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2124条记录
11份苜蓿材料的抗倒春寒性及生产性能比较

中国草地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不同苜蓿品种对春季低温的响应,对11份苜蓿材料进行低温胁迫,恢复生长后测定了抗寒指数、地上形态指标、根颈特征和根系特征等多个指标,并进行了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苜蓿材料的抗倒春寒性差异明显,其中草原2号的伤害指数最小,抗性最强;肇东次之;敖汉伤害指数最大,抗性最差。生物总产量与株高、分枝数、芽数、节数、根颈直径、主根直径和侧根数呈极显著正相关。苜蓿形态学的主要变异来源于主根直径和根颈直径。YL-2和YL-4可作为培育抗倒春寒苜蓿的材料。

关键词: 苜蓿 抗倒春寒 形态指标 生产性能

亚急性瘤胃酸中毒对瘤胃和瓣胃上皮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亚急性瘤胃酸中毒(SARA)对瘤胃和瓣胃上皮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选取8只健康的处于泌乳期关中奶山羊,按体重、泌乳量相近原则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n=2)饲喂基础饲粮,SARA组(n=3)饲喂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与中性洗涤纤维比分别为1.02、1.24、1.63、2.58的试验饲粮,诱导发生SARA;恢复组(n=3)奶山羊发生SARA后自由采食青干草4周。取瘤胃、瓣胃黏膜组织,通过检测瘤胃、瓣胃黏膜蛋白质、DNA及RNA含量来研究SARA对瘤胃、瓣胃黏膜生长的影响;通过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原位末端标记阳性细胞数,研究瘤胃、瓣胃上皮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变化;并在透射电镜下观察细胞凋亡情况。结果表明:SARA显著降低了瘤胃黏膜蛋白质、DNA及RNA含量(P<0.05),对瓣胃上皮细胞蛋白质、DNA和RNA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SARA组上皮细胞微绒毛排列不整齐,线粒体肿胀、核固缩、染色质边集化,有较多的凋亡小体形成。SARA组瘤胃及瓣胃上皮细胞增殖指数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细胞凋亡指数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综上,SARA对瘤胃及瓣胃上皮细胞增殖活性有抑制作用,对上皮细胞凋亡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 SARA 黏膜屏障 增殖细胞核抗原 细胞凋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Leptin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主要乳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

中国畜牧杂志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处理浓度Leptin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中主要乳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分别在有催乳素(PRL)(1μg/mL,+)和无PRL(0μg/mL,-)条件下进行,均以无Leptin组为对照组,10、100、1 000 ng/mLLeptin组为处理组。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奶牛乳腺细胞中α-酪蛋白(α-CN)、β-酪蛋白(β-CN)和β-乳球蛋白(β-LGB)的基因表达。结果表明:无PRL条件下,Leptin未促进、甚至抑制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中α-CN和β-CN基因的表达;有PRL条件下,Leptin极显著促进二者表达(P<0.001),以100 ng/mL处理组效果最显著;无论有、无PRL,Leptin均促进β-LGB基因的表达,但有PRL条件下,1 000 ng/mL处理组显著抑制β-LGB基因表达(P<0.001)。结果显示,有PRL条件下,Leptin促进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主要乳蛋白基因的表达。

关键词: Leptin 乳腺上皮细胞 乳蛋白 基因表达 奶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亚急性瘤胃酸中毒对瘤胃发酵和瘤胃微生物区系影响的研究进展

中国畜牧杂志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亚急性瘤胃酸中毒(SARA)是奶牛养殖场中较为关注的健康问题之一,该病在许多方面严重影响了养殖场的经济效益。近年来课题组对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发病机制进行了系统跟踪研究,本文综述了近年来SARA对瘤胃内环境和瘤胃微生物区系影响的研究成果,以期为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亚急性瘤胃酸中毒 瘤胃发酵 代谢产物 瘤胃微生物 奶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磷钾配比施肥对敖汉苜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草业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32个氮磷钾施肥配比处理组合对赤峰地区敖汉苜蓿(Medicage sativa cv.Aohan)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肥可以显著提高苜蓿第1年的产量(P<0.05),苜蓿产量从2.90t·ha-1提高至3.16t·ha-1,但施用氮肥对于紫花苜蓿第2年产量的提高幅度较小.磷肥和钾肥处理下敖汉苜蓿的产量差异显著(P<0.05),而钾肥施入量对苜蓿产量的效果则没有氮肥与磷肥明显.施氮肥可以使苜蓿粗蛋白质含量从17.75%提高至18.74%.施磷肥和钾肥也可以提高苜蓿粗蛋白含量,磷肥处理下产量差异显著(P<0.05),但钾肥处理下差异并不显著(P>0.05).

关键词: 紫花苜蓿 NPK施肥 产量 品质

番茄渣单贮与混贮品质评定

饲料工业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本试验对番茄渣单贮和混贮品质进行评定。试验主要对番茄渣(Ⅰ组)、番茄渣与梨渣(50:50)(Ⅱ组)、番茄渣与玉米秸秆(60:40)(Ⅲ组)、番茄渣与小麦秸秆(90 10)(Ⅳ组)进行为期45~90 d的青贮,并分别于青贮后45、60、90 d开窖对番茄渣单贮和混贮进行感官特性和发酵指标进行评定。番茄渣单贮和混贮在贮后45 d以后即可开窖饲喂,且以试验Ⅱ组(番茄渣与梨渣,50 50)的青贮质量最为优等,其次为Ⅰ组(番茄渣单贮)>Ⅲ组(番茄渣与玉米秸秆,60:40)>Ⅳ组(番茄渣与小麦秸秆,90:10),青贮质量为良好。番茄渣可以通过单贮或混贮的方式达到长期保存的目的。

关键词: 番茄渣 单贮 混贮 品质评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向日葵和马铃薯间作条件下氮素的吸收和利用

农业工程学报 2013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间套作不但能提高作物产量和资源利用效率,也是有效降低土壤风蚀的重要措施。明确间套作体系中氮素竞争与互补机理,提高氮素利用效率对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该研究于2010年和2011年在内蒙古武川进行了大田试验,利用半微量凯氏定氮方法测定植株各器官氮素含量和氮吸收量,探讨间作中作物对氮素吸收和利用的特征。结果表明,从系统角度出发,向日葵和马铃薯间作系统的氮吸收当量比(NER)为0.95~1.02,差异不显著,这种间作模式对作物氮的吸收效率没有影响。从作物角度出发,间作没有显著提高向日葵的氮素吸收和利用效率,却降低了系统中马铃薯的氮素吸收和利用效率。间作中,向日葵氮偏吸收当量比为0.53~0.74,大于其种植比例(50%),说明间作向日葵具有显著的氮素竞争和吸收优势;而马铃薯氮偏吸收当量比为0.28~0.42,低于其在间作中所占的比例(50%),处于显著劣势。间作马铃薯产量(鲜薯质量,80%含水率)的氮素生理利用效率(NPE)为249.2g/g,略低于单作(269.8g/g),其中4行马铃薯:4行向日葵(4P:4S)间作马铃薯的NPE为238.2g/g,显著低于单作。4P:4S间作向日葵产量(籽粒质量,12%含水率)的NPE为30.1g/g,高于单作(25.9g/g)和2行马铃薯:2行向日葵(2P:2S)间作的NPE(22.8g/g)。在4P:4S间作模式中,向日葵的NPE有所提高,作为代价,降低了马铃薯的NPE。间作中马铃薯的收获指数HI(0.83)低于单作(0.87),间作向日葵的HI(0.40)高于单作的HI(0.33)。间作作物NPE的变化主要受作物收获指数HI的影响。

关键词: 氮素 稀释 试验 间套作 氮素利用效率 单位叶面积氮含量(SLN)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草地类型植被碳密度及其分配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准确了解草地生态系统的碳密度及其分配,对于估算不同草地类型中的植被碳储存能力、判定碳汇、合理开发草地资源以及研究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野外调查测定和室内分析,对内蒙古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草地生态系统的6种草地类型(线叶菊草原、贝加尔针茅草原、银穗草草原、林缘杂类草草甸、河谷草甸和蒙古冰草草原)的碳密度及其分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6种草地类型植被地上部分碳密度为89.61~240.20g/m2,地下部分碳密度为965.74~1520.00g/m2,植被总碳密度为1148.21~1616.99g/m2。在碳密度分配中,植被活体层、凋落物层和地下部分分别占总量的4.59%~12.81%、0.91%~6.56%和83.94%~94.43%,地下部分碳密度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少,0~10cm明显高于其他几层,平均占总量的56.86%。

关键词: 碳密度 碳密度分配 赛罕乌拉 不同草地类型

种群密度对亚洲小车蝗能源物质含量的影响及飞行能耗与动态

应用昆虫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亚洲小车蝗Oedaleus asiaticus B.Bienko能源物质含量和消耗情况及种群密度对能源物质含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能源物质含量随成虫日龄的增加而发生变化,初羽化时含量较低,在10或13日龄达到最大值,之后开始下降。不同种群密度下亚洲小车蝗同日龄体内能源物质含量存在较大差异,高密度种群甘油酯含量显著的大于低密度种群,亚洲小车蝗飞行过程中主要利用糖类和脂类,但脂类是其远距离飞行的能量保证。

关键词: 亚洲小车蝗 飞行 能源物质 种群密度

苜蓿重要农艺性状的QTL初步定位

中国草地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苜蓿(高产紫花苜蓿×高抗黄花苜蓿)的F2家系作为构图群体,构建了苜蓿RAPD遗传连锁图谱。对94个F2家系考察了包括产量在内的16个重要农艺性状。利用单标记法分析了这16个数量性状基因座位(QTL)。16个农艺性状共检测到了26个QTL,其中,鲜重的QTL 5个;控制干重的QTL 1个;株高的QTL 1个;主茎高的QTL 1个;分枝数的QTL1个;幅宽的QTL 2个;抗寒性的QTL 6个;蛋白质的QTL 3个;Ash的QTL1个;糖分的QTL 1个;P的QTL 3个;Ca的QTL 1个,分别被定位于8条连锁群上。

关键词: 苜蓿 遗传图谱 QTL 农艺性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