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利用发光细菌N1株开展珠江入海排污口水质的比较评价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 2014
摘要:分别利用从发光鱼肉中分离得到的一株鳆发光杆菌N1株和美国Microtox急性毒性检测系统,对HgCl2标准溶液和珠江陆源入海排污口污水进行急性毒性测试,结果表明,利用鳆发光杆菌N1株的急性毒性测试结果和美国Microtox毒性检测系统的急性毒性测试结果有较好的相关性。对珠江陆源入海排污口9个监测站位污水的急性毒性测试结果,依据急性毒性大小进行排序,其中6个监测站位的排序结果相一致。利用尼梅罗污染指数法,对排污口水质化学分析结果进行水质综合评价,评价结果与发光细菌急性毒性测试结果进行比较,表明基于理化指标的尼梅罗污染指数评价结果与急性毒性测试结果既有一致性,也存在一定差异,二者在水质状况和污染效应评价中,可以相互补充。本研究为利用鳆发光杆菌N1株开展排污口有毒污染物污染效应和生态损害风险监测提供方法学基础,所建立的方法与美国Microtox毒性检测系统的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并具有快速和低成本的特点,显示了很好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鳆发光杆菌N1株 Microtox毒性检测系统 发光细菌 急性毒性 尼梅罗污染指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华鳖3个选育群体的生长对比
《广东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评估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黄河群体、洞庭群体及其杂交选育群体绿卡鳖(洞庭♀×黄河♂的杂交子代经过5代群体选育所得)的生长性能,对露天池塘养殖条件下3个选育群体进行了连续观测对比试验。试验时间为2012年8月1日到2014年4月15日。除越冬期外,每30 d左右记录3个群体的生长数据。结果显示:(1)在生长速度方面,表现为黄河鳖>绿卡鳖>洞庭鳖;(2)在整齐度方面,稚鳖期绿卡鳖的整齐度最好,幼鳖期表现为洞庭鳖>绿卡鳖>黄河鳖;(3)三者的裙边比无明显差异;(4)饲料利用率表现为洞庭鳖>绿卡鳖>黄河鳖,存活率表现为洞庭鳖>绿卡鳖>黄河鳖。综合可见绿卡鳖具有明显的优势,应予以推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虹鳟精子的扫描和透射电镜观察
《水产学杂志 》 2014
摘要:应用扫描和透射电镜观察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精子的形态和超微结构。虹鳟精子由头部和尾部组成。头部呈椭球形,主要结构是细胞核,核前端无顶体,后端有较深的植入窝,凹入细胞核的1/3,核中染色质致密,有不规则的网络状间隙,植入窝中有袖套和中心粒复合体。中心粒复合体主要由近端中心粒和远端中心粒构成,二者垂直分布,前者为典型的9组三联微管结构,后者向下延伸形成轴丝。袖套与细胞核后端相连,含有丰富的线粒体和囊泡;精子尾部细长,主要结构是轴丝,为典型的"9+2"微管结构,轴丝为许多囊泡包围,质膜向外突出两个侧鳍,侧鳍上下对称,但大小不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尼罗罗非鱼雌雄鱼肌肉组织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
《水产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引物退火控制技术(ACP)筛选尼罗罗非鱼雌雄鱼肌肉组织差异表达基因,寻找与雌雄鱼肌肉生长发育相关的候选基因。本实验从同等条件下养殖的尼罗罗非鱼群体中随机选取雌、雄鱼各5尾组成RNA池,采用引物退火控制技术,分析了两组个体肌肉组织差异表达基因。利用20对随机引物差异显示扩增,共获得8条ESTs,其中5个已知的ESTs分别为转录变体3(LOC100691543)、60S核糖体蛋白(RL3)、小白蛋白β样蛋白、肌型肌酸激酶M2-CK和转录因子Sox4,其余3个为未知的ESTs。实时定量PCR分析各差异表达基因在尼罗罗非鱼雌雄肌肉组织中的表达发现,8个差异表达基因中转录变体3与ACP6-Y在尼罗罗非鱼雄鱼肌肉组织中的表达均极显著高于雌鱼(P<0.01),ACP3-X、60S核糖体蛋白(RL3)、小白蛋白β样蛋白、ACP15-X、肌型肌酸激酶M2-CK与转录因子Sox4在尼罗罗非鱼雌鱼肌肉组织中的表达均极显著高于雄鱼(P<0.01)。结果表明,应用引物退火控制技术筛选获得了8个可能参与了雌雄鱼肌肉生长发育调控的ESTs,为进一步筛选雌雄鱼肌肉生长发育相关候选基因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尼罗罗非鱼 肌肉组织 差异性表达基因 引物退火控制技术(ACP)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斑节对虾血淋巴低丰度蛋白双向电泳技术体系的优化
《南方水产科学 》 2014 CSCD
摘要:文章探索并优化了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血淋巴双向电泳技术体系,对斑节对虾血淋巴总蛋白抽提方法进行优化,减小高丰度蛋白的影响;对双向电泳过程各步骤,如IPG胶条pH范围的选择、等电聚焦程序、上样量等进行了优化,得到高分辨率的2-DE图谱,用PDQuest软件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用PEG 6000能更快捷有效地去除血淋巴中的高丰度蛋白,增加低丰度蛋白的点数及浓度;在抽提蛋白过程中,利用预冷的80%丙酮洗涤,在一向电泳过程中设置100 V低压除盐,能更有效地去除蛋白中的盐分;采用18 cm、pH 3~10NL的中型胶条,能更好地显示低丰度蛋白点的分布;被动水化上样300μg结合硝酸银染色方法,能有效提高双向电泳图谱中蛋白点的分离度和分辨率。该试验为斑节对虾及其他甲壳动物血淋巴蛋白质组学相关研究提供了稳定可重复的研究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响应面法优化浒苔膳食纤维酶法提取工艺
《食品工业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为优化浒苔膳食纤维提取工艺,采用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研究酶解温度、酶解时间、pH和复合酶质量比对浒苔膳食纤维提取得率的影响。利用响应面法(RSM)建立二次回归模型,对4因素进行优化组合,得到浒苔膳食纤维最佳工艺条件为酶解温度55℃、酶解时间91 min、pH 7.7、复合酶质量比20∶1(蛋白酶与纤维素酶质量比为20∶1),此时,膳食纤维实际提取得率为91.45%。膳食纤维功能特性初步评价结果表明,膳食纤维具有较好的持水力和膨胀力,分别为11.2 mL/g和8.52 mL/g;同时具有较强的吸附葡萄糖及胆固醇的能力,其最大吸附值分别为20.02 mg/g和22.52mg/g。方法提取的浒苔膳食纤维具有良好的品质特性,可作为降血糖、降血脂功能食品的潜在来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应用体外仿生模型分析南极磷虾中氟的生物可给性及其对人体的健康风险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 2014
摘要:运用体外全仿生消化模型研究了南极磷虾中氟的生物可给性及其对人体的健康风险。采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南极磷虾中氟的溶解态含量及其生物可给性差异很大,模拟胃液中氟的溶解态含量为81.68~1 987.4 mg/kg,生物可给性为61.24%~87.50%;模拟小肠液中氟的溶解态含量为23.48~550.64 mg/kg,生物可给性为16.97%~27.31%。胃液中氟的溶解态含量与南极磷虾是否带壳有关。如以胃消化阶段判断,摄入南极磷虾中氟对儿童的日允许摄入量(TDI)贡献率均低于1.0%,其中虾肉的最低为0.035%。如以小肠消化阶段判断,摄入南极磷虾中氟对儿童的TDI贡献率均低于0.30%。研究还发现,经过不同加工处理的南极磷虾摄入的氟对人体均没有太大的风险,若食用去壳后的南极磷虾且日摄入量控制在8 000 mg以内,其安全性更高。本研究为科学评价南极磷虾中氟的食用安全性和有效提高南极磷虾的加工利用提供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纳米改性高密度聚乙烯耐老化性能的研究进展
《渔业信息与战略 》 2014
摘要:高密度聚乙烯(HDPE)是性能优异的通用合成树脂,在工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渔业上主要是用作深水抗风浪网箱框架材料。但由于HDPE作为网箱框架材料在户外使用时存在着严重的老化现象,一旦其出现严重的老化不仅严重影响到网箱的使用寿命,甚至由于HDPE框架的老化产生断裂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归纳并阐述了HDPE的老化机理,阐述了用无机纳米粒子改性HDPE进而提高其耐老化性能,重点归纳了几种用于改性HDPE的无机纳米粒子及其特性,阐明了这几种无机纳米粒子改性HDPE耐老化的机理和优势,总结了国内外无机纳米粒子表面处理方法及纳米改性HDPE耐老化性能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 高密度聚乙烯 网箱框架材料 耐老化 改性 无机纳米粒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