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湖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5336条记录
铜胁迫下白三叶种子萌发及根系生长研究

种子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铜胁迫对白三叶种子萌发特性及根系生长发育的影响,以鄂牧1号白三叶为研究材料,进行不同Cu2+浓度胁迫下种子萌发试验.结果表明,Cu2+胁迫下白三叶种子萌发和根系发育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随着Cu2+浓度的增大,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呈下降趋势,胚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也逐渐减小,而根平均直径较对照显著增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铜胁迫下白三叶相对发芽率半致死浓度为93.7 mg·L-1,绝对致死浓度为254.7 mg·L-1;Cu2+浓度达50 mg·L-1时白三叶根系即受到显著抑制(p<0.05),各项根系指标明显改变.

关键词: 铜胁迫 白三叶 种子萌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真菌NBERC_51984中次生代谢产物的分离纯化及除草活性研究

湖北农业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在微生物源农药活性天然产物的筛选过程中,得到1株除草真菌NBERC_51984,为明确其除草活性物质基础,对其次生代谢产物进行研究.通过活性跟踪以及菌株大量发酵,经提取和制备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纯化得到2个化合物,并通过LC-MS以及NMR鉴定为Pseurotin A(1)和Bisdethiobis(methylthio)gliotoxin(2),除草活性测试表明,化合物1对反枝苋具有生长抑制作用.

关键词: 真菌 次级代谢产物 Pseurotin A 除草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MCP处理对翠冠梨货架期品质的影响

湖北农业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3种不同浓度的1-MCP处理,研究其对翠冠梨(Pyrus prifolia Nakai cv Cuiguan)常温货架期的影响.结果表明,翠冠梨常温货架期仅10 d左右,而1-MCP处理可明显降低常温货架期翠冠梨的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量,抑制果皮颜色转黄,维持果肉硬度,提高好果率,明显延长翠冠梨常温货架期至20 d以上,0.5μL·L-11-MCP即可满足货架期20 d的贮藏保鲜需求.

关键词: 翠冠梨(Pyrus prifolia Nakai cv Cuiguan) 货架期 1-MCP(1-甲基环丙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类型有机肥降解土壤乙草胺残留初步研究

湖北农业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在室外将桶内水稻土用不同肥料处理后,喷施有效成分浓度为1.2 g/L乙草胺药液,施药后于不同时间(0.5、1、3、5、7、14、21、30、45 d)取土样检测乙草胺的残留量,计算乙草胺在不同处理后的半衰期,分析肥料处理降解乙草胺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施用有机水溶肥或微生物有机肥后,乙草胺在土壤中的半衰期均比对照明显缩短.PSBGH处理,乙草胺半衰期最短,是对照的21.77%;AWJL处理,乙草胺半衰期在各处理中最长,是对照的61.51%.初步认为施用有机肥可以作为降解水稻田乙草胺残留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土壤 乙草胺 降解 腐殖酸 微生物有机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OLR1基因多态性及其与硒都黑猪产仔数性状的关联分析

湖北农业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索OLR1基因遗传多态性对硒都黑猪产仔数的影响,利用直接测序法检测OLR1基因在硒都黑猪中的遗传多态性,并与产仔性状进行了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在第四内含子7 bp处发现一个T/C突变,存在3种基因型TT、TC和CC;TT基因型个体的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都极显著高于TC和CC基因型个体(P<0.01),说明该突变对硒都黑猪产仔数性状有极显著的影响.

关键词: OLR1基因 硒都黑猪 产仔数 关联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辣椒新品种'鄂椒墨丽'

园艺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鄂椒墨丽’是鲜食优质抗病杂交一代辣椒新品种。果实长羊角,纵径21.0cm左右,横径1.4 cm左右,单果质量18.0 g左右,产量54 810 kg·hm-2。质脆中辣,辣椒素含量0.10%,维生素C含量1.76 mg·g-1,蛋白质含量1.34%,水分含量87.9%。长势强,抗性强,适合长江流域地区保护地栽培和高山露地栽培。

关键词: 辣椒 鲜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期稻虾共作模式提高稻田土壤生物肥力的机理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长期稻虾共作是提高稻田肥力的有机生态途径.研究该模式对稻田土壤有机碳库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为该模式的可持续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连续10年(2005—2015)中稻单作和稻虾共作的田间定位试验,于2015年10月中旬水稻收获后,按照0—10 cm、10—20 cm、20—30 cm、30—40 cm土层采集土样,分析不同土层中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TOC)、土壤微生物量碳(microbial biomass carbon,MBC)、可溶性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易氧化有机碳(easily-oxidized organic carbon,EOC)和颗粒有机碳(particulate organic carbon,POC)含量,测定不同土层土壤水稳性团聚体中有机碳的含量,计算了土壤碳库管理指数,同时分析了与土壤碳、氮和磷代谢有密切关系的纤维素酶、蔗糖酶、脲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结果]1)相对于中稻单作,稻虾共作显著增加了各土层中TOC、POC和DOC含量,增加30—40 cm土层中MBC含量以及10—40 cm土层中EOC含量;2)稻虾共作显著提高了10—30 cm土层中土壤碳库管理指数,碳库管理指数在10—20 cm和20—30 cm土层中较中稻单作模式分别提高了52.7% 和58.2%;3)稻虾共作模式下,0—20 cm土层中小于0.053 mm粉-黏团聚体的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中稻单作模式,而在20—30 cm土层各粒级团聚体的有机碳含量均显著高于中稻单作模式;4)与中稻单作相比,稻虾共作土壤脲酶活性在10—20 cm土层显著降低了16.7%,而在20—30 cm土层纤维素酶活性显著提高了28.0%;5)除DOC外,TOC、POC、MBC与纤维素酶、蔗糖酶、脲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长期稻虾共作提高了稻田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含量,特别是提高了20—30 cm土层纤维素酶活性,促进了根茬等有机物的分解,提高了该层次各粒级团聚体内的有机碳含量,改善了土壤结构,加大了水稻根系的下扎深度,改善了固持速效养分的能力,从而提升了稻田土壤生物肥力.

关键词: 稻虾共作模式 土壤有机碳 土壤酶活性 土壤碳库管理指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苗期氮素响应的生理及分子差异研究

湖北农业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明小麦幼苗对不同氮素浓度的响应差异,设置高、低2种氮素浓度对12个不同基因型小麦进行营养液沙培,研究不同处理间小麦幼苗植株鲜重、叶片叶绿素含量、根系形态等的差异,并对植株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以及氮素吸收利用相关基因表达差异进行分析;同时,根据不同基因型小麦材料的植株鲜重对其氮素利用效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氮素充分供应可显著提高植株鲜重;低氮条件下植株根冠比显著大于高氮水平下数值;氮素缺乏可以促进主根伸长、总根长和总根表面积的扩大,且不同基因型间主根长度差异显著.幼苗的叶绿素含量随着氮素浓度升高而增加.不同氮素浓度处理下小麦幼苗叶片的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在小麦各基因型间表现不同.小麦TaNRT1.1和TaNRT2.1基因在低氮处理下表达量较高,且高氮效材料郑麦9023和"410187"中2个基因的转录量高于低氮效材料南农08Y611中的转录量.氮素浓度正向调控氮素同化基因TaGS2的表达,而TaGS1表达量则在基因型间和氮素处理间差异不大.

关键词: 小麦 苗期 氮素响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物有机硒对小麦产量及硒含量的影响

食品科技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了解生物有机硒对小麦产量及硒含量的影响,在不同小麦品种灌浆初期叶面喷施生物有机硒制剂,研究其对小麦产量、籽粒硒含量的影响.结果 表明,不同小麦品种灌浆初期叶面喷施生物有机硒制剂后,籽粒总硒含量为14.7~39.4 μg/100 g,有机硒含量为13.8~33.8 μg/100 g,有机硒占比80%~92.3%,19个小麦品种稳定达到湖北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富有机硒食品硒含量要求》(DBS 42/002-2014)要求;其对小麦产量的影响不显著,对小麦产量的增加效应因小麦品种基因型不同存在差异,对有效穗(P=0.009)和小穗数(P=0.004)效应显著;通过聚类分析初步筛选出6个(华麦2152、华麦2668、华麦2566、鄂麦580、襄麦55和襄麦25)综合性状较优的小麦品种,为下一步筛选适宜长江中下游地区富有机硒小麦品种的选育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小麦 有机硒 硒含量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非生物胁迫对发芽谷物多酚的影响研究进展

食品工业科技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发芽能显著提高谷物还原糖、必需氨基酸、游离脂肪酸、膳食纤维及多酚类化合物的含量.非生物胁迫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发芽谷物多酚类化合物的积累,同时提高发芽率,缩短发芽周期.本文考察了糙米、燕麦、荞麦、小麦、大麦等五种谷物发芽前后多酚种类的变化,同时介绍了谷物发芽时受到非生物胁迫(包括盐胁迫、超声波胁迫、光胁迫、等离子体胁迫及低氧胁迫)后多酚类化合物的变化,并简要阐述了非生物胁迫影响发芽谷物积累多酚类化合物的机理,旨在为谷物在逆境条件下发芽提供参考,以及为后续研究发芽谷物多酚提供可利用资源.

关键词: 谷物 发芽 多酚 非生物胁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