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大亚湾初级生产力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研究
《海洋环境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海湾初级生产力估算与预测难题,结合大亚湾近20 a的调查资料,基于MATLAB语言编程,将NH4-N、NO3-N、NO2-N、PO4-P、SiO3-Si、N/P作为输入,叶绿素a作为输出,建立大亚湾初级生产力的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并进行检验,其模拟值的平均相对误差0.932%;同时应用多元回归方法进行拟合预测,其拟合结果的平均相对误差为38.970%。研究结果表明,人工神经网络方法优于传统的统计学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和实用性,可进行海湾初级生产力动态的预测估算,并具有较高的精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智利外海竹笑鱼中心渔场时空变动的初步研究
《海洋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2005年3~12月14艘中国渔船在智利外海的竹灸鱼生产统计数据和卫星遥感反演的海表温度、叶绿素浓度,分析智利外海竹茭鱼中心渔场的时空变动以及渔场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南半球秋季转入冬季,竹茭鱼中心渔场相应地由南向北、由东向西推移,10月份渔场达到最北端,春末夏初开始南撤;智利外海竹荧鱼渔场的表层水温大致为12~16℃,中心渔场为14~15℃,月间略有差异;渔场的叶绿素质量浓度大致为0.06~0.12mg/m^3,当渔场的叶绿素质量浓度处于0.08~0.10mg/m^3时,渔船作业频次和竹笑鱼产量最高.
关键词: 智利竹荚鱼(Trachurus murphyi) 中心渔场 海表温度 叶绿素质量浓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底质营养盐对菹草生长及养分分配的影响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野外池塘中,利用3种不同营养状况的底质研究底质营养盐对菹草生长及养分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沉水植物菹草面对底质营养盐的胁迫出现了急性的生理生化反应,在生长初期叶片总的可溶性糖含量在肥沃的底质上高于贫营养底质上;根、茎、叶和石芽各构件都具有异速生长现象,并且表现规律不一样;菹草的根冠比随底质营养盐的不同而变化;随着营养条件对菹草生长胁迫加重,根、冠的异速生长愈明显,同时石芽的N∶P和C∶N比率显著受底质营养盐的影响,而菹草叶片和茎N∶P和C∶N比率不受底质肥力的影响,这些响应将改变石芽第2年的命运和影响种群的维持;在胁迫生境下,菹草首先分配资源到无性繁殖体———石芽上以便维持种群的延续,以回避策略应对底质营养盐胁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物活性炭纤维载体的筛选及总磷和锌的去除
《环境科学与技术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四种活性炭纤维(J-10,J-12,A-10,A-20)的比表面积情况、微孔结构及在挂膜后生物活性指数的变化情况。最大的比表面积A-20达到了1760m2/g,J-12为1225m2/g;四种活性炭纤维挂膜的生物活性指数分别达到了3.8、4.9、2.6、2.7mg/L,最佳的活性炭纤维载体材料为J-12。通过电镜扫描图观察了微生物在活性炭纤维(ACF)上的生长情况,发现不同时期微生物生长的状态、数量及物种是不同的,中期生物形态丰富,微生物种类繁多。将生物活性炭纤维法应用于原水中总磷和锌离子的去除,同生物活性炭法(BAC)的去除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同样的实验条件下生物活性炭纤维的去除效果最佳,对总磷和锌的最佳去除率分别达到了72%和69%,使原水中总磷含量由《地表水质环境质量标准》中的Ⅲ类标准提高到Ⅱ类标准,使原水中锌的含量符合《渔业水质标准》;后期基本稳定在65%~70%和60%~70%之间;远远优于生物活性炭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企鹅珍珠贝(Pteria penguin)在海南黎安港的生长特征
《海洋与湖沼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海南黎安港的企鹅珍珠贝养殖群体的生长进行了20个月的观察,每月测量其壳高(SH)、最大对角线长(MDL)、绞合线长(HL)和总重(TW)四个生长指标,并用模型y=y∞/(1+e-k(t-a)+d sin (2п/365.25)(t-b))分别拟合这四个指标的生长曲线。结果表明,三个长度指标中MDL生长速度最快,其理论最大值约为112mm;HL的生长在初期快于SH,但到养殖实验结束时两者接近,理论最大值都在85mm左右;总重的增长在实验的前半段非常缓慢,但到后半段呈加速增长趋势,其理论最大值约为115g。企鹅珍珠贝的生长特征表现为初期长度增长迅速,经过大约一年左右,长度的增长减缓,而重量的增长开始加快,符合双壳贝一般的增长模式。研究也表明,在海南黎安港,降雨季节与快速生长季节存在明显的对应关系,暗示了降雨可能是导致生长出现季节性特征的诱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人工养殖长鳍篮子鱼消化道指数及3种消化酶活性分布
《海洋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体质量58.51g±21.15g、体长13.08cm±1.856cm的长鳍篮子鱼(Siganus canaliculatus)为实验材料,对其消化道指数和主要消化酶活性分布进行了研究。采用常规方法测定了长鳍篮子鱼的消化道指数,其比内脏重、比肝重、比胃重、比幽门盲囊重、比肠重、比肠长分别为0.1572±0.0230、0.0166±0.0060、0.0115±0.0070、0.0043±0.0021、0.0202±0.0102、2.595±0.457;体质量与体长的回归方程为Y=0.0806X2.5457(r=0.9777,P<0.01)。蛋白酶在各消化器官中的比活力顺序为幽门盲囊>肠>肝脏>胃;淀粉酶的比活力顺序为肠>幽门盲囊>胃>肝脏;脂肪酶比活力顺序为幽门盲囊>肝脏>肠>胃;肠的总蛋白酶活、总淀粉酶活、总脂肪酶活在各消化器官中都最高。肝脏、胃、肠、幽门盲囊的A/P值分别为2.15、22.65、3.81、1.96。研究表明,肠道是长鳍篮子鱼消化食物的最重要的消化器官;根据消化道指数、消化酶分布、A/P值,表明长鳍篮子鱼是偏植食性为主的杂食性鱼类。
关键词: 长鳍篮子鱼(Siganus canaliculatus) 消化道指数 蛋白酶 淀粉酶 脂肪酶 酶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江上游中华沙鳅遗传多样性研究
《淡水渔业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测定了采自3个地理位置(宜宾、江津、思南)共45尾中华沙鳅(Botia superciliaris)的线粒体DNA控制区序列。结果显示:在所有个体913 bp序列中检测到22个变异位点,45尾个体中发现26种单倍型。中华沙鳅的平均核苷酸多样性指数π较低(0.00365),而平均单倍型多样性指数Hd较高(0.986)。中性检验Fu′sFs值为-9.49536(P<0.05)。3个群体内的Kimura 2-paramter遗传距离为0.00329~0.00417,群体间为0.00340~0.00379,群体间和群体内的遗传距离处于同一水平。分子变异分析(AMOVA)结果显示:Fst=0.0291(P<0.01),2.9%的变异来自群体间,97.1%的变异来自群体内;在NJ聚类树中,3个群体的个体并没有按相应的地理位置进行聚类。
关键词: 中华沙鳅(Botia superciliaris) 遗传多样性 线粒体DNA控制区 长江上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超声波技术鉴定幼龄鲟鱼的性别
《动物学杂志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6年2月至2008年3月,利用超声波鉴定技术对20 553尾2龄或3龄鲟鱼的性别及成熟度进行了检测,同时对检测并确定性别的鲟鱼随机取样解剖,验证超声波检测结果的准确率,同时追踪检测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的性腺发育过程,获得不同发育时期性腺的超声波图像。超声波性别鉴定技术的准确率与养殖鲟鱼的种类、性腺发育阶段密切相关,本研究结果显示,2龄或3龄西伯利亚鲟的检测准确率为92.0%~100%,2龄俄罗斯鲟(A.gueldenstaedtii)准确率为83.0%,3龄史氏鲟(A.schrenckii)准确率为58.0%;同时,根据超声波图像可较好地了解性腺成熟度,本次检测发现养殖的2龄或3龄西伯利亚鲟性腺发育一般处于Ⅱ~Ⅲ期。超声波鉴定是一项能有效鉴定鲟鱼性别的技术,值得推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水产品中的4种四环素类药物残留量
《海洋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了水产品中四环素(Tetracycline)、土霉素(Oxytetracycline)、金霉素(Chlortetracyline)和强力霉素(Doxycycline)4种四环素类抗生素残留量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测定方法。以MTC缓冲液提取水产品中的四环素类残留物,经HLB固相萃取柱净化,采用LC-MS/MS选择反应监测(SRM)正离子模式测定,可一次对水产品中的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和强力霉素进行定性和定量。4种物质定量下限均可达到2.0μg/kg。适用于水产品中四环素类抗生素多残留的同时确证检测。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土霉素 四环素 金霉素 强力霉素 残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草鱼幼鱼对饲料中钴的需要量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水平钴对草鱼幼鱼生长性能、机体营养成分、组织钴含量和血液指标的影响,以确定草鱼幼鱼对饲料中钴的适宜需要量。【方法】选取初始体质量为(3.21±0.35)g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幼鱼,随机分成6组,其饲料中钴含量分别为0.05(对照组),0.13,0.22,0.44,0.95和1.63mg/kg,每组设置3个重复,每重复60尾,饲养试验周期为70d。【结果】饲料中添加钴显著提高了草鱼幼鱼的特定生长率、增重率和蛋白质效率(P<0.05),但对存活率无显著影响(P>0.05),当饲料中钴含量为0.22mg/kg时,草鱼的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和增重率最大,饲料系数最低,并与其他各试验组差异显著;饲料添加钴对草鱼全鱼水分、粗脂肪、粗蛋白和灰分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当饲料中钴含量为0.22mg/kg时,草鱼幼鱼肝脏、肾脏和肌肉中钴含量最大,且显著高于钴含量为0.05,0.13和1.63mg/kg试验组(P<0.05),而当饲料中钴含量在0.22~0.95mg/kg时,各试验组之间草鱼幼鱼肝脏、肾脏和肌肉中钴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饲料添加钴可以增加草鱼幼鱼血红蛋白含量(HGB)、血小板计数(PLT)、红细胞压积(HCT)和红细胞计数(RBC),当饲料中钴含量为0.22mg/kg时,血液中血红蛋白质量浓度、血小板计数、红细胞压积和红细胞计数均达到最大值,与钴含量为0.05mg/kg试验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基于特定生长率和肾脏钴含量折线法分析,草鱼幼鱼获得最佳生长和组织钴累积水平时,对饲料中钴的需求量约为0.20mg/kg。
关键词: 草鱼 钴 饲料试验 生长性能 机体营养成分 血液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