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8323条记录
嗜水气单胞菌ERIC-PCR指纹图谱多样性研究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采集自江苏、河南、福建等地淡水养殖区域的105株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进行了基因分型,并探讨嗜水气单胞菌的基因型与区域分布及生态位的关联性。该实验以ERIC-PCR技术进行分型,应用Quantity one 4.6对电泳图谱进行分析,采用非加权配对法(UPGMA法)做遗传分析的树状图。结果表明,105株嗜水气单胞菌可分为28个基因型。其中,XV基因型的菌株相对最多,Ⅳ、Ⅺ、ⅩⅫ、ⅩⅩⅤ、ⅩⅩⅥ、ⅩⅩⅦ和ⅩⅩⅧ基因型的菌株相对最少。生态位背景来源相似的菌株有聚类趋势。此外,不同地域、不同生态位的嗜水气单胞菌也可能聚为同一种基因型。由此推断嗜水气单胞菌的基因型可能与生态位及地理位置有一定的关联性。

关键词: 嗜水气单胞菌 ERIC-PCR 生态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口黑鲈生长性状相关标记的聚合效果分析

中国水产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择已经获得的8个与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生长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其中4个单核苷酸多态性标记分别位于IGF-I、POU1F1、PSSIII和MSTN基因上,4个微卫星位点分别是JZL60、JZL67、MisaTpw76和MisaTpw117。从养殖群体中筛选出具有4个以上优势基因型数量的大口黑鲈亲鱼20尾进行群体繁殖,其中雌鱼9尾,雄鱼11尾。所产子代进行同塘饲养,9月龄时随机挑选288尾进行体质量测量与STR基因分型。结果显示:子代体质量为103~401 g,含有生长优势基因型的数量在1~6之间,含有1~6个生长优势基因型的个体其平均体质量依次为227.83、239.56、258.81、273.02、302.50和305.60 g,生长优势基因型的数量与大口黑鲈生长速度呈正相关。进一步分析表明子代中优势基因型的平均数量为2.99,相比亲本群体的优势基因型平均数量(2.36)得到提高。研究结果说明,利用有限的与生长相关的优势基因型进行聚合可以获得具有优良生长性状的大口黑鲈,也为下一步大口黑鲈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大口黑鲈 优势基因型 聚合 SSR 基因分型 育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产品成功营销案例对罗非鱼产业发展的启示

中国水产 2014

摘要:当今社会面临着多重挑战,为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对食物及营养的迫切需求,渔业和水产养殖做出重大贡献。如今水产品已经成为世界众多人口摄取营养和动物性蛋白的一个重要来源。改革开放以来,国民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居民食品消费结构和质量得到很大改善,水产品逐渐在居民食品消费中占据重要位置。我国水产养殖业迅速发展,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了数量充足、品种繁多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饲料中添加纤维素酶对幼刺参生长性能、消化能力和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通过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对照)、0.025%、0.050%、0.100%、0.200%和0.400%的纤维素酶,配制6种试验饲料,饲喂平均初始体重为(1.44±0.01)g的幼刺参49 d,以研究饲料中添加纤维素酶对幼刺参生长性能、消化能力和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影响。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35头刺参。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0.025%~0.100%纤维素酶可显著提高幼刺参的特定生长率(SGR)(P<0.05),降低饲料系数(FCR)(P<0.05),其中0.100%组的SGR最高和FCR最低。饲料中添加纤维素酶对幼刺参的摄食率(FI)和成活率(SR)无显著影响(P>0.05)。饲料干物质表观消化率(ADCd)和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ADCp)随着纤维素酶添加量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其中0.100%组的ADCd和ADCp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400%组的ADCd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ADC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饲料中添加纤维素酶后幼刺参前肠、中肠和后肠淀粉酶(AMS)活性均有所升高,其中0.100%、0.200%和0.400%的纤维素酶分别对前肠、中肠和后肠AMS活性作用显著(P<0.05)。饲料中添加0.100%~0.200%纤维素酶可显著提高幼刺参肠道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酸性磷酸酶(ACP)活性(P<0.05)。由此得出,在本试验条件下,饲料中添加纤维素酶可促进幼刺参生长,提高其消化能力和非特异性免疫力。综合考虑生长、消化和非特异性免疫指标,在幼刺参饲料中纤维素酶的适宜添加量为0.100%。

关键词: 纤维素酶 刺参 生长 消化率 淀粉酶 非特异性免疫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海区驯养条石鲷亲鱼的初次性成熟和产卵

南方水产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8年4月初在广东省饶平县对2006年5月人工孵化和培育的2龄条石鲷(Oplegnathus fasciatus)成熟亲鱼进行激素诱导,研究和观察条石鲷亲鱼初次性成熟的繁殖生物学。结果显示,在南海区全人工养殖的条石鲷亲鱼初次性成熟年龄为2龄,成熟亲鱼的最小型为全长245 mm、体质量610 g,最大个体为全长300 mm、体质量1 450 g;产卵季节为4月10日~7月15日,产卵盛期为4月中旬至6月下旬;为升温产卵型鱼类,产卵温度为20.0~28.8℃,适宜的产卵温度为20.7~27.6℃;雌、雄亲鱼发育同步,个体大小和成熟年龄差别不大;雌鱼属于一年一次分批产卵类型,产卵期超过3个月;24尾初次性成熟雌性亲鱼的总产卵量为3 180.0×104粒,日最高产卵量为341.5×104粒;其产卵量和受精卵质量与水温的变化关系密切,受精卵的浮卵率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在水温相对衡定时,浮卵率相对稳定并维持在80%~95%的较高水平;受精卵平均卵径为(0.860±0.023)mm,油球径为(0.191±0.009)mm。

关键词: 条石鲷 南海区 驯养 初次性成熟 产卵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苏和云南两地罗非鱼养殖池塘沉积物总磷和碱性磷酸酶的关系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14 CSCD

摘要:磷是养殖池塘沉积物中主要污染物之一,沉积物中大量微生物分泌的碱性磷酸酶是降解有机磷的主要方式。检测并比较不同地区养殖池塘沉积物中磷含量有助于了解和把握水产养殖池塘磷污染状况,研究沉积物中磷含量和碱性磷酸酶活性之间的相关性,对了解沉积物中磷素的转化及迁移机制很有意义。研究测定了江苏省和云南省两地罗非鱼养殖池塘沉积物中总磷含量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比较了两地各指标间存在的差异,并以此为数据基础分析了总磷和碱性磷酸酶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江苏省两组样品的总磷含量、碱性磷酸酶活性为0.116%和0.176%、1329.2 mg/(kg·24 h)和1539.1 mg/(kg·24 h);云南省样品的总磷含量、碱性磷酸酶活性为1.22%、2467.7 mg/(kg·24 h)。云南省样品总磷含量高出江苏省样品总磷含量10~20倍,且也显著高于其他地区沉积物总磷含量;云南省样品碱性磷酸酶活性约是江苏省样品碱性磷酸酶的2倍。3组总磷含量和磷酸酶活性数据的变化趋势一致,呈显著正相关,但不是线性关系。

关键词: 罗非鱼 养殖池塘 沉积物 总磷 碱性磷酸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北斗船位数据提取拖网捕捞努力量算法研究

水产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传统的捕捞努力量统计耗时费力,并且存在延时,不能及时了解宏观的捕捞强度,本研究以象山港拖网渔船为研究对象,选择安装北斗终端的1 508艘渔船,对北斗卫星船位监控系统所获取的渔船船位、航向、航速等信息进行分析挖掘,获得捕捞强度。根据航速统计获得每艘渔船处于捕捞状态的航速阈值,如拖网船300791捕捞状态船位点阈值的航向差最小和最大分别是-50和52°,航速最小和最大分别是0.9和2.0 m/s,两者结合判断捕捞状态点,再采用过滤窗修正,在各渔区格网计算一段时间内渔船捕捞状态点的累计捕捞时间,其值与渔船功率的乘积获得捕捞努力量,物理单位为kW·h,并制作累计捕捞kW·h的格点图和插值图。该方法具有实时、大范围、快速、分辨率高的特点,能够很好地服务于渔业资源保护。

关键词: 捕捞努力量 船位监控系统 航向 航速 北斗卫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环境因子对海萝藻体生长及成活的影响

南方水产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温度、光照强度、盐度和营养盐对海萝(Gloiopeltis furcata)藻体生长的影响以及pH、干露、淡水浸泡对藻体成活的影响。海萝藻体分别培养在不同温度(10℃、14℃、18℃、22℃和26℃)、不同光照强度(2 500 lx、4 500 lx、6 500 lx、8 500 lx和10 500 lx)、不同盐度(15.5、18.0、20.5、23.0、25.5、28.0、30.5、33.0、35.5和38.0)和添加不同质量浓度的营养盐[硝酸钠(NaNO3)10 mg·L-1、20 mg·L-1、40 mg·L-1、80 mg·L-1和相对应的磷酸氢二钾(K2HPO4)1 mg·L-1、2 mg·L-1、4 mg·L-1、8 mg·L-1]21 d。结果表明,海萝藻体生长的最合适温度为10~14℃,光照强度为6 500~10 500 lx,盐度为18~38;不同营养盐质量浓度对藻体生长的影响不明显。海萝藻体在不同pH(5.5~10.0)条件下培养10 d,结果显示藻体正常成活的pH范围为6.5~9.0。海萝藻体分别经不同时间的阴干、泡淡水、晒干,结果显示阴干24~48 h或泡淡水24~48 h以下藻体仍然能够正常成活;阴干3 h后泡淡水3 h,藻体也能正常成活;在阳光下晒干超过2 h,藻体不能正常成活。

关键词: 海萝 生长 成活 生态因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鳌山湾增殖放流中国明对虾的研究

水产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优选青岛市沿海中国明对虾的港湾增殖放流点,本实验于2010年6月至9月采用拖网调查,对鳌山湾渔业资源生物背景、放流中国明对虾的资源量和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5个航次拖网调查的渔获物组成中与中国明对虾食性类似的口虾蛄捕获量最大,占总捕获量的46.66%,中国明对虾的天敌虎鱼和鲬的捕获量很少,占总捕获量的1.28%。浮游植物生物水平评价等级为Ⅴ级;(2)中国明对虾的资源调查回捕率约为0.10%,偏低,港口码头走访调查回捕率为1.20%,属正常值,但相对偏低;(3)中国明对虾生长速度较快,具有雌雄差异,最大体质量日增长量分别为0.88和0.47 g。生长初期雄虾生长较快,但后期雌虾生长速度更快,且能达到更大的规格,其渐近体质量与体长雌虾为:L∞=200.83 mm、W∞=104.05 g;雄虾为:L∞=172.64 mm、W∞=38.81 g。开捕时雌雄中国明对虾的平均体质量分别为43.25和34.20 g左右,已达到捕捞规格。鳌山湾渔业资源种类组成、浮游植物生物水平等级、放流中国明对虾的资源量、生长特性等重要数据证实鳌山湾适合中国明对虾的放流。

关键词: 中国明对虾 增殖放流 资源量 生长特性 鳌山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浒苔多糖的组成

渔业科学进展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浒苔多糖样品经三氟乙酸完全水解而无损失的最适条件,并且在优化流动相洗脱程序等色谱条件的基础上,建立了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PMP)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浒苔多糖的单糖组成及含量的方法。该方法采用配备紫外检测器的高效液相色谱仪,在250 nm波长下进行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此条件下,8种单糖能够良好分离,各单糖在1-100μg/m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9,回收率在76.0%-108%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10%。采用该方法对浒苔多糖样品进行组成及含量分析,发现无论样品原料为何种浒苔,浒苔多糖均以鼠李糖为主,同时还含有葡萄糖醛酸、葡萄糖、木糖、半乳糖以及少量的甘露糖、半乳糖醛酸和岩藻糖。

关键词: 浒苔多糖 单糖 衍生化 高效液相色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