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油用向日葵籽实品质性状的遗传研究
《中国粮油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9个油用向日葵自交系进行5×4不完全双列杂交,采用包括胚、细胞质和母体植株遗传效应的二倍体种子数量性状遗传模型和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油用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 L.)籽实含油率、亚油酸含量和油酸含量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含油率、亚油酸含量、油酸含量等品质性状同时受到胚、细胞质及母体植株等3套遗传体系基因的影响,含油率和亚油酸含量主要受控于细胞质效应基因和母体效应基因,细胞质互作则是影响油酸含量表现的主要效应;含油率、亚油酸含量的细胞质遗传率大于胚遗传率和母体遗传率,油酸含量的细胞质互作遗传率大于其他效应遗传率;含油率与亚油酸含量之间存在细胞质和母体显性的正相关,含油率与油酸含量之间存在细胞质和母体显性的负相关,亚油酸含量与油酸含量之间存在细胞质、母体加性、母体显性和直接显性×环境互作效应的负相关;控制含油率和亚油酸含量的细胞质基因及母体显性基因存在着基因连锁或一因多效,而对油酸含量和亚油酸含量而言,则是母体加性基因及母体显性基因存在基因连锁或一因多效。


基于ADM模型的油用向日葵籽实含油率动态发育遗传研究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包括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在内的加性-显性-母体遗传模型(ADM模型)及非条件和条件方差分析方法,分析不同环境下油用向日葵籽实含油率在发育时期的数据资料,估算油用向日葵籽实含油率在某一发育时间(0→t)或某一特定发育时间段(t-1→t)的发育遗传效应。结果表明,油用向日葵籽实含油率的表现主要取决于显性遗传效应和母体遗传效应。种子核基因、二倍体母体植株基因在粗脂肪积累的不同发育时期存在着表达水平上的差异,加性遗传效应和母体效应存在发育期间的间断表达现象。其主要表现为,开花后0~10d和30~40d的时段内未能检测到加性遗传效应,25d|20d时段是加性效应表达的高峰期;显性效应在开花后的45d内均有极显著水平的表达,其中在开花后的15~30d的时段是显性微效多基因被激活及表达的活跃期,即杂种优势表现最为突出的时期;母体效应在开花后的35~45d内有较高水平的表达,其中最活跃期为开花后的40d|35d时段;在开花后的20d内(开花后初期和中期),基因效应的表达易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
关键词: 油用向日葵 含油率 加性-显性-母体遗传模型


阿巴嘎黑马染色体核型及G带分析
《华北农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耳组织成纤维细胞培养方法及常规染色体标本制备技术,对阿巴嘎黑马的染色体核型及G带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阿巴嘎黑马染色体数目为2n=64,雄性核型为64,XY;雌性核型为64,XX。其中1~13号染色体为中或亚中着丝粒染色体,14~31号染色体为端着丝粒染色体,X染色体则为2对大亚中着丝粒染色体,Y染色体为最小的端着丝粒染色体。另外,阿巴嘎黑马染色体G带明暗相间,且每对染色体都有其独特的带纹特征,其中部分染色体的G带与已报道的阿拉伯马的G带特征有明显差异。本研究首次在国内报道了阿巴嘎黑马染色体核型及G带特征,这将为阿巴嘎黑马的细胞遗传学研究和疾病诊断提供资料。


草原碳汇管理对策
《草业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我国约4亿hm2草原,草原具有强大碳汇功能,但人们对草原碳汇管理的认识和研究还不足。综述了CO2、温度及降雨等气象因子和草原开垦、放牧、割草、施肥、人工草地建植等草地管理措施对草原碳汇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以期对我国草原管理实践提供借鉴。温度和降雨的改变对不同类型草原的碳汇功能影响不同,以碳汇为目标的草地管理,必须综合考虑气候变化对碳固持的影响。草地退化生产力下降,土壤理化环境恶化,土壤有机碳含量降低,退化草地具有较大的固碳潜力,采用合理的草原管理措施能够极大的提高草地有机碳含量,据估算全国重度退化草地如果全面实施围栏封育措施,固碳潜力每年达12.01Tg C。过度放牧改变了草原植被群落结构,降低净初级生产力,C∶N增加,土壤氮的亏缺限制碳的固持,枯落物的量也降低,减少有机质的形成,草原碳汇功能降低。合理放牧管理增强草原碳汇功能。草原开垦减少枯落物的输入增加了土壤侵蚀,使土壤有机质暴露在空气中,土壤有机质的氧化分解加快,降低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强度的刈割利用不利于草地碳汇,刈割利用要选择合适的刈割时间和刈割高度,并通过粪尿或施肥等管理措施,返还割草地损失的营养物质。施肥、补播、耕翻和灌溉等改良措施促进草原植被更新,提高草原生产力,增强草原固碳能力。农田弃耕和围封禁牧增强草地碳汇功能,配合施肥补播等其他管理措施,可以促进植被恢复,提高其固碳效率。退耕还草增加草原碳汇,牧草固碳能力强弱为:豆禾混播>多年生豆科牧草>多年生禾本科牧草>一年生禾草。


5种饲草的分级指数测定与评价
《草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通过测定"草原2号"杂花苜蓿(Medicago varia cv.caoyuan No.2)、沙打旺(Astragalus adsurgens)、黑麦草(Lolium perenne)、高丹草(Sorghum vulgare×S.sudanese)和狼尾草(Pennisetum alopecuroides)5种饲草的常规营养成分、体外消化率、总能值及自由采食量等指标,以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和酸性洗涤木质素(ADL)为不同纤维素指标计算得出5种饲草的分级指数(Grading Index,GI)。经对比分析后认为,以ADL为纤维素指标计算得出的饲草分级指数最符合实际饲养中的饲草价值。按此指数评价的5种饲草品质优劣顺序为苜蓿>沙打旺>黑麦草>高丹草>狼尾草。
关键词: 分级指数(GI) 饲草品质 代谢能 干物质自由采食量


植物种子休眠及破除方法研究进展
《安徽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概述了植物种子休眠类型及其破除方法的研究情况。种子休眠主要有由种皮引起的种壳休眠和由胚引起的胚休眠2种类型。然而,实际上有些种子因复杂多样的各种因素影响同时存在着这2种休眠类型,继而破除种子休眠的方法也复杂多样。破除休眠方法主要有温度处理、机械处理、层积处理、光照处理、激素处理、化学药剂处理。对于综合休眠类型的植物种子,采用综合方法来破除休眠的效果较单一处理方法更加显著。


氮磷钾平衡施用对油用向日葵产量及肥料效率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施用氮、磷、钾化肥对油用向日葵产量的影响,以及油用向日葵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规律和利用效率,于2008~2010年在内蒙古河套及土默川的向日葵典型种植区域进行了9项次田间肥料试验,结果表明,油用向日葵施用氮、磷、钾肥均有增产效果,其中氮肥增产效果最好,钾肥其次,磷肥增产最少,增产幅度分别为20.5%、14.4%和11.5%,每公斤N、P2O5和K2O分别增产油用向日葵籽粒3.5、5.0和4.6 kg。施用氮、磷、钾化肥的养分当季利用率分别为34.3%、14.8%和50.2%。生产100 kg油用向日葵籽粒分别需要N、P2O5和K2O4.99、1.74和6.78 kg。以上重要参数的确定为向日葵的科学施肥提供了理论依据,是油用向日葵实现增产增效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