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斜纹夜蛾对不同寄主植物的取食和产卵选择研究
《河南农业科学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斜纹夜蛾的转主为害规律、建立区域监测预警及综合防控体系提供理论依据,选取棉花、大豆、红薯、芝麻和花生共5种大面积种植作物,采用培养皿叶盘法和养虫笼产卵法,分析斜纹夜蛾对不同寄主植物的取食偏好及成虫产卵选择性.结果表明,在非选择性取食试验中,斜纹夜蛾一龄幼虫对棉花、大豆、红薯、芝麻、花生叶片均保持较高的取食率,未表现明显的忌避行为.在选择性取食试验中,斜纹夜蛾一龄幼虫对棉花、大豆、红薯、芝麻叶片的取食率随时间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对花生叶片的选择取食率呈逐渐下降趋势;从取食叶片面积可以看出,斜纹夜蛾一龄幼虫对红薯叶片的取食量显著高于其他4种寄主植物,对花生叶片的取食量最少,表明斜纹夜蛾幼虫对不同寄主植物的取食具有选择性,取食喜好顺序为红薯>芝麻>棉花、大豆>花生.斜纹夜蛾雌成虫对5种寄主植物亦表现出显著的产卵选择性,单雌成虫在大豆上的产卵量和卵块数最多,分别为574.9粒和2.2块,花生上最少,分别为36.7粒和0.6块,产卵喜好顺序为大豆>红薯>芝麻>棉花>花生.可见,斜纹夜蛾对5种寄主植物具有不同的选择性,表现出不同的行为节律,幼虫取食和成虫产卵的选择性并不一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PAM细胞中猪MMP14不同转录本检测及其生物信息学分析
《湖北农业科学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基质金属蛋白酶14(MMP14)是基质金属蛋白酶家族中首个被发现的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4蛋白能水解多种细胞外基质组分和血清蛋白,促进细胞外基质降解,并可水解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和生长因子等.研究发现猪肺泡巨噬细胞(PAM)中存在2种猪MMP14转录本,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了PRRSV感染的猪PAM细胞中猪MMP14基因不同转录本的表达水平变化,发现PRRSV感染后导致转录本NM214239.2显著下调表达(P<0.05),而转录本XM021098303.1极显著上调表达(P<0.01).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2种转录本编码的蛋白前肽区序列存在明显差异.XM021098303.1编码的蛋白比NM214239.2编码的蛋白序缺少了RRKR基序和PGbinding1功能区,可能导致MMP14蛋白不具有功能活性.推测PRRSV感染后抑制MMP14活性,与PRRSV刺激细胞因子与趋化因子的大量表达相关.然而,MMP14在PRRSV感染中的具体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分子化合物靶向DNA连接酶Ⅳ提高CRISPR/Cas9基因编辑效率的研究进展
《湖北农业科学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基因编辑工具能够在DNA链上制造特定位点双链断裂(Double-strand breaks,DSB).细胞内具有修复DSB的2种不同途径,即同源重组(HDR)和非同源末端连接(NHEJ).NHEJ与HDR之间相互竞争,互为替代DNA修复途径.DNA连接酶IV参与NHEJ途径并发挥重要作用.DNA连接酶IV抑制剂可以抑制DNA修复通路中NHEJ的效率,同时可以提高HDR的效率.为了优选小分子化合物实现更有效的基因定点插入,综述了SCR7、NU7026、白藜芦醇、L755507这4种不同的小分子化合物在CRISPR/Cas9基因编辑效率上的研究,归纳了这4种小分子化合物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并用生物信息学软件模拟所用小分子化合物与DNA连接酶IV的对接.在此基础上,对这4种小分子化合物提高基因编辑效率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双链断裂 同源重组 非同源末端连接 DNA连接酶IV 小分子化合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厚皮甜瓜新品种楚金1号的选育
《中国蔬菜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楚金1号是以高代自交系TH607为母本,以高代自交系TH605为父本配制而成的中晚熟厚皮甜瓜一代杂种,全生育期103 d(天)左右,果实发育期42~45 d(天).植株生长势强,分枝能力中等,叶色绿,以子蔓结瓜为主.果实圆形,果皮黄色覆深绿色斑块,单果质量1.5 kg左右,果肉白色,果肉厚3.7 cm左右,肉质软,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6%左右,品质优良,口感风味好.田间对白粉病、霜霉病的抗性与对照伊丽莎白相当,大棚吊蔓栽培产量2500 kg·(667 m2)-1左右,适宜长江中下游地区春秋季设施栽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膳食因子对多酚生物利用率影响的研究进展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多酚是膳食中重要的活性成分,分子结构中的多元羟基使其具有抗氧化、改善慢性代谢疾病、提高机体免疫、预防癌症等多种生理活性。但由于多酚溶解性差、生物可及率低、与食品基质相互作用等因素的影响,在机体内的生物利用率较低,限制了其生理活性的发挥。食品中的蛋白质、膳食纤维等与多酚在胃肠道中发生相互作用,影响多酚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进而影响了其生物利用率和生理活性。随着多酚和食品组分相互作用研究的深入,通过膳食因子改善多酚生物利用率日趋成为研究热点。对多种膳食因子对多酚生物利用率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提高多酚生物利用率和生理活性提供理论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鸭疫里默氏杆菌和副粘病毒混合感染的诊断
《湖北农业科学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2019年7月,湖北省某养殖场饲养的10000只鸭暴发疫病,引起大量死亡,经实验室细菌学诊断和病毒学诊断,确诊为鸭疫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和副粘病毒混合感染.
关键词: 鸭疫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 副粘病毒 混合感染 诊断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暂养过程中亚硒酸钠对斑点又尾鮰免疫应激的缓解作用
《现代食品科技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为阐明暂养过程中亚硒酸钠对斑点叉尾鮰血液指标的影响,本研究将斑点叉尾鮰随机分为4组(每组20条,鱼水比130 g∶1 L),添加亚硒酸钠(Na2SeO3)至水中初始浓度分别为0(对照组)、0.1、0.2、0.5 mg/L,禁食暂养4d,每天取样检测鮰鱼肝脏代谢、能量代谢、免疫蛋白及氧化应激等相关血清生化指标.结果 表明,暂养初期,0.1 mg/L Na2SeO3组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指标值显著(p<0.05)低于0.2 mg/L组和0.5 mg/L组.随着暂养天数增加,Na2SeO3组血清ALT活力和AST活力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0.1 mg/L Na2SeO3组暂养2d时,ALT和AST活力跟对照组相比均显著降低(p<0.05),最大降幅分别达75.39%和170.13%.随暂养时间延长,0.1 mg/L Na2SeO3组MDA浓度大部分显著(p<0.05)低于0.2 mg/L组和0.5 mg/L组;血糖先显著升高(p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表型性状与SSR标记的红三叶遗传多样性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评价红三叶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筛选生产上有利用价值的育种材料,本研究利用10个表型性状和8个SSR标记对29份来自国内外的红三叶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多数表型性状在不同种质材料间具有较大的变异,变异系数为8.45%~42.27%;基于表型性状可将29份红三叶划分为3个类群,类群间在茎节数、茎长度、单株花序数等性状上有较大的分化.8个SSR标记共扩增出58多态性条带,每个位点平均等位基因数为7.25,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621,多态性信息含量指数0.587,表明红三叶种质材料间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基于8个SSR标记数据也可以将29份红三叶划分为3个类群,但每个类群的组成种质与基于表型性状所得结果并不完全一致.本研究探讨了红三叶群体间的遗传变异基础,为红三叶种质进一步创新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加州鲈挥发性物质分析方法的建立与分析
《食品工业科技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GC-MS)法分析条件的优化及结合保留指数(retention index,RI)法和相对气味活度(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ROAV)值对鲈鱼背部肌肉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萃取和分离鉴定,并以淡水鱼肉中典型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己醛、庚醛、壬醛、癸醛、苯甲醛、1-辛烯-3醇、2,3-辛二酮)作为参照对象,以峰面积作为主要指标对HS-SPME-GC-MS分析条件进行优化.结果 表明:HS-SPME-GC-MS的较佳分析条件为鱼肉与饱和食盐水质量比7∶3,萃取温度70℃,萃取时间40 min,解吸时间5 min,并经分析得到鲈鱼背部肌肉中含70种挥发性风味物质,主要为羰基类、醇类、烃类化合物,其相对含量分别为26.50%、7.15%、57.54%,其中己醛、庚醛、辛醛、壬醛、癸醛、2,4-癸二烯醛、1-辛烯-3-醇为新鲜鲈鱼背部肌肉中的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本实验方法操作简单,能够快速对鲈鱼背部肌肉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萃取分析与鉴定.
关键词: 加州鲈 挥发性风味物质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 相对气味活度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青贮饲用油菜对育肥期山羊生产性能及瘤胃发酵性能的影响
《畜牧与兽医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旨在研究青贮饲用油菜对育肥期山羊生产性能、瘤胃发酵性能的影响.试验选用8月龄左右、平均体重接近、体质健康的杂交波尔山羊36只(公母各半),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羊.试验Ⅰ组粗饲料主要成分为青贮饲用油菜;试验Ⅱ组粗饲料主要成分为青贮全株玉米;试验Ⅲ组粗饲料主要成分为青贮玉米秸秆.结果表明:试验Ⅰ组、Ⅱ组的山羊平均日增重分别为61.44 g和57.00 g,显著高于试验Ⅲ组(P<0.05),试验Ⅰ组平均日增重比试验Ⅲ组高47.83%(P<0.05);试验Ⅰ组日均干物质采食量、料重比与Ⅱ组无显著差异(P<0.05),显著低于Ⅲ组(P<0.05);试验Ⅰ组山羊瘤胃液中菌体蛋白含量为11.64 mg/mL,显著高于试验Ⅱ组和Ⅲ组(P<0.05);试验Ⅰ、Ⅱ组山羊瘤胃液中挥发性脂肪酸总量无显著差异(P>0.05),但均高于Ⅲ组(P<0.05);3个试验组山羊瘤胃液中乙酸、丙酸、丁酸、其他酸摩尔比以及乙酸丙酸比差异不显著(P>0.05),均为乙酸发酵类型.结论:青贮饲用油菜和青贮全株玉米对山羊育肥效果基本相当,优于青贮玉米秸秆;饲喂青贮饲用油菜有利于山羊瘤胃发酵.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