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江苏鲫鱼养殖产业发展现状与产业亟待解决问题
《科学养鱼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一、鲫鱼养殖产业发展现状鲫鱼是我国重要的大宗淡水养殖品种之一,在我国淡水养殖业中具有重要地位。据统计(图1),从1991-2012年鲫鱼的养殖产量整体呈现增加趋势,其中2012年,鲫鱼产量为245.04万吨。鲫鱼在我国绝大部分地区都有大规模养殖,主要集中在东部、中部和南部地区,如江苏、湖北、江西、安徽、山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菱鲆免疫球蛋白M(IgM)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特性鉴定
《中国工程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应用细胞工程技术研制大菱鲆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IgM)的单克隆抗体并分析其免疫学特性。小鼠骨髓瘤细胞NS0与经IgM免疫的BALB/C小鼠脾细胞融合,经过反复有限稀释法克隆,筛选获得4株抗大菱鲆IgM的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分别为B1D1、D5C2、E1B2和F4A1。经小鼠腹水扩大生产后,单抗效价为1∶1.024×106检测灵敏度为32 ng/mL。Western blot分析表明,获得的单抗与IgM重链区特异性结合。交叉结果显示,单抗与大菱鲆血清呈强阳性反应,与褐牙鲆、红鳍东方鲀、许氏平鲉、六线鱼、鲈鱼均呈微弱阳性反应,而与半滑舌鳎、鲤鱼、鲫鱼、草鱼、鳙鱼的血清无交叉反应。本研究制备的大菱鲆IgM单克隆抗体效价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适合用于大菱鲆免疫学相关研究和生产实际应用。
关键词: 大菱鲆 免疫球蛋白M 单克隆抗体 BALB/C小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溶解气体过饱和水体对胭脂鱼血气平衡影响初步研究
《淡水渔业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向家坝库区溶解性气体过饱和对鱼类的影响,开展溶解性气体过饱和自然水域中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的血气酸碱平衡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度染毒组血液(暴露于溶解气体饱和水体2 h)碳酸氢根浓度(AB)、标准碳酸氢盐浓度(SB)、二氧化碳含量(TCO2)水平显著下降,全血碱超(BEb)、细胞外液碱超(BEecf)负值显著增加,p H、氧分压(p O2)、二氧化碳分压(p CO2)、血氧饱和度(SO2)均下降,半饱和度氧分压(p50)显著升高;重度染毒组(暴露于溶解气体饱和水体4 h)AB、SB、TCO2、p H、SO2均显著下降,BEb、BEecf负值均显著增加,p O2、p CO2均升高,p50显著升高;溶解气体过饱和水体引起胭脂鱼发生酸中毒。
关键词: 溶解气体过饱和 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 血气分析 血液酸碱平衡 酸中毒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产品中红霉素残留测定过程中衍生反应条件的优化研究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 2014
摘要:目的对水产品中红霉素残留量测定过程中衍生反应的条件进行探讨和研究。方法为了使衍生反应达到最佳化,对影响反应的温度、时间、FMOC-CL的量、反应体系进行了研究。结果红霉素的最佳衍生条件是反应温度45℃、反应时间1 h、50μg FMOC-CL、反应体系V乙腈:VKH2PO4=2:1。结论该衍生反应条件优化得比较成功,适用于所建立的实验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铜和镉对珠江天然仔鱼和幼鱼的毒性效应及其潜在生态风险
《生态毒理学报 》 2014 CSCD
摘要:以静水实验法探讨珠江流域主要金属污染物铜和镉对当地天然仔鱼和幼鱼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显示,铜对西江赤眼鳟和鲴仔鱼(48 h)和广东鲂幼鱼(96 h)的LC50分别为0.066、0.055和0.10 mg·L-1,对应的安全浓度分别为0.006、0.010和0.010 mg·L-1;镉对赤眼鳟和鲴仔鱼(48 h)以及广东鲂幼鱼(96 h)的LC50分别为1.29、0.83和3.20 mg·L-1,对应的安全浓度分别为0.163、0.077和0.320 mg·L-1。其中,铜对上述受试鱼的安全浓度低于或接近我国《渔业水质标准》及《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水对铜的规定,而镉对这些受试鱼的安全浓度则高于相关标准对镉的规定。研究结果表明,珠江流域铜污染可能会对当地天然仔鱼、幼鱼群体的补充构成一定程度的威胁,但镉污染暂不会对该区域主要鱼类早期群体补充带来严重的生态风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口黑鲈高密度脂蛋白结合蛋白基因(HBP)SNPs的筛选及与生长性状关联性分析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高密度脂蛋白结合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binding protein,HBP)在动物的脂肪代谢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脂类是鱼类的重要能源物质,尤其是那些对糖类利用率很低的肉食性鱼类。HBP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可能会影响脂肪代谢,而对大口黑鲈的生长性状产生影响,研究其SNP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可为其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候选标记。本研究根据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EST-SNP库中HBP基因的序列(GenBank accession No.KF652241),用直接测序法在HBP基因3'非编码区获得了3个SNPs位点:H1(G+2782T),H2(T+2817C)和H3(G+2857A);随机选择同批繁殖、同塘养殖的165尾大口黑鲈样本,对3个SNPs位点用SnaPshot方法进行检测和分型,分型结果用软件Popgene32进行遗传结构分析;运用软件spss17.0的一般线性模型(general linear model,GLM)对获得的不同基因型与生长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3个位点均处于哈温平衡,其中H1和H2位点组成了两种单倍型(A和B),观测到3种基因型(AA、AB和BB);H1、H2和H3共组成6种双倍型(D1、D2、D3、D4、D5和D6)。不同基因型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分析显示,基因型BB在体质量和全长形态指标显著高于基因型AB(P<0.05),双倍型D6在体质量和全长形态指标显著高于双倍型D4(P<0.05)。本研究在大口黑鲈HBP基因3'非编码区获得了与生长性状相关的SNPs标记,可应用于大口黑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
关键词: 大口黑鲈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 高密度脂蛋白结合蛋白基因(HBP) 单倍型 双倍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10年北太平洋柔鱼渔场浮游动物多样性
《海洋环境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作为我国远洋渔业重点开发区域之一,北太平洋柔鱼(Ommastrephes bartram)渔场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对于维持远洋渔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研究该海域浮游动物多样性及其与渔获产量之间的关系,于2010年6~9月搭载舟山海洋渔业公司生产船在西部渔场(152°~159°E,38°~45°N)以及东部渔场(176°E~171°W,38°~41°N)共计51站位进行了表层浮游动物取样以及表层水文环境资料调查。通过显微镜检分析,共得到34科44属89种浮游动物(不含鱼卵、仔鱼以及浮游幼虫种类),其中东部渔场35种,西部渔场83种,以桡足类、背囊类、毛颚类及水母类为主要组成大类,物种以广温广盐性暖水种居多,优势物种为:小拟哲水蚤(Paracalanus parvus)、软拟海樽(Dolioetta gegenbauri)、强额拟哲水蚤(Paracalanus crassirostris)、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异体住囊虫(Oikopleura dioica)等。调查期间,西部渔场表层海水平均温度(19.4℃)、平均生物量(485.13 mg/m3)以及平均丰度(801 ind/m3)显著高于东部渔场对应参数平均值(分别为:14.2℃,98.13 mg/m3,123 ind/m3),经过分析得出:(1)调查区域内黑潮水的强势是造成暖水物种居多的主要环境因素;(2)渔获产量与生物量对数之间具有较好的拟合,并结合拟合曲线相应的给出其一定概率下的回归区间以及预测区间,可为评估该区域渔业资源量提供一定的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现场快速检测在水产品药物残留监管中的应用及发展建议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 2014
摘要:近年来食品安全越来越受重视,其中水产品药物残留问题已成为广泛关注的敏感问题。现场快速检测技术具有高效、快速、简便等特点,越来越受到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部门的青睐。通过概述化学比色法、酶联免疫法和胶体金免疫层析法等常见现场快速检测方法及其在水产品药物残留检测方面的应用情况,从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两个层面分析现场快速检测在水产品药物残留监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快速检测产品推广应用机制,加强快速检测产品使用者实际操作能力的培训以及加强快速检测产品配套硬件条件建设等切实可行的发展建议,为从事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及快速检测技术研究工作的人员提供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采用耳石日轮研究珠江口黄唇鱼幼鱼的产卵期及生长
《生态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矢耳石日轮对采自珠江口的黄唇鱼Bahaba flavolabiata幼鱼进行日龄鉴定,并据此研究其产卵期和生长特性。黄唇鱼的产卵时间最早为2月8日,最晚是5月17日,产卵期主要集中在3—5月。体长为16.40—26.30 cm的黄唇鱼幼鱼的体长与体重之间的关系为幂函数关系,体重生长为匀速生长;体长和体重随日龄的生长关系均以幂函数模型符合程度较好;体长和体重平均生长率分别为0.55 mm·d-1和1.60 g·d-1,特定生长率分别为0.27%·d-1和0.82%·d-1。研究结果表明,利用耳石日龄来推算黄唇鱼的产卵期是可行的,并可据此推算其特定阶段的生长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渔港经济区发展模式探析
《中国渔业经济 》 2014
摘要:渔港经济区是以渔港为依托、集经济和社会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化的地理区域,是渔港功能拓展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依托地区优势和特点,渔港经济区发展呈现出不同的模式,较为常见的有加工制造主导模式、水产品交易主导模式、"渔人码头"综合模式、投资带动模式等。各种模式的渔港经济区所承载的带动产业发展、提升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地区经济发展、改善渔民民生等功能的表现形式有所不同。论文认为,对发展模式差异起决定作用的是资源条件和产业基础,其他因素起到了辅助性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