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30504条记录
江苏省光伏农业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新能源科技 2023

摘要:光伏与农业结合的“光伏+农业”模式既解决了土地资源紧张地区的项目选址问题,同时也有助于实现绿色发展与乡村振兴之间的有机融合,是众多“光伏+”中最为成熟的路径之一,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路径之一。近年来,江苏省积极发展光伏农业产业项目,但对光伏农业的产业现状、关键技术问题掌握不清,易造成盲目发展和资源浪费。文章通过实地调研和文献研究,较为全面地阐述其发展现状,系统分析了江苏光伏农业产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提出江苏省光伏农业产业未来发展应加强研究示范集成、规范建设标准、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并扩大产业融合的发展建议,为更科学地制定江苏光伏农业产业中长期可持续化发展规划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江苏省 光伏农业 产业现状 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δ冠状病毒结构蛋白的表达及其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畜牧与兽医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旨在获得猪δ冠状病毒(PDCoV)结构蛋白并评价其免疫原性。通过RT-PCR技术,扩增PDCoV CZ2020株中完整的S、E、M和N基因,克隆至pCAGGS真核表达载体,构建pCAGGS-PDCoV-S、pCAGGS-PDCoV-E、pCAGGS-PDCoV-M、pCAGGS-PDCoV-N真核表达质粒,经测序鉴定后转染HEK293T细胞,采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和Western blot(WB)方法检测PDCoV的S、E、M、N蛋白表达。将4种蛋白分别皮下注射BALB/c小鼠,制备重组蛋白多克隆抗体,并用WB法和IFA法测定抗体效价,评价免疫原性。结果表明,重组质粒pCAGGS-PDCoV-S、pCAGGS-PDCoV-E、pCAGGS-PDCoV-M、pCAGGS-PDCoV-N能够在HEK293T细胞内正常表达,并与PDCoV阳性猪血清特异性结合。制备的4种重组蛋白的多克隆抗体效价可达1∶10 000以上,表明重组蛋白可诱导小鼠产生高水平抗体。本研究制备的多克隆抗体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能够为研制诊断试剂盒和新型疫苗提供基础。

关键词: PDCoV 真核表达 抗原性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型大颗粒肥料对小果型西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江西农业学报 2023

摘要:通过基质栽培的方式,分析了大颗粒肥料+有机无机液体水溶肥对小果型西瓜苏梦6号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大颗粒肥料+有机无机液体水溶肥在促进西瓜植株生长、改善西瓜果实品质及提高西瓜产量等方面效果明显.施用2粒绿色肥隆丸以及2粒黑色肥隆丸为底肥的组合对提高果实膨大期及成熟期的叶长及叶宽方面作用显著;施用3粒绿色肥隆丸以及3粒黑色肥隆丸的2组处理在增强茎粗、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加糖度、提高产量方面表现突出.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8种肥料处理的13项指标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综合得分和评价由高到低依次排序为FG3>F1>FB3>FB2>FB1>FG1>FG2>F0,其中施用3粒绿色肥隆丸效果显著排名第一,该处理的2种糖度较对照分别提升了31.9%和44.5%,折合产量和小区产量分别提升了82.80%和77.13%,施肥次数比传统施肥减少了3次,节本增效,值得推广.

关键词: 新型大颗粒肥料 施肥模式 西瓜 主成分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宏病毒组测序检测豆蚜田间种群病毒种类

华北农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蚜虫体内携带的病毒种类,采集江苏地区豆蚜田间种群,鉴定种类后,提取豆蚜总RNA,以片段化的mRNA为模板构建测序文库,利用宏病毒组测序技术检测分析豆蚜体内的病毒种类,并对获得的2 个新病毒进行检测鉴定.结果显示,测序数据经拼接、比对和分类注释,最终共得到病毒序列177 条,与24 种病毒序列一致或同源性较高,包括5 种植物病毒(属于5 个病毒科)和19 种昆虫病毒(涉及9 个科和6 种暂未分类病毒);对植物病毒中测序丰度最高的种类进行基因检测,获得序列经Blast比对,与其同源性较高的病毒均来自细胞质弹状病毒属,并且它们具有相同的保守区,确定该病毒为一种新的细胞质弹状病毒,暂命名为Aphis craccivora associated rhabdovirus(AcARV);基于病毒L蛋白系统进化分析显示,AcARV与水稻条纹花叶病毒(RSMV)构成最小分支,说明这 2 种病毒在进化上最为近缘;鉴定的多数昆虫病毒种类在蚜虫中鲜有报道;通过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在豆蚜体内均检测出昆虫病毒(HiPV)衣壳蛋白VP1,证实了HiPV对豆蚜的感染,这是首次在蚜虫体内发现HiPV,HiPV豆蚜分离物VP1 基因与日本、江苏灰飞虱分离物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5.5%,99.0%.研究结果表明,豆蚜体内携带多种植物病毒,并含有一种新的弹状病毒AcARV,同时,豆蚜体内昆虫病毒种类非常丰富,HiPV可感染蚜虫.

关键词: 豆蚜 病毒种类 宏病毒组测序 细胞质弹状病毒 HiPV病毒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苏北地区不同暂养阶段雄性中华绒螯蟹生长性能和营养品质的变化分析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暂养时长对苏北地区雄性中华绒螯蟹生长性能和营养品质的影响。选取平均体质量为(118.10±1.35) g的健康雄性中华绒螯蟹进行室外网箱越冬暂养,试验周期为90 d,每30 d采样1次,每次采样随机选取36只体格完整的试验蟹(每个网箱6只),检测生长指标以及常规营养成分、游离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以暂养前(0 d)为对照,1~30 d为暂养第1阶段,31~60 d为暂养第2阶段,61~90 d为暂养第3阶段。结果显示:1)不同暂养时长试验蟹的体质量和出肉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2)随着暂养时间的延长,试验蟹的体质量、肝胰腺指数、出肉率、总可食率、存活率以及常规营养成分中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均呈下降趋势。第3暂养阶段试验蟹的总可食率和存活率显著低于对照和第1、2暂养阶段(P<0.05)。相比于对照,第2、3暂养阶段试验蟹的性腺指数显著升高(P<0.05),第3暂养阶段试验蟹的肝胰腺指数显著降低(P<0.05)。3)相比于对照,各暂养阶段试验蟹三大可食组织(肝胰腺、性腺、肌肉)中非必需氨基酸总量(ΣNEAA)和氨基酸总量(ΣTAA)均降低。4)随着暂养时间的延长,试验蟹三大可食组织中必需氨基酸总量(ΣEAA)、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ΣPUFA)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而饱和脂肪酸总量(ΣSFA)逐渐下降。5)第2暂养阶段试验蟹肝胰腺和肌肉中ΣPUFA和EPA+DH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P<0.05)。由此可见,第1、2暂养阶段雄蟹存在营养流失现象,但营养品质有一定程度的改善,而第3暂养阶段雄蟹的生长性能和营养品质下降明显。在本试验条件下,建议雄蟹暂养时长不要超过60 d。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越冬暂养 生长性能 营养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温度和外源物质处理对耳叶牛皮消种子萌发的影响

种子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索耳叶牛皮消种子萌发的适宜条件,以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发芽进程等为评价依据,考察不同温度、不同种类和浓度的外源物质(植物激素和化学试剂)处理对耳叶牛皮消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耳叶牛皮消种子萌发有显著影响,25℃培养条件下种子萌发效果最佳,35℃浸种预处理能进一步促进种子萌发;相较于吲哚乙酸(IAA)和6-苄氨基嘌呤(6-BA),外源赤霉素(GA_3)处理对种子萌发有更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100 mg/L的GA_3处理效果最佳,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6 g/L的KNO_3和1 g/L的NaCl也能显著促进耳叶牛皮消种子萌发;100 mg/L GA_3+6 g/L KNO_3+1 g/L NaCl组合处理下,耳叶牛皮消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分别较对照提高了35.2%、57.6%和94.6%,萌发起始时间和萌发高峰期均较对照提前了2 d,发芽周期也明显缩短。

关键词: 耳叶牛皮消 种子萌发 温度 激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方鲜食玉米区不同糯玉米品种产量和子粒灌浆特性分析

玉米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9年和2020年,以苏科糯1501、苏科糯12、苏科花糯2008、苏科糯11、苏玉糯5号和万糯2000为试验材料,系统分析南方鲜食玉米区不同糯玉米品种产量和子粒灌浆特性差异,为糯玉米高产优质品种选育提供支持。结果表明,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品种间差异两年表现基本一致(秃尖长除外)。产量较高的品种为苏科糯12、苏科糯1501、万糯2000和苏科花糯2008,穗粒数和粒重均高于产量较低的品种苏玉糯5号和苏科糯11。糯玉米产量与穗长、穗粒和百粒鲜重呈极显著正相关,百粒鲜重与最大灌浆速率和平均灌浆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穗粒数与有效灌浆期、最大灌浆速率时的时间和最大灌浆速率时的生长量呈显著正相关。在鲜食玉米高产品种选育时应注重对灌浆速率、最大灌浆速率时的生长量等指标进行选择。

关键词: 糯玉米 产量 子粒灌浆 品种差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高产抗病小麦新品种宁麦资518的选育与分子鉴定

江苏农业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针对淮南麦区小麦品种同质化日趋严重的现状,本研究配制了资02-193/扬麦15//Tabasco的复交组合,利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与常规育种相结合的方法,经系谱法培育出了优质高产抗病小麦新品种——宁麦资518(参试名:宁麦资15318).通过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鉴定到该品种中含有白粉病抗性基因Pm48和赤霉病抗性基因QFhs.crc-2DL.2017-2019年在江苏省淮南组区域试验中,2年区试平均产量508.39 kg/667 m2,较对照扬麦20增产5.83%.宁麦资518株高81 cm左右,有效穗数为32.0万穗/667 m2,穗粒数36.1粒,千粒质量48.4 g.该品种春性、中熟,分蘖能力较强,穗密度较高,结实率高,千粒质量较高,产量三要素协调,产量高,综合抗病性较强.宁麦资518分别于2020年和2021年通过江苏省审定,并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权,该品种适合在江苏省淮南麦区种植.

关键词: 小麦 产量 抗病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宁麦资518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增温施肥对稻麦农田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的影响

环境科学 2023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农田是重要的陆地生态系统土壤碳库和作物生长的有机养分库.为明确气候变暖对稻麦轮作农田土壤碳库的影响,利用田间开放式增温平台,分析了增温、施肥和其交互作用对土壤有机碳和其活性组分的影响,并评估了土壤碳库管理指数的变化.结果表明,增温、施肥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其活性有机碳组分的影响均无显著交互作用.增温增加了土壤有机碳含量,且总有机碳(TOC)和惰性有机碳(ROC)含量差异显著.与不增温对照相比,增温处理的TOC、 ROC和活性有机碳(LOC)含量分别增加了7.72%、7.42%和10.11%.土壤微生物量碳(MBC)含量的增加(20.4%)和颗粒有机碳(POC)含量的降低(36.51%)可能是增温下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增温对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含量无显著影响,但显著降低了其可溶性微生物副产物组分含量(41.89%).结果同时表明,施肥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均无显著影响,但显著降低了活性碳组分的DOC和POC含量,增加了MBC含量.与不施肥对照相比,施肥处理的土壤DOC和POC含量分别降低了35.44%和28.33%,MBC含量增加了33.38%.此外,施肥有增加可溶性有机物中人为源腐殖质组分(5.13%)和可溶性微生物副产物组分(29.41%),降低陆生源腐殖质组分含量(13.33%)的趋势.增温、施肥均有提高土壤碳库管理指数(CPMI)的趋势,土壤碳库指数(CPI)和碳库活度指数(LI)的增加分别是增温和施肥下CPMI增加的主要原因.结果说明,气候变暖会通过对土壤活性碳组分的改变影响土壤碳库,且其效应不受施肥影响.

关键词: 增温 施肥 稻麦农田 土壤有机碳(SOC) 碳库管理指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方冬闲田绿肥鲜食两用蚕豆产业发展策略及建议

上海农业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绿肥鲜食两用蚕豆作为粮、饲、菜、肥兼用的经济作物,是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而产生的产业新类型.充分利用冬闲田种植绿肥鲜食两用蚕豆,不仅可以解决冬闲田闲置而造成的土地浪费问题,还能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符合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研究从冬闲田的利用现状、绿肥鲜食两用蚕豆种植模式及效益、两用蚕豆发展需求3 个方面梳理冬闲田形成的原因,思考进一步利用绿肥鲜食两用蚕豆在冬闲田周年种植的模式.提出建议:筛选适宜于南方种植的品种,研发配套适宜于南方的栽培技术和绿色标准化生产技术,优化周年高效种植模式和构建种养循环新模式,创新优化冷链物流技术和速冻加工技术,探索鲜食蚕豆修复重金属污染效果.为解决南方冬闲田大量闲置的问题及绿肥鲜食两用蚕豆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冬闲田 鲜食蚕豆 绿肥 发展策略 发展目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