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发色剂对中式香肠营养、风味成分的影响
《核农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寻求应用于肉制品加工的亚硝酸盐替代物,以中式香肠为研究对象,从感官评价、营养成分及挥发性风味物质组成探究不同发色剂(试验组1:0.5%甜菜粉+50 mg·kg-1亚硝酸钠、试验组2:0.1%甜菜粉+0.06%改性血红蛋白、试验组3:100 mg·kg-1亚硝酸钠)对产品营养和风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组1和2香肠的外观、色泽和口感与试验组3差异不显著,且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1氨基酸总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试验组2脂肪酸含量相对最高,其中十八碳二烯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通过风味分析,试验组1、试验组2分别检出27、26种挥发性成分,风味物质种类多于试验组3,其中试验组2醛类、酯类化合物含量相对较高,风味更好.本研究结果为中式香肠加工过程中亚硝酸盐的有效替代,提升中式香肠品质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指导.
关键词: 甜菜粉 改性血红蛋白 中式香肠 营养成分 风味物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晶种杨梅果实发育规律及性状间相关性分析
《福建农业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通过探究水晶种杨梅果实生长过程中各生理生化指标变化,明确其动态变化规律以及性状间的相关性,以期找到反映果实成熟的特征指标。【方法】以白梅类水晶种为试材,分别测定从幼果期开始的连续18个采样日期的果实色差参数、单果质量、纵径、横径、果形指数、可溶性固形物(TSS)、可溶性糖、有机酸含量等15个指标的动态变化,并分析了各指标间的相互关系。【结果】果实发育过程中,水晶种的L*缓慢增大直至稳定;a*/b*由负值增大为接近于0的正值后继续缓慢上升;单果质量、纵径和横径均呈不断增大的趋势;TSS、果糖和葡萄糖含量均在果实发育后期迅速积累并达到最大值;苹果酸含量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柠檬酸和草酸含量在果实发育后期呈下降趋势。品质间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L*和a*/b*分别与TSS和蔗糖含量之间呈显著性正相关,与草酸之间呈极显著性负相关;果实单果质量、纵径、横径与TSS、果糖、葡萄糖、蔗糖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柠檬酸、草酸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结论】表明了L*、a*/b*等色差参数和单果质量、纵径、横径等质量相关性状与果实内在品质指标关系密切,可作为反映水晶种白杨梅果实发育进程的特征指标,为其适时采收提供参考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小热休克蛋白OsHSP20抗体特性鉴定及应用
《中国水稻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在前期克隆了一个水稻小热休克蛋白(OsHSP20)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该蛋白多克隆抗体的免疫反应特性和应用范围,为深入鉴定该类基因的功能奠定基础。【方法】利用合成多肽和其原核表达产物分别免疫家兔制备了相应的多克隆抗体;ACP(Antigen-coated plate)-ELISA和dot-ELISA用于分析比较多克隆抗体效价和灵敏度;Western blot用于鉴定多克隆抗体的特异性和应用范围。【结果】Western blot分析显示,利用重组OsHSP20蛋白及其合成多肽所制备的多克隆抗体均可以在原核表达OsSHSP样品中特异性检测到1条大小与预期一致(37kD)的条带,表明两种方法获得的多克隆抗体都具有高度的特异性;ACP(Antigen-coated plate)-ELISA和dot-ELISA分析表明,利用重组蛋白制备的多克隆抗体效价和灵敏度均高于利用多肽制备的抗体。进一步的Westernblot分析显示该抗体可用于多种植物小热休克蛋白(SHSP)的检测。【结论】制备了OsHSP20蛋白质抗体,且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较高的效价和灵敏度,可广泛地用于多种单、双子叶植物HSP20蛋白的表达分析,有助于OsHSP20及其他植物同源蛋白的功能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SSR标记的花椰菜和青花菜遗传多样性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用30对SSR引物,利用毛细管电泳荧光检测技术对收集和引进的花椰菜、青花菜、宝塔菜(又叫罗马花椰菜)和近缘野生种及地方种共计187份材料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进一步明确了花椰菜、青花菜、地方种和近缘野生种与如今栽培种间的遗传差异和亲缘关系,可为优异种质创新和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30对SSR引物在187份材料的DNA样品中共扩增出313个等位位点,平均每对引物为10.4333个。依据材料的花球性状,将其分为4个类群即花椰菜(类群1,P1~P81)、青花菜(类群2,P82~P147)、宝塔菜(类群3,P148~P154)、近缘野生种及地方种(类群4,P155~P187)。总体来说,类群1、2和3之间的遗传多样性差异较小,类群4的遗传多样性最丰富。系统发育树和群体结构分析较为统一的将187份材料分为了3大组,花椰菜(G1)和青花菜(G2)被清晰地分到了两个极端,而宝塔菜与野生种聚在了一起,和地方种一起归为第3组(G3)。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咪鲜胺和多菌灵对斑马鱼联合毒性效应
《生态毒理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水生生物经常暴露于多种化合物中,多种农药联合会产生不同的毒性作用.在目前农药管理中,仅要求开展单剂的毒性评价,没有考虑到多种混合物对水生生物的联合毒性.咪鲜胺和多菌灵是农业生产中常混用的2种农药,为评价其联合毒性,以斑马鱼为受试生物,采用静态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了其单剂及混剂对斑马鱼胚胎的急性毒性和对斑马鱼幼鱼甲状腺轴关键基因的影响.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咪鲜胺和多菌灵对斑马鱼胚胎96 h-LC50值分别为8.41 mg·L-1和0.81 mg·L-1,表现为中毒和高毒.二元组合时,在24~96 h暴露时间内,对斑马鱼胚胎的急性毒性均表现为拮抗效应.基因表达结果显示:咪鲜胺抑制斑马鱼幼鱼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CRH)、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激素受体(TRα)、脱碘酶(D1、D2)基因的表达,对甲状腺激素转运蛋白(TTR)基因的表达没有显著影响;多菌灵抑制CRH、TSH、D1和D2基因的表达;暴露于二元组合时,低、中剂量组抑制CRH、TSH、D1和D2基因表达;二元组合与单剂相比,高剂量组促进TSH、D1和D2基因的表达,中剂量组促进TRα基因的表达.综上所述,咪鲜胺和多菌灵联合暴露能够干扰斑马鱼幼鱼早期发育,且与单剂相比,对斑马鱼甲状腺轴上基因干扰效应存在差异.因此,在农药风险评估中,应充分考虑农药联合暴露的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绿色杀虫剂对草地贪夜蛾杀虫活性比较测定
《环境昆虫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减缓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对化学农药抗性的增加,减少传统化学农药的使用量,提高草地贪夜蛾的防控效果。本研究测定了15种生物源、矿物源和昆虫激素类等绿色杀虫剂对草地贪夜蛾卵和2龄幼虫的室内毒杀效果。结果表明,灭幼脲、虱螨脲、短稳杆菌和苏云金杆菌是替代传统化学农药防控草地贪夜蛾的首选农药,其中尤以低毒、易降解的昆虫激素类农药灭幼脲和活体微生物农药短稳杆菌最佳,在实际生产中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而植物源农药藜芦碱、鱼藤酮、印楝素、苦参碱、除虫菊素、茶皂素以及矿物源农药矿物油对该虫控制效果相对较差,不建议单独大面积推广使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氯化钙对食品致腐荧光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
《食品科学 》 2019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氯化钙(CaCl_2)对食品腐败株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生物被膜形成特征的影响。采用结晶紫法、菌体计数、苯酚-硫酸法、共聚焦扫描显微镜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Ca~(2+)对荧光假单胞菌的生物被膜形成、多糖分泌、被膜结构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0.1 mmol/L Ca~(2+)刺激荧光假单胞菌生物被膜,随着浓度增加被膜形成增强,其中1 mmol/L促进最明显,而高于10 mmol/L作用减弱,并且Ca~(2+)不影响浮游细菌生长;同时,0.1 mmol/L和1 mmol/L Ca~(2+)对胞外多糖、薄膜和泳动性均呈现促进效果,而高浓度下呈现抑制;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荧光假单胞菌对照组、1 mmol/L和20 mmol/L Ca~(2+)处理组的成熟生物被膜厚度分别为20.0、40.0μm和25.0μm,其中添加1 mmol/L Ca~(2+)显著增加PF07被膜厚度、菌体和胞外聚合物分泌量,使被膜结构更致密;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显示,1 mmol/L Ca~(2+)刺激菌体黏附素lapA、藻多糖alg、鞭毛flgA基因表达量增加3~4倍,并且Ca~(2+)均显著刺激AHLs合成酶luxI基因的表达,提示Ca~(2+)影响生物被膜与群体感应密切相关。可见,食品介质中CaCl_2通过影响菌体黏附行为、胞外分泌物、基因表达导致荧光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形成特征和结构的改变,该研究为复杂的食品介质中腐败菌生物被膜形成和黏附提供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四种鳞翅目害虫精氨酸激酶基因的表达谱及基于RNAi的功能分析
《昆虫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精氨酸激酶(arginine kinase, AK)(EC 2.7.3.3)是昆虫体内重要的磷酸原激酶(能量代谢调节因子),也是唯一能够形成有效ATP的磷酰基供体,起着与脊椎动物中肌酸激酶相同的作用.本研究旨在了解鳞翅目害虫AK基因的表达和功能.[方法]利用qRT-PCR方法测定AK基因在大螟Sesamia inferens、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和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这4种鳞翅目害虫不同发育阶段和3龄幼虫不同组织中的表达谱;通过终点法检测了这4种害虫不同发育阶段和幼虫不同组织中的AK酶活性;采用RNAi技术抑制该基因的表达并分析其功能.[结果]AK基因在大螟、二化螟、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这4种鳞翅目昆虫的不同发育阶段和3龄幼虫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说明该基因的表达不具有发育时期和组织特异性.不同发育时期和3龄幼虫不同组织中AK酶活性与基因表达量变化趋势大体一致.注射以AK基因为靶标的dsRNA 6 d后,4种害虫体内AK基因的mRNA表达下降30%~50%,AK酶活性降低30%左右;14 d后幼虫的死亡率达50%左右,显著高于对照组幼虫的死亡率.[结论]AK基因在上述4种鳞翅目害虫中为组成型表达,RNAi抑制AK基因的表达可导致4种害虫的幼虫死亡,研究结果为开发以AK基因为靶标的鳞翅目害虫防治新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鳞翅目 大螟 二化螟 甜菜夜蛾 斜纹夜蛾 AK基因 时空表达谱 酶活性 RNAi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肉桂精油对救心菜贮藏品质的影响
《核农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提高救心菜的贮藏品质,本研究以救心菜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浓度的肉桂精油熏蒸处理救心菜,通过分析4℃贮藏条件下救心菜的生理生化指标,探究肉桂精油对救心菜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肉桂精油处理可有效维持救心菜的色泽,有效减缓失重率、黄化率、腐烂速率的上升,延缓其Vc、叶绿素、总酚、总黄酮、齐墩果酸含量的下降.肉桂精油熏蒸处理可抑制救心菜的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延缓救心菜的衰老进程.其中,经6μL·L-1肉桂精油熏蒸处理的救心菜色泽最好,其Vc、叶绿素含量最高;经8μL·L-1肉桂精油熏蒸处理的救心菜腐烂率最低,其总酚、总黄酮、齐墩果酸含量最高,且POD、SOD、CAT活性变化最小.综上表明,适合的肉桂精油浓度可以有效保持救心菜的采后贮藏品质,延长其货架期.该研究结果为减少救心菜采后损失提供了技术支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菜用大豆籽粒蔗糖积累及蔗糖磷酸合成酶研究进展
《分子植物育种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菜用大豆品质主要包括食味品质、外观品质和营养品质,食味品质是目前品质改良的主要研究方向.蔗糖是光合作用的最初产物,是同化产物在植物体从源到库转运的主要形式,也是植物果实中最主要的糖,不仅决定着果实的甜度,而且是其它重要品质成分合成的原料,是影响菜用大豆食味品质的最主要因素.蔗糖磷酸合成酶是植物蔗糖合成的关键酶,在蔗糖积累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系统地认识蔗糖含量对菜用大豆食味品质的影响以及蔗糖磷酸合成酶在蔗糖积累方面发挥的作用,本综述概括地介绍了菜用大豆品质研究现状,蔗糖在菜用大豆品质形成方面发挥的作用,菜用大豆籽粒蔗糖代谢以及蔗糖磷酸合成酶的研究现状,以期为菜用大豆品质改良提供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