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大叶补血草的大、小孢子发生与雌、雄配子体的发育
《植物研究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系统地报道了大叶补血草(Limonium gmelinii(Willd.) Kuntze)的大、小孢子发生和雌、雄配子体的形成发育过程。主要结果如下:(1)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的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四分孢子多为正四面体形,也有少数为左右对称形;(2)成熟花粉为三细胞型,具3个萌发孔;(3)花药壁由5层细胞组成,最外层为表皮,其内分别为药室内壁、中层、绒毡层,绒毡层为变形型,花药壁的发育属于基本型;(4)大叶补血草的雌蕊由5心皮合生,子房1室,基生胎座,胚珠1个,拳卷型,双珠被,厚珠心;(5)孢原细胞发生于珠心表皮下,经一次平周分裂,形成造孢细胞,由造孢细胞直接发育成大孢子母细胞,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形成4个大孢子呈直线排列,合点端大孢子具功能,属于典型的蓼型胚囊发育。
关键词: 大孢子发生 小孢子发生 雄配子体 雌配子体 大叶补血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冬小麦F_2代主要产量性状杂种优势及其相关性的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 》 2007 CSCD
摘要:选用11个品质性状差异较大的小麦品种,以NCII杂交设计配置30个杂交组合,研究单株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单株产量等4个性状的F2代杂种优势、亲子相关及回归。结果表明:F2代各产量性状的杂种优势均明显衰退,除穗粒数呈弱正向优势外(HMF2=0.227),其余性状均呈现负向优势,亲子相关和回归分析得出杂种F2产量各性状与双亲相应性状的中亲值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正相关,杂种F2代与双亲关系密切。因此,若选择优良亲本,注重提高双亲产量性状的平均水平,小麦的杂种优势可以利用F2代。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2种盐生补血草营养器官的解剖学研究
《西北植物学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叶片离析法和石蜡切片法,对生长在新疆盐渍环境中的大叶补血草[Limonium gmelinii(Willd.) Kuntze]和耳叶补血草[Limoniumotolepis(Schrenk) Kuntze]的营养器官解剖学特征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显示,2种补血草属典型泌盐植物,茎和叶片表皮上分布有多细胞组成的盐腺;叶表皮细胞排列紧密,其外切向壁增厚,表皮外还被有厚的角质层;上下表皮都有气孔,气孔与表皮细胞平齐,为不等型气孔;其中大叶补血草为异面叶,而耳叶补血草为等面叶.2种补血草茎中都散生有多轮维管束;大叶补血草根中还有大量通气组织等.研究结果表明,2种补血草的解剖结构表现出与其生境相适应的特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大豆根腐疫病鉴定初报
《新疆农业科学 》 2006 CSCD
摘要:从新疆石河子和伊犁大豆种植区采样对大豆根腐病的病原进行分离与诱发。结果在新大豆1号和石大豆1号上共分离和诱发到phy1,phy2,phy3,phy4,phy5五个疫霉菌株,根据分离物的形态特征和致病性测定,将此鉴定为大豆疫霉菌(Phytophthora sojae)。由于该菌属重要植物检疫对象,是一种毁灭性病害,希望尽快组织普查,加强检疫,搞清疫区范围,组织力量尽快将其消灭或严格控制在一定地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花打顶对激素的影响与养分吸收变化
《干旱区研究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棉花打顶后倒四叶内源激素和养分的关系表明:棉花打顶后,植株叶片的激素平衡关系被破坏,ABA/IAA和ABA/CTK比值上升,CTK含量下降。比值的变化降低了叶片中N和P的含量,但对K的变化无明显影响;降低了茎中N的含量,但对P和K的变化无明显影响;增加了生殖器官中的N,但对P,K的变化无明显影响。涂抹NAA能使叶片和茎中N下降的幅度缓解或加强。打顶对叶片的衰老影响最为明显。它将使棉株整体(尤其是营养器官)由正常生长向衰老方向转化,叶片内氮素营养减少,叶绿素含量下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绵羊18号染色体微卫星多态性与后臀发育关系的研究
《遗传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绵羊18号染色体遗传连锁图谱及相关报道,选择了可能与Callipyge基因连锁和有关的10个高度多态微卫星基因座(ILSTS54、TGLA337、HH47、TGLA122、BP33、OB2、BM3413、MCM38、MCMA26和CSSM18),分别对Dorset和Suffolk两个肉羊群体的遗传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同一微卫星基因座在Suffolk与Dorset群体间的群体遗传参数以及对同一性状的影响情况明显不同。Dorset群体中,等位基因个数为8~16个,杂合度为0.8370~0.9252,多态信息含量为0.8221~0.9167;而在Suffolk群体中相应参数分别为5~10,0.7603~0.8913与0.7176~0.8809。对10个微卫星基因座进行臀宽的最小二乘分析,结果表明:在Dorset群体中,微卫星基因座BM3413、MCMA26和CSSM18对臀宽有显著影响(P<0.05),其余7个微卫星对后臀宽度的影响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Suffolk群体中微卫星基因座TGLA122、BM3413、MCM38和CSSM18对绵羊臀宽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影响(P<0.05或0.01),其余6个微卫星基因座对臀宽的影响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研究表明,导致新疆肉羊群体后臀肌过度发育可能是其他基因或QTL的作用。
关键词: 绵羊 微卫星标记 Callipyge基因 后臀发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