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响应面法优化电渗析处理褐藻酸钠废水工艺
《环境工程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电渗析器处理过滤的褐藻酸钠废水,褐藻酸钠废水初始水质如下:Ca2+(56 mg/L)、Cl-(1 808 mg/L)、电导率(7.24 mS/cm)。处理目标值如下:Ca2+(60 mg/L)、Cl-(300 mg/L)、电导率(2.50 mS/cm)。运用Design-Expert分析软件,采用Box-Behnken的中心组合设计方法,研究了流量、电压及淡水浓水体积比及其交互作用对直流电耗的影响。建立了电渗析处理褐藻酸钠废水的二次多项数学模型,并以电渗析的直流电耗为响应值做响应面,确定电渗析处理褐藻酸钠废水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流量200 L/h、电压40 V、淡水浓水体积比1∶1。在此条件下电渗析的直流电耗最小为0.45 kWh/kg,电渗析器处理后的水质如下:Ca2+(56 mg/L)、Cl-(259 mg/L)、电导率(2.00 mS/cm),达到处理目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ASP.NET的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我国应用管理信息系统技术对无疫区进行疫情监测、疫情上报、疫情预警、数据分析、辅助决策等方面严重不足。规范了无疫区内生产管理活动产生的各类数据,理清了无疫区渔业生产、疫病监测两大管理活动中信息传递过程,建立了无疫区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集成养殖生产、流行病学调查、病原监测、疾病免疫等管理数据,按用户角色提供不同管理功能,将系统内各类数据分类存储和共享,实现以信息化的手段辅助开展无疫区现代化管理。系统采用B/S架构,使用UCML框架式开发平台搭建基于WEB的管理信息系统,用户通过Internet上传和管理数据,通过四种用户角色和五级管理划分用户权限,通过灵活的数据调用功能提供便捷的数据管理,使用SQL Server数据库技术建立了覆盖无疫区内各种管理活动的专业数据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氯氰菊酯毒性评价研究
《农药科学与管理 》 2014
摘要:介绍了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农药残留联席会议(JMPR)以及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席专家委员会(JECFA)对食品中氯氰菊酯的风险评估历程,并重点阐述了2006年JMPR会议对食品中氯氰菊酯的风险评估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氯氰菊酯、α-氯氰菊酯和ζ-氯氰菊酯的生化资料、毒理学数据和暴露评估资料等。2006年JMPR重新建立了食品中3种氯氰菊酯暴露的健康指导值——每日允许摄入量(ADI)为0~0.02mg/kgb.w.,急性参考剂量(ARfD)为0.04mg/kg b.w.。
关键词: 氯氰菊酯 毒性评价 农药残留联席会议 食品添加剂联席专家委员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低速作业工况船模拖带自航试验
《船海工程 》 2014
摘要:针对多工况船舶低速作业工况下的螺旋桨设计及拖力预报问题,在船模拖带自航试验及实船拖力预报一般方法的基础上,提出拖带自航试验应采取固定航速变拖力的方式进行,以考虑不同拖力对螺旋桨负荷及推进因子的影响。以一艘拖网渔船为例,分别采用常规方法及所提出方法进行拖带自航试验及实船拖力预报并进行比较,分析拖力大小对推进因子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拖航工况下推进因子随船模拖力变化而变化,采用所提出拖带自航试验方法可更真实地模拟实船低速作业工况下的螺旋桨负荷,且预报实船拖力更为方便和直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养殖品种池塘化学耗氧量(COD_(Mn))变化趋势及环境影响因素
《广东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养殖池塘水体化学耗氧量的变化特征,于2012年在佛山市顺德区内4种不同养殖品种(云斑尖塘鳢、草鱼、大口黑鲈、乌鳢)池塘采集样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时期4个品种养殖池塘CODMn含量在3.71~50.76 mg/L之间,其中大口黑鲈、乌鳢两个品种养殖池塘季节的变化有显著差异;云斑尖塘鳢、草鱼池塘的CODMn含量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不同品种养殖池塘CODMn含量从低到高依次为云斑尖塘鳢、大口黑鲈、草鱼、乌鳢。养殖池塘水体CODMn污染指数(Pi)范围在0.67~8.46之间,超标率为92.9%。图谱分析结果显示,5~8月间不同养殖池塘水体中云斑尖塘鳢、大口黑鲈养殖池塘CODMn有比较相近特征,而草鱼、乌鳢养殖池塘与其他池塘特征相差较大。9~12月间不同养殖池塘水体中CODMn云斑尖塘鳢、草鱼、大口黑鲈养殖池塘有比较相近特征,而乌鳢养殖池塘与其他池塘特征相差较大。对CODMn与14个水质因子进行相关分析发现,CODMn与透明度、pH值及硅酸盐存在负相关关系,与盐度、电导率、叶绿素、磷酸盐、硝酸盐、氨氮等存在正相关关系,而与溶解氧及非离子铵不相关。
关键词: 化学耗氧量 变化趋势 云斑尖塘鳢 大口黑鲈 草鱼 乌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应用PCR-DGGE研究液熏罗非鱼片贮藏过程中的菌相变化
《现代食品科技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基于PCR反应的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PCR-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PCR-DGGE),对液熏罗非鱼片在贮藏过程中的菌相组成及变化进行分析,旨在为液熏罗非鱼的贮藏条件提供理论基础。研究结果表明:用DGGE法总共分离到13个条带,测序比对相似度在90%以上的菌种有10种,分别是:2株肠杆菌属(Enterobacter),2株梭菌(Clostridium),2株乳球菌属(Lactococcus),2株戊糖片球菌(Pediococcuspentosaceus),1株明串珠菌(Leuconostoc),以及1株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乳酸菌(LAB)占所有菌株的50%。贮藏早期(<2 d)和末期(>7 d)的菌相较为复杂,可辨识条带>10,贮藏中期(2~7 d)菌相条带表现出集中和明显的特点,可辨识条带仅在5条左右,微生物多样性减少,图谱结合测序分析表明贮藏期的优势菌种为乳酸球菌(Lactococcus)、戊糖片球菌(Pediococcuspentosaceus)和梭菌(Clostridium)。
关键词: 液熏罗非鱼片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 菌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Cu~(2+)、Zn~(2+)、Pb~(2+)对七带石斑鱼(Epinephelus septemfasciatus)胚胎和初孵仔鱼的毒性效应
《渔业科学进展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21.0±0.5)℃条件下,研究了Cu2+、Zn2+、Pb2+3种金属离子对七带石斑鱼胚胎和初孵仔鱼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1)随着3种金属离子浓度的升高,受精卵的孵化速率和孵化率逐渐降低,畸形率逐渐增加。重金属引发胚胎发育发生各种畸形,如胚体增生异常而死亡、尾芽弯曲,仔鱼不能正常出膜而死亡,初孵仔鱼脊椎弯曲多呈L、S、V型或尾部未展开呈逗号状畸形。综合孵化速率、孵化率和畸形率等指标,可以看出,3种金属离子对胚胎发育的毒性大小依次为Cu2+>Zn2+>Pb2+;2)初孵仔鱼的毒性试验周期为96 h,随着时间加长,仔鱼的存活率逐渐降低,且金属离子浓度越大,其下降幅度越大。此外,仔鱼出现脊椎S、V型弯曲等畸形也越来越多。通过计算各时间段的半致死浓度(LC50)和安全浓度得出,3种金属离子对初孵仔鱼的毒性大小依次为Cu2+>Pb2+>Zn2+。本研究的一系列数据可以为新渔业水质标准的制定和水环境的监测提供理论参数,为七带石斑鱼等鱼类繁育养殖中的重金属监测与治理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SCM理论在应急物流体系构建中的应用
《物流工程与管理 》 2014
摘要:文中在SCM理论的指导下,构建了一个囊括应急物流指挥中心、应急物流供应链中心与应急物流信息中心三大模块的应急物流体系,以期对于维护社会经济的稳定有所贡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浦江上游水域土著鱼类组成及体重与可量性状关系研究
《渔业现代化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解黄浦江上游河道水域中的土著鱼类种类结构及体重与可量性状关系,2013年3月—5月在黄浦江上游河道中对土著鱼类进行了调查分析。测定全长、体长、头长、吻长、眼径、眼间距、体高、尾长、尾柄长、尾柄高等10个形态学可量性状指标以及体重,并利用线性回归和幂函数回归拟合了体重与形态学可量性状的关系。结果显示,共捕获鲤形目、鲈形目和鲇形目3个目中的鲤科(Cyprinidae)、鲿科(Bagridae)、鳢科(Channidae)、塘鳢科(Eleotridae)等4科12属14种土著鱼类。黄浦江上游河道中捕获的鱼类种类相对较少;除了棒花鱼种群拟合度不高(R~2接近0.7)外,其它几种鱼类的体重与形态学可量性状的拟合度均很高(R~2>0.9),拟合方程可以作为本水域土著鱼类种质资源标准化整理、整合的数据信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