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10008条记录
服务融合趋势下农业生产托管组织方式创新研究

北方园艺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农业生产托管逐步成为规模化农业服务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目前关于农业服务规模经营的学术研究远远滞后于发展实践。针对目前研究的不足,该研究结合我国农业生产托管最新实践和黑龙江、山西、江苏、甘肃等省份的走访调研,着眼于服务规模经营视角下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商的组织方式创新,总结提炼了横向联合扩大服务规模、纵向联合延长产业链条、交叉联合提供全方位服务、线上线下搭建信息化资源共享平台等服务融合创新方式,并分析了农业生产托管在推动农业服务型规模经营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而深入探讨农业生产托管服务融合创新的有效手段,并提出相关针对性建议,为农业生产托管的模式规范和政策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农业生产托管 服务规模经营 服务融合 组织方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盐胁迫下小麦幼苗离子吸收动态及耐盐性筛选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耐盐能力评价是小麦引种、筛选和育种的研究基础。为利用离子流检测技术快速筛选耐盐小麦品种提供依据,本文以普通小麦耐盐品种‘德抗961’和‘薛早’、中度耐盐材料3D232、盐敏感品种‘辽春10号’和‘京411’为试验材料,利用动态离子流检测技术对250 mmol·L-1 NaCl胁迫下小麦苗期根部对K+、Na+、C-的吸收情况进行检测,并对小麦生长性状及离子浓度变化进行测定,以确立离子吸收与小麦耐盐性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与无盐胁迫(CK)相比,250 mmol·L-1 NaCl胁迫24 h后,盐敏感小麦品种‘辽春10’和‘京411’的K+由内流转变为外流,中等耐盐材料3D232表现出K+外流速度减少,耐盐品种‘德抗961’和‘薛早’则表现出维持K+的内流或K+外流变为内流;Na+均表现为胁迫后外排速度增大,速度值区间由13.86~46.88 pmol·cm-2·s-1变为61~150 pmol·cm-2·s-1:相较Na+,Cl-外排速度升高幅度较大,其中‘辽春10号’外排量变化最大,外排速度是胁迫前的10倍,Na+、Cl-外排速度变化与品种耐盐性无明显相关性。2)高盐胁迫下,盐敏感小麦的根苗比降低,耐盐小麦根苗比升高;盐敏感小麦品种鲜重较CK显著下降,耐盐小麦品种变化不显著。3)盐胁迫条件下,耐盐及中等耐盐小麦品种,根部及地上部K+含量较CK分别增加57%~88%和18%~112%,盐敏感小麦则分别降低40%~44%和24%~42%;耐盐小麦地上部Na+增加倍数小于盐敏感材料,将更多的Na+阻隔在根部,表现出了较好的区隔Na+能力。4)盐胁迫后k+流速与耐盐性评价指标根冠比变化量、鲜重变化率均呈高度的相关,其拟合度分别为0.972和0.832。250 mmol·L-1 NaCl胁迫24 h后小麦根部成熟区K+流速可以作为小麦耐盐性筛选的重要生物标记。

关键词: 小麦 盐胁迫 离子流 耐盐性 动态离子流检测 非损伤微测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LW-YOLOv3模型的棉花主茎生长点检测与定位研究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大多数目标检测模型存在参数量较多、检测时间慢、缺乏空间定位能力的问题,提出1种基于轻量型LW-YOLOv3的棉花主茎生长点检测与定位方法。首先,对传统YOLOv3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架构进行改进,引入轻量级识别模型MobileNet实现对YOLOv3特征提取网络的替代,在保证检测精度的同时提高检测速度。其次,为了进一步降低参数量,用深度可分离卷积替换部分标准卷积,在不损失网络性能的前提下减少模型参数。最后,利用Realsense深度相机获取目标图像,建立了棉花主茎生长点三维空间坐标的计算模型。为验证基于LW-YOLOv3模型的棉花主茎生长点检测与定位方法的有效性,对获得的有限棉花主茎生长点图像数据集进行了样本扩充,并基于扩充后的数据集进行了LW-YOLOv3与其他轻量型模型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LWYOLOv3模型平均识别准确率可达到88.66%,平均每张图片检测时间为17.8ms,参数量与权重文件分别降低为原网络的10.85%和12.19%。棉花主茎生长点X、Y、Z三维空间定位平均误差分别小于3.04、 3.00、3.53mm。该方法在目标检测准确率与模型大小之间实现了平衡,有助于将来在机载低性能终端上实现对棉花主茎生长点检测与定位。

关键词: 轻量化 YOLOv3 定位 实时检测 棉花主茎生长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433 MHz无线信道在日光温室中传输与分布特性研究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目前Sub-GHz频段的无线传感器在温室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了解射频信号在温室中的传输特性与分布情况已经成为当前研究热点。研究了以433 MHz为工作频率,通过调节发射节点与接受节点高度以及两者之间的水平距离,采用频谱仪获得接收信号功率(dBm),通过回归分析构建日光温室中的无线电波传播模型,并仿真得到信号在日光温室中的分布情况。研究表明:在发射天线的每个高度上,不同的接收天线高度层接收信号强度符合对数路径损耗模型,温室内的路径损耗指数(2.19)比室外(3.6)的小,温室内无作物接收信号强度比有作物大约10 dBm;温室北侧接收信号强度略高于南侧,高约5 dBm;温室中布置节点应避开有金属(铝线等)的位置。

关键词: 日光温室 无线传感器 路径损耗 Sub-GHz无线射频 传输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FSC森林经营联合认证标准最新修订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世界林业研究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联合认证是小规模经营者开展森林管理委员会(FSC)森林经营认证的重要组织模式。从2018年起FSC对联合认证的标准进行了重新修订,并于2021年3月16日正式生效。FSC森林经营联合认证标准的制修订对于完善中国森林认证标准体系具有参考意义。文中介绍了FSC联合认证标准的最新变动,就该标准实施后对我国已开展认证的组织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了评估分析,并就国内如何开展相关工作及应对该标准的变化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森林管理委员会 联合认证 认证标准 森林可持续经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浙江省鲜食大豆炭疽病病原分离及抗性鉴定

植物病理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炭疽病是我国南方鲜食大豆最重要的病害之一。本试验通过组织分离法,在浙江省鲜食大豆主栽区炭疽病病荚中分离得到9株疑似炭疽病菌分离物。根据分离物的形态特征、基于ITS-GAPDH-CHS-1-TUB2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分离物的致病性将这些分离物鉴定为平头炭疽菌(Colletotrichum truncatum)。对51份栽培大豆品种鼓粒初期豆荚离体喷雾接种强致病力分离物CT5,这些品种表现出明显抗/感差异,其病斑大小被用于大豆平头炭疽菌抗病性分级标准。在供试的这些品种中,发现了3份高抗品种,9份抗病品种,20份中抗品种。本研究明确了浙江省鲜食大豆炭疽病病原,提供了部分大豆品种资源抗病性信息,为深入研究该病发生规律、防治、抗病机制及培育抗病新品种等奠定基础。

关键词: 鲜食大豆 病原鉴定 平头炭疽菌 抗性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称重式蒸渗仪的温室秋茬茄子蒸散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节水灌溉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基于称重式蒸渗仪及土壤蒸发器实测数据分析了温室秋茬茄子植株蒸腾量(T)、土壤蒸发量(E)和总蒸散量(ET)的逐日动态变化规律,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研究了温室茄子耗水状况与主要气象因子的相关关系,采用通径分析原理分析了气象因子对T、E和ET的直接和间接作用,并建立了多元回归方程.结果表明:温室秋茬茄子全生育期ET为254.91 mm,其中T和E分别为134.97 mm和119.54 mm,占总蒸散量的53.1%和46.9%.温室秋茬茄子T、E和ET随生育期推进均呈单峰曲线变化,茄子苗期以地表蒸发为主,占总蒸散量的57.13%,开花坐果期和成熟期茄子植株蒸腾显著增加,地表蒸发与总蒸散量的比值降低为40.99%和41.61%.平均温度(Tavg)、相对湿度(Rh)、饱和差(VPD)和太阳辐射(Rs)是影响温室秋茬茄子耗水的主要气象因子.VPD和Tavg分别是影响T的主要决策因子和次要决策因子,Rh为间接限制因子;Rh为影响E的主要限制因子;VPD对ET起主要决策作用,Rs起次要决策作用.气象因子与ET之间的回归关系为:ET=0.714+0.786 VPD+0.017 Rs,相关系数达0.77,可用于ET的估算,研究可为温室秋茬茄子高效生产下的环境调控和智能化灌溉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参考.

关键词: 称重式蒸渗仪 温室茄子 蒸散量 气象因子 通径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田秸秆覆盖率检测方法与试验

中国农机化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针对秸秆覆盖率检测准确率易受光照不均匀影响以及现有检测方法对无秸秆图像检测精度较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图像行平均灰度标准差分类及图像分块可变阈值检测法。首先通过计算图像的行平均灰度标准差对图像进行分类,将标准差小于阈值的图像判断为无秸秆覆盖;然后将标准差大于阈值的图像划分成多个子块,对每个子块分别采用最大类间方差法进行阈值分割;最后将所有子块重新组合,用基本的形态学法计算目标图像的秸秆覆盖率。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光照不均匀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对秸秆均匀分布图像的检测误差为2.87%,对无秸秆覆盖图像的检测误差为0.45%,能够提高农田秸秆覆盖率检测方法的适用性。

关键词: 秸秆覆盖率 阈值分割 最大类间方差法 图像分块 保护性耕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国外乡村治理数字化战略、实践及启示

图书馆 2021 北大核心 CSSCI

摘要:实现乡村有效治理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乡村治理仍存在治理目标不明确、与乡村居民实际需求脱节、城乡差距较大等问题。国外普遍采取城乡一体化治理模式,依托全国电子政务系统与已建立完善的公共服务系统开展乡村政务、公共服务数字化建设。我国应以村民需求为导向,从顶层设计、投融资机制、数据资源共享、一体化数字化治理、主体数字化素质培育方面着手,完善乡村治理数字化体系。

关键词: 乡村治理 数字化 战略规划 实践经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臭氧胁迫下白皮松生长、生理与吸收特性的响应关系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臭氧(O3)胁迫下白皮松的生长、生理和吸收特性的变化,阐释各指标间的相关关系,确定其对O3的响应程度。[方法]以白皮松幼苗为试验对象,设置了3个浓度梯度(NF:正常环境大气O3浓度,NF40:正常大气环境O3浓度加40 nmlol/mol;NF80:正常大气环境O3浓度加80 nmol/mol)的开顶式O3熏蒸人工控制试验,测定其生长状况、生理特性以及O3吸收能力,通过相关性分析、冗余分析和方差分析对不同O3浓度下白皮松各特性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1)白皮松的株高增长(ΔH)、50 cm处直径增长(ΔDBH)、气孔大小(S)、气孔密度(M)、气孔开度(K)、气孔导度(Gs)、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Et)、水分利用率(WUE)、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叶绿素含量(CHL)、整树耗水量(W)和O3吸收速率(FO3)均随着O3浓度的升高而降低;而胞间CO2浓度(Ci)和相对电导率(L)则随着O3浓度的升高而升高;2) O3胁迫下白皮松生长指标(ΔH、ΔDBH)与O3吸收状况(FO3、W)相关性最高,其次是光合指标(Pn、WUE、Et、Gs、Ci)与生长指标(ΔH、ΔDBH)和气孔特性(K、M、S),部分生理指标(L、Fv/Fm)与光合(Pn、WUE、Et、Gs、Ci)和气孔(K、M、S)的相关性相对较弱;3)白皮松的各项指标在NF和NF80的O3处理下差异均显著(P<0.05),ΔH、ΔDBH、M、CHL、Pn、Gs、W和FO3在NF和NF40处理下差异最显著,K、S、WUE、Fv/Fm、Et、Ci、L在NF40和NF80处理下差异更显著。[结论]试验证明长期处于高浓度的O3环境中,白皮松的生长缓慢,光合能力下降,对O3的吸收能力也进一步降低,白皮松的生长与O3吸收特性变化相关性最高,气孔特性与光合生理特性相关性最高,而光合能力等的下降又进一步导致其生长受到遏制。

关键词: 白皮松 O3胁迫 生长状况 生理特性 臭氧吸收 相关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