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湖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5336条记录
贝莱斯芽孢杆菌CY30防治茶轮斑病研究

中国植保导刊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平板对峙培养和离体叶片接种,结合显微镜观察测定了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CY30及其发酵液对茶轮斑病病原菌茶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theae)抑菌活性,利用含药培养基法确定CY30和几种常用化学杀菌剂的相容性.利用Pacbio测序技术测定CY30全基因组序列,并将序列与基因组蛋白质序列进行BLAST比对分析.结果表明,平板对峙培养条件下CY30对茶拟盘多毛孢具有良好的抑菌活性,其对峙培养6d后,出现明显的抑菌带(抑菌率78.82%).显微镜下观察,与对照菌丝相比,CY30处理后菌丝发生扭曲和肿胀变形.离体叶片试验,CY30发酵液稀释5倍和10倍对茶轮斑病防效分别为77.59%和60.38%.CY30对4种常用化学杀菌剂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多菌灵和啶酰菌胺具有相容性,而代森锰锌则完全抑制CY30生长.CY30具有产生表面活性素、大乳蛋白、芽孢杆菌素、丰原素和地非西丁5种杀菌肽的基因.同时,具有分泌几丁质酶基因,从而实现防治茶轮斑病效果.

关键词: 贝莱斯芽孢杆菌 茶轮斑病 抑菌活性 防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柑橘溃疡病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

湖北农业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柑橘溃疡病是检疫性细菌性病害,严重危害其叶片、枝梢、果实,进而导致柑橘产量降低,同时影响柑橘的商品性与销量,具有传播速度快、根治较难等特点.通过对症状的识别及发生规律的总结,阐述了柑橘溃疡病综合防治技术,以便有效地进行防控,减少防控成本.

关键词: 柑橘溃疡病 症状识别 发生规律 综合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ISSR分子标记的皱皮木瓜遗传多样性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不同产地皱皮木瓜遗传多样性和亲缘性关系,本研究利用10个ISSR多态性引物对12份全国皱皮木瓜主产区的木瓜种质资源进行多态性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各引物多态性百分率范围为65%~100%,皱皮木瓜种质资源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505 7~0.862 1之间,各种质间遗传信息较为丰富.聚类分析将12份种质划分为3个组,第1组又分为2个亚组,其中M4(湖南省桑植县-1)和M7(湖南省桑植县-2)亲缘关系最近,M1(云南省洱源县)和M10(湖北省郧西县)亲缘关系最远.以上结果表明12份全国皱皮木瓜主产区的木瓜种质资源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

关键词: 皱皮木瓜(Chaenomeles speciosa (Sweet) Nakai) ISSR分子标记 遗传多样性 亲缘关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汉平原某牛场几种饲料作物生产模式的对比分析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解江汉平原饲料作物生产现状,控制养牛场饲料成本,笔者通过走访调查和综合分析,对该地区饲料作物生产成本和收益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公司流转土地组织生产时,有玉米+玉米+油菜(玉玉油)、玉米+玉米+白菜(玉玉菜)、玉米+小麦(玉麦)和玉米+白菜(玉菜)共4种种植模式;订单生产时,农户按玉玉油或玉麦组织种植.2季青贮玉米加1季饲用油菜模式的鲜秸秆总产量为156 t/hm2;第1季、第2季青贮玉米的田间生产成本分别为7 188元/hm2、4 575元/hm2,饲用油菜的田间生产成本为5 070元/hm2;公司流转土地生产鲜秸秆的成本为158元/t,比单纯种植青贮玉米的节约10.3%;青饲料订单收购价格为300元/t,农户纯收益为29 655元/hm2,高于种植传统粮油作物.说明种植饲用油菜是增加茬口、实现一年三熟、降低饲料成本的重要环节,机械化及多产业合作有助于饲料作物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 粮改饲 肉牛业 青贮玉米 饲用油菜 江汉平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药微块茎研究进展

湖北农业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山药微块茎是获得山药脱毒良种种芋的主要途径.介绍了山药微块茎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包括山药的地方品种、微块茎研究的意义、影响微块茎生产效率的因素、微块茎移栽注意事项、微块茎的田间长势和微块茎生产存在的问题,同时展望了山药微块茎在生产上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山药 微块茎 研究进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产地扁形绿茶的品质成分差异分析

食品工业科技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系统和全面地了解扁形绿茶的品质特征,分析来自湖北大悟、浙江磐安、安徽歙县、贵州湄潭、四川峨眉山5个产地扁形绿茶样品的感官品质、色差以及茶多酚、游离氨基酸、水浸出物、咖啡碱、可溶性糖等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差异.结果 表明,龙井茶干茶L1值(亮度值)与b1值(黄蓝色度值)分别达到38.20和19.35,均显著(P<0.05)高于其他4个产地的扁形绿茶,大方茶茶汤L3值最高.大方茶和湄潭翠芽平均水浸出物总量超过48.00%,显著(P<0.05)高于孝感龙剑茶、龙井茶及竹叶青茶.湄潭翠芽的游离氨基酸、咖啡碱、儿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含量均最高,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含量以孝感龙剑茶最高.基于各品质成分的相对含量建立的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模型成功区分了5个产地的扁形绿茶样品.同时,利用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变量重要性因子值筛选到11种关键成分,分别是干茶E1(综合色差值)、干茶a1(红绿色度值)、干茶b1、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咖啡碱、游离氨基酸、茶汤a3、茶汤b3、茶汤L3、荼汤E3,可作为区分5个产地扁形绿茶的品质指标.本研究结果将为扁形绿茶加工工艺和品质提升提供一定的科学参考.

关键词: 扁形绿茶 产地 化学成分 色差 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肥对青枯病不同抗性桑树根际微生物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蚕业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常规稀释平板法和Biolog Ecoplates微平板技术,研究单施氮肥(N)、氮肥配施有机肥(NO)、氮肥配施生物炭肥(NB)、未施肥(CK)对抗青枯病桑树品种抗青10号(KQ10)和易感青枯病桑树品种桂优62号(GY62)的根际微生物数量、微生物碳代谢能力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为桑园肥培管理和桑树青枯病的综合防治提供试验依据。不同施肥组的调查数据表明:与CK相比,NO和NB处理能够提高桑树根际细菌和放线菌数量(P<0.05),以及微生物对糖类、氨基酸类及羧酸类碳源的利用能力;随施肥时期延长,NO处理组的桑树根际细菌和放线菌数量,以及对糖类、氨基酸类、羧酸类碳源的利用能力和碳代谢多样性指数均显著高于N处理组与CK组(P<0.05),NB处理组次之,而N处理组的桑树根际真菌数量显著高于其他施肥处理组(P<0.05),NO与NB处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根际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及土壤脲酶和中性磷酸酶的活性;细菌和放线菌数量与土壤有机质、速效氮含量及土壤脲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放线菌数量与根际土壤有机质、速效氮含量及中性磷酸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真菌数量与速效氮含量及脲酶活性呈显著负相关,微生物碳代谢多样性指数与根际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不同抗性品种的调查数据显示,抗病桑树品种根际土壤中的细菌和放线菌数量、碳利用多样性指数及土壤有机质含量等均高于易感桑树品种,而真菌数量则显著低于易感桑树品种。

关键词: 桑树 品种 青枯病抗病性 施肥 根际土壤 微生物 碳代谢多样性指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湖北省广水市农作物种质资源调查与分析

湖北农业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湖北项目组在湖北省广水市9个乡镇共收集农作物种质资源146份,其中粮食作物资源30份,蔬菜资源78份,果、茶资源32份,主要经济作物资源6份。分析历次普查农作物种质资源的变化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工作的影响,发现传统地方品种种植规模萎缩,种质资源的自然延续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传统资源的创新工作需要与时俱进。

关键词: 农作物 种质资源 调查 广水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湖北省主要产区柑橘园土壤、叶片及果实矿质营养现状调查与分析

湖北农业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对湖北省柑橘主产区宜都、当阳和秭归75个柑橘果园的土壤、叶片和果实进行矿质营养元素和果实品质调查分析,参考柑橘营养诊断相关标准,结果表明,宜都和当阳地区土壤中B缺乏严重,Mn过量,秭归地区土壤中Zn缺乏,Ca过量;3个地区叶片均表现N、Zn缺乏,Mn过量;3个地区主产柑橘类型不同,营养元素含量存在差异.初步明确了湖北省柑橘主产区果园土壤和树体营养元素水平,为湖北省柑橘主产区果园营养诊断施肥、提高施肥效率和改善果园生态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关键词: 柑橘 营养状况 湖北省 调查 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45份红三叶种质表观性状变异研究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红三叶是世界上栽培最广泛的豆科牧草之一.由于配子体自交不亲和,使得红三叶种群内和种群间具有显著的表观性状差异,这种差异为红三叶育种提供可能.开展红三叶表观性状变异分析,将为红三叶品种选育提供优异育种材料,有利于红三叶种质的进一步研究和利用.[方法]以来自国内外的45份红三叶种质为试验材料,通过测定其19个形态表观性状,研究各性状间变异系数和相关性,并对种质材料进行聚类分析.[结果]群体间各性状变异系数在6.65%~20.57%,其中茎长度、茎分枝、茎节数、茎节长度、茎直径、侧生叶片宽度、叶柄长度、叶柄直径、单株花序数、花序小花数、花序长度以及种子宽度变异系数超过10%;种质CF022148群体内单株花序数变异系数最大,为29.41%,其次为茎节数,变异系数为24.14%;种质CF022236群体内叶柄长度变异系数最大,为31.58%;其次为茎直径,为22.89%.相关性分析表明,茎长度与茎节数(0.670,P<0.01)、叶柄长度(0.289,P<0.05)呈显著正相关;茎节数与叶柄长度(0.358,P<0.01)、叶柄直径(0.371,P<0.01)显著相关;茎节长度与茎直径呈极显著相关(0.721,P<0.01),而与叶柄直径显著负相关(-0.315,P<0.05).聚类分析结果表明,45份红三叶种质划分为4个类群,第I类群包含34个种质,其特征为植株中等高度,种子生产潜力较大;第II类群和第III类群各包含4个种质,其植株高大,具有较高的牧草生产潜能;第VI类群包括3个种质,其特征是植株低矮,花序较少.[结论]红三叶各表观性状在群体间和群体内具有不同程度的变异分化;同一性状在不同种质间的变异程度不一样.各性状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聚类分析能够将红三叶种质材料分成不同类群,可为种质筛选、评价和新品种选育提供依据.

关键词: 红三叶 表观性状 性状变异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