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黑龙江野鲤和建鲤正反交与自交子代血液学指标比较
《水产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2008年8月25日至10月8日对黑龙江野鲤自交子代、建鲤自交子代、黑龙江野鲤♀×建鲤♂子代和黑龙江野鲤♂×建鲤♀子代4个群体进行了为期45d的网箱养殖。而后,对两杂交群体和两自交群体血液学指标进行了测量比较,分析由于杂交而造成的血液学指标的变化并探讨其生物学意义。结果显示,黑龙江野鲤♀×建鲤♂子代与黑龙江野鲤自交子代相比在血糖和血红蛋白2个指标上分别存在极显著和显著差异(P<0.01或P<0.05);与建鲤自交子代相比在总蛋白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2个指标上分别存在极显著和显著差异(P<0.01或P<0.05)。黑龙江野鲤♂×建鲤♀子代与黑龙江野鲤自交子代相比在总蛋白、谷丙转氨酶、总胆固醇和血红蛋白4个指标上分别存在极显著和显著差异(P<0.01或P<0.05);与建鲤自交子代相比在谷丙转氨酶、血糖、甘油三脂和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4个指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血液学指标的差异反映出,两杂交群体和两自交群体相比,在代谢水平、免疫能力、肝脏功能、性腺发育和氧的运输能力上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可能是由于亲本不同造成子代遗传结构的不同而引起。
关键词: 黑龙江野鲤 建鲤 正反交子代 自交子代 血液学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橙色莫桑比克罗非鱼和荷那龙罗非鱼的染色体核型分析
《淡水渔业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体腔注射PHA-空气干燥法对橙色莫桑比克罗非鱼(Oreochromis mossambicus)和荷那龙罗非鱼(O.hornorum)染色体数量、形态和核型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显示:两种罗非鱼的二倍体染色体数目均为2n=44,都具有1对特大的染色体,未发现中部着丝粒染色体对和异型染色体。两种罗非鱼的染色体组型形态基本相似,它们的核型公式为2n=44,6sm+24st+14t,NF=50,用常规染色体染色的方法难以区分。研究结果表明,这两种罗非鱼的常规核型差异不显著,在分类地位上非常接近。
关键词: 橙色莫桑比克罗非鱼(Oreochromis mossambicus) 荷那龙罗非鱼(Oreochromis hornorum) 染色体 核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Na~+、K~+、Mg~(2+)、Ca~(2+)和葡萄糖溶液作为授精-激活介质对中华鲟精子受精率的影响
《动物学杂志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不同浓度的NaCl、KCl、MgCl2、CaCl2溶液和葡萄糖溶液作为授精介质,研究了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的受精效果。结果显示,适量的阳离子和葡萄糖作为激活授精介质时中华鲟卵受精率都有所提高。在实验设置浓度范围内25mmol/LNaCl溶液、0.1mmol/LKCl溶液、1mmol/LMgCl2溶液、1mmol/LCaCl2溶液和50mmol/L葡萄糖溶液浓度下,受精率分别可达到最高值,依次为87.72%、86.82%、82.24%、89.76%、80.92%。随着实验浓度继续增加,受精率反而呈下降趋势。结果显示,作为人工配制的中华鲟精子授精-激活介质,最适NaCl溶液浓度在25mmol/L附近,最适葡萄糖溶液浓度在25mmol/L附近,最适KCl溶液浓度≤0.1mmol/L,最适MgCl2溶液浓度≤1mol/L,最适CaCl2溶液浓度≤1mmol/L。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太湖重点水域背角无齿蚌中汞的残留
《上海环境科学 》 2009 CSCD
摘要:选定2003~2004年间采自外太湖无锡三山岛、常州雪堰、宜兴大浦、浙江湖州,无锡华庄的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为对象,利用NIC汞分析仪(MA-2000型)测定了其汞的残留浓度.结果发现,100%的蚌样能够明显检出汞残留,且点间差异明显:汞在背角无齿蚌中的浓度平均值为0.093MG/KG(干重):浓度范围分别为0.002~0.293MG/KG(干重).另外,与附近水域沉积物的汞含量比较,两者趋于一致,进一步证明了背角无齿蚌作为生物指示物用于监测淡水环境下重金属汞污染的可适性.蚌体内汞的残留水平均未超过国家相关的食品卫生(GB 2762-1994)和行标(NY 5073-2001)等限量标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人工养殖中华鲟幼鱼摄食不同饵料的转化效率与生长特性
《生态学杂志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水蚯蚓与人工饲料分别投喂7月龄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幼鱼,研究不同饵料对中华鲟幼鱼转化效率与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60d生长,水蚯蚓组、人工饲料组中华鲟幼鱼的平均体长分别从177.0、191.6mm增至216.6、332.5mm,体质量分别从32.73、44.39g增至58.27、264.71g;水蚯蚓组、人工饲料组中华鲟幼鱼的饵料转化率分别为6.67~39.33、0.89~1.26,特定生长率分别为0.19%~2.33%、1.38%~3.94%,生长效率分别为2.54%~14.99%、79.56%~204.44%;人工饲料组中华鲟幼鱼的生长速度快于水蚯蚓组,肥满度大于水蚯蚓组;2个试验组中华鲟幼鱼的体长与体质量均呈幂函数关系,各阶段幂指数b值均小于3,表明中华鲟幼鱼为异速生长;水蚯蚓组中华鲟幼鱼肌肉的水分湿质量含量为82.23%±0.79%,蛋白干质量含量为62.79%±1.34%,均略比人工饲料组高;综合饵料转化效率与各项生长指标,表明人工饲料比水蚯蚓更适宜作为中华鲟幼鱼阶段的人工养殖饵料。
关键词: 中华鲟 饵料转化效率 生长效率 特定生长率 异速生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奥利亚罗非鱼AMH基因结构及其表达
《水产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抗缪勒氏管激素(anti-Mullerian hormone,AMH),也称缪勒氏管抑制物质(mullerianinhibiting substance,MIS),为肽类生长因子,属于TGF-β生长和分化因子家族。应用RT-PCR和RACE法,从奥利亚罗非鱼精巢组织中分离出AMH的cDNA。分离到3′UTR长为621 bp和168 bp的两条cDNA,除了长度不一,两者之间只存在两个碱基的差别。5′UTR为27 bp,阅读框为1 545 bp,翻译成514个氨基酸,其中,AMH-N域237个氨基酸,TGF-β域93个氨基酸。同源性分析显示,AMH保守性偏低,奥利亚罗非鱼与其它鱼类的相似性为32%~60%,与哺乳类动物只有19%~21%,而TGF-β域的保守性相对较高,与其它鱼类的相似性为54%~72%。基因结构分析显示,奥利亚罗非鱼AMH存在6个内含子,和斑马鱼AMH结构相似,和人、鼠AMH有较大差别,它们缺少奥利亚罗非鱼和斑马鱼AMH基因共有的内含子Ⅰ和Ⅵ。然而,启动子转录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奥利亚罗非鱼AMH启动子中也存在SRY,SF-1,GATA-4,Sox5,Sox9等结合位点。使用Taqman探针分析奥利亚罗非鱼AMH在成鱼不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鱼苗、鱼种、成鱼性腺中的表达量,结果显示AMH在成鱼的卵巢、精巢中均有表达,而在脑、肝、肌肉以及心脏中不表达。AMH在鱼苗性腺中不表达,在鱼种、成鱼中雄鱼AMH表达量显著高于雌鱼,而鱼种雄鱼AMH表达量是成鱼雄鱼的10倍。
关键词: 奥利亚罗非鱼 抗缪勒氏管激素 快速扩增cDNA末端 内含子 启动子 Taqman探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鲤病原鳗利斯顿氏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淡水渔业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患病鲤(Cyprinus carpio L.)体内分离到一株优势生长菌,人工感染试验证明该菌对鲤有较强的致病性。对分离菌进行了形态特征、理化特性等生物学性状检验;测定了分离菌的16S rRNA和gyrB基因的部分序列,并与相关细菌16S rRNA和gyrB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后,构建了基于两种基因的系统发生树。结果显示:分离菌所扩增的16S rRNA和gyrB基因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中鳗利斯顿氏菌的16S rRNA和gyrB基因序列相似性均在97%以上,其16S rRNA基因序列长度为1449 bp(GenBank登录号:FJ824662),gyrB基因序列长度为1202 bp(Gen-Bank登录号:GQ452957);胞外酶活性及溶血活性检测表明分离菌具有淀粉酶、蛋白酶、明胶酶、卵磷脂酶活性,但不具有脂酶活性;在含7%家兔脱纤血液营养琼脂培养基上,呈β型溶血,分离菌均具有金属蛋白酶基因及溶血素基因。根据分离菌的表型特征及分子特征,判定分离菌为利斯顿氏菌属(Listonella MacDonell and Colwell1986)的鳗利斯顿氏菌(Listonella anguillarum)。分离菌的耐药谱测定结果显示,对供试49种抗菌药物中的青霉素G等12种药物耐药,对克林霉素等5种药物敏感,对恩诺沙星等32种药物高度敏感。
关键词: 鲤(Cyprinus carpio L.) 鳗利斯顿氏菌(Listonella anguillarum) 生物学特性 16S rRNA基因 gyrB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桑沟湾浮游植物生态特征
《渔业科学进展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2003年8月~2005年5月桑沟湾4个航次调查结果,对该海区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和群落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调查海域共检出浮游植物32属72种。其中,硅藻29属60种,占83.3%。甲藻3属12种,占16.7%。浮游植物数量的变动范围为5.0×104~3416.0×104cell/m3,浮游植物数量均值的最高值出现在2003年8月,最低值出现在2005年5月。经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和单纯度指数分析,调查海域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随季节变化明显,秋季的种类数、多样性明显高于春季。综合评价表明,桑沟湾海域浮游植物种类个体数量分布不均匀,生物多样性一般。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