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北疆棉区棉花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 》 2007 CSCD
摘要:主要论述了北疆棉区棉花高产栽培的关键技术,从种植密度、群体结构、化控技术、田间管理等几方面概括了北疆棉区采用的高产栽培技术,为基层科技工作者提供理论指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绵羊肌肉LPL基因表达的发育性变化及其对肌内脂肪含量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绵羊肌肉中脂蛋白脂酶(lipoprotein lipase,LPL)基因mRNA的发育性变化规律及其对肌内脂肪沉积的影响。【方法】选取2、30、60、90和120日龄的雄性哈萨克羊和新疆细毛羊各6只(120日龄只有新疆细毛羊),屠宰后取背最长肌检测肌内脂肪含量,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法检测肌肉LPL基因mRNA表达水平,分析在不同时期的变化及其与肌内脂肪含量的关系。【结果】随着日龄的增加,雄性哈萨克羊的IMF(IntramuscularFat)含量持续上升,各生长时期差异显著(P<0.05),而新疆细毛羊的IMF含量在各生长时期无显著差异(P>0.05),雄性哈萨克羊的IMF含量30~90d期间极显著高于新疆细毛羊(P<0.01);雄性哈萨克羊肌肉LPL基因的表达量在2日龄时最高,60日龄时降到最低,然后逐渐上升,2日龄时LPL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其它日龄(P<0.01)。新疆细毛羊的表达量在2日龄时较低,30日龄时升到最高,随后下降,到90日龄时降到最低,然后又逐渐上升;30日龄表达量与2、90、120日龄差异极显著(P<0.01),与60日龄差异显著(P<0.05);60日龄表达量与2、90、120日龄差异显著(P<0.05);哈萨克羊LPL基因2~60日龄的表达量与IMF含量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625(P<0.05);新疆细毛羊IMF含量与LPL基因表达量无显著相关性。【结论】新疆细毛羊和哈萨克羊背最长肌肌内脂肪沉积的发育性变化不同,在生长发育早期,哈萨克羊随日龄的增加其IMF上升,新疆细毛羊在各时期保持一个稳定的水平;LPL基因在哈萨克羊生长早期对其肌内脂肪的沉积可能有负调控作用,而对新疆细毛羊无明显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绵羊肌肉中FAS基因和HSL基因的发育性变化及其对肌内脂肪含量的影响(英文)
《遗传学报 》 2007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取不同日龄的雄性哈萨克羊和新疆细毛羊共54只,屠宰后取背最长肌,用索氏抽提法检测肌内脂肪(intramuscular fat,IMF)含量,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法检测肌肉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和激素敏感脂肪酶(hormone-sensitive lipase,HSL)基因表达的发育性变化,并分析基因表达对肌内脂肪沉积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日龄的增加,雄性哈萨克羊的IMF含量持续上升,各生长时期差异显著(P<0.05),而新疆细毛羊的IMF含量在各生长时期无显著差异(P>0.05)。雄性哈萨克羊的IMF含量30~90日龄期间极显著高于新疆细毛羊(P<0.01)。2)FAS基因mRNA水平在哈萨克羊肌肉中初生时最高(P<0.05),然后随日龄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在新疆细毛羊肌肉中,FAS mRNA水平表现出"下降-上升-下降-上升"的发育模式,其中60日龄显著高于90日龄(P<0.05),其余日龄之间差异不显著。HSL基因在2品种绵羊肌肉中的表达模式基本类似,在哈萨克羊肌肉中随年龄的增加而下降,初生时的水平显著高于60~90日龄(P<0.05);在新疆细毛羊中30日龄时达到最高(P<0.01),到60日龄时下降到最低(P<0.05),随后保持这种低表达水平。3)FAS和HSL基因mRNA的表达量均与哈萨克羊IMF含量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485(P=0.02),r=-0.423(P=0.05);在哈萨克羊中两基因表达量水平比值(FAS:HSL)与IMF呈极显著负相关r=-0.552(P=0.01)。在新疆细毛羊中两基因的表达水平及比值均与IMF无显著相关性(P>0.05)。
关键词: 绵羊 肌内脂肪 脂肪酸合成酶 激素敏感脂肪酶 荧光实时定量PC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检测绵羊BMPR-IB基因多态性寡核苷酸芯片的制备
《遗传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BMPR-IB基因是控制中国美利奴羊排卵率和产羔数的主效基因,由于A746G的点突变而导致绵羊表型的变化,根据BMPR-IB基因的多态性,制备寡核苷酸芯片检测绵羊BMPR-IB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设计6条特异性的探针,用基因芯片点样仪将探针点样到醛基修饰的载玻片上,采集绵羊的血液样本,在芯片反应舱中,检测BMPR-IB基因A746G点突变,设计对应的软件进行判读,分析检测结果,与PCR-RFLP检测结果完全符合,证明制备的寡核苷酸芯片可以并行、准确而高效地检测BMPR-IB基因的多态性,能够作为分子标记辅助选育多胎绵羊的一种合适的检测技术。
关键词: 寡核苷酸芯片 BMPR-IB基因 基因多态性 中国美利奴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高肥加化控”与普通栽培措施的比较试验
《新疆农业科学 》 2007 CSCD
摘要:试验分两个处理:①只施种肥和追肥,②在此基础上增施羊粪、硫酸钾、尿素和硫酸锌作基肥。结果表明和处理1相比处理2可以使株高降低9.0%,节数增加3.8%,最大叶面积指数减少19%,单株荚数增加8.7%,产量达到5 880 kg/hm2;而处理1,即在一般的施肥水平条件下,产量也达到了5 410 kg/hm2。试验表明:在实际的大豆生产中,通过简化栽培措施,少的肥料的投入和通过水、肥的调节来控制大豆群体的生产,也可以实现高产。这个结果在实际的大豆生产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品质性状在RIL群体中的分离分布规律及与Zeleny沉淀值的回归分析
《新疆农业科学 》 2007 CSCD
摘要:利用小麦京771×Pm97034产生的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s,RIL)群体,对Zeleny沉淀值、谷蛋白膨胀指数(swelling index of glutenin,SIG)、湿面筋含量、面筋指数、面粉膨胀势、碱性水保持力(alkline water retention capacity,AWRC)、籽粒硬度、蛋白质含量等8个品质性状在RIL群体中的分离和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些品质性状在重组自交系群体中呈连续变异,分布频率大致接近正态分布,同时存在双向超亲分离现象。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SIG值、面筋指数、蛋白质含量和籽粒硬度可以解释Zeleny沉淀值的77.7%的表型变异,其中SIG值与Zeleny沉淀值的关系最密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市售小麦面粉制作新疆拉面的加工品质特性及其专用粉品质评价指标的研究
《麦类作物学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给新疆拉面专用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2006年对29份来自新疆北部和东部10个主要城市市场销售的面粉样品进行了品质测定和新疆拉面加工品质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降落数值、灰分含量、面团流变学特性、淀粉粘度特性以及面粉色泽等22个主要品质性状对新疆拉面感官评价总分有显著效应,但作用大小和方向各有不同,其中拉伸阻力与延展度的比例、面团强度、延展性等性状的作用较大。相关分析显示,拉面手感与延伸性呈显著正相关,与配置比、反弹值呈显著负相关,拉面色泽与灰分含量、稳定时间、拉伸阻力、拉伸比例和筋力呈显著负相关,拉面质地(韧性、适口性、光滑性)主要与面团流变学特性参数密切相关,新疆拉面感观评价总分与延伸性呈显著正相关,与配置比和反弹值呈显著负相关。有10个样品能够制做出优质新疆拉面,占34.5%,对其品质性状研究后认为新疆拉面专用面粉的品质指标为:降落数值≥250 s,灰分含量≤0.55%,蛋白质含量11.6%~12.8%,湿面筋含量28.9%~32.3%,Zeleny沉淀值≥30 mL,稳定时间4.1~7.9 min,延展性140~168 mm,拉伸阻力166~250 BU,最大拉伸阻力200~400 BU,拉伸面积50~82cm2,淀粉峰值粘度248~289 RUV,反弹值98~116 RUV,亮度(L*)89~91,黄度(b*)≤6。吹泡仪品质参数中的面团延伸性(L)和面团配置比(P/L)与新疆拉面感官评价总分关系密切,也可以用于新疆拉面专用面粉的品质评价,其品质指标为面团弹性(P)66.0~133.0 mm,面团延伸性(L)58.0~121.0 mm,面团配置比(P/L)0.6~2.3,面团膨胀指数(G)16.9~24.5 mL,面团筋力(W)155.0~290.0 MJ,面团弹性指数(I.e.)40.7~53.1。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CIMMYT普通冬小麦新品系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分析
《麦类作物学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给新疆冬小麦品质改良筛选亲本材料,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方法对墨西哥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提供的186份普通冬小麦新品系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组成及分布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参试材料中共检测到13种不同的亚基类型,其中,Glu-A1位点上有1、null和2*共3个等位变异类型,以2*亚基为主要类型,占61.8%;Glu-B1位点上有7、6+8、7+8、7+9、17+18、13+16、6.1+22共7个等位变异类型和4个混合亚基类型,以7、6+8、7+8和7+9亚基为主,分别占17.7%、14.5%、24.2%和35.0%;Glu-D1位点上有5+10、2+12和4+12共3个等位变异类型,以2+12和5+10亚基为主,分别占46.8%和44.1%。共检测出39种亚基组合类型,无占明显优势的组合类型,相对而言,2*/7+9/5+10和2*/6+8/2+12两个组合类型的比例稍高一点(分别为12.4%和11.8%)。研究还发现,来自同一组合的材料由于选择的微小差异会导致在谷蛋白亚基组成上表现出很大的差异,因此,在小麦品质育种和品质改良中不应简单地等同对待,而要作详细的生化和加工品质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