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喂料绞龙及相关因素对饲料食盐添加精度的影响
《饲料工业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饲料工业化是行业大的趋势,这一过程既可以解决劳动力成本问题,又可提高饲料生产效率,但好的饲料品质是需要科学严谨的工业操作来实现,除豆粕、棉粕等大宗饲料主要原料需要科学配比合理使用外,如食盐等添加量较小的原料也要严格比例添加,不可以盲目甚至不顾产品质量和后果而忽视生产管理。


不同温度和时间浸种对糜子种子萌发特性和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温度和时间浸种对糜子(Panicum miliaceum L.)种子萌发特性和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为提高其出苗率和产量提高科学指导。[方法]对糜子种子进行不同温度(15、20、25、30、35℃)及不同浸种时间(6、12、24 h)处理,在田间条件下观测其生育期并测定其产量。[结果]内糜5号、内糜6号和伊选黄糜3个品种在30℃下处理24 h后发芽率和产量较高,在25℃下处理24 h后出苗率最高。[结论]该研究可为糜子的安全性生产提供技术保障。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抗病基因的PCR检测
《种子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是一种严重威胁全世界番茄生产的病害,培育抗病品种已成为防治该病害的主要技术手段。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抗性基因Ty-1和Ty-3为不完全显性遗传,本研究采用PCR技术,对来自于内蒙古包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的11份番茄抗病、耐病及感病育种材料进行了抗病基因Ty-1及Ty-3的检测,并对Ty-1抗性基因进行TaqⅠ酶切。结果发现,11份育种材料中,材料3和材料7中含有Ty-1及Ty-3抗性基因,材料1、材料4、材料5及材料7中含有Ty-3基因,其余材料无抗病基因。研究结果对准确鉴定番茄育种材料的黄化曲叶病抗病基因,抗病育种材料的辅助选择及缩短育种周期具有重要意义。


畜禽颗粒饲料的科学调质研究
《饲料研究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颗粒饲料便于贮藏、包装、运输且营养全面,减少饲料浪费,使动物的采食量也相应增加。但由于颗粒料调质参数的不同,特别是较高的温度、较长的保存期及物料中较多的水分含量,都可能造成成品饲料中物质特性的改变和营养成分的损耗,因此采取科学合理的制粒工艺和调质加工补偿是非常重要的。


热应激对奶牛采食、消化和生产性能的影响
《中国畜牧杂志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旨在研究热应激对不同泌乳阶段奶牛采食量、营养物质消化率和生产性能的影响。采用2×3交叉试验设计,根据胎次(2~3胎)、泌乳天数和产奶量相近(12.3~21.3 kg)的原则,选择18头经产中国荷斯坦奶牛,分为泌乳前期组(产后15~100 d)、泌乳中期组(产后112~175 d)、泌乳后期组(产后200~230 d)3组,每组6个重复,采用热应激与非热应激的自身对照试验。结果表明:热应激中、后期的奶牛采食量下降极显著(P<0.01);热应激期奶牛的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NDF、ADF及Ca和P的消化率显著低于非热应激期(P<0.05);热应激中期产奶量极显著低于非热应激期(P<0.01);泌乳前期的乳蛋白率和非脂固形物随着热应激的推进而升高(P<0.05);不同泌乳阶段奶牛在同一热应激期的采食量、营养物质消化率和乳成分无显著差异。结果提示,热应激导致奶牛采食量下降,营养物质消化率降低,产奶量下降,但乳成分变化不显著;产奶量则随着泌乳进程的推进而显著下降。


草甸草原区不同放牧方式对植被群落特征的影响
《中国草地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呼伦贝尔草甸草原区不同放牧方式下的植物群落特征进行比较研究,设SA1(夏季重度放牧、秋季适度放牧)、SA2(夏季重度放牧、秋季重度放牧)、SA3(夏季适度放牧、秋季重度放牧)、SA4(夏季适度放牧、秋季适度放牧)、SA5(不放牧)共5个处理。结果表明:SA3处理区群落多数植物的高度、密度和盖度明显高于其他处理区,SA3和SA5处理区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高于其他处理区,Simpson优势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在各处理小区无显著差异;放牧区中SA1和SA3处理区地上生物总量最高;季节调控放牧处理中,SA3处理区植被群落特征目前表现相对较好。


华北一年两熟区免耕开沟种床对农田作物生长的影响
《农业机械学报 》 2013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8~2010年在北京市大兴区研究了免耕开沟种床对土壤水分、作物生长、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免耕开沟种床能增强土壤蓄水保墒能力,与翻耕种床相比,0~30 cm土层土壤体积含水率提高0.2%~2.7%,促进了作物生长,其中免耕播种开沟深度为20 cm的种床优势最为明显,相对翻耕种床可提高冬小麦产量2.4%和水分利用效率7.4%、夏玉米产量1.2%和水分利用效率1.5%。研究表明,华北一年两熟区免耕播种的适宜开沟深度为20 cm。


不同品质混合粗饲料对奶牛体外发酵指标的影响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本试验以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3头荷斯坦奶牛为动物模型,利用体外批次培养法,比较研究了苜蓿/玉米青贮、羊草/玉米青贮、玉米秸秆/玉米青贮等3种混合粗饲料体外发酵效果.结果表明:各组培养液pH值差异显著(P<0.05),平均值分别为(6.46、6.52、6.40),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各组pH值均呈下降趋势,24h时下降到较低水平,其中秸秆/青贮组下降幅度最大,24h培养液pH值为6.24,羊草/玉米青贮组pH值下降幅度最小;粗饲料品质对培养液NH3-N、产气量、VFAs和BCP产量有显著影响(P<0.05),平均值大小顺序为苜蓿/青贮>羊草/青贮>秸秆/青贮;各组培养液乙/丙比例平均值大小顺序为羊草/青贮>玉米秸秆/青贮>苜蓿/青贮,平均值分别为(2.08、2.04、1.90).本试验用3种不同品质的单一粗饲料(苜蓿、羊草、秸秆)分别与玉米青贮混合培养时,粗饲料整体发酵水平提高.


性诱剂监测和控制向日葵螟应用技术研究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向日葵螟Homoeosoma nebulella是危害向日葵花盘籽粒的主要害虫.为了减少化学农药对环境和有益昆虫的影响,探索应用性诱剂监测及防控向日葵螟技术.2008-2009年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鄂尔多斯市测试向日葵螟性信息素性诱与灯诱的诱集活性,性诱剂不同剂量、诱芯常温条件下存放对诱蛾效果的影响;以及按棋盘式等距离放置25、11和6个诱捕器.hm 2,3次重复,调查不同密度诱捕器对向日葵螟危害的防控效果.结果表明,性诱剂对向日葵螟具有良好的诱集活性,并与灯诱成虫动态趋势基本一致,蛾峰谷明显;诱芯在常温条件下存放1年,对诱蛾有显著影响,而且诱捕向日葵螟效果与性诱剂的含量呈正相关;田间放置25个诱捕器.hm 2,对向日葵螟危害控制效果最佳,防效达8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