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东海原甲藻在氮、磷限制胁迫下的补偿生长
《中国水产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最重要的甲藻赤潮生物种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 Lu)为研究材料,观察其对氮、磷营养限制胁迫的耐受程度以及恢复营养条件下补偿生长的情况。研究实验分营养限制和恢复营养两个阶段进行,每个阶段均设置对照组、贫营养组、限氮组、限磷组和限氮限磷组。研究结果显示,在氮、磷营养限制胁迫下,东海原甲藻生长受到抑制,其中磷限制对藻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小,氮磷共同限制的抑制作用最大。限磷组最大细胞密度为78×104 cell·m L–1,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细胞各项生长参数和叶绿素a的含量,与细胞密度类似,其中限磷组的最大细胞日生长速率、最大平均相对生产率、最小细胞代时、最大叶绿素a含量分别为0.61 d–1、0.44 d–1、1.58 d和694.2μg·μL–1,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而与其他处理组则有显著差异(P<0.05)。藻细胞所受到抑制作用随着培养时间的推移而加强。后期,限磷组和其他处理组的细胞密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处理组各细胞参数均显著劣于对照组(P<0.05)。在恢复营养的培养前期,4个经过营养限制处理组的生长情况均显著优于持续营养正常条件下培养的对照组(P<0.05)。表明东海原甲藻细胞表现出较强的超补偿生长能力,其中磷限制后表现出的超补偿能力最强。由此可知,东海原甲藻补偿生长的主要特征表现为,在恢复营养培养后,各处理组比对照组细胞数增多,叶绿素a含量增高,细胞日生长速率和平均相对生长率提高,细胞数净增率高达10.30%~80.95%,细胞代时缩短。根据研究结果认为,东海原甲藻具有较强的耐受低磷能力,而在营养条件恢复情况下,经历低磷胁迫的东海原甲藻又具有最强超补偿生长能力,使得其在与硅藻竞争中居于优势,这是东海原甲藻赤潮在中国沿海海域频繁暴发的原因之一。本研究旨在为揭示长江口及其邻近的东海海域甲藻赤潮逐年大规模暴发机理以及硅藻与甲藻赤潮种的演替现象提供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工会经费社会审计的必要性与对策分析
《山东工会论坛 》 2014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与发展,我国各单位、各企业工会经费收缴与管理方式均发生了较大变化。财政统拨与地税代征相结合的方式取代了原先工会经费由本单位工会自我收缴的方式,与之对应的,原先对经费计拨经费审计由工会独家操作的形式也转变为由社会多个部门的共同运作的形式,工会经费的社会审计逐步得到推广。工会经费实行社会审计,可以切实规范工会的财务活动,实现工会财务收支的效益性、合法性与真实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紫铜在海洋微生物作用下的电化学腐蚀行为
《材料工程 》 201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开路电位、电化学极化曲线、电化学阻抗谱(EIS)研究了紫铜在海水盐度和微生物影响下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无菌介质条件下,随着介质盐度的增加,紫铜的开路电位负移,使得腐蚀倾向与腐蚀率变大。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形貌分析表明在紫铜上附着的海洋微生物以杆状细菌为主,咸淡水中的细菌附着量比海水的大,导致紫铜在盐度不高的咸淡水耐蚀性能下降。EIS结果表明在海洋微生物作用下紫铜的交流阻抗模值减少,降低了紫铜的极化电阻和表面膜的电阻,从而加速了紫铜的腐蚀进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ANSYS CFX的吸鱼泵的内部流场分析
《流体机械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国内吸鱼泵产品匮乏以及技术落后等问题,以活鱼输送为目标,应用ANSYS CFX软件对现有高效吸鱼泵进行分析研究,将吸鱼泵U-400建模后导入ANSYS CFX模块中,对模型内部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和仿真,得出U-400在设计工况下的内部流场分布以及吸鱼泵性能参数数据,不仅提供重要的优化参数及设计参考,而且还能够有效缩短吸鱼泵的设计时间以及成本,实现高效吸鱼泵的设计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4种河蓝蛤线粒体COI和16S rRNA基因序列的种间遗传分析
《渔业科学进展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光滑河蓝蛤Potamocorbula laevis、黑龙江河蓝蛤P.amurensis、焦河蓝蛤P.ustulata、红肉河蓝蛤P.rubromuscula4个野生种共40个个体的线粒体COI和16SrRNA基因片段进行了扩增和测序,经过筛选和剪切,得到长度为650bp和450bp的片段。序列分析显示,序列的碱基组成中G+C含量较低,16SrRNA基因种间和种内的变异较低,COI基因片段种内和种间的变异较高。以沙海螂Mya arenaria为外群,用MEGA 4.0软件中的NJ法构建了系统进化树,通过遗传距离和系统进化树可以看出,4种河蓝蛤未能达到不同种之间显著的遗传分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5个斑节对虾半同胞家系生长、消化及免疫的比较
《海洋渔业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中国海南省三亚海域野生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为父母本,采取人工授精方法建立斑节对虾家系,对其中5个半同胞家系的生长、消化酶和免疫酶活性等性状进行研究。56 d养殖实验结束后,家系5(sy446-sy240)获得了最高的终末均重和增重率,并显著高于除家系1(sy474-sy240)以外的其它各个家系。不同家系斑节对虾肝胰腺和肠道的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及血淋巴的免疫酶活性均有显著性差异,其中家系1的各种消化酶活性均处于中上水平,而家系5则处于较低水平;家系2(sy440-sy240)的各种免疫酶活性最高,家系1和家系5的免疫酶活性也处于较高水平。结果表明,家系1具有较好的生长和消化酶活性,家系2具有较好的与抗逆、抗病能力相关的免疫酶活性,而家系5具有最佳生长性能,可结合选育目标作为优良家系进行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血多肽对建鲤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从体外和体内水平评估猪血多肽(peptides from swine blood,PSB)对建鲤(Cyprinus carpio var.Jian)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的影响。在体外试验中,制备建鲤外周血白细胞和头肾巨噬细胞,然后暴露在含有不同浓度(0、10、20、40、80μg/m L)猪血多肽的培养基中作用24 h,采用WST-1法测定外周血白细胞的增殖能力,氯化硝基四氮唑蓝(NBT)还原法和格里斯(Griess)试剂显色法分别测定头肾巨噬细胞氮呼吸爆发和氧呼吸爆发活性;在体内试验中,分别将0、0.5、1.0、2.0和5.0 g/kg猪血多肽添加到基础饲料中饲喂建鲤,在恒温循环水系统中进行8周的饲养试验,分别在饲喂第1、2、4、8周采集血样,检测血清中生化指标、抗氧化指标及免疫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体外试验中,猪血多肽浓度为20、40和80μg/m L时,可以显著或极显著提高建鲤外周血白细胞的增殖能力(P<0.05或P<0.01);猪血多肽浓度为40和80μg/m L时,可以显著或极显著增强建鲤头肾巨噬细胞氮呼吸爆发和氧呼吸爆发活性(P<0.05或P<0.01)。在体内试验中,用添加5.0 g/kg猪血多肽的饲料饲喂建鲤后,第4和8周血清中3种生化指标[白蛋白(ALB)、总蛋白(TP)、碱性磷酸酶(AKP)]含量/活性、3种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3种免疫因子[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补体4(C4)]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此外,第8周血清中补体3(C3)含量亦显著升高(P<0.05)。由此得出,猪血多肽能够增强建鲤的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寡肽的功能及其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科学养鱼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氨基酸彼此以酰胺键相连而形成的化合物称为肽,一般将含有2~10个氨基酸残基的肽称为寡肽。现代蛋白消化吸收理论提出,蛋白质在消化道中最终的消化产物中一部分是寡肽而并不全是游离氨基酸,一些寡肽也能够完整地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它们在蛋白质营养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一、寡肽吸收机制及特点寡肽的吸收存在着独立的转运机制,其机制与游离氨基酸完全不同。游离氨基酸吸收主要依靠钠泵主动转运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纹石斑鱼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
《渔业现代化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本试验率先采用循环水系统开展了云纹石斑鱼的养殖试验并取得了成功。结果显示,在莱州明波养殖基地选用的平均体重50 g/尾规格的云纹石斑鱼苗种10万尾,在水温22~25℃、盐度28~31、pH7.8~8.2的水环境条件下,经12个月培育,长成平均体重为0.65 kg/尾的商品鱼,平均单尾月增重50 g,成活率93.5%;共收获成鱼9.35万尾,单产49.9 kg/m3。本研究为云纹石斑鱼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提供一个成功的范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