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粘虫hsc70克隆及其密度胁迫下的表达模式
《应用昆虫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昆虫种群密度的升高往往成为一种胁迫因子。粘虫在低密度下形成散居型,而在高密度下则形成群居型。本研通过比较hsc70在两型粘虫中的表达模式,究旨在探索hsc70在粘虫Mythimna separata响应密度胁迫中的作用。【方法】采用RT-PCR和RACE技术克隆粘虫hsc70cDNA全长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该基因及其编码蛋白质的序列特性;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qRT-PCR)分析该基因在两型粘虫不同发育阶段(卵、1-6龄幼虫、蛹和成虫)、5龄幼虫不同组织(头、表皮、前肠、中肠、后肠和马氏管)以及群居和分离处理后mRNA表达量的变化。【结果】克隆得到的HSC70基因命名为Mshsc70(GenBank登录号:MH669276),全长cDNA长2 184 bp,开放阅读框为1 965 bp,编码653个氨基酸。序列分析发现MsHSC70具有HSP70家族典型的结构域,即IDLGTTYS(11-18aa),IFDLGGGTFDVSLL (198-211 aa)和IVLVGGSTRIPKVQQ (341-355 aa)。序列比对结果显示,MsHSC70与斜纹夜蛾Spodopteralitura,棉铃虫Helicoverpaarmigera,大螟Sesamiainferens、甘蓝夜蛾Mamestra brassicae HSC70的相似性高达99%;基于HSC70的系统发育分析显示,粘虫与夜蛾科(Noctuidae)昆虫的亲缘关系最近。Mshsc70在两型粘虫的各个发育阶段均表达,hsc70的表达量在1龄和5龄中的表达量较散居型显著上调,而在2-3龄中的表达量显著下调。除表皮和前肠外,群居型粘虫的其他组织中hsc70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散居型。散居型粘虫经群聚饲养36h后,hsc70显著上调表达,表达量是对照的3.17倍,而群居型粘虫经分离饲养36 h后,hsc70的表达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结论】粘虫的种群密度是决定粘虫hsc70表达的一个重要因子。
关键词: 粘虫 Mshsc70 种群密度 实时荧光定量PCR


黄壤区烤烟轮作与连作根系形态、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变化
《西南农业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贵州黄壤烤烟主产区烤烟的合理种植提供理论基础.[方法]2016-2017年在贵州省遵义市开展田间试验,设置稻烟-轮作和烟-烟连作两种种植模式,在一个轮作周期内,控制氮、磷和钾施用总量一致,研究不同种植模式下烤烟根系形态、水稻和烤烟的产量、养分吸收及利用,分析了烤烟收获后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结果]与烟-烟连作相比,稻-烟轮作烤烟根长、总表面积和总体积分别显著提高5601. 1 cm、1976. 3 cm2和59. 17 cm3,平均直径降低0. 17 cm.连作后,烤烟产量和产值分别为1098 kg·hm2和28 548元·hm-2,显著低于轮作模式.烤烟对氮、钾的吸收轮作模式高于连作模式,两季作物收获后,连作模式下0~20和20~40 cm土壤深度的除土壤pH降低外,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硝态氮和铵态氮较轮作模式均升高.[结论]稻-烟轮作中烤烟养分吸收、产量和经济效益均优于烟-烟连作,在实际生产中应重视烤烟与水稻等其他作物轮作,以提高产量及经济效益,促进烤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电子鼻结合顶空SPME-GC-MS联用技术分析贵州不同品种辣椒发酵后挥发性成分
《食品科学 》 2018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贵州5种不同辣椒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子鼻技术,结合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SPME-GC-MS)联用技术,对其发酵后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电子鼻分析结果能够很好地区分不同辣椒品种发酵后的风味;采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以及线性判别分析(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LDA)可知,PCA和LDA主成分贡献率总和分别为99.93%、99.19%,均大于95%,说明传感器识别效应和样品间的风味区分度较好。SPME-GC-MS分析结果表明,5种样品共检出124种不同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其中黄平线椒占97种,以酯类物质相对含量最高,为36.82%;施秉线椒和大方皱椒分别占88种和94种,且均以醇类物质相对含量最高,分别为31.88%、28.99%;百宜平面椒和花溪党武辣椒分别占89种和71种,均以烃类物质相对含量最高,分别为26.75%、35.08%。此结果与电子鼻PCA和LDA结果相一致。因此,通过SPME-GC-MS和电子鼻分析结果可知,电子鼻能够很好地区分贵州名优产地不同辣椒品种发酵后的风味。
关键词: 电子鼻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法 发酵辣椒 挥发性成分


黄秋葵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食品工业科技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黄秋葵属于锦葵科秋葵属的一年生草本开花植物,其绿色豆荚是一种具有很高营养价值和潜在益生功效的新型保健蔬菜,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和开发潜力。从营养学角度,秋葵果荚是一种优质的蛋白质来源,含有多种矿质元素,具有增稠、稳定等一系列独特的食品加工性能,秋葵籽油具有较高的营养和保健价值。在功能特性方面,黄秋葵具有降血脂、抗疲劳、提高机体免疫力等作用。目前,黄秋葵保鲜主要采用真空预冷以及低温配合保鲜方式。黄秋葵产品主要集中在罐头、干制品、以及复合饮品等方面。本文主要介绍了黄秋葵的营养和功能特性、贮藏与保鲜、加工等进展,在综述黄秋葵营养与保健功能特性的基础上,对其产品的开发研究进行探讨,综述了黄秋葵研究现状,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以期为黄秋葵产品的深度开发提供指导。


火龙果幼苗离体辐射诱变及其对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
《热带作物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火龙果幼苗离体辐射诱变及其对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机理,以‘紫红龙’无菌苗为试材,通过~(60)Coγ进行辐照处理,以20 mmol/L的羟脯氨酸(HYP)为选择压,筛选出拟变异植株,并对其进行初步的抗寒性生理检测。结果表明,低辐照强度(≤15 Gy)对无菌苗的成活及分化无明显影响,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大,无菌苗的成活率和分化率显著降低,且对其生长的抑制作用越明显。以半致死剂量(LD_(50))和临界致死剂量(LD_(40))确定火龙果无菌苗辐照的适宜剂量范围为38.5~42.4 Gy。经过LD_(50)(38.5 Gy)辐射及20 mmol/L的HYP筛选成活的无菌苗,其相对电导率(REC)和丙二醛(MDA)含量均随低温处理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但增幅远低于对照;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Pro)含量随时间延长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且显著高于对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及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与可溶性糖等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变化规律相似,整个低温锻炼过程中,不同酶活性较对照分别升高了7.9%~61.5%、7.7%~47.1%、16.1%~28.4%和6.4%~63.7%。综上表明,经辐射诱变和HYP筛选的材料可能产生了一定的变异,其抗寒能力较对照大大提高。


Pikh,Pi2,Pi9,Pi5 4个稻瘟病抗性基因在贵州禾中的分布
《西南农业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了解"贵州禾"携带的稻瘟病抗性基因以明确其利用价值。【方法】对来自贵州省黎平、从江、雷山、榕江、荔波5个县的82份"贵州禾"品种在云南宜良(海拔1600 m)条件下鉴定了其田间叶稻瘟抗性,并用与抗稻瘟病基因Pikh、Pi2、Pi9、Pi5紧密连锁的4个分子标记进行了抗稻瘟病基因分子检测。【结果】46个品种对叶瘟表现高抗(0~1级),占56. 1%,表明多数贵州禾对云南宜良的稻瘟病菌具有一定的抗性;贵州禾通过长期的人工和自然选择,Pi5(32. 35%)、Pikh(30. 86%)基因频率相对较高,而Pi9(2. 56%)和Pi2(2. 47%)频率较低;这4个基因可以组合成0、Pikh、Pi5、Pi9、Pi5+Pikh、Pi2+Pi5、Pi9+Pi5等7种基因型,其比例分别是50%、21. 95%、14. 63%、1. 22%、8. 54%、2. 44%、1. 22%,即50%不携带这4个抗性基因。每个县分布有其中2~6种基因型,从江县61. 54%的品种不携带这4个抗性基因,0型是优势类型,黎平县的优势类型是0型(46. 43%)和Pikh型(42. 86%),荔波县基因型达到6种,比从江县(4种)和黎平县(3种)多,没有明显的优势类型,品种类型相对丰富; 0、Pikh、Pi5+Pikh和Pi5这4种基因型平均抗性分别为2. 39、1. 28、1. 57和1. 17级,Pikh、Pi5+Pikh和Pi5这3种基因型平均抗性明显高于0型,说明田间叶瘟抗性与所检测的Pi5、Pikh基因有一定的关联,携带0个基因的部分品种在田间也表现出对叶稻瘟抗性,表明这些材料携带所检测的4个基因之外的抗性基因。【结论】研究结果为挖掘和利用贵州禾种稻瘟病抗性基因资源提供了参考。


真空厌氧间歇技术富集福鼎大白茶茶鲜叶GABA的参数优化
《食品工业科技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择福鼎大白茶鲜叶为材料,以γ-氨基丁酸(GABA)为评价指标,采用连续真空厌氧处理技术、真空厌氧间歇处理技术进行GABA的富集,通过单因素实验法和正交实验法优化GABA富集工艺。结果表明:兼顾GABA含量和茶叶感官品质,采取一次真空厌氧间歇技术富集GABA的效果最佳。即鲜叶等级为一芽二叶,真空度0.09 MPa,富集温度4℃,厌氧时间6 h(真空厌氧3 h→有氧2 h→真空厌氧3 h)。但考虑到技术的应用性和经济性,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富集温度采用26℃条件下进行富集处理,其茶叶GABA含量达192.79 mg/100 g,氨基酸、茶多酚分别可达4.21%、15.80%,感官品质优异。
关键词: 真空厌氧间歇技术 福鼎大白茶 茶鲜叶 γ-氨基丁酸 正交实验法


Biolog-Eco解析小菜蛾溴氰菊酯抗感品系肠道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特征
《应用昆虫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昆虫肠道微生物对于其食物消化、生长发育以及环境适应性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究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溴氰菊酯敏感和抗性品系幼虫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功能多样性。【方法】采用Biolog-ECO技术对两品系小菜蛾1-4龄幼虫的肠道样品进行分析。【结果】小菜蛾溴氰菊酯敏感和抗性品系的低龄幼虫肠道微生物的代谢活性(AWCD)均高于高龄幼虫,两品系同龄幼虫肠道样品代谢活性类似。两品系样品均能代谢30种供试碳源,均不能代谢羧酸类的2-羟基苯甲酸。敏感品系样品的Shannon指数和Mclntosh指数均高于抗性品系。敏感品系1-3龄幼虫肠道样品的Shannon指数类似,且均高于该品系4龄样品;抗性品系1-4龄幼虫肠道样品的Shannon指数逐渐减小。两品系Mc Intosh指数均为1龄幼虫的最高,2-4龄的相当。【结论】小菜蛾低龄幼虫肠道微生物的生理活性均高于高龄幼虫,同时小菜蛾溴氰菊酯敏感和抗性品系幼虫的肠道微生物在功能多样性上存在差异。
关键词: 小菜蛾 肠道微生物 Biolog-Eco 代谢多样性


外源钙对干旱胁迫下岩溶山区白刺花幼苗生长、生理特性的影响
《核农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揭示岩溶山区白刺花耐旱性与外源钙的关系及抗旱机理,以贵州野生白刺花为试验材料,利用聚乙二醇(PEG)溶液模拟干旱,以未加PEG的1/2浓度Hoagland营养液为对照,研究了外源钙对PEG诱导的干旱胁迫下白刺花幼苗生长和生理的影响,并利用隶属函数综合评价出最佳的外源钙施用量。结果表明,未施入外源钙时,随着PEG诱导的干旱胁迫强度的增加,白刺花幼苗根干重、根冠比、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逐渐增加,当胁迫浓度为10%时,以上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可溶性蛋白、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均(除POD外)在胁迫浓度为10%时达到最大值,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白刺花幼苗地上部生物量、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均呈降低趋势,其中地上部生物量、Pn在胁迫浓度为10%时显著降低,Gs和Tr在胁迫浓度为15%时显著降低。在PEG诱导的干旱胁迫下,白刺花幼苗通过提高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增强保护酶活性、增加根冠比等来适应干旱环境。施入适宜浓度的外源钙,显著抑制了PEG诱导的干旱胁迫下白刺花幼苗地上部生物量、Pn、Gs和Tr降低的幅度以及MDA含量增加的幅度;显著促进了根干重、可溶性蛋白含量及SOD、POD和CAT活性的增加,即PEG诱导的干旱胁迫下外源钙可以进一步提高白刺花幼苗根干重和幼苗中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增强保护酶活性,降低Tr,维持生长、生理和光合功能,增强白刺花的抗旱能力。隶属函数综合评价指出,本试验条件下施入50 mmol·L~(-1)的外源钙对提高白刺花幼苗抗旱性的效果最佳。本研究结果为更加充分、合理地利用白刺花灌丛资源提供了理论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