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保鲜剂对冻藏鱿鱼品质变化的影响
《食品工业科技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择D-山梨醇、乳酸钠、三聚磷酸钠、混合磷酸盐和海藻糖5种保鲜剂,控制3种添加浓度,以持水力、盐溶性蛋白含量、活性巯基含量和Ca2+-ATPase活性的变化为指标,结合感官评价,探讨了保鲜剂对冻藏条件(-20±0.1)℃下鱿鱼品质变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浓度Ⅱ组各保鲜剂的感官评分在60d时都达到B;各种不同浓度保鲜剂对冻藏鱿鱼的品质变化影响不同,浓度Ⅲ组各保鲜剂效果优于浓度Ⅰ组和浓度Ⅱ组,海藻糖、混合磷酸盐和D-山梨醇对提高鱿鱼持水力作用较好,分别提高了14.83%、13.63%、12.27%;海藻糖、乳酸钠和混合磷酸盐对提高鱿鱼盐溶性蛋白含量、活性巯基含量和Ca2+-ATPase活性作用较好,盐溶性蛋白含量分别提高了4.26、4.01、3.54mg/g,活性巯基含量分别提高了6.37×10-5、5.27×10-5、4.44×10-5mol/g,Ca2+-ATPase活性分别提高了0.72×10-2、0.60×10-2、0.50×10-2μmol/(min·mg)。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沙湾海域水质周年变化分析与评价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对福建三沙湾海域进行了周年的布点采样,共设20个站位,8个航次,调查内容涵盖海域的营养盐及常见水质指标。结果表明:从季节变化上来看,三沙湾海域春季水质最好,各站位水质指标基本符合海水二类水质,营养级别为贫营养;夏季各站位水体无机氮含量较低,但水中活性磷酸盐浓度普遍高于0.045 mg/L,为氮限制潜在性富营养化水体;秋季各站位活性磷酸盐浓度和无机氮浓度普遍高于夏季,大部分站位活性磷酸盐浓度在0.06 mg/L以上,部分区域的无机氮含量甚至超过0.6 mg/L,为氮中等限制潜在性富营养化水体;冬季绝大多数站位的水质均满足海水三类水标准,水体营养级别为中度营养;从空间分布上来看,三都岛以西区域,网箱养殖大黄鱼等居多,水质较差,三都岛以东区域,海带养殖较多,水质较好。湾口区至湾顶部溶解氧呈下降趋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急性低氧胁迫对卵形鲳鲹选育群体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海洋学报(中文版)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研究了水环境急性低氧胁迫对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选育群体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实验设计了急性低氧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个平行。结果显示,急性低氧胁迫后选育群体的血清离子含量与对照组相比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钠、氯、钙浓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铁浓度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蛋白、尿酸、肌酐、血脂、血糖等指标的差异较大,其中尿酸、肌酐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总蛋白、总胆固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中肌酸激酶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肌酸激酶同工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γ-谷氨酰转肽酶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他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或降低,但差异不显著。研究表明,急性低氧胁迫造成卵形鲳鲹鳃、肾、心脏和肝脏损伤,免疫力下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荣成俚岛大泷六线鱼摄食生态研究
《水产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荣成俚岛大泷六线鱼的摄食生态,于2010年3月—2011年2月逐月采集荣成俚岛近海482尾大泷六线鱼,对其进行胃含物分析。结果发现,大泷六线鱼为底栖生物食性鱼类摄食的饵料生物有10个类群,主要摄食鱼类,其次是多毛类、虾类、海藻类、蟹类和口足类等。食物组成随季节和体长而变化:除四季均大量摄食虾类外,春季还摄食蟹类和多毛类,夏季和秋季主要摄食鱼类,冬季摄食多毛类的比例最高;体长<80 mm的大泷六线鱼喜食虾类和端足类,体长80~119 mm个体喜食多毛类、口虾蛄幼体和虾类等,而体长>119 mm个体主要摄食鱼类、虾蟹类。摄食强度也随季节和体长而变化:夏季摄食强度最高,冬季最低(不停食);体长<80 mm个体摄食强度最高,随体长增加摄食强度逐渐下降,体长>180 mm以上的个体又随体长、年龄的增大而逐渐升高。通过DNA条形码对大泷六线鱼的6个饵料生物样品进行鉴定,其中,4个饵料生物样品鉴定到种,1个样品鉴定到属,1个样品鉴定到科。
关键词: 大泷六线鱼 摄食生态 胃含物分析 DNA条形码 荣成俚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泾河陕西段春季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
《安徽农业科学 》 2014
摘要:2013年5~6月对泾河陕西段浮游动物群落组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河段浮游动物种类为3门47种(属),平均密度为238.8 ind/L,平均生物量为18.98×10-3mg/L。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分析表明该河段浮游动物群落结构不稳定,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产品药物残留检测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 2014
摘要: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是关系到人民健康和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水产品药物残留研究能够为我国水产品的安全性提供重要的技术保障。通过分析检测技术标准、取样部位和代谢过程产生的影响、水产品药物残留检测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前处理技术,强化未知物的高通量筛查方法,制定符合我国现行环境条件的禁用药物残留限量标准等几点对策,为加强水产品药物残留研究,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提供文献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龄四指马鲅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分析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4
摘要:在人工养殖的一龄四指马鲅中随机选取236尾,测量其全长、体长、体重、体高、体厚等11个表型性状,以表型性状为自变量,采用通径分析计算体重为因变量的决定系数、通径系数及复相关指数。然后比较各个表型性状对体重的影响大小,确定各表型性状中影响一龄四指马鲅体重的主要外部形态性状,为四指马鲅选育提供理论依据和测量指标。结果表明:体重与所测定的表型性状的相关系数都达到了其显著水平(P<0.01);叉长对体重的直接影响(0.696)最大和决定程度(48.44%)最高,是影响体重的主要因素。体重与实验研究中所选表型性状的复相关系数为R2=0.909,表明实验所选性状是主要影响体重的表型性状。以体高、体厚和叉长为自变量,利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估计体重的多元回归方程为:y=-96.045+6.231x3+7.636x8+9.609x7。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松花江哈尔滨段冰下浮游生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分析
《水产学杂志 》 2014
摘要:基于典范对应分析(CCA)对松花江哈尔滨段冬季冰下浮游生物的群落结构与水环境因子进行了相关分析,以揭示调查江段冰下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松花江哈尔滨段冰下共发现了6门30种属浮游植物,密度均值为16.32×104ind/L,生物量均值为0.1579mg/L,优势种中优势度较高的颗粒直链藻最窄变种Melosira granulate var.angustissima是典型的污染指示种;浮游动物鉴定有4类15种属,密度均值为31ind/L、生物量均值为0.09mg/L,主要优势种为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是常见的冰下优势轮虫;浮游生物兼有冬季北方河流特点和轻度污染河流特征。CCA分析显示,上、中、下游浮游生物的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相关性差异较大。影响冰下浮游植物分布格局的重要环境因子为溶解氧、硝酸盐氮、钾离子和浮游动物的数量;亚硝酸盐氮、钙离子、总磷是影响水域冰下浮游动物分布的重要环境因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克氏原螯虾源致病性豚鼠气单胞菌的分离及其生物学特性
《水生生物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患病的克氏原螯虾体内分离到一株致病菌L2M-A,经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DNA序列分析,证实菌株L2M-A为豚鼠气单胞菌(Aeromonas caviae)(GenBank登录号:KF446251),其16S rDNA序列与基因库中气单胞菌属菌株的16S rDNA序列有99%—100%的同源性,而且与豚鼠气单胞菌JXZ-3株(GenBank登录号:JF496552)的亲缘关系最近。此外,菌株L2M-A在pH5—9内均能够生长良好,最适生长温度为30℃,最适生长转速为200 r/min,但浓度≥6.25μg/mL的双氟沙星对其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可作为防治用药的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刺激隐核虫感染对褐菖鲉的胁迫及鱼体的免疫应答
《水生生物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刺激隐核虫感染对褐菖鲉生理机能的影响,研究分别用2500、5000、7500和10000幼虫/鱼的刺激隐核虫感染褐菖鲉,并分别检测感染后24h、48h、72h和96h各时间点血清中皮质醇(COR)、血糖(GLU)、总蛋白(TP)含量;肝脏中丙二醛(MDA)和维生素C(VC)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力;鳃和皮肤中溶菌酶(LZM)活力。结果显示,随着感染浓度的增加,血液中COR和GLU含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2500、5000和7500幼虫/鱼组COR含量的最高值均出现在感染后第3天;而TP含量总体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尤其当感染浓度达到5000幼虫/鱼后,TP含量的下降程度明显增加;肝脏中MDA含量呈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其中24h、48h和72h各点MDA含量的最大值均出现在10000幼虫/鱼组,最小值则集中出现于在2500和5000幼虫/鱼组;而VC含量则与MDA含量的趋势相反;SOD和CAT活力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鳃和皮肤LZM活力总体呈先上升后回落的变化趋势。综上可知,刺激隐核虫感染会对鱼体造成氧化胁迫和脂质过氧化反应,其严重程度与感染的虫细胞浓度相关。低浓度感染组的鱼所受胁迫较轻,在滋养体脱落后仍具有一定的自我修复能力;而高浓度感染组鱼免疫因子的释放受到抑制或出现紊乱,即便在虫体脱落后,其体质也很难恢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