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8323条记录
4种消毒剂对方斑东风螺稚螺的急性毒性试验

广东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戊二醛、苯扎溴铵、蛋氨酸碘及二溴海因等4种消毒剂对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reolata)稚螺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毒性大小依次为苯扎溴铵>二溴海因>蛋氨酸碘>戊二醛,24 h半致死质量浓度(LC50)分别为15.00、39.95、60.13、91.88 mg/L;48 h LC50分别为7.59、14.73、32.02、48.55 mg/L;安全浓度SC分别为0.58、0.60、2.73、4.07 mg/L。分析认为,在方斑东风螺的养殖过程中,推荐使用蛋氨酸碘,其在安全浓度以下可获得较好的消毒效果,戊二醛和二溴海因不推荐使用,苯扎溴铵应谨慎使用。

关键词: 方斑东风螺 稚螺 急性毒性 消毒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华绒螯蟹、鳜鱼保护区浮游动物群落特征与水质生态学评价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和监测中华绒螯蟹、鳜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生态系统的结构特征,为更好的建设保护区和保护区内的水生生物资源,于2013年6月在保护区内均匀设置20个采样点,对该保护区水域水质和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水域水质处于轻度污染,但在空间上有一定的差异,有富营养化的趋势。水质综合营养状态为贫营养,定性评价为优,为Ⅰ、Ⅱ类水。(2)在中华绒螯蟹、鳜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共检出浮游动物4门22种,其中原生动物种类数最多,为9种,占浮游动物总种类的40.91%;轮虫种类数次之,为5种,占浮游动物总种类的22.73%;桡足类和枝角类均为4种,占浮游动物总种类的18.18%。优势种主要集中在桡足类的湖泊美丽猛水蚤(Nitocralacustris)和英勇剑水蚤(Cyclops strenuus)以及原生动物盘状匣壳虫(Centropyxisdiscoides)、半球法帽虫(Phryganellahemisphaerica)和树状聚缩虫(Zoothamniumarbuscula)。保护区浮游动物密度为6.00~16.00 ind./L,平均密度为10.65 ind./L,生物量0.35~1.98 mg/L,平均含量为0.87 mg/L。保护区水域浮游动物多样性为Ⅳ较丰富,生物多样性阀值水域水质大致处于轻污染。保护区浮游动物Shannon指数平均值为2.57,均匀度指数平均值为0.93,丰富度平均值为2.58。结果显示:中华绒螯蟹、鳜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各采样点水质总体较好但在空间上有一定的差异;浮游动物物种的群落多样性丰富、群体结构的较稳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鳜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 水质 浮游动物 生态学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鱼类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病毒糖蛋白的截短表达及免疫原性检测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鱼类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病毒(IHNV)糖蛋白不同区域对免疫原性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通过DNAStar 6.0软件分析糖蛋白跨膜区、疏水性及抗原性后,对其进行截短表达;纯化后的糖蛋白制备兔抗血清,ELISA检测兔抗血清的效价,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纯化后蛋白的免疫原性。结果 SDS-PAGE结果显示,截短糖蛋白相对分子质量(Mr)为40 000,纯化后的糖蛋白经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纯度达到90%。利用纯化后的蛋白制备兔抗血清,ELISA结果显示,所制备的兔抗血清与糖蛋白的反应效价为1∶80 000,与IHNV-Sn株细胞培养物的反应效价为1∶20 000;间接免疫荧光结果显示,兔抗血清与IHNV-Sn分离株及参考毒株均能发生特异性的反应。结论实验所表达的糖蛋白与天然的病毒表面糖蛋白具有几乎相同的免疫原性。

关键词: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 蛋白表达 糖蛋白 免疫原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药浴暴露下阿维菌素在异育银鲫体内蓄积和消除规律

海洋渔业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UPLC-MS/MS法研究了2μg·L-1三次连续水体药浴和6μg·L-1一次性水体药浴条件下阿维菌素在水体中消除、在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体内蓄积和消除变化规律。结果显示,两种药浴暴露方式下阿维菌素在水体中消除呈一级指数衰退消除,消除半衰期(t1/2)均为63 h,240 h时浓度下降到0.5μg·L-1以下。阿维菌素在异育银鲫血浆和肌肉中的含量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血浆中药物浓度远高于肌肉中的含量。2μg·L-1连续三次药浴组和6μg·L-1一次药浴组血药峰浓度(Cmax)分别为34.97、66.62μg·L-1,其曲线下面积(AUC0-t)分别为9 871.2μg·L-1·h和18 119.6μg·L-1·h;两组药浴肌肉中达峰浓度分别4.42μg·kg-1和15.80μg·kg-1,其AUC0-t分别为641.9μg·kg-1·h和4 271.0μg·kg-1·h。与2μg·L-1连续三次药浴组相比,6μg·L-1一次药浴组阿维菌素在血浆和肌肉中的蓄积作用更加显著。以10μg·kg-1作为阿维菌素在异育银鲫肌肉中最大残留限量,选择95%的置信区间计算异育银鲫肌肉组织中休药期,本研究中2μg·L-1连续三次药浴组肌肉的休药期为295.4 h,6μg·L-1一次药浴组肌肉的休药期为454.5 h。

关键词: 阿维菌素 异育银鲫 蓄积 消除规律 药浴 休药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海水养殖产量与相关影响因子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渔业信息与战略 2014

摘要:本文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十年间海水养殖产量与13个相关因子的关联度进行评价,计算每个因子与海水养殖产量的灰色关联系数和灰色关联度,建立两两比较判断矩阵确定各因素对海水养殖产量的影响度。分析结果表明海水养殖产量的主控因子为:海水加工产品数量、水产品加工产值、海水养殖产值、水产苗种产值、渔民人均纯收入和海水养殖面积,影响度分别为:18.10%、16.69%、13.74%、13.65%、8.96%和8.67%,总影响度达79.81%。该结果能够较客观地反映影响我国海水养殖产量的主要因子,可将其作为制定海水养殖可持续发展政策和建议的依据。

关键词: 海水养殖 产量 相关因子 灰色关联度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珠三角河网水域栅藻的时空分布特征

生态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珠三角河网水域是珠江之水流入南海的必经之地,对2012年该水域浮游植物群落中的栅藻种类丰富度和生物量的时空特征及其环境影响因子进行系统阐析。调查期间共发现栅藻24种(包括变种、变型),其中具刺和无刺种类分别为11种和13种。出现率高且生物量贡献率大的物种仅3种,包括被甲栅藻原变种(Scenedesmus armatus var.armatus)、被甲栅藻博格变种双尾变型(S.armatus var.boglariensis f.bicaudatus)和二形栅藻(S.dimorphus),分析认为这3个物种在栅藻种群中的生态优势很可能与其形态特征存在一定的关联。栅藻种类丰富度的季节分布呈现丰水期高于枯水期的特征,空间分布呈现河网中部站位低于外侧站位的特征。此外,种类丰富度的空间分布格局存在季节差异,丰水季节呈现河网中部站位明显低于外侧站位的特征,而枯水季节西江沿线站位种类丰富度明显偏低。分析认为,水温和径流是影响栅藻种类丰富度季节变动的关键因素;同时,径流也是影响总种类丰富度空间分布格局的关键因素,而水温和营养盐是影响不同季节种类丰富度的空间格局的重要因素。栅藻种群生物量的季节分布呈现丰水期高于枯水期的特征,空间分布表现为珠江桥站位的生物量明显高于其它站位。分析认为,径流和水温是决定种群生物量季节变动的关键因素,而营养盐、水体稳定性和盐度是决定生物量空间分布格局的关键因素。栅藻生物量与种类丰富度的关系基本符合单峰模型,且偏重于单峰模型的上升区,丰富了全球多样性模式的分级特征和区域特征。

关键词: 珠江三角洲 河网 栅藻 时空特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循环水养殖系统中流化床水处理性能及硝化动力学分析

环境工程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综合评价流化床生物滤器的水处理性能,选用玻璃珠和石英砂为生物填料,将两滤器应用于罗非鱼循环水养殖系统,探讨了其对养殖水体中营养盐和有机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两滤器经过4周的流水挂膜后,生物膜稳定成熟,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填料表面,发现挂膜前后载体表面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在优化工况下,以玻璃珠为填料的滤器对TAN的平均去除负荷达到了(346.8±150.5)g/(m3·d),显著高于以石英砂为填料的滤器,但两滤器对COD、BOD5和PO3-4-P的去除率无显著差别,去除率稳定于20%~21.4%、50.1%~58.4%和7.9%~31.9%之间,显示出较好的水处理性能,出水水质符合罗非鱼生长要求。最后,基于Monod方程,拟合了实际工况下以玻璃珠为填料流化床生物滤器的硝化动力学方程,为该滤器在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的高效运行和应用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

关键词: 流化床 水处理性能 硝化动力学 罗非鱼循环水养殖系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Biolog-ECO技术分析杂交鳢和大口黑鲈高产池塘水体微生物碳代谢特征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华南地区高产池塘高峰养殖季节微生物群落碳代谢特征,运用Biolog-ECO技术,分析了华南地区杂交鳢(Channa maculata♀×Channa arguss♂)和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两种养殖池塘的水体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结果表明:杂交鳢和大口黑鲈两种池塘不同水层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但在使用增氧机条件下,每种池塘的上、中、底3水层间水体微生物活性(AWCD)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两种池塘间的AWCD为杂交鳢池塘强于大口黑鲈池塘;两种池塘水体微生物对6类碳源利用率规律相似,碳源的代谢利用率由强到弱为碳水化合物类>聚合物类>氨基酸类>羧酸类>胺类>酚类。水体微生物代谢特征PCA分析表明,两种池塘间的样方分布在不同区域,但池塘间样点间离散程度较大,表明两种池塘水体微生物存在一定的代谢差异性。决定两种池塘间代谢差异的碳源有:D-半乳糖酸内脂(D-Galactonic Acid Lactone)>D-纤维二糖(D-Cellobiose)>肝糖(Glycogen)>D-木糖(D-Xylose)>L-丝氨酸(L-Serine)。Biolog-ECO技术可用于分析养殖水体微生物群落碳代谢差异,以及造成代谢差异的决定因素,同时可有效识别容易被养殖水体微生物利用的碳源类型。

关键词: Biolog-ECO 碳源利用 池塘养殖 微生物群落代谢 杂交鳢 大口黑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九龙江口南临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研究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于2012年4月(春)和8月(夏)对九龙江口南临海域的大型底栖动物进行群落结构研究,同时研究了不同底栖群落的群落特征、稳定性以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调查海域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8门75种,总生物量和总栖息密度的均值分别为4.81g/m2和51.61ind/m2.其大致分为4个群落,其中距离河口最近的群落Ⅰ为主体群落.相同群落的栖息密度和生物多样性指数等群落特征总体呈现出夏季高于春季的特点,相同季节4个群落的栖息密度和生物多样性指数等群落则特征呈现出远岸海域高于沿岸海域的特点.ABC曲线分析显示,调查海域中群落Ⅰ春季明显处于干扰状态中,稳定性较差;而群落Ⅱ、Ⅲ、Ⅳ种类组成较为复杂,稳定性较好.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pH值、溶解氧、水深、总磷和Cu离子浓度等5个环境因子与群落Ⅰ相关性显著.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 群落结构 ABC曲线 九龙江口南临海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气提式砂滤器在水产养殖系统中的水质净化效果

农业工程学报 201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解决传统压力式砂滤罐长时间工作后截留大量固体颗粒物而导致的难以反冲洗的问题,该研究在原有设备基础上进行技术改进;研制出了1种可以边工作边反冲洗的气提式砂滤器;气提式砂滤器集过滤、分离、气浮、自动清洗等功能于一体,可以替代传统用于养殖车间的砂滤罐、无阀滤池、微滤机、机械式气浮等物理过滤装置;试验用1~2 mm石英砂作为过滤介质,过滤水以向上流方向从气提式砂滤器底部慢慢上升,污物被石英砂截留,同时,从底部流入定流量气体,使得污物和砂粒同时被提起,最终在顶端的洗砂装置中石英砂被清洗干净并由于重力作用而落回系统,污物和废水从排污口流出;试验表明,气提式砂滤器设备简单、操作简便,不需停机反冲洗,系统运行连续平稳,能耗小并且易于日常维护和检修;数据表明,这种气提式砂滤器对海水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的颗粒悬浮物(suspended solids,SS)和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平均去除率分别为(41.31%±7.72%)、34.04%,同时也降低了氨氮、亚硝酸盐含量,过滤后养殖水颗粒悬浮物质量浓度≤67.33 mg/L。气提式砂滤器在海水循环水养殖系统中进行物理过滤,是1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满足了养殖车间的水处理要求。

关键词: 过滤器 水质 水产养殖 净化 悬浮物 气提式砂滤器 海水循环养殖 水处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