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6365条记录
透明金鱼的命名和分类地位探讨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查阅大量金鱼(Carassius auratus)的研究资料和图谱,以及对透明金鱼(水晶彩鲫)和不透明金鱼(红鲫鱼)的体色遗传学研究,探讨了透明金鱼的演化、命名,透明金鱼和不透明金鱼的表现型和遗传学特点。结果发现不透明金鱼的种类,在透明金鱼中多数都会存在,而多数研究者在命名中却没有将透明和不透明金鱼区分开来,造成同名鱼既可能是鸟粪素完全型,也可能是鸟粪素缺失型。但通过对透明金鱼(水晶彩鲫)和不透明金鱼(红鲫鱼)的大量遗传学研究证明,鸟粪素完全型和缺失型金鱼在表现型和遗传特性上已发生本质的变化。因此,建议依照当前《中国金鱼名录》的分类方法,首先应从体表鸟粪素的表现型将金鱼分成2大类,鸟粪素完全(不透明金鱼)为普通金鱼,鸟粪素缺失(透明金鱼)为水晶金鱼。

关键词: 金鱼 透明 命名 分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黄鱼腐败菌腐败能力的初步分析

食品工业科技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接种腐败希瓦氏菌菌株的大黄鱼无菌鱼块,在5℃贮藏中的感官、TVBN、TMA和腐败希瓦氏菌变化,把产生异臭味时的菌数和影响三甲胺产物的TMA产量因子(YTMA/cfu)作为腐败菌腐败能力的定量分析指标。研究结果表明,接种腐败希瓦氏菌的大黄鱼鱼块在5℃贮藏,157h后达到感官腐败点,此时TVBN、TMA值和腐败希瓦氏菌数分别为27.82mg/100g、18.01mg/100g和3.09×109cfu/g,腐败希瓦氏菌最大菌数超过腐败点菌数,可见大黄鱼鱼块的腐败是由该菌引起的,接种在鱼块上腐败希瓦氏菌的TMA产量因子为3.59×10-9mg-NTMA/cfu,揭示了腐败希瓦氏菌具有很强的腐败潜力,但腐败活性低,需要较高浓度才能引起腐败。

关键词: 大黄鱼 腐败希瓦氏菌 腐败能力 TMA产量因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细鳞鱼卵子发生过程中细胞器的形态变化与作用

动物学杂志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组织学方法和透射电镜技术对细鳞鱼(Brachymystax lenok)卵子发生过程中细胞器的变化与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从刚分化的卵原细胞至成熟卵母细胞时期(Ⅰ~Ⅴ时相)胞质内均能观察到线粒体,其形态最初为圆形,随着其大量增殖,形态变为棒状、弯曲状或长形(Ⅱ时相),并导致线粒体簇形成,其嵴也由单个变为多个,电子密度呈由低到高的规律变化;但到Ⅲ时相末期线粒体又退化为圆形,个别线粒体还通过对分或牙分进行裂变,线粒体嵴被不断释放,形成空泡,其基质电子密度呈降低的规律变化;在此过程中线粒体主要参与各种囊泡的形成,为后期卵黄前体物质进入、积累创造条件。在Ⅱ时相卵母细胞早期的细胞核附近开始出现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但数量少,结构简单,随着它们的大量增殖(Ⅲ~Ⅳ时相),这两种细胞器将对卵黄物质的合成与加工起到关键作用。内质网主要呈弓形,少数呈圆形或杯形,早期与高尔基体相伴出现,但随着内质网大量增殖,其合成功能也随之增强。早期高尔基体也呈弓形,但随着其高度发育,几个分散的高尔基体聚集形成高度发育的高尔基体复合体,其加工与修饰功能也不断增强,同时其周围伴有大量潴泡或电子密度不同的囊泡体(多层结构)出现,且这些多泡体常常与环形片层(annulate lamellae,AL)一同出现。AL与核膜结构相似,早期呈弧形排列,本研究推测环形片层起源于核膜,其主要作用可能是膜的储藏地。

关键词: 细鳞鱼 卵子发生 线粒体 高尔基体 内质网 环形片层 超微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卵形鲳鲹早期发育的研究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观察了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人工繁殖和育苗过程的早期特征,结果表明:卵形鲳鲹早期发育可以分为仔鱼期、稚鱼期和幼鱼期3个阶段。受精卵在水温(24.73±2.11)℃,盐度20~24,pH8.0~8.2条件下,经过36~48h孵出仔鱼。初孵仔鱼全长(2.025±0.367)mm,肌节数23,出现胸鳍芽;2d时鳔出现一个室,且开始充气;4d时卵黄囊吸收完毕,此时仔鱼进入混和营养阶段;5d时背鳍、臀鳍原基出现,尾鳍出现,脊索周围出现3~4条黑色素带;6d时油球消失,仔鱼尾索弯曲,仔鱼饱食后体色变为银色,进入后期仔鱼阶段;12d时第二鳔室出现;14d时腹鳍开始形成;18d时各鳍基本发育完成,尾部出现鳞片,进入稚鱼期;22d时稚鱼布满鳞片,体色为银色,形态上已和成鱼相似,进入幼鱼期。全长、体长、肛前长、体重、体高、眼径与日龄呈明显的指数函数关系,体高与全长的比逐渐变大,至24d保持稳定。

关键词: 卵形鲳鲹 早期发育 生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毛虾风味液态调味基料的制备

食品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介绍以毛虾加工副产物为原料,用生物酶解的方法制备毛虾风味液态调味基料的生产工艺。结果表明,酶解的最佳工艺条件:初始pH8.0,酶解时间8h,酶用量0.6%(m/m)。在该最佳条件下的水解度为39.2%。该产品具有浓郁的海鲜风味,微生物指标和理化指标均能达到相关国家标准的规定,可做调味基料。

关键词: 毛虾加工副产物 酶解 调味基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瓯江口春季营养盐、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分布

生态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2007年4月瓯江口海域(27°38′~28°02′N、120°50′~121°14′E)浮游生物空间分布特征,分析这一分布特征与营养盐和其他水文要素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悬浮物浓度、DIP和DIN分布特征均是近河口最高,由近河口向外数量逐渐减少。在灵昆岛南侧和东南侧近口门水域,是DIP和DIN的高值中心,但该水域高浓度悬沙使水体透光率较低,不利于浮游植物生长。在口门外侧海域,悬沙浓度已经明显降低,因而是浮游植物高密度区域。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丰度分布趋势基本相同,由内海向外海数量逐渐递减;其中,大型浮游动物丰度和浮游植物丰度,小型浮游动物丰度和浮游植物丰度之间显著地呈线性正相关关系。这一特征的形成,主要由瓯江口营养盐和悬浮物分布特征决定,浮游动物与浮游植物空间分布的一致性,很好地反映出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有效的下行控制,从而使水域生态系统在此季节保持稳定。

关键词: 浮游动物 浮游植物 营养盐 悬沙 瓯江口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银鲳4野生群体肌肉营养成分的比较分析与评价

动物学杂志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4个野生银鲳(Pampus argenteus)群体样本于2008年5月分别采集于河北黄骅、江苏连云港、浙江舟山、广东惠来4地沿海海域,分别对其肌肉的主要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浙江舟山与河北黄骅银鲳群体肌肉的粗蛋白含量差异显著(P<0.05),其他各群体银鲳肌肉间粗蛋白含量差异不显著。肌肉粗脂肪含量在4群体银鲳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氨基酸及必需氨基酸总量以江苏连云港群体肌肉中含量最高,分别占干重的65.14%和27.32%,浙江舟山群体(64.31%和26.42%)其次,河北黄骅群体(60.32%和25.47%)最低,4群体间差异显著(P<0.05)。江苏连云港及浙江舟山群体银鲳肌肉的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氨基酸评分(AAS)和化学评分(CS)均高于另外2群体。4群体银鲳肌肉间饱和脂肪酸及不饱和脂肪酸总量呈现显著性差异(P<0.05)。江苏连云港及浙江舟山群体银鲳肌肉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要高于另外2群体。综合比较,江苏连云港及浙江舟山群体银鲳肌肉的营养价值要优于河北黄骅和广东惠来群体。从银鲳4野生群体的聚类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就氨基酸含量来说,浙江舟山与江苏连云港群体差异最小,与广东惠来群体差异最大;就脂肪酸差异来讲,浙江舟山与河北黄骅群体相似性较高,与广东惠来之间的差异最大。

关键词: 银鲳 群体 氨基酸 脂肪酸 营养评价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浮游介形类的分布与季节变化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2002~2003年长江口29°00′~32°00′N、122°00′~123°30′E海域4个季节的调查,运用定量、定性方法,探讨了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浮游介形类总丰度的平面分布、季节变化、丰度变化与水团的关系,以及优势种的环境适应和优势种丰度对介形类总丰度的贡献;并与东海外海的分布特征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海域浮游介形类总丰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春季最高,夏季次之,秋季最低.四季多样性指数(H’)均低于2,其中冬季最高,夏季最低.共出现浮游介形类20种,春季最多(16种),秋季最少(3种).四季皆为优势种的仅有短棒真浮萤(Euconchoecia chierchiae),其它的主要有后圆真浮萤(E.maimai)和针刺真浮萤(E.aculeata)等.春季的后圆真浮萤和冬季的短棒真浮萤对总丰度的贡献最大(β>0.90).短棒真浮萤的分布对总丰度的季节变化有重要影响,由此形成介形类特有的变化特征.

关键词: 浮游动物 介形类 优势种 丰度 长江口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星突江鲽精子的超微结构

渔业科学进展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了星突江鲽Platichthys stellatus精子的超微结构。星突江鲽的精子由头部、中段和尾部组成。头部呈球形,主要结构为细胞核。核前端无顶体,后端有植入窝,植入窝较浅,凹入深度约为细胞核直径的1/4。核中染色质致密,但存在染色质较浅的头部凹陷和核泡。中段包括中心粒复合体和袖套。近端中心粒的长轴与基体的长轴相互垂直,呈"T"字型排列,基体的长轴与精子的长轴平行。袖套很浅,其最深处只达到线粒体下端的1/3处。在袖套线粒体的外面,具有大量的椭圆形囊泡存在。尾部细长,主要由轴丝构成,为典型的"9+2"微管结构。鞭毛较粗,长有两排侧鳍,侧鳍不对称。鞭毛细胞质中可见大小不一的椭圆形囊泡存在,囊泡的分布不均匀,一侧囊泡数量较多,另一侧偏少。鞭毛的这种结构与精子的运动相适应。

关键词: 星突江鲽 精子 超微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多溴联苯醚对鲫鱼离体肝脏组织中CAT和GSH-Px的影响

生态环境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鲫鱼(Carassiusauratus)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在离体条件下经不同质量浓度的2,2’,4,4’-四溴联苯醚(BDE-47)和2,2',3,3',4,4',5,5',6,6'-十溴联苯醚(BDE-209)暴露后,鲫鱼肝脏组织中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采用质量浓度为0.10~10.00mg·L-1的BDE-47和5.6~100.00mg·L-1的BDE-209分别处理鲫鱼肝脏组织30min,0.10mg·L-1BDE-47和5.6mg·L-1BDE-209试验组鲫鱼肝脏组织中CAT和GSH-Px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其余各试验组的CAT和GSH-Px活性随BDE-47及BDE-209质量浓度的增加而逐渐下降,均与BDE-47及BDE-209的质量浓度呈明显的相关关系(P<0.01)。这说明BDE-47和BDE-209对鲫鱼肝脏产生了氧化损伤,具有生化毒性影响。

关键词: 2,2’,4,4’-四溴联苯醚 2,2',3,3',4,4',5,5',6,6'-十溴联苯醚 鲫鱼 肝脏 离体 氧化胁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