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饲粮NFC/NDF对奶山羊甲烷和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和中性洗涤纤维比(NFC/NDF)对奶山羊甲烷(CH4)和二氧化碳(CO2)排放量的影响。选择体重、泌乳期、胎次和产奶量相近且健康无疾病的9头泌乳后期奶山羊,随机分为3组,每组3只羊,分别饲喂饲粮NFC/NDF为1.02、1.24、2.58的3种试验饲粮,采用Sable呼吸测量系统实时测定24 h内CH4和CO2排放量。结果表明:1)Sable呼吸测量系统可代替气相色谱对CH4等气体排放量进行测定,可以实时监测CH4和CO2排放量的变化,能更为准确地反映舍饲反刍动物温室气体排放的变化特征。2)CH4日排放量随奶山羊干物质采食量的增加而升高,随饲粮NFC/NDF增加而降低;CO2日排放量随饲粮NFC/NDF增加而升高。3)不同饲粮NFC/NDF条件下奶山羊在早、晚采食后3~4 h内出现排放峰值,在22:00之后,CH4排放量则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浓度直至次日开始下一次采食。结果提示,饲粮NFC/NDF对奶山羊CH4和CO2排放量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NFC/NDF 奶山羊 甲烷 二氧化碳 Sable呼吸测量系统


近十年内蒙古产地蔬菜农药残留状况及规律性分析
《中国蔬菜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对近十年内蒙古主产的6800份蔬菜样品的农药残留超标状况进行数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内蒙古产地蔬菜主要以绿叶菜类、茄果类和瓜类为主,其产量占蔬菜产量的70%;随着2003年以来蔬菜检测数量的逐年增加,内蒙古产地蔬菜质量安全状态从快速下降期、规律波动期进入到了持续稳定阶段,各种类蔬菜的质量安全水平差异化明显。其中占主产蔬菜55%的茄果类蔬菜、瓜类和豆类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率多年变幅低于2%,平均超标率为1.1%、1.6%和3.1%,属于质量稳定型蔬菜;占主产蔬菜30%的绿叶菜类和白菜类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率虽呈年度降低趋势,但多年徘徊在7%~10%,属风险主体型蔬菜;根菜类和甘蓝类蔬菜(占主产蔬菜15%)农药残留超标时间不可预见,超标率在某些年份大于5%,变幅超过15个百分点,这部分蔬菜为随机风险型蔬菜。超标的农药相对集中并表现出超标概率风险的种类间差异。70%的农药间歇性超标,超标概率低于5%;20%的传统农药经常超标,超标概率大于30%。有机磷类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超标风险整体呈年度降低趋势,而一些新型含氮类农药、高效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超标风险逐年增加。


放牧方式对中蒙典型草原植物功能群特征的影响
《植物研究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中蒙典型草原不同放牧方式,研究了不同放牧方式下中蒙典型草原植物功能群特征。结果显示,内蒙古定居放牧样地多年生草本比例显著低于其它放牧样地,比例为57.576%;而旱生植物比例显著高于其它放牧样地,比例为69.697%。蒙古四季游牧样地功能群多样性指数和优势度指数均高于内蒙古放牧样地,均匀度指数与多样性指数相反。功能群多样性指数与优势度指数间呈显著正相关(r>0.855,P<0.05);均匀度与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间均呈负相关。多年生和一年生草本植物、旱生和中旱生植物的生态位宽度均较大,从而导致多年生与一年生植物间、旱生与中旱生植物间生态位重叠值相应较大。说明,不合理的放牧导致草原植被群落退化,降低草原生态经济价值。


低温胁迫对返青期苜蓿叶片荧光参数的影响
《中国草地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揭示春季低温对返青期苜蓿叶片光抑制的影响,采用人工控温的方法,以苜蓿适宜生长温度(25℃)为对照,研究了返青期苜蓿叶片在-5℃处理4h、-5℃处理12h、-6.5℃处理8h和-8℃处理4h条件下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苜蓿叶片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值在25℃和-5℃处理4h、-5℃处理12h条件下差异不显著,无明显光抑制发生;但在-6.5℃处理8h和-8℃处理4h条件下,叶绿素荧光参数Fm、Fv/Fm、Fv/Fo和对照相比都明显下降,且温度越低各叶绿素荧光参数值的变化幅度越大。由此表明:低温下苜蓿叶片不同程度发生光抑制,且苜蓿各荧光参数的变化与抗寒性密切相关。
国标土样在土壤有效磷含量检测和质控中的应用
《中国土壤与肥料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定期使用有证标准物质可验证试验数据准确性,以发现操作者、仪器、材料、方法、环境中出现的超限现象,能有效地监控试验过程,提高检测质量。本试验研究了国标土壤对土壤有效磷测定数据进行控制,保证试验数据可靠性。结果表明,除2010月4月27日结果不稳外,其余测定值在16.4~19.8 mg/kg,相对标准偏差(RSD)为6.20%;质控图有93%试验点在上下辅助线内,未发现连续7个点位于中心线同一侧,质控图可靠;同时期相比2011年上半年测得国标土壤有效磷含量高于2010年,数值多稳定在18.3 mg/kg以上,精确度和准确度均以2011年较好。


不同土壤处理剂对设施蔬菜黄瓜根结线虫防治技术研究
《植物保护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筛选蔬菜根结线虫的防治技术,在赤峰市进行了7种不同土壤处理药剂对黄瓜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应用7种不同土壤处理药剂进行土壤处理,揭膜放气5d后定植黄瓜,对黄瓜生长无不良影响,而且对根结线虫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中98.1%1,3-二氯丙烯-氯化苦复配胶囊16kg/667m2、95%1,3-二氯丙烯液剂65kg/667m2及10%液体石灰氮65kg/667m2对黄瓜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达90%左右,优于目前生产中常用药剂42%威百亩水剂6kg/667m2和10%噻唑磷颗粒剂2kg/667m2的防治效果,并且可以显著地提高黄瓜产量,适于在设施蔬菜生产上推广使用。


磷肥用量对河套灌区玉米产量·土壤磷含量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为了探讨不同磷肥用量对河套灌区玉米产量、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化验相结合的方法,在内蒙古五原县连续2年进行不同磷肥用量试验。[结果]施磷可明显提高玉米产量。随着磷肥用量的增加,磷肥利用率、农学效率、经济效益均呈逐渐下降趋势,土壤中3种磷素形态表现为Olsen-P>CaCl2-P>DTP。随着磷肥施肥量的增加,土壤Olsen-P、CaCl2-P、DTP呈二次型曲线增加趋势。[结论]河套灌区种植玉米经济施磷量为150 kg/hm2,生产100 kg籽实吸磷量平均在0.77 kg左右,随着施磷量的增加,土壤磷残留逐渐增加。


热应激对奶山羊生产性能及瘤胃上皮细胞形态结构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热应激对奶山羊生产性能及瘤胃上皮细胞形态结构的影响,为动物在炎热环境中能够维持正常生理机能以及探索促进动物抗热应激的方法提供理论基础和试验依据。【方法】本项目以泌乳中后期奶山羊为动物模型,采用逐渐加热的方式使奶山羊产生热应激,用温湿指数计算当连续1周早、中、晚THI>72时,动物模型建立;采用动物营养学方法,研究热应激对瘤胃内发酵指标、营养物质消化率、生产性能、瘤胃上皮细胞形态结构和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①试验期间试验羊THI主要在72和87之间,处于轻度和高度热应激;②热应激极显著地提高了奶山羊直肠温度和呼吸频率(P<0.01),显著地降低了DM、CP、OM、NDF和ADF消化率(P<0.01),干物质采食量和奶产量(P<0.01),以及乳中乳蛋白和乳脂含量(P<0.05),但对乳糖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③热应激显著降低了一天中各时间点的pH(P<0.05)、NH3-N浓度(P<0.05)、TVFA浓度(P<0.05);④与对照组相比,在热应激30 d时,发现瘤胃液呈稀粥状,酸臭味较浓,且奶山羊瘤胃黏膜乳头呈现大面积的坏死、脱落;当在热应激45 d时,黏膜乳头坏死、脱落情况更为严重;⑤在热应激30和45 d时,瘤胃背囊和腹囊绒毛长度和宽度分别要短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热应激时间的延长,瘤胃背囊和腹囊的绒毛长度和宽度缩短的也越短(P<0.05)。【结论】①热应激通过显著提高奶山羊的直肠温度和呼吸频率,显著降低日粮各营养物质消化率、瘤胃液发酵参数等,进而显著降低日粮干物质采食量、乳品质及其生产性能;②热应激通过破坏瘤胃上皮组织结构,致使瘤胃黏膜绒毛大面积萎缩、脱落、甚至坏死,进而导致瘤胃黏膜屏障通透性增加。


苏尼特羊拷贝数变异的基因组分布特征研究
《中国畜牧兽医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本试验利用Illumina OvineSNP50 Bead Chip芯片对71只苏尼特羊进行了分型,共检测到134个拷贝数变异区域(copy number variation regions,CNVR),大小范围为29.48kb~1.30Mb之间,总长度达到25.95Mb。基因注释及功能分析结果显示,这些基因与嗅觉感官知觉、化学刺激的感官知觉、感官知觉、识别等环境应答有关。选取5个CNVR进行qPCR验证,其中3个CNVR得到验证。通过对苏尼特羊基因组拷贝数变异的分析可以进一步了解绵羊基因组结构的特点,为今后开展绵羊基因组结构变异与重要经济性状的关联研究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