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枸杞子药材生产区划研究
《中国中药杂志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走访和实地调查,收集枸杞子在全国的采样信息。以枸杞子药材生产区29个采样点为分析基点,分析枸杞子中总多糖、东莨菪内酯含量,综合气候、地形等相关生态因子,利用GIS技术和最大信息熵模型分析枸杞子适宜性分布。应用SPSS构建枸杞子有效成分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模型,采用ArcGIS软件空间计算方法进行枸杞子品质区划。研究结果显示影响枸杞子适宜性分布的主要生态因子为土壤pH,土壤亚类,植被类型和8月平均气温等4个生态因子,这与枸杞子喜干燥凉爽气候,较耐寒,耐干旱、耐碱性土壤,适宜于分布在北温带平原的生活习性基本一致。此外,以总多糖、东莨菪内酯成分为指标的枸杞子品质区划结果还提供了枸杞子品质适宜分布区,为开展枸杞子合理引种栽培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枸杞子 生产区划 最大信息熵模型 生态因子 生态适宜性 ArcGIS


滩羊OB基因的多态性及其与生长性状关联性的研究
《黑龙江畜牧兽医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促进滩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工作,试验采用PCR-RFLP和DNA测序技术检测了滩羊OB基因的多态性,并进行滩羊OB基因多态性与体重的关联性分析。结果表明:滩羊OB基因外显子3扩增区域第253位存在一个CT的点突变,未发现突变纯合体。经卡方检验,该突变产生的BB基因型和AB基因型的频率未偏离Hardy-Weinbery平衡,其中AB基因型为控制滩羊体重的优势基因型,基因型频率为0.05。经关联性分析,该突变对滩羊3月龄、6月龄体重的影响显著(P<0.05)。互作效应的假设检验结果表明,基因型与性别之间的交互作用不显著(P>0.05)。
关键词: 滩羊 OB基因 瘦素(Leptin) 点突变 体重 关联性分析


不同营养水平日粮对哺乳期安秦杂母牛增重与繁殖及犊牛生长发育的影响
《黑龙江畜牧兽医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研究母牛带犊和犊牛早期补饲相结合养殖方式下,日粮营养水平对哺乳期母牛繁殖性能及犊牛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采用随机设计方法,按照产犊顺序选择体重350 kg产后带犊的安秦杂母牛(安格斯×秦川)24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8头。按照肉牛饲养标准设定试验Ⅰ组(综合净能35.14 MJ/d、粗蛋白650.94 g/d),试验Ⅱ组(综合净能41.62 MJ/d、粗蛋白766.17 g/d),试验Ⅲ组(综合净能46.58 MJ/d、粗蛋白873.16 g/d)。试验期140 d。结果表明:分娩后3个月,试验Ⅲ组母牛体重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5);试验Ⅰ组、试验Ⅱ组、试验Ⅲ组犊牛初生重和1,3,4月龄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Ⅰ组母牛产后100 d受胎率高于试验Ⅱ组、试验Ⅲ组。说明在本试验条件下,安秦杂带犊母牛哺乳期饲喂试验Ⅰ组日粮产后体增重适宜,繁殖性能好,且经济效益明显。
关键词: 营养水平 哺乳期 母牛 体增重 繁殖 犊牛 生长发育


宁夏西门塔尔杂种牛UCP2基因多态性及其与生长性状的关联性分析
《中国畜牧兽医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本研究利用PCR-SSCP技术结合DNA测序确定UCP2基因SNP位点,检测其在宁夏西门塔尔杂种牛群体中的多态性,并分析其与生长性状的关联性。结果表明,UCP2基因第1外显子存在3个SNPs位点,分别为T632C、A655G和A689C,结合PCR-SSCP结果分析后,分为AA、BB、AB 3种基因型。不同月龄体高、体重、胸围、体斜长,总体呈AA>AB>BB。AA基因型个体在不同月龄体高、胸围显著或极显著高于BB基因型(P<0.05;P<0.01),与AB基因型之间存在差异,但差异不显著(P>0.05)。可以确定,T632C位点发生的碱基突变对宁夏西门塔尔杂种牛的体重性状选育存在显著意义,AA基因型个体可作为后期选育方向。


甘草药材生产区划研究
《中国中药杂志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走访和实地调查,收集乌拉尔甘草在全国的采样信息。以乌拉尔甘草药材生产区46个采样点为分析基点,分析乌拉尔甘草中甘草苷、甘草酸、总黄酮含量,综合气候、地形等相关生态因子,利用GIS技术和最大信息熵模型分析其适宜性分布。应用SPSS构建乌拉尔甘草有效成分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模型,采用Arc GIS软件空间计算方法进行乌拉尔甘草品质区划。研究结果显示影响乌拉尔甘草适宜性分布的主要生态因子为7月平均气温,土壤亚类,12月降水量,植被类型和温度季节性变化的标准差等5个生态因子,这与甘草喜光照充足、降雨量少、夏季酷热、昼夜温差大,适宜于分布在北温带的平原、山区的生活习性基本一致。此外,以甘草苷、甘草酸、总黄酮成分为指标的乌拉尔甘草品质区划结果还提供了其品质适宜分布区,为开展乌拉尔甘草合理引种栽培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乌拉尔甘草 生产区划 最大信息熵模型 生态因子 生态适宜性 ArcGIS


宁春50号产量构成及产量形成分析
《种子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宁春50号是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作物研究所育成的高产优质广适小麦新品种,用品种鉴定、品比试验、区试试验、生产试验以及大面积生产示范、农田生产等多年多点试验示范对该品种进行了产量形成及稳定性分析,以期为当前高产小麦育种栽培提供借鉴。结果表明,宁春50号较对照宁春4号表现出了较高的产量;宁春50号稳定性与宁春4号相当,在2007年区试中宁春50号丰产稳产性都高于宁春4号,在稳定性产量上还有提高的潜力;在不同区域条件下,宁春50号和宁春4号产量及产量构成变化幅度基本一致,变化幅度最大的为穗粒数,千粒重次之,穗数最低;宁春50号产量及产量构成平均值较宁春4号都高,表明宁春50号具有较好的遗传特性,增产潜力明显;产量达到8 000kg/hm~2以上,平均穗数达到669.8×10~4穗/hm~2,平均穗粒数为30.9粒/穗,千粒重为42.8g,在5 000kg/hm~2到1 000kg/hm~2产量水平变化过程中,穗数、千粒重都呈现明显的递增趋势,而穗粒数变化趋势不明显;宁春50号产量增加与穗数、千粒重关系密切,相关系数分别为0.37、0.34,达到了极显著水平,与穗粒数关系未达到显著水平。宁春50号增产要提高穗数和千粒重,并采取相应的栽培管理措施。


普通小麦-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易位系鉴定及其后代灌浆与产量性状分析
《麦类作物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外源染色体或片段对小麦籽粒灌浆和产量性状的影响,以普通小麦宁春4号和黑麦草远缘杂交后代为材料,借助分子细胞学手段鉴定其BC1代染色体组成,并对其BC1F3代籽粒灌浆和产量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ND99株系出现两个顶端小片段易位类型的GISH杂交信号,为真杂种;ND99的BC1F3后代中分离出有芒(ND99A)和无芒(ND99B)两种类型,并且同一个分子标记3EST-185能够追踪这两种类型。宁春4号和易位系后代(ND99A、ND99B)籽粒的体积、鲜重、干重、水分均表现为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宁春4号和ND99A的灌浆速率呈双峰曲线变化,而ND99B呈多峰曲线变化。宁春4号的灌浆时间早,快速增长期长,籽粒饱满指数和粒重最大;ND99A灌浆迟,持续期短,籽粒饱满指数最低,粒重仅次于宁春4号;ND99B灌浆的峰值出现较早、较大,灌浆持续期短,籽粒饱满指数居中,粒重最低。易位系后代的穗长、穗粒数和结实小穗数明显高于宁春4号,可能是影响其灌浆的关键因素之一。
关键词: 普通小麦 黑麦草 易位系 GISH 分子标记 灌浆特性 产量性状


宁夏主栽苜蓿品种(系)对豌豆蚜的抗性评价
《草业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运用蚜量比值法和模糊识别法,对12个宁夏主栽苜蓿品种(系)进行了田间和室内抗蚜评价试验。田间蚜虫种类以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为主,占混合种群数量的80%以上。田间和室内结果综合分析表明:供试12个苜蓿品种(品系)中,惊喜、WL343HQ和德宝3个品种为高感品种,其蚜量比值均大于1.25,并与其他品种间差异极显著;柏拉图、中苜3号、甘农4号等3个品种为感蚜品种,其蚜量比值位于0.76~1.25之间;先行者为中抗品种,蚜量比值为0.51,位于0.51~0.75之间;皇冠、三得利、皇后、SR4030和MF40205等5个品种为抗蚜品种,其蚜量比值0.26~0.50之间。同时,本研究也提出了室内和田间苜蓿抗蚜鉴定方法分别为模糊识别法和蚜量比值法的评价方法和标准。


荒漠绿洲井灌农田砂质土壤氮素淋失规律研究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CSSCI
摘要:应用土壤-作物系统模型模拟分析了内蒙古阿拉善地区不同水肥管理模式(传统和改进)下的土壤水分动态、氮素淋失以及春玉米生长过程。结果表明,当前农民传统水肥管理的水分渗漏量和氮素淋失量非常大,分别达到了303mm和179kg N/hm~2,而改进处理的水分渗漏量和氮素淋失量约是传统处理的一半。两种管理模式的水分利用效率差别不大,而氮素利用效率差异较大,分别为25.3和32.5kg/(kg N),改进模式要明显好于传统模式。
关键词: 荒漠绿洲 砂质土壤 氮素模型 硝酸盐淋失 水肥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