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国家长江中下游稻区品种区域试验籼稻稻瘟病抗性分析
《中国水稻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旨在比较国家长江中下游稻区品种区域试验中籼稻稻瘟病抗性在六个省抗性鉴定点的表现及差异。【方法】试验材料为2013-2017年国家长江中下游稻区水稻品种区域试验的800个籼稻参试品种(其中早籼111个、中籼468个、晚籼221个),在浙江、湖南、湖北、安徽、福建和江西共六个鉴定点进行稻瘟病(苗叶瘟和穗瘟)的抗性鉴定。【结果】800个籼稻品种中有47.5%表现为中感稻瘟病,其次为中抗、感和高感,表现为抗的品种所占比例只有0.2%,没有表现为高抗的品种。早籼、中籼和晚籼稻瘟病综合指数六点平均值分别为4.95、4.85和4.54,均属于中感水平。在六个抗性鉴定点中,浙江点综合指数最低,湖北点苗叶瘟最重、穗瘟损失率最低,安徽点苗叶瘟最轻,福建点穗瘟发病率最低,江西点穗瘟发病率、穗瘟损失率和综合指数均为最高。根据稻瘟病抗性综合指数分析,浙江、湖南、湖北、安徽和江西五个鉴定点均表现为中感的品种所占比例最大;福建点表现为中抗的品种所占比例最大。根据穗瘟损失率病级分析,浙江、湖南和湖北点均表现为中抗的品种所占比例最大;安徽点表现为中感的品种所占比例最大;福建点表现为抗的品种所占比例最大,且抗和高感的品种所占比例均为六点中最高,表现为感的品种所占比例为六点中最低;江西点各抗性类型品种的所占比例差异不大。【结论】国家长江中下游稻区水稻品种区域试验籼稻参试品种的稻瘟病整体抗性水平一般。相同的一套品种在不同的鉴定点表现有所不同,用各点的平均值评价参试品种的抗性可以充分、客观地反应参试品种对稻瘟病的抗性水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转基因大豆MON89788实时荧光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检测方法的建立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MON89788是较早被批准商业化种植的转基因大豆(Glycine max)品种,种植范围广,产品流通量大。本研究利用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 RPA),针对MON89788的转化体特异性序列设计了引物和探针,利用正反向引物筛选的方法获得了最佳引物组合,并对反应的温度、引物和探针的浓度进行了优化选择。结果表明,RPA在29.5~43.1℃范围内都能扩增,对温度的容忍度较大,高浓度的探针会影响实时荧光RPA的扩增效率。同时对实时荧光RPA检测体系的特异性、灵敏度和适用性等进行测试,最终建立了MON89788实时荧光RPA检测方法。该检测方法特异性强,对MON89788的绝对检测限(absolute limit of detection, aLOD)可达到40拷贝,相对检测限(relative limit of detection, rLOD)为0.05%,对实际样品的检测在39℃,10 min内完成,是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qRT-PCR)检测时间的0.07~0.13倍。该恒温、快速的检测方法为转基因成分的快速检测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有望用于转基因成分的现场快速检测。
关键词: 转基因大豆MON89788 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PA) qRT-PCR 快速检测 转基因大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东茶叶轻稳定同位素和矿物元素特征与产地识别化学计量学分析
《核农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保护我国山东地理标志茶叶,通过元素分析仪-稳定同位素比率质谱(EA-IRM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测定轻稳定同位素比值、矿物元素含量或同位素比进行特征挖掘及探讨,并采用化学计量学方法对山东不同产地的绿茶进行识别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山东各产地茶叶中δ13C、δ2H、δ18O无显著差异,但δ2H和δ18O表现出沿海地区高于沿海内陆地区的规律,且δ18O与δ2H变化呈较高的线性相关性(R2=0. 817 5);崂山产地的δ15N值较大,与其他产地间差异显著;临沂-泰安产地与崂山、胶南和日照三地地质条件不同,使得茶叶中某些矿物元素特征表现出空间分布上的差异.利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分别对崂山、日照与山东其他产地建立茶叶识别模型,总体判别准确度分别为97. 8%(崂山模型)和96. 4%(日照模型),能够有效识别2个产地的茶叶.本研究结果可为茶叶中稳定同位素、矿物元素特征与产地环境的关联性分析,地理尺度更小的茶叶产地判别和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提供研究思路.
关键词: 稳定同位素 矿物元素 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原产地保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4种农药复合污染对斑马鱼仔鱼联合毒性效应
《生态毒理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农药混合污染对斑马鱼的联合毒性效应,以斑马鱼仔鱼为研究对象,开展了氯氰菊酯、咪鲜胺、马拉硫磷和杀螟硫磷等4种农药的联合毒性效应研究.研究表明,氯氰菊酯、马拉硫磷,杀螟硫磷和咪鲜胺对斑马鱼仔鱼的96 h-LC50值分别为0.12、17.88、12.39和1.45 mg·L-1.根据96 h-LC50值采用等毒比(1∶1)进行二元及多元联合毒性试验.二元农药混合污染(氯氰菊酯+马拉硫磷、氯氰菊酯+杀螟硫磷、氯氰菊酯+咪鲜胺和杀螟硫磷+咪鲜胺)对斑马鱼仔鱼联合作用表现协同作用.马拉硫磷+杀螟硫磷对斑马鱼仔鱼联合毒性在24 h时表现为协同作用,在其他不同时间均表现为相加作用.马拉硫磷+咪鲜胺二元农药对斑马鱼仔鱼联合毒性表现为拮抗作用.氯氰菊酯、咪鲜胺、马拉硫磷和杀螟硫磷4种农药的所有三元和四元混合污染对仔鱼联合毒性作用均表现为协同作用.研究表明,在真实的环境中,农药以混合物形式存在可能增加其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效应,给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冷鲜鸡冷藏保存过程中菌群结构变化分析
《浙江农业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索冷鲜鸡冷藏保存过程中微生物菌群结构的变化,于华东地区一家禽定点屠宰场随机采集25只冷鲜鸡样品,置于4℃冷藏保存,在第0、1、3、5、7天,分别取5只冷鲜鸡,检测挥发性盐基氮、菌落总数、大肠埃希菌数量的变化,并进一步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菌群结构的变化。结果显示,随着冷藏时间的延长,挥发性盐基氮由5. 51 mg·(100 g)~(-1)增至29. 84 mg·(100 g)~(-1)(P <0. 05),菌落总数、大肠埃希菌总数分别由4. 46×10~6、1. 48×10~6CFU·g~(-1)增至1. 87×10~8、5. 18×10~6CFU·g~(-1)(P <0. 05)。高通量测序分析表明,在门水平上,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为优势菌门,其相对丰度在各个试验组均超过99%,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随着冷蔵天数的增加而增加,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随着冷藏天数的增加而减少。在属水平上,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嗜冷杆菌属(Psychrobacter)、肠球菌属(Enterococcu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埃希氏菌属(Escherichia)为主要的优势菌属。随着冷藏天数的增加,在相对丰度大于0. 1%的属中,有9个属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包括肉食杆菌属(Carnobacterium)、乳球菌属(Lactococcus)、巨球菌属(Macrococcu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嗜冷杆菌属(Psychrobacter)、希瓦氏菌属(Shewanella)等典型的腐败菌; 10个菌属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包括拟杆菌属(Bacteroides)、布劳特氏菌属(Blautia)、肠球菌属(Enterococcus)、粪杆菌属(Faecalibacterium)、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us)和SMB53等典型肉鸡肠道菌属。综上,冷鲜鸡肉的污染微生物起始阶段主要是肉鸡自身携带微生物,而后逐渐演替成腐败菌为优势菌群,导致鸡肉的腐败变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异(口恶)唑草酮在土壤表面光解及在土壤中的降解和淋溶特性
《农药学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合理评估除草剂异(口恶)唑草酮的环境风险,在实验室模拟条件下,研究了异(口恶)唑草酮在土壤(红壤土)表面光解以及在不同质地土壤(潮土、水稻土和红壤土)中的降解和淋溶特性。结果表明:异(口恶)唑草酮在土壤表面的光解遵循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c_t=4.23e~(–0.008t) (r=0.937),半衰期为82.5 h;其在潮土、水稻土和红壤土中的降解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好氧条件下,异(口恶)唑草酮在3种土壤中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10.5、43.3和139 h,厌氧条件下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19.4、18.4和158 h;其在潮土、水稻土和红壤土中的淋溶系数(R_f)分别为0.417 0、0.083 3和0.083 3。研究表明:异(口恶)唑草酮在土壤表面光解速率较慢,而在土壤中好氧及厌氧条件下降解速率均较快,残留期短;其在土壤中淋溶性较弱,不易对周围环境及地下水造成污染风险。
关键词: 异(口恶)唑草酮 土壤 光解 降解 淋溶 环境污染 风险评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春秋兼用四元雄蚕品种菁·云*平28·平30的育成
《蚕业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提高雄蚕品种繁育系数为主要选育目标,从现有蚕品种资源中选配具有高产卵量性状的中系斑纹限性杂交原种与强健好养的日系平衡致死系杂交原种,通过四元雄蚕杂交组合的选配与比较筛选,得到繁育系数高、强健好养、茧丝质优的春秋兼用四元雄蚕杂交组合菁·云*平28·平30.经浙江省家蚕新品种农村生产鉴定与杂交种繁育试验,新品种的张种产茧量、张种产值、健蛹率分别为569 kg、2 701元与9702%,分别比对照品种秋·华*平30高43 kg、193元、313百分点;解舒丝长、干茧出丝率分别为7211 m、3401%,分别比对照品种长594 m、高194百分点.经蚕种场繁育试验,菁·云*平28·平30的杂交种克蚁制种量达154张,比对照品种增加21张,增幅达1579%,可有效降低雄蚕种生产成本.2019年4月四元雄蚕品种菁·云*平28·平30通过浙江省农作物新品种审定.
关键词: 性连锁平衡致死系 春秋兼用 四元雄蚕品种 菁·云*平28·平30 繁育系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温度对番茄潜叶蛾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昆虫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是一种对番茄具有毁灭性危害的世界性入侵害虫,本研究旨在探索温度对入侵番茄潜叶蛾种群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为预测番茄潜叶蛾的分布区域、田间发生动态提供基础。【方法】在室内测定了番茄叶片上番茄潜叶蛾在15, 20, 25, 30和35℃5个恒定温度条件下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和存活率、繁殖力和种群增长参数,并应用不同模型分析发育速率、内禀增长率和净生殖率与温度的关系,估计发育起点温度、发育极限温度、发育最适温度、有效积温和年发生代数。【结果】在恒温15~30℃范围内,番茄潜叶蛾各虫态的发育历期随温度升高而逐渐缩短。25℃下幼虫期存活率、成虫前期存活率、雌虫总产卵量、净生殖率、内禀增长率和周限增长率均最大。在35℃下,卵的存活率骤降至11%,孵化的幼虫无法正常发育。卵期、幼虫期、蛹期、成虫前期、全世代的有效积温分别为104.17, 232.59, 129.87, 434.78和526.32日·度,该虫在新疆伊宁县和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的理论发生代数为4~5代。基于发育速率与温度关系的模型与基于种群增长参数与温度关系的模型所计算的积温需求参数不同,基于内禀增长率求得的番茄潜叶蛾的发育起点温度、发育极限高温和发育最适温度分别为12.46, 30.40和27.36℃。【结论】入侵我国新疆地区的番茄潜叶蛾适温范围广泛,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具有极高的扩散风险。
关键词: 番茄潜叶蛾 温度 生长发育 种群增长参数 积温需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萝卜(Raphanus sativus)Dof基因家族全基因组鉴定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Dof (DNA-binding with one finger)蛋白是一类在植物中起着关键作用的转录因子。本研究对萝卜Dof转录因子基因家族进行了系统进化关系、保守模体、染色体位置分布及不同组织表达模式分析。研究发现,萝卜基因组中鉴定出的63个Dof基因,分布于9条染色体上,可以分为9个亚族。十字花科(Brassicaceae)四种作物系统进化树的分析表明,该家族基因在植物中具有高度同源性。对其在不同组织和发育时期的表达模式研究发现,该基因家族具有一定的时空表达特异性。基因RsaDof03和RsaDof25在各个组织中表达量均相对较高,预测其参与萝卜不同的发育过程。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萝卜Dof基因家族的功能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萝卜(Raphanus sativus) Dof 基因家族 转录因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