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氮处理对温室膜下滴灌甜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针对我国设施农业肥料利用效率偏低的现状,采用滴灌施肥技术,以甜瓜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施氮量和施氮频率对甜瓜氮磷钾吸收量、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在保证甜瓜产量的前提条件下,减少化肥的施用量,达到提高肥料利用效率的目的。【方法】以甜瓜品种‘一品天下208’为试材,在温室内进行了覆膜滴灌种植试验。根据温室内收集的气象资料,应用Penman-Monteith修正公式确定灌水量,采用1.0ETc进行灌水。试验设置3个氮肥水平,85 (N_1)、125 (N_2)、160 kg/hm~2 (N_3);3个施氮频率,5 d (F_5)、10 d (F_(10))、15 d(F_(15)),共9个处理,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膨大期测定甜瓜叶片净光合速率,成熟期测定干物质累积量、氮磷钾吸收量、产量及品质。【结果】在同一施氮水平下,甜瓜净光合速率随施氮频率的增加而增大,高频次施氮处理(F_5)的净光合速率均大于中频次施氮处理(F_(10))和低频次施氮处理(F_(15)),平均增加了17.4%和56.1%。在同一施氮频率下,高氮处理(N_3)的叶片净光合速率均高于低氮处理(N_1)和中氮处理(N_2),平均增加了22.6%和9.8%。在低氮(N_1)和中氮(N_2)条件下,提高施氮频率能够促进甜瓜干物质累积及氮磷钾吸收量,而在高氮(N_3)条件下,F_5和F_(10)处理下的甜瓜产量差异不显著(P <0.05)。在相同施氮频率条件下,高氮处理(N_3)的产量为25.30 t/hm~2,均高于低氮处理(N_1)和中氮处理(N_2),平均增加了7.2%和0.4%,但是高氮(N_3)处理与中氮(N_2)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 0.05)。在同一施氮频率下,中氮处理(N_2)的果肉品质最佳,施氮量不足或者过量都不利于甜瓜品质的改善;在同一施氮水平下,中频次施氮处理(F_(10))下的果肉品质均高于高频次施氮处理(F_5)和低频次施氮处理(F_(15))。【结论】施氮量和施氮频率控制在125 kg/hm~2和10天时,甜瓜的品质最佳,产量略低于施氮量160 kg/hm~2和施氮频率5天。但从化肥减量和降低人工成本角度考虑,N_2F_(10)是最佳的处理组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碱蓬SgP5CS基因过表达提高拟南芥耐旱性
《浙江农业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脯氨酸是植物中的渗透调节物质,Δ~1-吡咯啉-5-羧酸合成酶(P5CS)是其合成过程中重要的调控因子。为探究P5CS基因功能,克隆了碱蓬SgP5CS基因并导入拟南芥,使其在拟南芥中过表达,然后进行相关指标测定和耐旱性鉴定。结果显示,干旱胁迫诱导2周后,SgP5CS过表达的拟南芥植株具有较长的根系,同时游离脯氨酸的含量显著增加,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表明SgP5CS基因在拟南芥中过表达能够增强拟南芥耐旱性。研究结果为深入了解碱蓬中SgP5CS基因的功能及其在植物中的抗旱机制奠定了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桑品种强桑1号秋叶老化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检测分析
《蚕业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叶片老化进程差异显著的2个桑品种强桑1号和农桑14号为材料,通过测定与植物叶片老化相关的部分生理生化指标,初步探讨桑树秋季桑叶老化的生理机制,以期为桑树抗老化品种的选育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测定结果表明,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以及植物激素乙烯和脱落酸含量均随叶片老化显著变化,可作为桑叶老化的代表性指标。强桑1号桑叶中的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以及植物激素生长素和赤霉素含量均显著高于农桑14号,但并没有随老化进程呈现显著变化;而脯氨酸和细胞分裂素含量与农桑14号没有显著差异。这些指标对于桑树叶片老化的作用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芍药MADS-box基因家族的鉴定及适应性进化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MADS-box是一大类重要的转录调控因子,尤其是在植物花器官发育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以已经公开的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MADS-box相关的基因信息为研究对象,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芍药MADS-box基因家族进行鉴定和注释,并对其基本理化性质、保守基序以及适应性进化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芍药中鉴定出23个MADS-box基因家族成员,编码的氨基酸序列长度在209~244 aa之间,相对分子量介于24.29~28.13 kD之间,氨基酸组成以Leu含量最为丰富.系统进化树的分析表明,23个芍药MADS-box基因可分为AP1亚族、AP3亚族、PI亚族、SEP1亚族、AG亚族、AGL亚族和SEP3亚族等7个.保守基序分析发现,所有芍药MADS-box基因家族成员中都包含有高度保守的MADS和K-box基序,均属于MIKCC型基因.适应性进化分析发现,PlMADS基因虽存在有正选择的分支,但大多数分支受到强烈的负选择作用.研究结果为深入理解芍药MADS-box基因的生物学功能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信息.
关键词: 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花器官发育 MADS-box基因 适应性进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株橡胶降解菌Rhizobacter gummiphilus NBRC 109400的全基因组测序及功能挖掘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Rhizobacter gummiphilus NBRC 109400是一种新发现的具有降解天然橡胶能力的革兰氏阴性菌,为进一步探究该菌株降解天然橡胶的作用机制,挖掘菌株可能存在的功能特性,本研究使用第三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对R. gummiphilus NBRC 109400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基于完成图进行基因预测、功能注释以及次级代谢产物合成基因簇预测,并对其橡胶降解蛋白进行挖掘.该菌株基因组大小为6 398 100 bp,GC含量为69.72%.该基因组共预测得到9个次级代谢产物合成基因簇,其中2号基因簇与来自菌株Delftia acidovorans SPH-1的delftibactin金生物矿化基因簇同源并进行了探究.定位了该菌株的橡胶降解关键蛋白LatA橡胶加氧酶,同时,预测到一个可能与菌株降解橡胶途经相关的同工蛋白CPZ8707230.全基因组序列已提交至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的GenBank数据库,登录号为CP024645.以上研究将为菌株NBRC 109400的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及橡胶降解特性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关键词: Rhizobacter gummiphilus NBRC 109400 全基因组完成图 橡胶降解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亚临界水提法提高甘薯皮可溶性膳食纤维得率
《农业工程学报 》 2019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提高甘薯加工副产物的利用率,以浙薯13品种甘薯皮为原料,采用亚临界水提取甘薯皮可溶性膳食纤维。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3个因素,应用正交试验对甘薯皮可溶性膳食纤维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考察可溶性膳食纤维的物化性质,并以葡萄糖吸附能力、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为指标,评价甘薯皮可溶性膳食纤维功能特性。结果表明,亚临界水提取甘薯皮可溶性膳食纤维得率为10.43%,比无辅助热水、超声和微波辅助提取法分别提高769.17%、27.04%和34.75%。亚临界水提取法中可溶性膳食纤维占总膳食纤维的比例最高(42.26%),比无辅助热水、超声和微波提取条件下分别提高665.58%、14.43%和19.24%。亚临界水法提取所得可溶性膳食纤维的葡萄糖吸附能力(4.79 mmol/g)、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54.28%)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69.28%)均高于无辅助热水、超声和微波辅助提取法所得可溶性膳食纤维,总膳食纤维的吸水膨胀性(7.89 mL/g)、持油性(4.74 g/g)和峰值黏度(27.18 mPa/s)显著高于其他方法所提取的总膳食纤维。
关键词: 纤维 废弃物 提取 甘薯皮 亚临界水提取 物化特性 功能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低温发芽测定早稻种子活力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株两优06‘’株两优101‘’中早39‘’金早47‘’中嘉早17’和‘甬籼15’6个早稻品种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标准发芽试验、低温发芽试验(12℃、15℃和18℃)和田间出苗试验等方法测定水稻种子活力。结果表明,18℃发芽4~5 d、15℃发芽5~7 d的发芽率与田间出苗率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中18℃发芽4 d的发芽率与田间出苗率相关系数达到了0.932,能够有效地测定水稻种子活力。此外,18℃发芽4 d种子的内源脱落酸(abscisic acid, ABA)含量与当天的发芽率、田间出苗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相比于低活力种子样品,各品种中高活力种子样品的ABA合成相关基因表达量大都显著降低,而ABA分解相关基因及ABA信号传导相关基因表达量大都显著提高。12个早稻种子样品之间ABA代谢、信号传导及其对低温胁迫响应基因表达量的差异,可能是低温胁迫下种子活力差异的重要原因。本研究结果进一步揭示了低温胁迫调控早稻种子活力的内在机制,为低温发芽试验测定早稻种子活力的方法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早稻 低温发芽 发芽率 种子活力 脱落酸 信号传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褪黑素对盐胁迫下香椿幼苗生长及离子吸收和光合作用的影响
《西北植物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香椿幼苗为材料,采用水培法研究不同浓度褪黑素(0、50、100、200和400μmol/L)对盐(150 mmol/L NaCl)胁迫下香椿幼苗生长指标、矿质元素离子(Na~+、K~+、Ca~(2+)和Mg~(2+))含量、净光合速率(P_n)、蒸腾速率(T_r)、气孔导度(G_s)和胞间CO_2浓度(C_i)等光合作用指标的影响,以探究外源物质褪黑素对盐胁迫下香椿幼苗生长和生理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1)在盐胁迫条件下,香椿幼苗的生长受到显著抑制,叶绿素含量和P_n显著降低,叶片和根系中Na~+含量比对照(CK)显著增加,而K~+、Mg~(2+)和Ca~(2+)含量以及离子含量的比值(K~+/Na~+、Mg~(2+)/Na~+和Ca~(2+)/Na~+)则明显下降,且丙二醛含量显著增加。(2)施加适宜浓度褪黑素能显著促进盐胁迫下香椿植株生长,降低其叶片和根系中Na~+含量,提高其K~+、Ca~(2+)、Mg~(2+)含量和离子含量比值以及叶片P_n、T_r、水分利用效率(WUE)和G_s和C_i,但却降低了气孔限制值(L_s)。(3)适宜浓度褪黑素使盐胁迫下香椿植株叶片的丙二醛积累明显下降,叶绿素含量显著上升。研究发现,外施适宜浓度的褪黑素能降低盐胁迫下香椿幼苗叶片和根系内Na~+浓度,增加K~+、Mg~(2+)和Ca~(2+)浓度,调控植物体内细胞的离子平衡状态,增强对营养元素的吸收,提高光合作用效率,从而提高香椿幼苗对盐胁迫的抗性,并以100μmol/L褪黑素处理的效果最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CaMV35S启动子及其在转基因作物中的应用和检测
《浙江农业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花椰菜花叶病毒35S启动子(CaMV35S)是植物基因工程中应用最广泛的启动子之一,它在转基因植物的安全评价及检测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了解CaMV35S启动子的起源及其发展情况,是开展转基因安全评价和检测的前提。文章对CaMV35S启动子的发展历史及其结构、功能作了简要描述,分析总结了CaMV35S启动子在转基因作物中的应用情况和目前对其相应的检测方法。针对目前在转基因作物中检测CaMV35S启动子存在的问题,认为今后转基因相关作物的序列信息及检测数据需要交流和共享,同时各个检测机构或实验室之间需要展开数据共享与共同验证,从而建立针对CaMV35S启动子的相对统一的标准检测方法。
关键词: CaMV35S启动子 转基因作物 增强子 PC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葡萄酿制过程中5种杀菌剂的残留变化
《浙江农业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对葡萄家酿过程酒汁中5种杀菌剂(腈菌唑、噁唑菌酮、双炔酰菌胺、丙环唑、苯醚甲环唑)残留进行分析,考查添加酵母菌对其残留的影响。结果表明,葡萄酒汁中5种杀菌剂的回收率为75. 4%~112. 5%。初发酵过程中,5种杀菌剂有不同程度的降解,但腈菌唑和双炔酰菌胺在添加酵母菌发酵的酒汁中无显著降解,在二次发酵过程中,5种杀菌剂残留均呈现较稳定水平。在酿酒过程中添加酵母对5种杀菌剂的降解无显著影响。目标杀菌剂在葡萄酿造过程中的残留变化不仅与酿造工艺有关,还与杀菌剂的理化性质相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