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3753条记录
应用单管巢式和半巢式PCR检测转基因玉米MON89034

玉米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MON89034玉米的5’端和3’端边界序列分别设计1组转化体特异性的巢式PCR引物,采用中途进退式PCR策略建立MON89034玉米的转化体特异性检测方法,扩增产物分别为491 bp和188 bp。以转基因玉米MON89034及8种其他转基因作物为材料,证明此方法对MON89034玉米具有高度特异性。灵敏度测试结果表明,此方法的相对检出限达到0.01%,绝对检出限为4个单倍体基因组拷贝数,比普通PCR提高了5倍。建立的单管巢式和半巢式PCR方法可准确、高效地检测转基因玉米MON89034及其产品。

关键词: 转基因玉米 巢式PCR 中途进退式PCR 转化体特异性检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SSR荧光标记的吉单系列玉米品种遗传分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对吉单系列玉米品种亲本自交系的遗传关系进行剖析,为今后自交系类群划分和杂交种组配奠定基础。【方法】利用49对SSR荧光标记对2000-2009年审定的吉单系列玉米品种亲本自交系进行分析,根据Nei’s遗传距离,利用UMGMA聚类法和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49对标记在65份自交系间共检测出340个等位基因变异,每对引物检测出3~12个等位基因,平均6.94个,平均多态性信息量0.601,平均基因多样性指数0.644。Nei’s遗传距离变化于0.15~2.26,平均1.05。将65份自交系划分为Reid群、兰卡斯特、PB、四平头、旅大红骨、Volga和其他等7个类群,其中以Reid群、兰卡斯特、四平头、PB和Volga这5个类群为主。主要应用的杂种优势模式有Reid群×四平头群、兰卡斯特群×四平头群、Reid群×Volga群、兰卡斯特群×PB群、Reid群×兰卡斯特群和Reid群×PB群等6种,尤其以Reid群×四平头群、兰卡斯特群×四平头群和Reid群×Volga群这3种杂种优势模式占优势。确定了以吉V022、吉V993为代表的欧洲Volag种质与我国的Reid群、兰卡斯特、四平头等类群存在距离,并独立成群,建立了Reid群×Volga和四平头群×Volga 2个新的杂种优势模式,育成吉单519、吉单535、吉单522、吉单505、吉单517等一系列玉米品种并大面积推广应用。【结论】2000-2009年的吉单系列玉米品种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在涵盖我国主要玉米类群的基础上,还具有Volag这一独特类群。

关键词: 吉单系列玉米 SSR荧光标记 遗传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化肥配施不同剂量有机肥对黑土团聚体中有机碳与腐殖酸分布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团聚体的形成为土壤有机碳的稳定提供了重要的物理保护,施用有机肥影响着土壤团聚体的形成,量化有机肥施用剂量与团聚体有机碳稳定性之间的关系对于阐明农田土壤有机碳的固碳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黑龙江省海伦市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为平台,选择连续10年进行化肥配施不同剂量有机肥处理[0、7.5、15、22.5 t/(hm~2·a)]的黑土为研究对象,将团聚体分组与腐殖酸提取相结合,分析了不同粒径团聚体中有机碳和腐殖酸的含量与光学特性。【结果】1)与单施化肥相比,化肥配施有机肥增加了大团聚体(>0.25mm)的分配比例与团聚体的平均重量直径,二者均随着有机肥剂量的增加而逐渐升高,回归拟合分析表明,团聚体的平均重量直径与有机肥剂量之间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3)。2)2~0.25 mm团聚体是黑土有机碳的主要贮存场所,约占有机碳总量的64.8%~68.8%,大团聚体中有机碳的含量与储量均随着有机肥剂量的增加而逐渐升高,<0.053 mm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与储量则维持在较稳定的水平。3)各粒级团聚体中腐殖酸碳含量以0.25~0.053mm团聚体最高,各粒级团聚体中腐殖酸碳占有机碳百分比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化肥配施有机肥提高了各粒级团聚体中腐殖酸碳的含量,使团聚体对有机碳的固持能力增加,且各粒级团聚体中腐殖酸碳的含量随着有机肥剂量的增加逐渐升高。4)化肥配施有机肥增加了各粒级团聚体中腐殖酸的E4/E6比值,表明其分子结构简单化,且以>2 mm和0.25~0.053 mm团聚体中腐殖酸E4/E6比值的增加最显著。【结论】在黑土中,长期连续进行化肥配施有机肥,促进了团聚体的形成,改善了耕层土壤结构,增加了团聚体中有机碳的积累与固持能力,并使各粒级团聚体中腐殖酸的结构"年轻化",这种促进作用在高剂量有机肥施用下更为显著。实际生产中,在短期内可通过适当提高有机肥的施用量以提高黑土肥力及其固碳能力。

关键词: 黑土 团聚体 胶结剂 有机碳 腐殖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品种牛MyoG基因Exon 1多态性比较分析

中国兽医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地方肉牛品种MyoG基因的多态性,本试验以草原红牛和延边黄牛为研究对象,以红安格斯×西杂和利木赞×西杂2个二元杂交群体为对照,采用PCR-SSCP和DNA测序技术对牛MyoG基因Exon 1进行多态性检测。PCR-SSCP结果显示上述牛群中主要存在AA和AB两种基因型,BB纯合型极为稀少。测序结果显示该基因型在cDNA的42位和53位分别有T→C和G→A突变,且cDNA的53位G→A突变导致MyoG蛋白18bp的亮氨酸变成了脯氨酸。分析显示草原红牛和延边红牛在53bp处均处于哈代-温伯格平衡状态(P≥0.05),而对照组处于哈代-温伯格不平衡状态,提示草原红牛和延边黄牛相对较弱的选择压力。PIC分析结果显示4个群体牛该基因座位均含有中等多态信息含量,说明尚有选择提升的空间。最小二乘法分析表明,草原红牛中AA基因型个体的体高、体斜长和十字部高均显著高于BB基因型个体(P<0.05)。综合以上研究结果说明草原红牛和延边黄牛与国外品种比较处于较低改良阶段,且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关键词: 草原红牛 延边黄牛 MyoG基因 多态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处理牛粪对大豆重茬土壤腐殖质组成和结构特征的影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施用不同处理牛粪后大豆重茬土壤中腐殖质的组分含量及结构特征变化。【方法】以大豆"九黑1号"为供试品种,设置单施化肥处理(对照,CK)、风干牛粪处理(X)、腐解牛粪处理(F)和蛴螬牛粪处理(Q),采用室内盆栽试验,于2011年5月在施用不同处理牛粪的土壤中第1次播种大豆,09-30收获;2012年5月继续在各处理土壤中播种大豆,09-30收获后采集0~20cm土层土壤,用元素分析法、红外光谱分析法(IR)及核磁共振光谱法(13 C-NMR),研究不同处理牛粪对大豆重茬土壤中胡敏酸(HA)、富里酸(FA)组分的元素组成和结构特性的影响。【结果】不同处理牛粪对大豆重茬土壤HA和FA的元素(C、H、O、N)组成影响有明显差异。不同处理牛粪可以提高大豆重茬土壤HA的氧化度,降低缩合度,使大豆重茬土壤FA氧化度降低。大豆重茬土壤HA含有更多的长链烷烃和酚基碳,FA含有更多的支链和短链烷基碳,且FA的芳化度比HA低。与CK相比,施用牛粪的各处理大豆重茬土壤中HA的烷基成分、羧酸化合物、酰胺类化合物和芳香环类化合物减少,而碳水化合物或多糖类成分增加,脂化度升高,芳化度下降;土壤中FA的烷基成分、多肽类化合物、芳香环类化合物和碳水化合物减少。对不同牛粪处理土壤进行对比分析发现,风干牛粪处理(X)明显增加了大豆重茬土壤HA和FA的羧酸化合物含量,腐解牛粪处理(F)明显增加了大豆重茬土壤FA烷基成分和碳水化合物成分,蛴螬牛粪处理(Q)下大豆重茬土壤HA的碳水化合物或糖类成分明显增加。【结论】不同处理牛粪对大豆重茬土壤HA和FA的元素组成与结构特征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且明显增加了土壤HA酚基碳含量。

关键词: 牛粪 大豆 重茬土壤 腐殖质 胡敏酸 富里酸 元素组成 结构特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对不同世代亚洲玉米螟进行化学防治的效果比较

植物保护 2016 CSCD

摘要:为明确杀虫剂对不同世代亚洲玉米螟的防治效果,设置只防治一代玉米螟,只防治二代玉米螟,和一、二代皆防治3个处理,以一、二代都不防治为对照,比较不同防治处理下秋季剖秆百株虫孔数、虫口数、被害株率、防治效果和玉米产量。结果表明:不同防治处理的防效间存在显著差异,3个防治处理的虫孔数、虫口数和被害株数均显著低于对照,其中一、二代皆防治处理的防效最高,只防治一代和只防治二代处理的防治效果在年度间存在差异。

关键词: 亚洲玉米螟 不同世代 玉米 防效

玉米黄改系材料萌芽期耐旱性鉴定与评价

玉米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正常水分和PEG6000胁迫处理条件下,对玉米自交系黄早四和16份黄改系材料进行萌芽期耐旱性鉴定并筛选耐旱材料。结果表明,PEG溶液在浓度为-0.2 Mpa(11.96%)即可进行干旱胁迫处理。萌发耐旱指数(GDRI)和贮藏物质干旱伤害率能够区分材料的耐旱性,GDRI与贮藏物质干旱伤害率呈显著负相关。GDRI与胚根长伤害率、胚芽干重伤害率和胚根干重伤害率呈显著负相关。中胚轴长度、子粒鲜重和子粒干重不受干旱胁迫的影响,不能作为耐旱性鉴定的性状,可用于育种材料的筛选性状。根据PEG胁迫筛选,获得6份黄改系的萌芽期耐旱性材料。

关键词: 玉米 黄改系 萌芽期 耐旱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SNP芯片的玉米黄改系遗传基础研究

东北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采用SNP3K芯片对亲本黄早四和14份黄改系材料进行遗传基础分析。结果表明:14个黄改系与黄早四的相似度比例在90.1%~98.0%之间。黄改系已达到纯合状态,可以认定黄改系是黄早四的近等基因系。14个黄改系在10条染色体上的相似度在88.3%~97.9%之间。黄改系在形成的过程中主要在染色体两端进行杂合,属于易变、敏感区域。

关键词: 玉米 SNP芯片 黄改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保水剂不同施用深度对玉米产量及土壤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玉米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pvc管进行保水剂施用深度筛选试验,供试保水剂品种为MP3005KB、US和XM,每个品种4个施用层次,分别为土表下10、20、30和40 cm,以不施保水剂为对照,探讨不同保水剂及施用深度对玉米产量性状及土壤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以确定最佳施用深度。结果表明,保水剂MP3005KB施用深度30~40 cm,保水剂US和XM施用深度20~40 cm,玉米产量和土壤水分利用效率均极显著高于同品种的其他处理和对照。保水剂施用深度30~40 cm效果最佳。

关键词: 玉米 保水剂 施用深度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