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采前喷施不同种类钙肥对枸杞鲜果留树期及采后品质的影响
《江西农业学报 》 2024
摘要:以4年生宁杞7号枸杞植株为试材,在枸杞变色期分别喷施钙离子浓度为0.1%的醋酸钙、氯化钙、硝酸钙、葡萄糖螯合钙4种钙肥,通过对枸杞果实留树期和采后贮藏期间果实数量、硬度、果柄拉力、可溶性固形物、腐烂率和腐烂指数的变化进行分析,探究了钙肥在枸杞留树保鲜中的应用效果,以及采前喷施钙肥对枸杞采后耐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枸杞变色期喷施氯化钙、硝酸钙和醋酸钙可以降低枸杞果实落果率、延长留树期;4种钙肥处理均能显著增加留树期果实硬度,其中氯化钙和葡萄糖螯合钙处理的效果最显著。采前喷施葡萄糖螯合钙和醋酸钙处理能有效降低枸杞鲜果采后贮藏期腐烂率和腐烂指数。该研究为今后枸杞采用留树保鲜方式的选择提供了科学依据。


水氮互作对宁夏引黄灌区设施西瓜品质、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筛选适宜宁夏引黄灌区设施西瓜适宜的水氮组合,试验设计不同水氮处理,研究水氮互作对西瓜叶片SPAD值、果实品质、产量和氮素吸收及利用等影响。结果表明,W1N4、W2N3、W2N4、W3N3、W3N4处理的SPAD值较高,施氮量为N2、N3时品质较佳,W3N4处理产量最高,为76 565.36 kg/hm2,较其他处理显著增加8.34%~37.57%;相比较其他灌水水平,灌水量为W1时,设施西瓜灌溉水分利用效率较高,其中,W1N3、W1N4处理灌溉水分利用效率较高,分别达到43.91,45.32 kg/m3,较其他处理显著增加14.00%~56.40%;W3N4处理果实氮积累量和总氮积累量显著最高,较其他处理分别增加22.75%~192.36%,17.00%~123.39%;W3N2处理氮肥偏生产力与氮肥利用率显著最高,氮肥偏生产力较其他处理显著增加11.00%~343.68%,氮肥当季利用率比其他处理提高了3.34~10.02百分点。相关性分析表明,SPAD值、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Vc、产量、灌溉水分利用效率、氮积累量相互间均呈显著正相关,与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利用率之间均呈显著负相关;边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植株氮积累量呈正相关,与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利用率呈负相关。总之,施氮量为N2(80 kg/hm2)、N3(160 kg/hm2)时设施西瓜品质较好,灌水量W3(2 200 m3/hm2)与施氮量N4(240 kg/hm2)组合的增产效果最佳,高灌水量与高施氮量互作有利于西瓜吸收氮素,而低施氮量与高灌水量互作有利于氮肥的利用。


黄腐酸钾对灵武长枣氮素吸收、分配及利用的影响
《湖北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以5年生的灵武长枣(Ziziphus jujuba Mill.cv.Lingwuchangzao)树为试材,采用 15N示踪法进行田间试验,研究0 kg/株(CK)、0.5 kg/株(T1)、1.0 kg/株(T2)、1.5 kg/株(T3)不同黄腐酸钾有机肥施用量对灵武长枣氮素吸收、分配、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灵武长枣树体氮积累量随黄腐酸钾供应水平的提高而增加,1.5 kg/株黄腐酸钾处理在果实成熟期氮积累量最高,达59.66 g/株,各处理以叶片、果实氮积累量较高;3个黄腐酸钾处理均显著提高了植株对氮素的吸收征调能力(NdFF)和 15N吸收量(P<0.05),表现为T3>T2>T1>CK,不同器官的NdFF表现为果实最高;不同施肥处理的植株各器官 15N分配率存在差异,以贮藏器官(果实)较高;与CK相比,3个黄腐酸钾处理 15N当季利用率增加了2.27~5.34个百分点,以T3处理最佳,为8.92%.综合分析认为,配施1.5 kg/株黄腐酸钾有机肥,灵武长枣植株 15N的吸收利用效果最佳.
关键词: 黄腐酸钾 灵武长枣(Ziziphus jujuba Mill.cv.Lingwuchangzao) 氮素 吸收 分配 利用


贺兰山东麓有机酿酒葡萄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
《宁夏农林科技 》 2024
摘要:贺兰山东麓具有生产有机酿酒葡萄得天独厚的土壤、气候、光热等资源,发展高质量葡萄酒产业前景广阔.基于此,分析了贺兰山东麓有机酿酒葡萄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了推动产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基于不同病原真菌单孢分离方法研究
《宁夏农林科技 》 2024
摘要:在植物病理学研究中,通常需要分离和纯化病原真菌,掌握一套简捷又高效的单孢分离技术,有助于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以葡萄灰霉病菌为试验材料,比较稀释纯化法、挑针转移法、平板稀释画线法和实体镜下转移法4种单孢分离方法。试验发现,实体镜下转移法分离成功率最高,高达93.62%。但各方法各有其优缺点,需结合自身优势和实验条件,总结出一套适宜的、简便可靠的单孢分离方法。


番茄潜叶蛾对不同类型杀虫剂的敏感性
《生物安全学报(中英文) 》 2024
摘要:[目的]番茄潜叶蛾是一种对番茄具有毁灭性危害的世界入侵害虫,本研究测定了不同类型药剂对入侵害虫番茄潜叶蛾的毒力活性及防治效果,为生产中科学防治番茄潜叶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室内毒力测定方法,计算各药剂对不同龄期幼虫的毒力回归方程;采用田间防效评价方法,得出药后1~21 d各药剂对幼虫的防效,综合比较分析不同类型药剂对番茄潜叶蛾的控制作用.[结果]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植物源杀虫剂印楝素和抗生素类杀虫剂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番茄潜叶蛾的毒性相对最强,其中印楝素对1龄幼虫的毒力最强,其LC50为3.22 mg·L~(-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2~4龄幼虫的毒力最强,其LC50分别为7.1046、7.5663和4.375 mg·L~(-1);其次是苯甲酰脲类杀虫剂氯虫苯甲酰胺和合成杀虫剂乙基多杀菌素;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高效氯氰菊酯、昆虫生长调节剂类杀虫剂甲氧虫酰肼对番茄潜叶蛾也有较好的毒杀作用;新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噻虫嗪、烯啶虫胺对番茄潜叶蛾的毒性相对较弱.田间防效结果表明,抗生素类杀虫剂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的防效相对最高、持效性最好,药后第7、14和21天防效分别为74.11%、71.42%和60.03%;其次是苯甲酰脲类杀虫剂氯虫苯甲酰胺、合成杀虫剂乙基多杀菌素和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高效氯氰菊酯;植物源杀虫剂印楝素的持效性较好,药后第7~21天的防效均高于50%;昆虫生长调节剂类杀虫剂甲氧虫酰肼以及新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噻虫嗪、烯啶虫胺对番茄潜叶蛾的田间防效相对较弱.[结论]抗生素类杀虫剂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苯甲酰脲类杀虫剂氯虫苯甲酰胺和合成杀虫剂乙基多杀菌素可作为生产中防治番茄潜叶蛾的首选药剂,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植物源杀虫剂印楝素和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高效氯氰菊酯可作为交替使用药剂.


贺兰山东麓红葡萄酒颜色差异分析
《食品与发酵工业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贺兰山东麓地区赤霞珠及梅鹿辄葡萄酒的颜色特征差异,以贺兰山东麓5个地区的‘赤霞珠’及‘梅鹿辄’葡萄为实验材料,测定其CIELAB色空间参数、酚类物质含量,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贺兰山东麓葡萄酒CIELAB参数受品种及地区影响显著,具有较低的L*,而a*、b*较高,葡萄酒颜色较暗,红色色调较高;Cab*为47.46~60.82,酒样色彩饱和性较高。不同地区和不同品种的干红葡萄酒在颜色相关指标的主成分图上分布差异显著。金山赤霞珠葡萄酒的L*、a*等CIE参数均显著低于其他酒样,而花色苷、总黄酮等酚类物质显著高于其他酒样,酒体呈暗紫红色,明显区别于其他地区;玉泉营梅鹿辄葡萄酒的b*、hab较低,总花色苷显著高于其他酒样,酒体明亮,呈胭脂红色。各地葡萄酒颜色差异显著,具有各自特有的颜色特征。


时空协同的农业种植结构遥感精细制图
《遥感学报 》 202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农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成分,精准地掌握农作物种植结构信息是精细化农业应用的基础。本文挖掘不同源遥感数据的时空特征互补优势,设计了一种时空协同的农业种植结构遥感制图方法,考虑将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提取的耕地地块作为基本单元,再结合高时间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光谱时序信息,在深度学习技术支持下实现地块尺度的作物分类识别和种植结构精准制图,进而可分析主要作物的空间分布特征。宁夏引黄灌区的试验案例结果表明:(1)本实验共获取研究区耕地地块149万个,总面积约54万ha,总体分类精度为0.80;(2)相比于利用传统的制图单元和机器学习方法,基于RCF网络从高分影像上获取的耕地地块形态信息更准确,与实际农业耕作管理单元更匹配,基于Bi-LSTM网络进行作物分类能够将时间序列特征的上下文信息考虑在内,且能保证更高的分类识别精度;(3)玉米、水稻、小麦和蔬菜是研究区的主要作物,其中玉米是种植面积最大的优势作物,空间分布最为广泛,菜地主要集中分布在永宁县和青铜峡市,水稻集中分布在灌溉便利的区域,而小麦大规模种植面积较少,其中小麦夏季收割后种植其他作物的情况主要集中于青铜峡灌区,且复种指数呈现由南向北逐渐降低的趋势。
关键词: 遥感 作物种植结构 时空协同 深度学习 耕地地块 NDVI时间序列 宁夏引黄灌区


纤维素酶、有机酸等添加剂对干芦苇发酵品质及饲用价值的影响
《中国饲料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研究纤维素酶、有机酸等添加剂对芦苇营养成分、发酵品质的影响,试验设6个处理组,每组4个重复.试验1组(纤维素酶)、试验2组(青贮专用复合酶)、试验3组(有机酸混合)、试验4组(秸秆发酵活杆菌)、试验5组(甲酸)、试验6组(乙酸).试验期60 d.结果显示:试验组感官评分由高到低依次为:试验2组>试验3组>试验1组>试验6组>试验4组>试验5组,试验2组感官评价为优等.试验1组乳酸含量最高,分别比试验2组、3组、4组、5组、6组提高了56.71%、7610%、111.23%、1301.18%%和1212.33%(P<0.05),试验3组氨态氮/总氮比值分别比试验1组、2组、4组和6组降低了14.25%、15.70%、38.28%和25.90%(P<0.05);试验3组粗纤维(CF)分别比试验1组、2组、4组、5组降低了7.27%、16.09%、16.54%和15.29%(P<0.05);试验3组相对饲喂价值(RFV)较1组、2组、4组、5组、6组提高了34.09%、32.43%、44.15%、10.48%和17.17%(P<0.05).试验1组、3组有机酸含量、氨态氮/总氮比值及pH均符合优质青贮的评价标准.结果表明,添加纤维素酶、有机酸混合液发酵芦苇草后营养价值显著提高,发酵质量明显改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