢能力、肌红蛋白表达和氧化型肌纤维比例等。

关键词: 一水肌酸 硫辛酸 苹果酸 肉质性状 能量代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光耦合系统对田间光照条件和甘薯生长的影响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光伏发电和农作物生产耦合系统的可行性和合适途径,本研究测定了光伏板对田间光照条件和甘薯生长的影响.试验以木板模拟光伏板,选择平均高度1.6 m、坡度22°、宽3 m、长9 m的标准组件参数,以无光伏板为对照,供试甘薯品种为"心香""浙薯13"和"浙薯77".结果表明:在晴天天气条件下,光伏板下的光照强度为80~400μmol/(m2?s),高于供试甘薯品种的光补偿点,略低于"心香"和"浙薯13"的光饱和点;在多云天气条件下田间光伏板下的光照强度变化与晴天相似;雨天的光照强度总体上略高于甘薯的光补偿点.与对照相比,光伏板遮阴处理的甘薯叶片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显著下降,胞间CO2浓度显著增加;植株单株总叶面积显著下降,"心香""浙薯13""浙薯77"分别下降18.94%、45.54%和56.26%,单位面积叶片质量也明显下降;3个甘薯品种的干物质积累趋势与对照一致,但总量显著下降,单位面积产量分别下降39.25%、33.70%和23.60%,总产以品种"心香"最高.本研究表明,设置光伏板对田间光照强度和甘薯生长有一定的不良影响,但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极显著增加,生产上可以通过增加种植密度、适当增施肥料等减少作物减产.综上表明,光伏发电和农作物生产耦合系统具有较好的推广前景.

关键词: 农田 光伏板构架 光照强度 甘薯 生长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露地和温室栽培模式下西兰花中3种农药的残留动态与风险评估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西兰花是中国典型的出口兼内销蔬菜品种.毒死蜱、辛硫磷和茚虫威是中国蔬菜生产中的常用农药.通过田间试验,对比这3种农药在露地和温室栽培模式下,按照推荐剂量和1.5倍推荐剂量用药,在西兰花花球、叶片和土壤中的残留动态.样品采用QuEChERS方法处理和液相色谱-质谱(LC-MS/MS)多残留检测.验证结果表明:在质量比分别为0.02、0.2和1 mg/kg时,毒死蜱、辛硫磷和茚虫威的添加回收率分别为85.8%~101.0%、90.8%~105.3%和86.1%~107.5%.3种农药的最低检出限(LOD)为0.006 mg/kg,最低定量限(LOQ)为0.01 mg/kg,满足方法要求.残留动态结果表明:在西兰花花球上,毒死蜱的半衰期为5.53~7.20 d,辛硫磷为3.55~3.92 d,茚虫威为6.11~7.73 d;在西兰花叶片上,毒死蜱的半衰期为4.33~6.93 d,辛硫磷为3.85~5.77 d,茚虫威为3.85~5.33 d;在土壤中,毒死蜱的半衰期为23.1~34.6 d,辛硫磷为23.1~34.6 d,茚虫威为17.3~23.1 d.最终残留对比表明,3种农药在西兰花叶片的残留量高于花蕾的残留量.在试验剂量施用量条件下,茚虫威和毒死蜱的限量标准不会超过现有欧盟、日本、CAC标准;在高剂量使用条件下,辛硫磷会出现超标现象.

关键词: 毒死蜱 辛硫磷 茚虫威 西兰花 残留动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空间和猎物密度对异色瓢虫取食柑橘木虱的影响

应用昆虫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捕食功能与捕食行为发生的空间及猎物密度存在相关性,通过对异色瓢虫Harmoniaaxyridis (Pallas)在室内不同空间大小和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密度不同条件下的影响程度研究,可以为田间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分别设计不同的捕猎空间,研究捕食量和空间大小的相关性,采用高、低密度梯度下研究异色瓢虫对柑橘木虱的取食功能反应,以及在捕食笼中设置不同的猎物密度,统计日捕食头数。【结果】空间大小(x)与日捕食量(y)呈线性负相关,结果拟合y=﹣28.375x+130.08线性方程,不同密度梯度设置得到的HollingⅡ型功能反应曲线参数显示,高密度下异色瓢虫捕食柑橘木虱更快、更容易,异色瓢虫在不同柑橘木虱密度下持续捕食结果表明,起始密度高低影响第一天的捕食量,对随后的日捕食量影响不大。【结论】空间尺寸和猎物密度明显影响异色瓢虫成虫对柑橘木虱的捕食行为。

关键词: 异色瓢虫 柑橘木虱 空间大小 密度 捕食行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兰科植物染色体研究现状及前景

分子植物育种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兰科包含约880个属,近30 000种植物,兰花形态类型十分丰富,是研究被子植物花器官进化的良好模式类群.目前,兰科植物的染色体进化研究十分受限,其物种形成和进化过程仍不清楚,并且缺乏如着丝粒、端粒、核仁组织区等细胞学标记.本综述从常规和分子细胞遗传学方面对兰花染色体研究进行了综述,分析并讨论了表观/流式-细胞遗传学近年的研究进展,以及测序技术在细胞学标记开发中的作用,为兰科植物染色体研究和杂交育种提供了重要参考.

关键词: 兰花 细胞遗传学 染色体进化 荧光原位杂交(FISH)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加热方式对南美白对虾品质变化的影响

核农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不同加热方式对南美白对虾营养品质的影响,以南美白对虾为原料,采用微波、蒸汽、沸水3种加热方式对其进行处理,并对其质构、色泽及蛋白成分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南美白对虾的最适加热时间为90 s,此条件下微波加热组对虾失水率分别是蒸汽加热组、沸水加热组的1. 55倍和1. 48倍;微波加热组和蒸汽加热组对虾的硬度相近且均显著高于沸水加热组(P<0. 05);微波加热组对虾的弹性和咀嚼性均显著高于其他2种加热方式;微波加热组和沸水加热组对虾的呈色特征值均显著高于蒸汽加热组(P <0. 05),但3种加热处理组对虾的内聚性无显著差异。微波加热组对虾的盐溶性蛋白损失较其他2种加热方式小,但水溶性蛋白含量低于其他加热组;微波加热组对虾的碱溶性蛋白含量最高,其次为沸水加热组。本研究结果为南美白对虾热加工方式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指导。

关键词: 南美白对虾 加热 微波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