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4193条记录
薏苡种质资源成株期抗旱性鉴定及抗旱指标筛选

作物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50份薏苡种质为材料,设置正常灌水和干旱胁迫2个处理,测定株高、茎粗、分枝数、主茎节数、分蘖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千粒重和产量,采用抗旱性度量值(D值)、综合抗旱系数(CDC值)、加权抗旱系数(WDC)、相关分析、频次分析、主成分分析、灰色关联度分析、隶属函数分析、聚类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进行成株期抗旱性鉴定及抗旱指标筛选。结果表明,各指标对干旱胁迫的反应及关联程度各异。6个公因子可代表薏苡抗旱性90.80%的原始数据信息量。基于D值、CDC值和WDC值的供试薏苡种质抗旱性排序相近。供试薏苡种质产量抗旱系数(Y值)与D值、CDC值和WDC值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筛选出成株期抗旱性强的薏苡种质有yy18-1、yy03-8和粱丰薏14-2。分蘖数、单株粒重和千粒重可作为薏苡种质资源成株期抗旱性评价的直观指标。

关键词: 薏苡 成株期 抗旱性 抗旱指标 综合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丝状真菌全局性调控因子LaeA的研究进展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全局调控因子在丝状真菌次级代谢调控及其生长发育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LaeA是2004年首次被发现的丝状真菌全局性调控因子。本综述介绍了LaeA在丝状真菌发育、次级代谢中的功能及其作用机制,总结了丝状真菌中已发现的laeA的同源基因,并对存在的问题及应用前景进行讨论与展望。

关键词: 全局性调控因子 LaeA 次级代谢调控 发育调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恩诺沙星及其代谢物在西伯利亚鲟体内的药动学及消除规律

西南农业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探明西伯利亚鲟体内恩诺沙星及其代谢产物环丙沙星的代谢动力学与消除规律,同时为科学合理使用恩诺沙星防治鲟鱼细菌性疾病和水产品的安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20℃条件下进行恩诺沙星10 mg/kg体重口灌给药后西伯利亚鲟血液、肌肉和肝脏组织中恩诺沙星及代谢产物环丙沙星的浓度,药物浓度时间数据采用药代动力学软件3p97进行分析。【结果】西伯利亚鲟血液、肝脏和肌肉中恩诺沙星药物代谢动力学房室模型符合二房室模型,达峰时间(T_(max))分别为0.5、0.9和1.23 h;峰浓度值(C_(max))分别为0.329、4.162和3.350 mg/L;表观分布容积(V_d)分别为26.219、6.320和2.835 L/kg,吸收半衰期﹝T_((1/2)α)﹞分别为4.643、45.623和11.308 h;消除半衰期[T_((1/2)β)]分别为32.046、354.987和252.194 h。恩诺沙星代谢物环丙沙星在西伯利亚鲟血液、肝脏和肌肉中药物代谢动力学房室模型符合二房室模型,T_(max)分别为0.5、6.4和2 h;C_(max)分别为0.164、0.918和1.450 mg/L;Vd分别为43.760、7.678和0.122 L/kg;T_((1/2)α)分别为4.643、8.503和14.464 h;T_((1/2)β)分别为32.046、148.4和219.904 h。【结论】恩诺沙星其代谢产物环丙沙星在西伯利亚鲟体内药物代谢动力学房室模型符合二房室模型,其吸收、消除较缓慢。

关键词: 恩诺沙星 环丙沙星 西伯利亚鲟 药动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肥枪分次追施对贵州春马铃薯产量、结薯性状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灌溉排水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施肥枪施肥技术在贵州春马铃薯生产中的应用效果,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施肥枪分次施肥对马铃薯产量、结薯性状、养分与品质以及土壤肥力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习惯施肥(CK2)相比,采用施肥枪分次施肥可显著提高马铃薯产量0.6%~19.6%,且随着追施比例的增加,马铃薯产量呈递增趋势,以20%基施+80%分次追施(T4)处理的产量最高,达到26 195 kg/hm2;40%基施+60%分次追施(T3)和20%基施+80%分次追施(T4)处理的马铃薯单株产量较习惯施肥(CK2)分别提高18.6%和26.0%,单株结薯数、大中薯数以及大中薯率的增加是马铃薯增产的原因;采用施肥枪分次施肥可以提高马铃薯茎块的含氮、磷、钾量,并改善马铃薯品质,以20%基施+80%分次追施(T4)处理效果最佳,其含氮、磷、钾以及淀粉量较习惯施肥(CK2)分别提高2.7%、22.2%、10.4%和41.2%,但对马铃薯还原糖量影响不大;施肥枪分次施肥可改善土壤肥力状况,尤其是在提高土壤p H值、土壤全钾和速效钾量方面较为明显,此外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发现马铃薯产量与马铃薯淀粉量和土壤碱解氮量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综上所述,施肥枪分次施肥可适用于西南丘陵旱地马铃薯种植栽培,以20%基施+80%分次追施(T4)效果最佳。

关键词: 马铃薯 施肥枪 产量 结薯性状 土壤肥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钩状木霉ACCC31649的GFP标记及其对辣椒定殖和促生作用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旨在建立农杆菌介导的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转化钩状木霉(Trichoderma hamatum)ACCC31649的技术方法,筛选遗传稳定的GFP标记转化子,并研究该菌株在辣椒植株中定殖和对辣椒的促生作用,为进一步阐明木霉在辣椒根际定殖及其与辣椒病原菌在辣椒根际和植株中的定殖、互作和生防作用奠定基础。【方法】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方法筛选遗传稳定的GFP标记转化子,通过灌根接种方法和组织切片的水玻片荧光观察研究了钩状木霉在辣椒植株中定殖过程和对辣椒的促生作用。【结果】获得了遗传稳定GFP标记的钩状木霉转化子。荧光显微观察表明,辣椒根、茎、叶组织中都检测到GFP标记菌株的定殖。标记菌株首先在根部定殖,然后通过根部维管束逐步定殖到茎和叶片组织中。野生型菌株和GFP标记菌株灌根接种4叶期辣椒幼苗,30天后,GFP标记菌株与水处理对照相比,辣椒的株高增长13.5%,根长增长16.2%,鲜重和干重分别增加了43.8%和45.3%,而且野生型菌株与GFP标记菌株对辣椒的促生作用没有显著差异。【结论】钩状木霉能够在辣椒植株根、茎和叶组织中定殖,并且对辣椒具有显著的促生作用。同时,GFP标记的钩状木霉将在进一步阐明该菌株在辣椒根际定殖及其对病原菌拮抗和互作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 绿色荧光蛋白 遗传转化 钩状木霉 辣椒 促生作用 定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遮阴处理对白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时珍国医国药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明白及在不同遮阴处理下的光合特性。方法通过田间栽培,测定透光率为100%、50%、30%三个遮阴处理下光合日变化。结果透光率50%处理下,所体现的生理指标较为良好。结论透光率50%条件下,白及有着更强的自我恢复能力,在遮阴条件下,PAR成为主要限制因子,不遮阴条件下,Ta为主要限制因子;无论遮阴与否Cond、Tr都是影响光合速率的主要因子。

关键词: 白及 遮阴处理 光合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南黄壤性水稻土长期不同施肥模式下作物产量及氮肥利用率演变特征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西南黄壤性水稻土长期施肥效应,通过连续19年长期定位试验,分析了西南黄壤性水稻土单施化肥(NPK)、单施有机肥(M)、1/2有机肥和1/2化肥配施(0.5MNPK)、全量有机肥和全量化肥配施(MNPK)4种施肥模式对作物产量、氮肥利用率的影响及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长期施用化肥或有机肥可显著增加作物产量,NPK、M、0.5MNPK、MNPK比CK分别显著增产56.2%、57.8%、65.0%、74.0%;各施肥处理氮肥偏生产力(PFP_N)、氮肥内部利用率(IE_N)、氮肥回收利用率(RE_N)、氮肥累积利用率(ARE_N)分别为10.9~20.7kg·kg~(-1)、44.7~53.8 kg·kg~(-1)、13.6%~19.6%、12.0%~16.9%,均以0.5MNPK最高,MNPK最低,高量氮肥施用导致氮肥利用率较低;长期单施化肥处理氮肥利用率随时间保持持平或呈下降趋势,施用有机肥的各处理氮肥利用率随时间呈显著上升趋势,尤其是氮肥累积利用率呈极显著上升趋势。长期施用有机肥尤其是有机无机配施作物产量稳定且氮肥利用率稳步提高。因此,常年高量施氮的黄壤性水稻土可适量减少氮肥用量,相应的进行有机无机肥料的合理配施是提高作物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黄壤性水稻土 长期施肥 产量 氮肥利用率 演变特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清水江鲤外部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

河南农业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随机选取117尾体长在260~350 mm的野生清水江鲤个体,分别测定其体质量、体长、全长、体高、体厚、头长、尾柄长、尾柄高等8个形态学指标,研究清水江鲤外部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分别确定了清水江鲤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相关系数、通径系数和决定系数,剔除了与体长存在显著性共性的全长指标,构建了显著性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多元回归方程。结果表明,清水江鲤形态性状中,体质量的变异系数最大;各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体长、体高、体厚、尾柄高、尾柄长等5个性状对体质量的通径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其中体高的通径系数最大,为0.582,尾柄长的通径系数最小,为-0.123;决定分析结果同通径分析结果趋势一致,显著性状对体质量的共同决定系数为0.911;采用逐步引入-剔除自变量的方法,建立以尾柄高(X_1)、体长(X_2)、体高(X_3)、体厚(X_4)和尾柄长(X_5)估计清水江鲤体质量(Y)的最优回归方程:Y=-1 217.894+1 048.363X_1+329.480X_2+438.304X_3+453.326X_4-354.932X_5,经检验方程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表明体长、体高、体厚、尾柄高、尾柄长是影响清水江鲤体质量的主要性状。

关键词: 清水江鲤 形态性状 体质量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亚芒果主产区土壤养分现状评价与叶片矿质养分相关性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三亚芒果主产区土壤养分丰缺及与树体矿质养分相关性,以期掌握芒果园土壤肥力现状,为科学、合理制定三亚芒果主产区的施肥策略奠基础。【方法】通过对三亚芒果主产区育才镇、立才农场、崖城、农综及永介等主产区芒果园0~20、20~40 cm土层采集的103个土壤样品和相应采样果树叶片样品进行养分测定分析。【结果】研究发现,芒果园土壤pH均值为5.66,果园土壤呈酸性;果园有机质含量(10.16~21.60 g·kg~(-1))偏低,随土层加深而降低,各地果园有机质含量基本为三级及以下水平;果园土壤全氮含量(0.37~1.29 g·kg~(-1))较低,基本在三级及以下水平;土壤速效钾(平均值为210.75 mg·kg~(-1))、速效磷(平均值为39.69 mg·kg~(-1))含量较高,大部分土壤在三级及以上水平范围;芒果园土壤交换性钙含量(381.42~1897.92 mg·kg~(-1))较丰富,交换性镁含量(24.87~234.54 mg·kg~(-1))较低,钙、镁含量随土层加深而降低,硫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升高;芒果园微量元素含量比较丰富,微量元素含量均随土层的加深而减少;果园土壤养分含量与叶片矿质元素含量的相关性较强,叶片镁、叶片硫分别与土壤全氮、土壤速效磷、交换性钙、交换性镁、有效铁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均为1.000;叶片镁、叶片硫含量与土壤有效锰、有效锌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均为-1.000;叶片锰含量与土壤pH、土壤碱解氮、土壤有效硼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1.000),叶片锰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土壤速效钾、有效硫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1.000)。【结论】三亚芒果园土壤有机质、土壤氮(全氮、碱解氮)含量均较低,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比较丰富,交换性镁含量较低;芒果园土壤微量元素含量丰富。根据本调查研究,建议果园生产中以基肥为主,增施有机肥,适当增加氮肥,多施镁肥。在施肥时应根据各地区养分丰缺度平衡施肥,适当补充少量微量元素,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减少养分流失的措施。

关键词: 三亚市 芒果园 土壤养分 肥力状况 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贵州地区茯砖茶“金花菌”的分离和分子鉴定

菌物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对贵州地区茯砖茶中的"金花菌"进行了分离鉴定。通过PCR扩增及测序技术获得转录间隔区序列及部分核糖体大亚基(ITS+LSU)、β-微管蛋白(β-tubulin)、钙调蛋白(Ca M)和RNA聚合酶Ⅱ(RPB2)4个基因的序列,然后构建多基因系统树,并对其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将其鉴定为冠突曲霉Aspergillus cristatus。

关键词: 冠突散囊菌 冠突曲霉 系统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