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4300条记录
贵州春马铃薯生物效应及土壤肥力对不同类型缓释肥的响应

南方农业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缓释肥对贵州春马铃薯生物效应及土壤肥力的影响,为其轻简化栽培及"两减"、"三节"综合技术集成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田间试验,选择7个类型的缓释肥与普通复合肥进行对比,在相同肥料用量(N 240kg/ha、P_2O_5120 kg/ha、K_2O 270 kg/ha)条件下研究不同类型缓释肥对贵州春马铃薯产量、结薯性状及土壤肥力状况的影响。【结果】与施普通复合肥(对照)相比,金正大、诺泰克、洋丰和施可丰缓释肥均能显著提高春马铃薯产量(P<0.05,下同),增幅为19.1%~24.6%;与对照相比,施缓释肥处理的单株产量和大中薯率分别提高2.6%~73.1%和6.6%~15.1%,以金正大缓释肥效果最佳;而西洋、沃夫特和骅龙缓释肥处理的产量出现显著降低。与对照相比,施用缓释肥处理的春马铃薯耕层土壤pH、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钾和速效钾分别提高3.8%~7.5%、27.1%~59.1%、14.3%~33.3%、8.7%~47.8%、7.0%~26.3%和8.8%~42.1%,而土壤全磷和速效磷含量分别降低7.1%~21.4%和35.6%~58.0%。【结论】缓释肥在提高贵州春马铃薯产量、改善土壤肥力状况等方面效果明显,但不同缓释肥的作用效果存在差异。综合来看,以金正大、诺泰克、洋丰和施可丰缓释肥的增产效果最佳,可适当在该地区进行示范推广。

关键词: 马铃薯 缓释肥 产量 结薯性状 土壤肥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广适高产玉米杂交种金玉506穗部性状改良效应

西南农业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穗部性状是产量的主要构成因子,以玉米杂交种的双亲为"中心",分别对其穗部表型性状不足进行改良,并解析玉米杂交种遗传改良效应;为玉米杂交种的改良提供理论支撑。【方法】利用配子选择法将优良玉米杂交种鄂玉10号、黔兴201、雅玉889、顺单6号和自交系Ph6wc分别导入QB506得458份改良系,从中选择15份;同时,将优良自交系T32、QB572、QB576和QB48分别导入QR273得367份改良系,从中选择27份;2014年,在3个地点(德江、贵阳和罗平)对100个杂交组合进行表型鉴定,调查8个穗部性状。【结果】联合方差分析表明:试点内区组间的方差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组合间的方差在P=0.01水平均达极显著。玉米QR273改良系的果穗表型性状差异显著性、变异系数分析表明:不同供体间的同一性状的表型变异系数呈不规则波动式变化;不同供体大多数性状的表型变异系数变化幅度小;同时,在QB506改良系上:PH6WC比其他4个供体在穗部性状改良效果明显,变异系数变化幅度大;正确的供体选择对改良优良自交系(受体)的遗传特性十分重要。3点平均产量超过对照10%以上的有26个组合,均由QR273(金玉506母本)的供体QB576与T32,(父本)QB506的供体PH6WC、黔兴201与鄂玉10号提供。【结论】基于杂种优势群内组群的玉米自交系改良,适宜地选择强度下,正确的选择供体能较好地剔除受体的缺点,同时,保持自交系(受体)的遗传特性的优点。

关键词: 玉米 自交系 穗部性状 杂种优势 改良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燕麦萌发期抗旱指标体系构建及综合评价

核农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不同燕麦品种间的抗旱性强弱,构建燕麦品种抗旱评价体系,以6种燕麦品种为试验材料,分别测定蒸馏水(对照,CK)、-0.2、-0.4、-0.8及-1.2 MPa聚乙二醇(PEG-6000)渗透胁迫下不同燕麦品种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等7项指标,分析不同干旱胁迫对燕麦种子萌发的影响;以鉴定指标相对值作为抗旱评价指标,在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利用GGE-biplot双标图,构建供试燕麦品种抗旱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加权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各燕麦品种的抗旱性能。结果表明,-0.2 MPa和-0.4 MPa PEG-6000处理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其中不同燕麦品种在-0.4 MPa胁迫下相对发芽率、相对活力指数均显著高于CK和-1.2 MPa胁迫组(P<0.05)。利用主成分分析与GGE-biplot双标图将7项评价指标转换为3个综合指标(Z1、Z2、Z3),构建出不同燕麦品种萌发期抗旱性评价体系。在Z1、Z2、Z3权重的基础上,结合加权隶属函数法评价出供试材料种子萌发期抗旱性强弱为青海燕麦>甜燕1号燕麦>奥塔燕麦>ESK燕麦>普兰顿燕麦>干旱燕麦。本研究结果为燕麦抗旱性评价、抗旱品种选育及其机理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燕麦 干旱胁迫 主成分分析 隶属函数 双标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火龙果茎段及花药愈伤组织内源激素含量的测定

分子植物育种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PLC-MS/MS)测定火龙果茎段鲜样及不同来源愈伤组织的脱落酸(ABA)、吲哚-3-乙酸(IAA)、赤霉素(GA3)、玉米素(ZT)四个内源激素的含量,以期找到火龙果愈伤组织再分化率低的内源激素规律,为火龙果花药培养中合理添加外源激素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火龙果茎段中内源IAA和ZT含量较高易于愈伤组织的诱导。火龙果茎段鲜样中的GA3含量明显低于茎段或花药愈伤组织,ABA含量则高于茎段愈伤组织,小于花药愈伤组织。花药诱导的愈伤组织中IAA的含量明显低于茎段愈伤组织,而ABA的含量却高于茎段愈伤组织,花药愈伤组织的ABA/GA3、ABA/IAA的比例都明显高于茎段愈伤组织,其中未分化花药愈伤组织的ABA/GA3的比值是茎段愈伤的6.71倍、是可分化花药愈伤组织的3.82倍,ABA/IAA的比值是茎段愈伤的43.68倍、是可分化花药愈伤组织的16.02倍,不利于愈伤组织的再分化。由此表明,较高含量的ZT和IAA对花药愈伤组织不定芽的分化有明显优势,而高含量的GA3则会对不定芽分化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GA3/ZT值保持在较低水平对于不定芽的分化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火龙果 愈伤组织 内源激素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秋水仙素诱导黑喉石斛多倍体研究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黑喉石斛原球茎为材料,探讨了秋水仙素不同处理对黑喉石斛多倍体诱导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测定结果表明,适宜四倍体诱导的秋水仙素质量分数在0.01%~0.03%之间,适宜八倍体诱导的秋水仙素质量分数在0.05%~0.10%之间,处理时间均为2~3 d;获得的多倍体在形态、气孔和染色体数目上有明显变化;八倍体与四倍体相比,发育更加迟缓,多表现为整株分叉.

关键词: 黑喉石斛 秋水仙素 多倍体 原球茎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紫鞘染色体片段代换系Z519的鉴定及PSH1候选基因分析

作物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花青素是广受人们喜爱的植物色素,在食品加工、杂种纯度鉴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鉴定了一个以日本晴为受体、优良紫鞘恢复系R225为供体亲本的紫鞘水稻染色体片段代换系Z519。Z519共含有16个代换片段,分布于除第10染色体外的其他11条染色体,平均长度为6.85 Mb。Z519在芽鞘3 mm时鞘尖呈现紫色,其后在叶鞘、叶缘、茎维管束和柱头等部位出现紫色线条,而日本晴各部位均为绿色。Z519叶鞘中花青素含量极显著高于日本晴,剑叶中没有显著差异。与受体日本晴相比,Z519的株高显著降低,千粒重、主穗总粒数和实粒数显著增加,有效穗数、主穗长和结实率无显著差异。进一步以日本晴与Z519杂交产生的F1和F2群体对紫鞘基因进行了遗传分析和分子定位。该紫鞘表型受显性单基因控制,位于第1染色体In Del标记L03和SSR标记L01之间37.8 kb的区域,被命名为PSH1。对该区间进行候选基因预测和测序,Z519在一个编码质体ATP/ADP转运蛋白的LOC_Os01g45910基因第一外显子的第238~252碱基的GTG重复区又多插入了GTG 3个碱基,导致增加了一个甘氨酸。q RT-PCR结果进一步表明其表达量在Z519中明显降低,初步确定LOC_Os01g45910是PSH1的候选基因。该研究为PSH1调控花青素的分子机制奠定了良好基础。

关键词: 水稻 染色体片段代换系 紫鞘PSH1 基因定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豆科和非固氮植物氮磷利用效率的比较研究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深入理解物种养分利用策略,服务于农作物的施肥管理,选择固氮植物大豆及非固氮植物苋菜和稗草为研究对象,同时选择另一试验的苜蓿作为豆科植物的补充材料,利用温室施肥试验研究了固氮和非固氮植物氮(N)、磷(P)元素积累量与生长速率的关系以及NUE的差异。结果表明:豆科植物氮素利用效率在整个生育期显著低于非豆科植物;豆科植物苗期磷素利用效率高于其后几个时期。固氮植物中氮磷积累量每增加一倍对应的总生长速率平均增加0.5~0.7倍(大豆N:0.69,P:0.54;苜蓿N:0.52,P:0.53),显著低于非固氮植物总生长速率2~3倍的增加量(苋菜N:2.75,P:2.23;稗草N:2.87,P:2.10)。4种植物氮磷NUE的差异,体现了固氮与非固氮植物在其生活史中不同的养分利用和分配方式,及不同的环境养分适应策略,但差异背后的生理机制仍需进一步的研究。此外,若要提高化肥利用效率,应在豆科植物生长初期少施氮肥,增施磷肥。

关键词: 积累量 固氮植物 生长阶段 生长速率 养分利用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GIS的贵州省稻田土壤养分及pH时空演变特征

西南农业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贵州水稻田土地的合理利用和科学施肥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以2005-2015年贵州省9个地(州、市)水稻种植区采集的177 944个代表性耕层土壤养分测定数据为基础,运用Arc GIS地统计方法和Kriging理论模型对贵州水稻土壤养分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在时间序列上,贵州省稻田土壤的有机质、全氮、速效钾含量及p H与第二次(1991年)土壤普查数据相比均呈下降趋势,有效磷呈上升趋势。在空间分布上,贵州省稻田土壤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及p H的差异较大,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的差异较小;东南大部分地区的稻田土壤偏酸性,全氮、有机质含量较高,速效钾含量较低;黔东北的思南、石阡一带稻田土壤的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含量偏低。在不同稻田土壤类型中,潴育型稻田土壤的各种养分含量均较高,潜育型稻田土壤的有机质、全氮含量较高,但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最低。【结论】贵州省稻田土壤的养分含量及p H与1991年普查数据相比呈下降趋势,不同区域稻田土壤的养分含量存在一定差异,不同类型稻田土壤中以潴育型稻田土壤的各种养分含量均较高。

关键词: GIS 稻田 土壤养分 p H 贵州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酒用糯高梁资源成株期抗旱性鉴定及抗旱指标筛选

中国农业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干旱是影响酒用糯高粱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鉴定酒用糯高粱资源成株期的抗旱性,筛选抗旱指标,培育抗旱品种,对高粱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50份酒用糯高梁资源为材料,于2 01 5年和201 6年设置正常灌水和干旱胁迫2个处理在旱棚内进行田间试验,测定株高、穗长、茎粗、分蘖数、穗粒数、千粒重、单株粒重和产量,采用抗旱性度量值(D值)、综合抗旱系数(CDC值)、加权抗旱系数(WDC)、相关分析、频次分析、主成分分析、灰色关联度分析、隶属函数分析、聚类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进行成株期抗旱性鉴定及抗旱指标筛选.[结果]干旱胁迫对各指标均有极显著影响.相关分析表明,产量与分蘖数、穗粒数和单株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穗长、茎粗和千粒重呈显著正相关,与株高呈不显著的正相关.频次分析表明,各指标对干旱胁迫反应的敏感程度依次为产量、穗粒数、分蘖数、单株粒重、千粒重、茎粗、穗长和株高.主成分分析表明,5个主成分可代表酒用糯高粱抗旱性84.26%的原始数据信息量.基于D值、CDC值和WDC值的供试酒用糯高梁材料抗旱性排序相近.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各指标DC值与D值间的关联度大小依次为产量、分蘖数、穗粒数、单株粒重、千粒重、穗长、茎粗和株高,这与各指标DC值与WDC值的密切程度基本吻合.根据D值进行聚类分析,可将供试酒用糯高梁材料划分为5个抗旱级别,其中Ⅰ级2份、Ⅱ级1 6份、Ⅲ级28份、Ⅳ级2份、Ⅴ级2份.除茎粗和分蘖数外,其余指标的隶属函数值、CDC值、D值和WDC值均随抗旱级别的升高而增大.逐步回归分析表明,与D值密切相关的指标有分蘖数、穗粒数和单株粒重.[结论]干旱胁迫对酒用糯高粱资源成株期各指标均有极显著影响.确定了D值为适宜的抗旱性鉴定方法.筛选出成株期抗旱性强的酒用糯高梁材料分别为粱丰141-3和粱丰247-3,可为酒用糯高粱抗旱育种、抗旱机理及干旱调控缓解机制的研究提供基础材料.分蘖数、穗粒数和单株粒重可作为酒用糯高梁资源成株期简单、直观的抗旱性评价指标.

关键词: 高粱 成株期 抗旱性 抗旱指标 综合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竹黄菌veA基因全长克隆与序列分析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ve A基因在竹黄菌中的调节机制,利用RT-PCR(reverse transcriptase-PCR)、RACE(rapid amplification of c DNA ends)及染色体步移技术克隆获得了ve A基因的全长序列。序列分析显示:该基因序列全长为1 780 bp,其开放阅读框长度为1 104 bp,编码367个氨基酸;其编码的蛋白质分子量为40.887 5 k D,理论等电点p I为8.95,含42个负电荷氨基酸和46个正电荷氨基酸,是一种弱酸性蛋白;序列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该基因编码的蛋白序列与偃麦草核腔菌(Pyrenophora tritici-repentis)的ve A蛋白序列(XM_001933944.1)及异旋孢腔菌(Cochliobolus heterostrophus)的velvet-like protein(JF826791.1)的同源性最高,其identity分别为78%和79%;对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进行二级结构预测,结果显示:该蛋白α-螺旋(alpha helix)占11.72%,延伸链(extended strand)占24.52%,β-转角(beta turn)占9.54%,无规卷曲(random coil)占54.22%;对其保守结构域分析显示,该蛋白含有一个Velvet superfamily结构域;利用同源模建方法预测其三级结构,结果显示该蛋白的三级结构模型与隔孢腔菌目中其他物种的ve A异源二聚体的相似性为46%。

关键词: 竹黄菌 veA基因 RACE 染色体步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