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高羊茅FaFT2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
《植物生理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黔草1号’为材料,利用c 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克隆了调控植物开花关键基因FLOWERING LOCUS T(FT),命名为FaFT2。序列分析结果表明,FaFT2基因cDNA全长1 073 bp,具有开放阅读框为537bp,编码一条含178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质。该蛋白序列比对发现,所推测的FaFT2氨基酸序列具有1个保守的磷脂酰乙醇胺结合蛋白(PEBP)结构域。系统遗传进化树分析表明FaFT2与黑麦草、节节麦和二穗短柄草的FT亲缘关系较近。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高羊茅苗期FaFT2表达水平,发现该基因在光照时段表达水平持续上调,黑暗时段表达水平下调。由此推测,FaFT2基因与高羊茅光周期敏感性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能在光周期调控开花途径中发挥作用。


薏苡种质资源苗期抗旱性鉴定及抗旱指标筛选
《中国农业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干旱是影响薏苡生产的重要非生物胁迫因素,鉴定薏苡种质资源的抗旱性,确定抗旱指标,筛选抗旱种质,促进薏苡产业发展。【方法】以50份薏苡种质为材料,设置正常供水和反复干旱2个处理,在旱棚内进行盆栽试验,测定干旱对幼苗存活率、株高、茎粗、叶长、叶宽、地上部鲜重、地上部干重、根长、根粗、根鲜重和根干重的影响;采用抗旱性度量值(D值)、综合抗旱系数(CDC值)、加权抗旱系数(WDC)、相关分析、频次分析、主成分分析、灰色关联度分析、隶属函数分析、聚类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进行苗期抗旱性鉴定及抗旱指标筛选。【结果】干旱胁迫对各指标均有极显著影响。相关分析表明,幼苗干旱存活率与茎粗、叶宽和根粗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叶长、地上部鲜重、地上部干重、根长、根鲜重和根干重呈显著正相关,与株高呈不显著的正相关。频次分析表明,各指标对干旱胁迫反应的敏感程度依次为根干重、根鲜重、叶宽、根粗、根长、幼苗干旱存活率、地上部干重、茎粗、地上部鲜重、叶长和株高。主成分分析表明,6个主成分可代表薏苡抗旱性91.40%的原始数据信息量。基于D值、CDC值和WDC值的供试薏苡种质抗旱性排序相近。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各指标DC值与D值间的关联度大小依次为根干重、叶宽、根鲜重、茎粗、根粗、幼苗干旱存活率、根长、株高、地上部鲜重、地上部干重、叶长,这与各指标DC值与WDC值的密切程度基本吻合。根据D值进行聚类分析,可将供试薏苡种质划分为5个抗旱级别,其中Ⅰ级3份、Ⅱ级17份、Ⅲ级9份、Ⅳ级20份、Ⅴ级1份。除叶长、地上部鲜重、地上部干重和根干重外,其余指标的隶属函数值、CDC值、D值和WDC值均随抗旱级别的升高而增大。逐步回归分析表明,与D值密切相关的指标有幼苗干旱存活率、株高、叶宽、根长和根鲜重。【结论】苗期抗旱性强的薏苡种质yy18-1、yy14-3和yy13-1,可作为薏苡抗旱育种、抗旱机理及干旱调控缓解机制研究材料。幼苗存活率、株高、叶宽、根长和根鲜重可作为评价薏苡种质资源苗期抗旱性的指标性状。


野生和栽培木薯叶片的营养及饲料价值研究
《南方农业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木薯种质叶片的营养成分差异,为木薯叶作为饲料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测定8个木薯种质(3个野生种和5个栽培种)功能叶片的粗脂肪、粗蛋白、可溶性糖、淀粉、类胡萝卜素和氢氰酸(HCN)含量,并利用Western blotting测定功能叶片相关蛋白酶(UGPase、AGPase、GBSSI和Linamarase)的表达水平。【结果】8个木薯种质中,野生种Manihot cecropiaefolia Phhl功能叶片的淀粉、可溶性糖和类胡萝卜含量最高,分别为2.5 g/100 g DW、30.0 g/100 g DW和91.9 mg/100 g FW,蛋白质和HCN含量中等;栽培种SC9功能叶片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中等,HCN含量最低,仅167 mg/kg FW。Western blotting分析结果表明,M.cecropiaefolia Phhl叶片糖和淀粉代谢通路的关键酶UGPase、AGPase和GBSSI表达水平最高,SC9 HCN代谢通路的关键酶Linamarase表达水平最低,各蛋白质表达水平与相关生理指标变化趋势一致。通过主成分分析结果可看出,叶片淀粉和可溶性糖含量较高的木薯种质,粗脂肪含量较低;可溶性糖、粗蛋白和类胡萝卜素含量较高的木薯种质,HCN含量较低。【结论】野生木薯M.cecropiaefolia Phhl完全展开功能叶片的综合营养价值较高,可考虑作为畜禽和蚕用饲料资源开发利用;栽培种木薯SC9新鲜叶片HCN含量较低,也可优先作为蚕用饲料。
关键词: 木薯 野生种 栽培种 叶片 营养成分 蛋白质表达 饲料价值


冠突曲霉产孢相关基因的克隆及功能分析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冠突曲霉有性产孢调控的相关机制,从已构建的T-DNA随机插入突变体库中选取有性产孢突变株,采用Southern杂交鉴定T-DNA为单拷贝插入,并用Tail-PCR技术扩增获得T-DNA插入位点侧翼序列,分离获得突变基因。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位于冠突曲霉基因组scaffold 7上,开放阅读框2 511 bp,含有4个内含子,预测编码666个氨基酸,含有NDT80_Pho G蛋白质超级家族保守结构域。BLASTp结果表明,该预测蛋白与Eurotium rubrum p53-like转录因子(EYE95652.1)相似性最高,identity=89%。显微观察发现T-DNA的插入影响了有性产孢结构的发育。本实验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在有性产孢过程中的分子功能及可能参与的调控途径奠定基础。


长期氮磷钾肥配施对贵州黄壤玉米产量和土壤养分可持续性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长期氮磷钾肥配施下贵州典型黄壤玉米产量、氮磷钾肥增产效应及土壤养分的演变特征,利用国家贵阳黄壤肥力与肥效长期定位试验,研究氮磷钾平衡施肥(NPK)与缺素施肥(N、NK、NP、PK)对玉米相对产量、氮磷钾肥增产贡献率及土壤氮磷钾素养分可持续性指数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平衡施肥有显著增产效果,玉米相对产量均值为:NPK>NP>NK>PK>CK;氮、磷、钾肥增产贡献率和农学利用率均为氮肥>磷肥>钾肥,施肥依存度为氮、磷、钾肥配施>氮肥>磷肥>钾肥,但缺磷处理(NK)玉米相对产量以每年1.4%的速度极显著下降,磷肥贡献率和依存度则以每年2.3%和1.4%的速度极显著上升,最终磷肥对玉米生产的影响逐渐与氮肥持平;缺磷处理土壤p H值和有机质含量均最低,而缺氮处理则较高;施用化学磷肥可提高黄壤磷素可持续性指数,但氮肥和钾肥对黄壤氮素和钾素可持续性指数无显著影响.综上,平衡施肥是贵州典型黄壤地区玉米高产的重要保障,其中磷肥与氮肥同等重要,但长期单施化肥尤其是缺磷处理不利于黄壤养分的可持续利用.
关键词: 黄壤 长期氮磷钾肥配施 相对产量 土壤养分可持续性指数


一株粪生毛壳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对辣椒枯萎病的防治效果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采用平板对峙法和抑菌圈法从76株粪生真菌中筛选出1株辣椒枯萎病生防菌株LJ-S2L1,并利用菌落直径法、纸片扩散法、室内毒力测定和盆栽试验评价了其防病效果。结果表明,菌株LJ-S2L1对辣椒枯萎病菌抑菌率达71.67%,可使辣椒枯萎病菌菌丝发生隘缩或断裂,抑菌圈直径达32 mm;菌株LJ-S2L1发酵液和无菌发酵滤液均对辣椒枯萎病菌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达61.57%和56.48%。毒力测定结果表明,菌株LJ-S2L1发酵液对辣椒枯萎病菌的抑制率在1000μL/m L时达到72.10%,抑制中浓度为300.63μL/m L;盆栽试验防治效果达到71.8%。根据形态学特征结合其分子系统发育树分析,将菌株LJ-S2L1鉴定为球毛壳菌Chaetomium globosum。


叶施钙肥对芒果果实呼吸、乙烯释放及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探索叶面增钙对芒果果实呼吸、乙烯释放及果实矿质元素的影响,为钙肥在芒果生产中的合理应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以"贵妃"芒果为试材,田间试验于2013年10月至2014年6月在海南省东方岛西林场芒果园进行,试验共设置不喷施叶面肥(0 g·L~(-1))、喷施0.5、1.5、2.5、3.5 g·L~(-1)钙含量肥5个处理,各处理3个重复,肥料选择硝酸钙(化学纯)和果蔬钙(Ca 170 g·L~(-1)),于催花前、幼果期、果实膨大期及采收前分别喷施,研究果实呼吸速率、乙烯释放及矿质元素含量变化。研究发现,不施钙处理芒果的果实跃变峰出现在采摘后第13d,叶面增钙使果实跃变峰的出现滞后。在呼吸峰值出现前硝酸钙降低果实呼吸速率,以1.5 g·L~(-1)处理显著降低,峰后有增强呼吸的趋势,在呼吸峰值出现前果蔬钙有提高果实呼吸速率的趋势,峰值出现后有抑制呼吸速率的作用;喷施硝酸钙推迟采后芒果果实进入乙烯跃变期,使跃变峰的出现比CK滞后2 d,峰值过后各处理乙烯释放速率远高于CK,喷施果蔬钙推迟采后芒果果实进入乙烯跃变期,跃变峰的出现有推迟趋势,0.5 g·L~(-1)处理的跃变峰滞后显著,推迟至第17 d;叶施钙肥有使果实K含量降低趋势,以果蔬钙处理显著降低;叶面喷施硝酸钙、果蔬钙均提高果实Ca含量,硝酸钙降低Mg含量,果蔬钙提高Mg含量;叶施硝酸钙使果实Fe、Cu、Zn含量下降,Mn含量提高;叶施果蔬钙使果实Fe下降、Mn提高,低钙提高果实Cu、Zn含量,高钙降低果实Cu、Zn含量。叶面增钙,影响了芒果果实采后呼吸、乙烯释放速率及推迟跃变峰的出现,影响果实部分矿质元素的含量,提高了果实采后贮藏性。


转录组解析白三叶根际溶磷菌株RW8的解磷机制
《草业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转录组测序的方法分析了白三叶根际溶磷菌RW8在含有难溶磷(A组)、可溶磷(B组)与无磷(C组)培养条件下差异基因表达。以可溶磷为对照,在难溶磷条件下,分别检测到4782个基因在RW8中上调表达,447个基因下调表达;在无磷组中,共检测到3630个基因上调表达,209个基因下调表达。GO基因注释发现RW8在A组和C组中的差异基因聚类基本相同。生物学过程主要聚类在代谢过程、细胞过程、单细胞过程、刺激应答、定位以及生物反应调节;细胞组分主要聚类在细胞组分、细胞膜、膜组分与高分子配合体等;分子功能主要聚类在催化活性、结合功能与转运功能。代谢途径分析发现2-α-氧代羧、α-亚麻酸、五碳二元酸、脂肪酸、甘氨酸-丝氨酸-蛋氨酸以及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等代谢途径的基因显著被富集。挑选10个差异基因并用荧光定量检测其在A、B、C 3种不同培养条件下的基因表达,发现所有挑选基因的表达变化与转录组结果变化趋势相同。液相色谱检测有机酸组成及含量,发现在A组和C组中乳酸、琥珀酸与柠檬酸显著高于B组,富马酸与苹果酸的含量在C组中显著升高,A组与B组差异不显著;α-酮戊二酸的含量在A组中显著增高,B组和C组差异不显著。


孜然精油对三种储粮害虫控制作用
《食品工业科技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储粮害虫是影响储粮安全的重要因素。本研究采用水蒸馏法提取的孜然精油处理玉米象(Sitophilus zeamais),谷蠹(Rhizopertha dominica)和长角扁谷盗(Cryptolestes pusillus)三种储粮害虫,测定了孜然精油的趋避,熏蒸及触杀活性,确定了熏蒸活性的半致死浓度LC_(50)和半致死时间LT_(50)。结果表明,孜然精油对三种储粮害虫均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但三种控制作用随昆虫种类的不同存在差异,C.pusillus对趋避和熏蒸作用最敏感,明显高于其他两种试虫,但在触杀实验中R.dominica对孜然精油表现最敏感。


顺丁烯二酸β-环糊精酯-N-乙烯基吡咯烷酮水溶性聚合物的合成及其吸附疏水性药物的研究
《分析化学 》 2017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γ射线引发顺丁烯二酸β-环糊精酯(CDM)和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发生自由基链式反应,制备了顺丁烯二酸β-环糊精酯-N-乙烯基吡咯烷酮聚合物(CDM-NVP)。优化后的CDM-NVP聚合物的合成条件为:CDM∶NVP为1∶0.7(w/w,CDM 3.6 g和NVP 2.52 g),辐照剂量4 k Gy,DMF溶液用量为20 m L。在此条件下制备聚合物的产率为84%,重均分子量为20 k Da。结果表明,此聚合物可以同纳他霉素(NM)和多菌灵(MBC)形成稳定复合物。研究了复合物抑菌活性,测定了其表观稳定常数。利用紫外光谱、核磁图谱和相溶解度对药物复合物进行结构表征。303 K下,NM-CDM-NVP和MBC-CDM-NVP复合物的表观稳定系数分别为12988.54和865.94 L/mol。抑菌实验结果表明,NM-CDM-NVP和MBC-CDM-NVP复合物可以显著提高NM和MBC的溶解性和抑菌活性。
关键词: β-环糊精 N-乙烯基吡咯烷酮 γ-射线辐照聚合 抑菌活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