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宁夏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7974条记录
93份叶用枸杞农艺性状分析及综合评价

陕西农业科学 2024

摘要:为客观评价叶用枸杞种质资源多样性和筛选综合性状优异种质,初步筛选出综合性状优异的叶用枸杞新品种。以93份叶用枸杞种质8个农艺性状,利用变异系数、模糊数学隶属函数和聚类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变异系数分析显示变异系数范围为5.25%~73.52%,其中变异系数最大的为单株产量,最小的为叶鲜干比,Shannon多样性指数范围为1.77~5.73,其中Shannon多样性指数最大的为地径,最小的为茎鲜干比;相关性分析显示单株产量与叶面积、叶鲜干比、株高和地茎显著正相关(P≤0.05),与叶形指数、茎鲜干比和叶/茎显著负相关(P≤0.05);隶属函数分析显示筛选出综合性状优异的叶用枸杞新品种9份,即Z88、Z76、Z100、Z58、Z32、Z54、Z57、Z85和Z69;聚类分析将种质分为五类,第Ⅰ类材料的特征为单株产量最高,株高、地径和叶面积等较大,包含品系Z88和Z76等,第Ⅱ类材料特征为地径最大,株高、叶形指数和叶面积等较大,包含品系Z58和Z32等,第Ⅲ类材料特征为叶面积最大,株高、叶鲜干比等较大,包含品系Z57和Z85等,第Ⅳ类材料特征为叶鲜干比最大,叶形指数和单株产量等较大,第Ⅴ类材料特征为叶/茎最大,叶形指数、茎鲜干比和株高等较大。93份通过杂交获得的叶用枸杞种质资源较为丰富,单株产量、地径、叶面积、叶鲜干比和叶/茎性状是作为评价叶用枸杞种质的重要农艺性状指标,模糊数学隶属函数和聚类分析方法能够准确、可靠地综合评价叶用枸杞种质资源。

关键词: 枸杞属 种质资源 农艺性状 隶属函数 综合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人工混播草地土壤丛枝菌根真菌对轮牧的响应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轮牧对人工混播草地生态系统中植被群落及土壤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 AM)真菌群落的影响机制,以宁夏盐池县人工混播草地为试验对象,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置T1(无芒雀麦+新麦草+紫羊茅+苜蓿+菊苣)、T2(垂穗披碱草+新麦草+早熟禾+苜蓿+鹰嘴紫云英)、T3(扁穗冰草+新麦草+蒙古冰草+苜蓿)3种混播组合模式,并通过Illumina高通量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开展轮牧影响下3种人工混播草地土壤AM真菌群落差异性研究,分析人工混播草地生态系统中植被-土壤-AM真菌群落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表明:连续2年轮牧对植被群落生物量产生了显著影响,与轮牧第1年相比,豆科植被群落的相对重要值降低,但禾本科植被群落的相对重要值分别增加了51.16%、81.25%和33.33%。土壤AM真菌中球囊霉属和类球囊霉属为优势属;与轮牧第1年相比,连续轮牧2年后,T1处理的土壤AM真菌群落Chao 1指数较第1年显著降低了12.35%,T3处理的土壤AM真菌群落Chao 1指数、香农-维纳指数、均匀度指数和物种数较第1年分别提升了20.73%、12.80%、7.69%和31.16%(P<0.05),说明T3处理的土壤AM真菌群落对轮牧的响应更加敏感。随轮牧年限增加,T1与T2处理的土壤AM真菌群落组成相似性增加,T1与T3处理的土壤AM真菌群落组成相似性差异较大。连续轮牧2年后,土壤养分对AM真菌群落丰富度的作用强度减弱,但植被群落多样性和植被群落生物量对AM真菌群落丰富度及其组成的作用强度增强;驱动AM真菌群落变化的环境因子由土壤有效磷(p=0.006)和碱解氮(p=0.016)转变为植被群落生物量(p=0.036)。综上所述,不同类型人工混播草地植被群落和土壤AM真菌群落对轮牧表现出不同的响应特征,其中以T3混播组合处理的效果较好。

关键词: 人工混播草地 草地生态系统 丛枝菌根真菌 多样性 轮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有机肥施用量对酿酒葡萄品质形成关键时期需水量的影响研究

宁夏农林科技 2024

摘要:对不同有机肥施用量条件下酿酒葡萄品质形成关键时期需水量进行分析,探讨有机肥施用量与水分需求的关系,为制定科学高效的酿酒葡萄供水策略提供理论支撑。研究表明,有机肥适量配施有助于提升酿酒葡萄土壤贮水保墒性能,液体纳米有机肥对于土壤表层(0~20 cm)的含水率增加明显,T2、T3处理果实膨大期与转色期增加最为明显,相较于CK分别增加了70.77%、28.60%;不同土层土壤总贮水量,T1处理在果实膨大期具有较好的土壤贮水性能,T2处理在果实转色期土壤总贮水量较为丰富,相较于CK,分别增加14.85%与52.19%。通过Penman-Monteith公式和田间水量平衡法计算分析,T1处理酿酒葡萄果实膨大期与T2处理果实转色期均存在进一步节水的潜力。

关键词: 酿酒葡萄 品质形成关键期 土壤含水量 贮水量 作物需水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机器视觉的酿酒葡萄叶幕厚度估算方法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24

摘要:酿酒葡萄叶幕厚度是园区管理、整形修剪、变量喷药等作业的重要参考依据,但是监测叶幕厚度存在作业量大、效率低、劳动强度高等问题。以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叶幕为目标,基于机器视觉技术研究叶幕厚度的快速估算方法并进行验证。采集葡萄叶幕双目图像及参数,基于HSV颜色空间和形态学处理方法提取左目图像叶幕部分,将提取的图像与右目图像进行校正,采用BM算法对校正后的图像进行立体匹配,计算叶幕范围内所有像素点的三维坐标,依据z值平均值和园区参数计算叶幕厚度估算值。经测试,提出的叶幕厚度估算方法计算结果与实际测量值基本一致,满足酿酒葡萄园实际管理应用监测需求,可为研发叶幕厚度快速测量设备、推进园区管理精细化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 酿酒葡萄 机器视觉 叶幕厚度 立体匹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寄主转换对棉蚜存活率与营养代谢的影响

植物保护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棉蚜Aphis gossypii转换寄主后其体内营养代谢水平的变化,采用活体植物饲养方法分别将棉花型、枸杞型和黄瓜型寄主专化型棉蚜进行寄主转换,并测定寄主转换后棉蚜的存活率与营养代谢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棉花型和黄瓜型寄主专化型棉蚜转移到枸杞植株上后存活率均显著下降,转换后96 h分别为61.5%和62.1%,而未进行寄主转换棉花型棉蚜和黄瓜型棉蚜的存活率分别为90.3%和86.4%。且棉花型和黄瓜型棉蚜转移到枸杞植株上96 h时,棉花型棉蚜体内淀粉酶、胃蛋白酶、蔗糖酶和脂肪酶的活性分别显著下降至对照组的58.3%、73.5%、90.4%和83.7%,而海藻糖酶活性显著上升至对照组的2.2倍;黄瓜型棉蚜体内淀粉酶、胃蛋白酶和蔗糖酶的活性分别显著下降至对照组的65.1%、66.9%和85.3%,而海藻糖酶活性显著上升至对照组的1.3倍。当枸杞型棉蚜转移到棉花或黄瓜植株上时,存活率和体内营养代谢酶活性与未进行寄主转换的枸杞型棉蚜均无显著差异。表明不同寄主专化型棉蚜在转换到不同的寄主植物上后,其体内营养代谢相关酶活性会出现显著变化,尤其是棉花型和黄瓜型棉蚜转移到枸杞植株上时会出现代谢酶活性紊乱与存活率下降的现象。

关键词: 棉蚜 寄主 营养代谢 存活率 专化型 棉花 枸杞 黄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枸杞蛀果蛾趋光特性及其种群动态

北方果树 2024

摘要:枸杞蛀果蛾(Scrobipalpa erichiodes Bidzilya et Li)是枸杞的重要害虫,以幼虫钻蛀枸杞花蕾或果实为害.由于幼虫为害过程和栖息场所隐蔽,仅成虫期暴露,化学防治困难.作者采用便携悬挂式太阳能光控型诱虫试验装置,研究红色、橙色、黄色、绿色、青色、蓝色、紫色7种不同波段LED光源对枸杞蛀果蛾的诱集效果,并利用诱捕效果高的紫色光源灯具监测种群发生动态.结果表明,紫色光源灯具诱捕效果显著好于其他6种光源;与紫色光源波长接近的青色和蓝色也有一定的诱捕效果,但远不及紫色光源.紫色是枸杞蛀果蛾的敏感光源.枸杞蛀果蛾2022年越冬代羽出高峰期在4月下旬,诱虫量高;6月初出现第2个高峰,但虫量较小.

关键词: 枸杞蛀果蛾 成虫 光源 诱捕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宁南山区夏秋季露地青梗菜品种筛选与综合评价

农业科技通讯 2024

摘要:为了筛选适宜宁南山区夏秋季露地种植的青梗菜品种,试验引进9个青梗菜品种,对其形态指标、植物学性状、产量、适应性等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适合在宁南山区夏秋季露地栽培的品种有国外引进品种华冠和国内育成品种新夏青7号,其中华冠和新夏青7号在叶形、叶色、柄色、束腰性上表现相似,均表现出生长势旺、株型直立、叶绿色、产量高、商品性好等特点,但相比之下华冠综合性状表现更优,新夏青7号次之,但两者在产量上并无显著性差异,新夏青7号有望通过品种改良和后期水肥管理进一步替代国外引进品种.

关键词: 青梗菜 品种筛选 综合评价 宁南山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食用菌菌渣资源化循环利用的研究进展

江西农业学报 2024

摘要:综述了近年来菌渣在无土栽培、土壤肥料、环境修复剂、动物饲料、生产新能源、活性物质的提取等方面的利用现状,以及菌渣资源化循环利用途径,并指出了菌渣在循环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菌渣再循环利用技术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食用菌 菌渣 理化性质 循环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枸杞病虫害绿色防控科技创新进展及发展趋势

宁夏农林科技 2024

摘要:枸杞病虫害具有种类多、危害重、发生规律复杂、防控难度大等特点。综述70年来枸杞病虫害从单一的化学农药防治到绿色防控的4个发展阶段,枸杞病虫害防控取得显著成效:建立了宁夏全域枸杞病虫害监测预报技术体系和信息化应用平台,集成建立了枸杞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体系并在宁夏全域应用。目前,枸杞产业高质量发展与生态保护的重大需求给枸杞病虫害防控带来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生态调控成为枸杞病虫害防控科研创新的重大课题,构建以区域生态调控技术为核心,集成信息化监测预警、新型生物农药与天敌产品、农药精准靶向应用等多因子协同增效的枸杞病虫害绿色技术防控体系和治理新模式成为重要的发展目标。

关键词: 枸杞 病虫害 监测预警 绿色防控 生态调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岁龄滩湖杂G0代与滩羊产肉性能、肉品质及风味物质的比较研究

畜牧与兽医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旨在比较研究2 岁龄滩湖杂G0代与滩羊产肉性能、肉品质及风味物质方面的差异.选取2 岁龄健康、体重相近的滩湖杂G0代公羊和同期滩羊公羊各3 只,屠宰后测定产肉性能、肉品质,电子鼻测定肉质气味轮廓.结果:2 岁龄滩湖杂G0 代与同期滩羊各项屠宰性状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G0代胴体重、屠宰率、净肉率、GR值及背膘厚等指标高于滩羊,尾重较滩羊降低 4.88%,头重显著低于滩羊(P<0.05),皮张面积大于滩羊(P<0.05).与滩羊肉质相比,滩湖杂G0代肉中氨基酸与脂肪酸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但剪切力降低 7.95%,失水率降低10.55%.对肉质起挥发性作用的物质是氮氧化合物、烷烃及芳香成分,利用电子鼻不能完全区分滩湖杂G0代与滩羊肉质.综上,2 岁龄滩湖杂G0代的屠宰性能有优于同期滩羊的趋势,肉质食用品质有所提升,肉品风味无显著差异.

关键词: 滩湖杂G0代 滩羊 屠宰性能 肉品质 风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