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大豆分枝相关CYC/TB1-Like(CYL)基因鉴定及菜用大豆品种的激素表达谱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CYC/TB1-like (CYL)基因属于TCP转录因子家族CYC/TB1簇成员,在植物侧枝等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从全基因组水平对大豆GmCYLs进行了基因成员鉴定、蛋白特性、保守结构域、进化关系、顺式作用元件组成、组织表达模式以及不同激素表达谱分析.结果表明,从全基因组水平共鉴定到9个GmCYLs.蛋白多序列比对显示所有GmCYLs均含有保守的特征结构域:碱性螺旋-环-螺旋结构(Basic helix loop helix)和R结构域(R-domain).进化分析显示大豆GmCYLs主要划分为2个分支;组织表达分析显示不同GmCYLs的基因表达涉及大豆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激素应答元件分析显示不同GmCYLs基因上游启动子区含有不同种类和数量的激素应答元件.进一步,qRT-PCR分析发现GmCYLs基因在叶和根两种不同组织中,分别受到ABA、BR、ACC、SA和Me JA激素信号不同程度的诱导表达.以上研究结果为进一步解析分枝相关GmCYLs基因的作用机理提供了理论参考.
关键词: 菜用大豆 GmCYLs 全基因组鉴定 组织表达 激素应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株分离自鸡肉样品的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的全基因组测序及耐药性研究
《浙江农业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分离自宁波市市售鸡肉中的一株大肠埃希菌ECCNB12-2为研究对象,使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最小抑菌浓度(MIC)测定,结果显示,该菌株对氨苄西林、庆大霉素、大观霉素、四环素、氟苯尼考、磺胺异恶唑、复方新诺明、头孢噻夫、恩诺沙星、氧氟沙星等10种抗生素耐药。采用第三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该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随后对基因组完成图进行获得性耐药基因、毒力因子、质粒水平转移元件预测。菌株ECCNB12-2染色体基因组大小为5 539 489 bp,GC含量为50.37%,同时携带有4个质粒,大小分别为147 451 bp(pTB-nb1)、139 752 bp(pTB-nb2)、82 252 bp(pTB-nb3)、253 793 bp(pTB-nb4)。获得性耐药基因预测结果显示,染色体基因组、质粒pTB-nb1及质粒pTB-nb4上共携带有40个获得性耐药基因,同时菌株基因组检测出12个毒力因子。质粒水平转移元件预测结果显示,pTB-nb4质粒包含完整的水平转移系统,理论上具有高度的自主接合转移潜力。以上研究表明,分离自市售鸡肉样品的ECCNB12-2菌株是一株高风险的多重耐药菌株,反映了市售鸡肉中细菌耐药状况的严重性,相关研究结果为食源性细菌耐药安全风险评估提供了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观叶秋海棠品质性状的综合评价
《中国农学通报 》 2019 CSCD
摘要:通过盆栽试验对收集保存的38个观叶秋海棠种类的15个观赏性和适应性指标进行观测统计,构建观叶秋海棠品质性状综合评价体系,为筛选和利用适宜产业化生产的种类提供依据.应用层次分析法对各评价因子的权重进行定量评价,其中株型、叶面斑纹颜色、生长势、叶面斑纹大小的权重值分别为0.2210、0.1368、0.1041、0.0880,所占比重较大.对38个观叶秋海棠种类进行K-Means聚类分析,将其划分为优、良、一般3个等级,筛选出17个株形丰满紧凑、叶色鲜艳、生长势强的优等级种类,综合性状符合选择目标.结果表明,应用层次分析法和K-Means聚类法建立的评价体系,可以有效地对观叶秋海棠品种进行评价和分级,为进一步合理开发利用观叶秋海棠种质资源提供了一种相对科学严谨的方法.
关键词: 观叶秋海棠 品质 层次分析法 K-Means聚类法 综合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原胶对体外模拟消化过程中4种竹叶黄酮生物可及性的影响
《食品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竹叶碳苷黄酮在胃肠道消化过程中易于降解,导致其生物可及性低,因此,本研究拟探究黄原胶存在时,4种碳苷黄酮(异荭草苷、荭草苷、异牡荆素、牡荆素)在各模拟消化阶段生物可及性的变化情况.方法:利用体外模拟消化模型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分析在有/无黄原胶存在的条件下,竹叶提取物中4种碳苷黄酮质量浓度的变化情况.结果:相较于直接消化样品,添加黄原胶的样品可以明显减弱模拟消化过程中碳苷黄酮的降解;口腔、胃、肠道模拟消化对竹叶碳苷黄酮的生物可及性影响存在差异,黄原胶的加入可以明显提高4种碳苷黄酮,尤其是牡荆素和异牡荆素的生物可及性,模拟肠道消化后,黄原胶保护组的异牡荆素和牡荆素质量浓度分别降低了62%和59%,远低于直接消化组(分别降低84%和80%).结论:黄原胶可以明显提升体外模拟消化过程中竹叶碳苷黄酮的生物可及性,对于相关功能产品的开发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黄酮 超高效液相色谱 体外模拟胃肠道消化 生物可及性 黄原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核桃花护色工艺的条件优化
《食品与发酵工业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核桃花是我国西南地区的特色果蔬,加工贮藏过程中容易发生褐变,护色剂处理是减缓果蔬褐变的有效途径之一。采用乙酸锌、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碳酸钠、抗坏血酸、氯化钙和L-半胱氨酸等护色剂分别对核桃花进行处理,以色差值、褐变强度为评价指标,筛选出护色效果较好的护色剂并进行复配,以确定最佳复合护色剂;选择护色剂浓度、护色时间、护色温度为主要影响因素,采用响应面法对核桃花护色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复配护色剂为m(乙二胺四乙酸二钠)∶m(氯化钙)=1∶1、护色剂质量浓度5. 23 mg/m L,护色温度25. 5℃、护色时间2. 3 h,在此条件下护色效果最佳,核桃花的色差值和褐变强度最低,分别为5. 26和0. 49。该研究通过优化得到了核桃花的最佳护色剂配方和护色工艺,有利于核桃花的加工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亚麻籽对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胴体性状、肉质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亚麻籽对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胴体性状、肉质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试验选用(52.31±2.28) kg的生长猪72头,按体重随机分为3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5%和10%亚麻籽的饲粮.试验分2个阶段(50~80 kg和81~110 kg),每个阶段结束时对猪进行称重,试验结束后每栏选2头接近平均体重猪进行麻醉屠宰.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5%和10%亚麻籽显著降低了生长育肥猪50~80 kg阶段平均日采食量、料重比及50~110 kg阶段料重比(P<0.05),并且10%添加量还显著提高了50~80 kg阶段平均日增重(P<0.05).2)饲粮添加亚麻籽能显著增加生长育肥猪眼肌面积(P<0.05),但对胴体长、屠宰率、平均背膘厚等胴体性状无显著影响(P>0.05).3)饲粮添加5%和10%亚麻籽能显著降低生长育肥猪背最长肌n-6/n-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值(P<0.05),显著提高α-亚麻酸、二十二碳烯酸、二十二碳二烯酸含量及PUFA总含量(P<0.05),且当添加量达到10%时,还能显著提高背最长肌中油酸和亚油酸含量(P<0.05).结果提示,亚麻籽能一定程度提高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增加背最长肌中n-3PUFA含量,降低n-6/n-3 PUFA值,且对胴体性状及肉质无负面影响.
关键词: 亚麻籽 生长育肥猪 生长性能 胴体性状 肉质 脂肪酸组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药用植物中GRAS转录因子的功能研究进展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GRAS是重要的植物转录调控因子,依据结构特征分为10个主要亚家族.目前已在许多药用植物和其他植物中开展了GRAS转录因子的研究,发现其家族成员广泛参与生长、发育、非生物胁迫响应、信号转导相关应答、初级和次级代谢等过程.对GRAS转录因子的结构特征、功能作用以及在药用植物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结合自身研究对药用植物研究前景进行分析后指出,后续研究可以聚焦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重点解析每个GRAS亚家族保守结构域的功能;其次是分析GRAS蛋白N端可变序列的进化特征;再者是解析GRAS家族成员调控品质和响应逆境胁迫的分子调控网络;最后是解析表观遗传调控与GRAS的协同作用模型.图1表2参39
关键词: 中药学 药用植物 转录因子 生长发育 逆境胁迫 信号转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青花菜茎粗性状的遗传及QTL定位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通过茎粗细差异极大的双亲构建六世代和DH群体,研究青花菜茎粗性状的遗传规律及QTL初定位.以粗茎与细茎的两个青花菜DH系为亲本,构建了F1、BCP1、BCP2和F2群体,采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法,对早播种和晚播种两个环境下的青花菜茎粗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对F1进行小孢子培养构建了DH作图群体,通过特异性位点扩增片段测序(SLAF)构建了高密度遗传图谱,并对茎粗性状进行了QTL定位分析.结果显示,两种环境下的青花菜茎粗性状均是由两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遗传控制;在两个环境下的F2中遗传力均较高,分别是87.93%和93.37%,表明青花菜茎粗性状主要受遗传因子控制,受一定的环境因素影响;通过IciMapping 4.0软件分析,在青花菜6和9号连锁群上检测到2个QTLs (q BSM.C06, q BSM.C09),表型变异贡献率分别为24.3%和18.4%.本研究结果为青花菜茎粗性状的相关基因挖掘以及为茎粗QTL应用于青花菜新品种培育提供了基础数据.
关键词: 青花菜(Brassica oleracea L.) 茎粗 遗传分析 QTL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鲜牛乳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鉴定及耐药分子特征研究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生鲜牛乳中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的污染及耐药情况,研究其耐药的分子特征,本研究利用国标法分离了来自浙江杭州市某奶牛场99份生鲜乳中的S.aureus,通过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进行鉴定,对其进行质谱聚类分析和16S r DNA系统发育分析,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其最小抑菌浓度(MIC),利用Illlumina Hi Seq 4000平台对其进行全基因组测序,通过Res Finder数据库分析其耐药基因,利用EasyFig和BRIG软件进行耐药质粒比对分析.结果显示在99份生鲜牛乳中共分离到5株S.aureus (5.1%),其质谱聚类和16S r DNA系统发育分析树形具有较高一致性.发现两株耐甲氧西林S.aureus (MRSA) SABHZ053和SABHZ079,且其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同为ST965,其中菌株SABHZ079对青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头孢西丁、氧氟沙星、替米考星和庆大霉素7种抗生素耐药.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后显示菌株SABHZ053和SABHZ079的染色体中均含有aph(3')-III、ant(6)-Ia和mecA耐药基因.菌株SABHZ053存在2个耐药质粒,pSA053-1 (4 439 bp)介导tet(K)对四环素类耐药,pSA053-2 (34 609 bp)介导blaZ对青霉素耐药.菌株SABHZ079有3个耐药质粒,其中pSABHZ079-1 (39 227 bp)与pSA053-2同源,但相对插入了Tn551-erm(B)-aph(2'')-Ia转座单元,可以介导其对大环内脂类和庆大霉素的耐药,质粒pSABHZ079-2 (2 473 bp)介导erm(C)对大环内脂类耐药,而质粒pSABHZ079-3(4 439 bp)与pSA053-1完全相同.另外,本研究显示耐药质粒pSABHZ079-1可分为骨架I和II两部分,可能分别由来自人源的pNTUH3874与pN315或其相似质粒杂合而来.本研究揭示了该奶牛场生鲜乳中S.aureus耐药性的分子特征,表明耐药质粒和转座元件是其耐药性产生的重要因子,为奶牛场合理用药和控制S.aureus的抗药性提供重要参考.
关键词: 生鲜乳 金黄色葡萄球菌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 耐药质粒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解工艺及对胡柚黄酮生物利用率影响的研究
《营养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 研究胡柚黄酮提取物的水解工艺以及水解前后的生物利用率.方法 探讨了四个因素盐酸浓度、水解温度、水解时间和料液比对提取物中初始黄酮柚皮苷和新橙皮苷,以及生成的黄酮柚皮素单葡萄糖苷(naringenin monoglucoside,缩写为NMG)、橙皮素单葡萄糖苷(hesperetin monoglucoside,缩写为HMG)、柚皮素和橙皮素含量的影响.通过大鼠一次性灌胃胡柚黄酮提取物未水解组(含柚皮苷75.02μmol,新橙皮苷85.8μmol)、水解组(含柚单苷+柚皮素共79.96μmol,橙单苷+橙皮素共69.96μmol),检测各个时间段大鼠血清中总橙皮素和柚皮素的浓度.结果 较佳的水解工艺为酸浓度为1 mol/L、温度为70℃、固液比为1∶10、水解时间4 h,提取物中的柚皮苷和新橙皮苷完全水解,生成的水解物中柚单苷、橙单苷、柚皮素、橙皮素的含量分别为5.20%、4.43%、2.18%、2.40%.大鼠血清中柚皮素和橙皮素的浓度曲线下面积AUC值,水解组与未水解组比分别提高了1.56倍和2.9倍;达峰时间(Tmax)水解组较未水解组提前了近2h;血药峰浓度(Cmax)水解组与未水解组比分别提高了约1.42倍和3.6倍.结论 胡柚黄酮经酸催化水解后得到单糖苷和苷元,黄酮糖苷经水解后生物利用率显著提高.[营养学报,2019,41(4):398-402]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