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7853条记录
马努斯海盆东部裂谷岩浆演化过程-火山岩中斜长石斑晶的启示

海洋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岩浆岩中斜长石矿物的结构、成分特征记录了岩浆演化过程的重要信息.本文对马努斯海盆东部裂谷(East Rift,ER)火山岩中的斜长石斑晶进行了详细的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在玄武质安山岩中,斜长石斑晶具正环带结构,核-幔部属高An值(斜长石中钙长石分子百分数)斜长石(An值大于80,最大为 87),而边缘的 An 值骤降(最小为 63);而在英安岩中,大多数斜长石斑晶的成分从核部到边部变化较小,An值逐渐缓慢降低,呈现正环带结构,少量为韵律环带.结合火山岩斑晶矿物形成的温压条件计算结果,ER 地区岩浆演化过程为:地幔源区发生部分熔融产生玄武质岩浆(温度~1 300℃);在岩浆活动早期,由于岩浆供应充足,岩浆上升过程中速度较快,仅发生很小程度的分离结晶,形成少量斑晶矿物,并以较高的速度、温度(~1 100℃)直接喷出海底后形成玄武岩-玄武质安山岩;至岩浆活动晚期,岩浆供应量减少,岩浆在岩浆房(3~10 km)停留较长时间,岩浆温度已经明显下降(960~1 020℃),发生强烈的分离结晶作用,岩浆喷出海底形成酸性火山岩;而在整个岩浆演化过程中,未有明显的岩浆混合作用发生.

关键词: 马努斯海盆 东部裂谷 斜长石 矿物学特征 岩浆演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对《日本有关拟定氯司替勃最大残留限量》的评议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23

摘要:WTO/TBT-SPS国家咨询中心农业农村部联系点《关于请对日本有关拟定氯司替勃最大残留限量的通报提交官方评议意见的函》(农业农村部联系点[2023]286号)收悉。该通报的主要内容是日本拟修订农兽药残留标准,其中涉及水产品的是修订氯司替勃(Clostebol)在鱼类、贝类、甲壳类等水产动物中的最大残留限量(MRLs)。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组织有关专家对该通报进行了研究,并提出如下意见和建议。通报表格中氯司替勃在鱼类、贝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山列岛邻近海域沉积环境微塑料的分布特征

水生生物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长山列岛(长岛)属于典型的海岛生态系统,随着海洋微塑料污染日益加剧,其周边海域沉积环境中的微塑料分布现状值得深入探究.文章以长岛养殖区和航道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利用显微镜观察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测定等方法对沉积物中的微塑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岛邻近海域沉积物中微塑料的丰度为133.14-499.82个/kg,平均丰度为252.59个/kg.微塑料的尺寸以<500μm为主,占微塑料总丰度的70%以上;微塑料的形状以颗粒状为主,其次为碎片状、纤维状和小球状;微塑料的颜色以透明色为主;微塑料的聚合物类型以玻璃纸为主,其次为聚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和纤维素等.由于长岛地处黄渤海交汇处,整体水动力交换能力较好.虽然长岛南部水域水体流动性弱于北部,且南部水域距离入海河流更近,受陆源输入的影响更大,但是长岛南部水域沉积物中微塑料的丰度并未显著高于北部.研究为长岛海洋生态环境中微塑料污染的科学评估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长山列岛 沉积物 分布特征 生态环境 微塑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银鲳3个营养代谢相关基因的克隆、表达及摄食水母对其表达模式的影响

渔业科学进展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基于转录组学的分析结果,克隆分析了银鲳(Pampus argenteus)二肽酶(dehydropeptidase,dp1)、羧肽酶A (carboxypeptidases, cpa2l)和磺基转移酶(sulfotransferase, sult2) 3个营养代谢相关基因,并探讨了其在消化吸收水母(Scyphozoa)过程中发挥的功能。通过RACE技术克隆获得了银鲳dp1、cpa2l和sult2基因的c DNA全长序列。dp1基因全长2 522 bp,包含1个1 272 bp的开放阅读框(ORF),含有1个由23个氨基酸组成的信号蛋白肽和1个典型的酰胺水解酶超家族的结构域。cpa2l基因全长1 421 bp,ORF长1 260 bp,含有1个由16个氨基酸组成的信号蛋白肽和1个典型的M14金属羧肽酶家族的结构域。sult2基因全长1 834 bp,ORF长714 bp,含有1个典型的磺基转移酶家族的结构域。银鲳Dp1、Cpa2l和Sult2与蓝鳍金枪鱼(Thunnusmaccoyii)同源性最高,系统进化树结果也显示,银鲳dp1、cpa2l和sult2与蓝鳍金枪鱼对应基因聚在一个分支上,亲缘关系最近。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RT-q PCR)检测了dp1、cpa2l和sult2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摄食水母对3个基因不同组织中表达规律的影响。结果显示,银鲳dp1基因在肝脏中表达量最高(P<0.05),与未摄食水母组相比,dp1基因在摄食水母组的脑和鳃中表达量均极显著增加(P<0.01),在中肠和肾脏中显著增加(P<0.05),而在肌肉中显著下降(P<0.05)。cpa2l基因在未摄食水母组的中肠中表达量最高,而在摄食水母组的肾脏中表达量最高(P<0.05),与未摄食水母组相比,摄食水母组cpa2l基因在肝脏中的表达量极显著增加(P<0.01),而在中肠和肌肉中却极显著下降(P<0.01)。sult2基因在肝脏中表达量最高(P<0.05),与未摄食水母组相比,sult2基因在摄食水母组的中肠、脑、鳃、肝脏和肾脏中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研究表明,dp1、cpa2l和sult2基因在银鲳摄食水母后机体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代谢过程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基于摄食水母后3个基因组织表达模式的比较分析,推测dp1主要参与调控消化吸收和组织中营养素沉积的过程,cpa2l主要参与调控肝脏中营养代谢的过程,而sult2可能在整个消化吸收和代谢过程中均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

关键词: 银鲳 营养代谢 基因 水母 表达模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鲤育种的主要方法、遗传解析及展望

水产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水产种业是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基础,是渔业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也是保障未来养殖业绿色、健康发展的核心竞争力.随着水产业全球化、市场化的发展,我国种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特别是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水产育种也由传统的选择育种和杂交育种,发展至细胞工程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全基因组选择育种、分子设计育种和基因组编辑等精准设计育种.水产动物重要经济性状的基础研究及其遗传改良技术的创建驱动着我国水产种业的蓬勃发展,截止2022年,通过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由农业农村部公告的水产新品种就有266个,其中鲤新品种数量最多,为31个,表明鲤育种工作卓有成效.本文重点回顾了我国鲤的种质和基因组资源现状,鲤的主要品种及其育种方法;简要介绍了鲤生长、抗病、体色、饲料转化率等经济性状关联的遗传研究进展,并由此提出了新时代背景下鲤种业的发展方向和措施建议,以期为我国鱼类育种提供借鉴.

关键词: 育种 种质资源 遗传解析 展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浙江健跳港牡蛎礁的幼体补充量和附着底物筛选

生物资源 2023

摘要:本研究通过监测浙江健跳港牡蛎礁海域的牡蛎幼体补充量,并开展田间实验,比较了两种底物(牡蛎壳、岩石)的牡蛎附着效果,从而确定合理的牡蛎礁修复方式,推荐适宜的建礁材料。结果显示:牡蛎自然补充群体中共有4种牡蛎,即近江牡蛎(Crassostrea ariakensis)、熊本牡蛎(C.sikamea)、福建牡蛎(C.angulate)和猫爪牡蛎(Talonostrea talonata),补充量中以熊本牡蛎占绝对优势,相对丰度达95%以上。牡蛎补充量介于0~44 200个/m~2,月平均补充量为(7 165±1 246)个/m~2。附着底物筛选实验结果表明潮区(P<0.001)和底物类型(P=0.004)均显著影响牡蛎补充量,两因子之间存在显著的互作效应(F_(1,16)=8.214,P=0.011)。4个实验组间附着牡蛎密度的排序为:高礁区岩石>高礁区牡蛎壳>低礁区岩石=低礁区牡蛎壳(P<0.05);相对于牡蛎壳,岩石是更为适宜的牡蛎附着底物。本研究得出浙江健跳港牡蛎礁为底物受限型,可在退化礁区投放岩石修复牡蛎礁。

关键词: 牡蛎礁 密度 修复 幼虫 壳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江安庆段刀鲚寄生线虫群落结构及感染特征

水生生物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理清刀鲚(Coilia nasus)洄游时间与体内寄生线虫的关系,于2018年4—7月在长江安庆段调查了刀鲚寄生线虫的感染情况及群落结构。结果显示,刀鲚线虫感染率为96.0%,平均感染强度为8.06±7.26,平均感染丰度为7.74±7.29。经ITS分子标记共鉴定出7种线虫,其中异尖属2种,宫脂属4种,针晶蛔属1种,均为海水性寄生虫,可作为刀鲚有海水生活经历的生物标记。其中派氏异尖线虫(Anisakis pegreffii)的感染率最高,为84.5%,其次为内弯宫脂线虫(Hysterothylacium aduncum)(31.0%),二者的感染强度和感染丰度也较高,其中平均感染强度分别为6.40±6.08和2.81±2.49,平均感染丰度分别为5.41±6.05和0.87±1.90;派氏异尖线虫感染丰度和感染强度在洄游早期呈上升趋势,到6月下旬稍有降低但不显著(P>0.05),内弯宫脂线虫感染丰度和强度则均表现为下降趋势。刀鲚寄生线虫的群落结构在不同洄游时间也有所差异,其中刀鲚感染线虫的平均物种丰富度和Brillouin多样性指数均呈下降趋势,但优势物种一直是派氏异尖线虫,且其在肠道和幽门盲囊的寄生数量占比分别为46.13%和30.02%。研究结果将为后期开展线虫寄生对刀鲚种群补充的影响提供参考,同时也为利用寄生虫标记来研究刀鲚洄游生态学提供一种新方法。

关键词: 群落结构 感染特征 长江 刀鲚 线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两种饵料条件下点篮子鱼幼鱼酶活力及其消化道菌群比较

水生生物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点篮子鱼(Siganus guttatus)幼鱼为研究对象,分别用人工饲料和浒苔(Enteromorpha prolifera)进行饲喂,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生化分析方法,系统对比两种饵料对点篮子鱼(Siganus guttatus)幼鱼肝脏及消化道相关酶活力和消化道菌群的影响。结果显示,浒苔组点篮子鱼幼鱼虽然生长性能低于人工饲料组,但其淀粉酶活性更高,点篮子鱼对浒苔有良好的摄食和消化能力,浒苔足以满足点篮子鱼生长的需求;此外浒苔组点篮子鱼幼鱼消化道碱性磷酸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显著高于人工饲料组,表现出了更高的免疫和抗氧化能力。在两种饵料条件下,菌群多样性随消化道延伸呈上升趋势,点篮子鱼幼鱼消化道菌群组成与饵料有关,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为共有优势菌门;浒苔组消化道菌群整体多样性较饲料组高,组成结构更加丰富多样,有利于鱼类的生长。研究结果表明点篮子鱼摄食浒苔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基础,生态价值显著,值得深入研究与推广。

关键词: 人工饲料 浒苔 消化道菌群 消化酶活性 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 点篮子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虾青素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饲料研究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虾青素可提高水产动物的免疫与生长性能,改善体色,近年来作为饲料添加剂广泛应用于水产养殖中.文章介绍了虾青素的基本理化性质和特点,总结了天然虾青素的制取方式、与人工虾青素的区别,论述了虾青素作为饲料添加剂在水产养殖中着色、增强抵抗力、促性腺发育和提高生长性能等方面的应用,探讨虾青素应用于水产饲料领域未来的发展研究方向.

关键词: 虾青素 饲料添加剂 水产养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宗淡水鱼细胞培养与应用研究进展

海洋渔业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细胞培养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学研究方法,广泛应用于病毒学、免疫学、内分泌学、环境毒理学、药理学以及遗传学等多学科研究中.从国内外大宗淡水鱼细胞培养的研究历程、基础技术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对目前大宗淡水鱼细胞培养研究的不足之处进行了总结,并对下一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旨在为建立更多大宗淡水鱼细胞系及相关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大宗淡水鱼 细胞培养 细胞系 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