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质粒DNA的阴离子交换色谱法纯化及内毒素去除
《色谱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Fractogel(EMD TMAE(M)强阴离子交换介质分离纯化质粒脱氧核糖核酸(DNA),该介质对质粒DNA的动态载样量达0.62mg/mL。用Triton X-114或Triton X-100预先处理质粒DNA的裂解澄清液后,经阴离子交换色谱分离纯化获得的质粒DNA中内毒素含量分别为6.42EU/mg和9.50EU/mg,显著低于未经Triton处理的裂解澄清液(67.82EU/mg)。该法实现了阴离子交换色谱一步纯化质粒DNA的目的,具有简便、省时、成本低等特点。
关键词: 阴离子交换色谱 纯化 质粒DNA Triton X-114 Triton X-100 内毒素 去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4对微卫星DNA标记在3个绵羊品种中多态性的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用无角道塞特、萨福克与中国美利奴肉羊品种群体,耳组织提取基因组DNA,用4对微卫星引物进行PCR扩增,通过电泳分型、凝胶成像系统分析各位点等位基因及全部个体的标记基因型,计算基因频率、多态信息含量(PIC)和杂合度等,从分子水平上分析4个位点的遗传多态性。结果表明,CSSM18,OB2,MCM38,MCMA26这4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分别为14、151、3、13,多态信息含量(PIC)丰富,杂合度高,均属于高度多态性位点,用于作为与生产性能相关的遗传标记是较理想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数字化农业现状及发展策略
《新疆农业科学 》 2007 CSCD
摘要:通过对数字化农业的产生及其发展回顾,分析了国内外及新疆数字化农业取得的成就,指出数字化农业在新疆发展的主要问题及数字化农业在新疆发展的策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棉花高体细胞胚胎发生能力基因型的筛选
《分子植物育种 》 2007 CSCD
摘要:本研究以15个新疆主栽优良品种(系)以及两个对照品种YZ-1和Y668为研究对象,利用下胚轴做外植体进行胚胎发生能力的比较研究,筛选出了5个能够胚胎发生的基因型,即新陆早12,新陆早17,新陆早22,新陆早32和新陆早33,其中新陆早32和新陆早33,能在3个月左右分化,且分化率较高,可达90%左右,其它3个品种的分化效率为:新陆早17为46.9%,新陆早12为35.1%,新陆早22为25.3%,但这3个品种的分化时间都比较长,需5个月左右。同时对5个再生品种及两个对照品种的成胚效率进行了比较,由新陆早32和新陆早33诱导的胚性愈伤在胚状体数目及胚胎萌发效率都比较高,具备作为棉花优良遗传转化受体的基本特征,目前已经用于农杆菌介导的转基因试验。上述研究拓展了棉花组织培养及转基因的受体范围,为新疆棉区转基因育种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了重要基础材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超高产大豆主要群体生理参数与经济产量关系的研究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新大豆1号为供试品种,研究了超高产大豆在不同种植密度下的植株性状以及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干物质积累、光合生产率的动态及其与经济产量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收获株数在28.87万株/hm2时,产量达到5695.2 kg/hm2;叶面积指数在出苗后84 d达到最高,为5.29,总光合势达到2602 269 m2.d/hm2;光合生产率在出苗后105 d达到最大,为5.19 g/m2.d。新大豆1号在较低种植密度条件下,生长前期各项主要群体生理参数均优于较高种植密度;初花期和盛花期的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和作物生长率与经济产量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超甜玉米新品种新甜玉6号的选育
《广东农业科学 》 2007 CSCD
摘要:新甜玉6号是新疆农垦科学院作物研究所2002年以自选自交系F315为母本、以F316为父本杂交组配育成的超甜玉米单交种,果穗美观,甜度高,适宜鲜食或真空包装加工。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产量表现、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要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4个微卫星标记对3个绵羊品种肉用性状多态性的研究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 2007 CSCD
摘要:选用无角陶赛特、萨福克与中国美利奴肉用绵羊161只,经耳组织提取其基因组DNA,并通过4对微卫星引物对其进行PCR扩增,然后通过电泳分型、凝胶成像系统分析各位点等位基因及全部个体的标记基因型,计算基因频率、多态信息含量(PIC)和杂合度等遗传多态性指标.结果表明,BM3413,BP33,MCM38,MCMA26位点的等位基因数分别为12、15、13、13,多态信息含量丰富,杂合度高,均属于高度多态性位点,用于绵羊肉用形状较理想的遗传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物源营养素对杂交肉牛增重性能、免疫指标和肉品质的影响
《西北农业学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日粮中添加植物源营养素对肉牛生产性能、免疫指标及肉品质的影响,将24头杂交肉牛随机分成3组(试验Ⅰ、Ⅱ组和对照组),试验Ⅰ、Ⅱ组分别在精料中添加糖萜素800 g/t和牛至油150 g/t,对照组不添加。结果表明: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和对照组,平均日增重分别为2.0650 kg、1.4825 kg和1.5581 kg,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比对照组提高32.53%(P<0.05)。同时,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血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分别比对照组高52.66%和97.53%(P<0.01),脂肪酶比对照组高361.56%和430.77%(P<0.01),总蛋白比对照组高31.95%和15.86%(P<0.05),试验Ⅱ组总胆固醇比对照组低74.48%(P<0.01),其他免疫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眼肌面积分别比对照组提高71.82%和49.60%(P<0.05),试验Ⅰ组皮下脂肪覆盖度和高档牛肉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Ⅱ组肉品质各指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角蛋白家族及其对羊毛生长发育的调控
《生命的化学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角蛋白是动物毛发和羊毛纤维的主要成分,该文简要介绍角蛋白的结构、种类和生物学特性以及在毛发发育中的作用,为角蛋白在动物育种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